贯通培养模式下课堂管理探索

时间:2022-07-29 10:18:36

贯通培养模式下课堂管理探索

摘要: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面临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机理的深刻变革,加之当前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成长于网络环境下的新一代,使得课堂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学生的课堂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多元。有效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做到趋利避害,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该文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为例,浅谈了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有益模式探索,对其他学校的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课堂管理;过程性评价;行圆规范;师生关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北京市在2015年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项目(简称“贯通培养项目”),尝试构建高职大专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培养人才的通道,将高职教育向上延伸到本科层次,使高职教育逐步成为首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中职教育比例则大幅度缩减;向下与普通教育高中相联接,直接由高职院校联合优质高中校创办高职院校自属高中,形成“高中(2年)—大专(3年)—本科(2年)”的“2+3+2”七年制的培养模式,这种政策上的扶持,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直接贯通。借助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之利好,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6年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院校,共8个专业参与贯通培养项目,其中:两年为高中教育,学院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完成;3年为专业教育,由学院独立提供大专学历的高职专业教育;最后2年为本科学历教育,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分别承担。此外,学院也帮助学生推荐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在贯通培养项目的高中教育中,学院借鉴北京十一学校多年探索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129门学科课程、23门综合实践课程、25个社团、35个学生管理岗位[1]。教学实现选课走班,不设置行政班和班主任,学生的直接管理人是导师,导师起着“学业指导、职业引导、心理疏导”的“三导”作用。另外,学院借用“分布式领导的概念”实行扁平化组织架构下的年级主任负责制(见图1),其主要特征是:第一,领导角色(项目主管)由教师成员共同承担,不再是所有年级的事情都是年级主任管了,每个教师都是项目领导者;第二,领导角色是动态更替的,领导角色更替的依据是任务特点和教师的匹配程度。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的需求;有利于创造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的文化。所有项目领导职责划分明确,例如,常规管理项目组老师的责任有4个:(1)引导学生遵循学院的《学生手册》和贯培部《学生手册》,做思方行圆的楷模;(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和指导;(3)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等系列主题教育,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扣除相应的行圆分,适时预警,并提处分建议,按程序处理严重违纪学生报送学院进行处分并公示。贯通培养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这部分学生管理起来很难,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年龄集中在15~18岁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青春期逆反心理;(2)对教学缺乏兴趣和热情,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3)根据收集的近3年的学生数据发现有20%~50%的家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父母关系不和谐,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给贯培项目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秉承十一学校理念,“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结合贯培学生的特点,学院在探索符合高职贯培学生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积极实践,该文就贯通培养项目中关于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和措施。

1课堂管理的探索

贯培学生的特点是难管,难管的原因很复杂,在十一体系下,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比如行圆规范引领、“过程性评价”课堂的诊断评价,导师制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有效配合运用这些手段,达到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2]。1.1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受启于十一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把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整个高中2年是8个学段,每个学段我们都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每次评价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最终分数”的教学诊断模式,总分为100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可以由教研组内部共同商定,以化学必修1课程为例,借助开发评价的信息平台-希悦电子信息平台,我们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评价标准(见表1):如A同学的平时表现很好,分数为满分50分,可是终结性考试(学段考试)中取得了90分的成绩,他的终结性评价分数就是90×0.5=45分,所以总分就是50+45=95分的成绩;B同学终结性考试(学段考试)中也取得了90分的成绩,但自律性较差,在课堂表现中欠佳,被扣5分,他的分数就是45+45=90分。这样就激励B同学除了要好好学习外,更要在自律性方面做出改进。另外,在每一个评分维度下我们可以添加评价项(见表2),方便教师在多维度上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避免片面性和结论性。比如课堂表现,可以通过添加如图评价项,这里我们采取的是基础分多次加减的方式来计算,如基础分是70分,A同学在某次化学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我们就在70分基础上加上5分,他的课堂表现成绩一栏的分数就是75×10%=7.5分;而B同学在这堂化学课中“未带学习资料”,教师在评价项中可以减去5分,他的分数就是65×10%=6.5分;当我们进行此项操作的时候,2位同学及其家长的手机希悦系统都会即时收到加减分以及最终分数总结的信息。通过这样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自己各科分数,并做相应的学习状态的调整。要注意的是每一节课堂都应该及时做出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的时效性,方便学生及时有效调整。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特征是关注学习过程并重视非预期结果;评价的内容主要不是学生最后达到的水平,而是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生明确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整个评价维度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合理设置,在评价项中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学生相应的评语,教师每周上课前准备好几份标有学生姓名和座次的座位表,每节课在座位表上记录每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每半个月在选课班级向学生公示一次过程性评价。从表面上看,这似乎非常繁琐,但当教师记录成为一种习惯,与不实施项目模式的过程性评价时相比,会发现这种个性化评价记录对改进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很有意义,它有利于尊重个性、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发展。1.2手机管控-利用行圆规范和过程性评价进行双管齐下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早已进入了智能时代。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还可以接通互联网,浏览新闻、搜索信息、聊天娱乐等。它的便携性、智能性、综合性让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爱不释手。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须臾离不开手机的“手机控”。于是很多中学便出台了“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由学校代为保管,学生毕业时领回”的规定。然而这样的管理方式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手机控”现象在“2+3+2”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身上更加突出。很多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弱,将手机带入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鉴于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状况,我们将“手机使用规则”写入课堂行为规则和《贯通培养项目高中部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中,在第一节课中就严格要求学生课前5min将手机按秩序交入手机袋中,并设置课程助理协作查手机,促进良好的养成教育习惯。为了保证约束效果,我们还可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同学进行扣除行圆分并开具违纪通知单,扣分同学需要携带违纪通知单主动找老师约谈,反思错误及危害并表达对违纪行为的认识;累计扣分达到一定程度,常规项目组教师将出面约谈违纪学生并对其进行教育;累计行圆分扣分达到15分,教育顾问将出面约谈学生及学生家长,会同导师、常规项目组老师进行教育并签署惩戒单。为了达到双管齐下的管理效果,我们利用“过程性评价”配合行圆分进行约束(见表2),在过程性评价中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项,如“课前未交手机”或“课堂违规使用手机”,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虽然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但是在贯通培养模式下,手机对于课堂教育秩序的危害要比普通高中大得多,对于未形成良好养成习惯的学生来说,必要的小惩罚是有益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教育是根本,我们后续跟进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利用秩序和智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1.3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敬自己。教师只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采用新颖的、多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才会使学生敬佩自己,让学生在教师魅力的感染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让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的目的,提到课堂教学效果[4]。1.3.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业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还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顺利达成。和学生关系疏远,会影响教学质量,错失许多教育契机。那么在贯通培养项目中,没有行政班和班主任,学生都是走班选课、一节课一个教室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1.3.2爱学生《十一学校行动纲领》中提到: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自己的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并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放下身段,主动与学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点,在无形中抓住学生的心。贯培的学生群体存在着我们之前提到的特点,教师需要在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耐心、爱心和智慧。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给他们信心,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地方。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对事物或现象的判断,总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还会存在片面性和偏激性的问题。他们会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却把向他人谦虚请教看成是卑躬屈膝,甚至是低人一等。如何帮助这时期的学生纠正思维的片面性和偏激性,是每个老师都不可逃避的责任。教师要了解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真诚沟通是最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导效果要比直接的理论沟通好得多。课堂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要严于律己,树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赢得学生的爱,达到良师益友的心理关系。1.3.3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却不是教育的全部。一味的爱会宠坏学生;没有限度的爱,会惯坏学生;放纵的爱会害了学生。所以师爱不是娇惯,师爱不是忍让,师爱更不是放纵。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当学生违反纪律,我们必须对他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错的,错了要改正;违纪严重的也应该给予相应处罚,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比学习更重要关于育人的教育。如果放纵学生,爱就会变成溺爱,思想教育就会失去教育的效果,处罚会失去教育的效力,一味宽容、一味放纵,最终必然会害了学生,害了学生的家庭,甚至害了教师自己,害了学校和国家。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然而,处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我们更应该用处罚和激励并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处罚,要让学生明白他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在过评中详细记录学生的进步,时刻激励学生做更好的改进。1.3.4严而不缚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情感丰富、个性独立的人,都有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只要不危害社会、不危害他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就应该放心放手。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逐渐建立起来了,这就是爱而不缚。1.4发挥台下的辅助管理作用。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此类现象:上课迟到,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打闹,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冲突等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坚持“台上管理、台下教育”,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师生的矛盾激化,更保证了课堂秩序。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课堂中。问题学生的课后教育不容忽视。在个别学生的台下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应该从信、情入手,感染学生。例如,对于上课期间学生的打闹现象,应及时地将两个人分开,继续上课。下课后,要单独进行沟通,采取一波三折的教育方式,先夸奖其平时的表现,再批评打架的现象,切不可给两个人“判官司”,让学生自己分析有没有比打架更好的解决方式。这里,我们要联合导师和家长做到家校合一。首先导师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人,包括学生的学业、性格、心理、职业规划等,所以我们可以从导师处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发挥导师的协同教育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学校和家长一定要站在一条线上,做好家校合作,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2仍然存在的问题思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已经持续了3年,秉承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理念,我们大胆做了很多尝试,也遇到了很多瓶颈,比如,对于问题家庭学生,我们感到很棘手,这些孩子相对于单纯学习滞后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更多,在课堂中更加难以约束,课后也是难以沟通,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但是由于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教师任务繁重,精力有限,我们能做的比较有限,后续问题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3结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导学生的核心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课堂管理是教师有效地利用时间、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等而采取的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有序开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实现教、学双赢的一种管理体系。然而目前,类似于贯通培养模式下的课堂管理成了一项很棘手的问题,缺少经验的教师往往因为管理能力欠缺而疏于管理,以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迟到、早退、旷课、看手机、玩游戏、睡觉、吃东西、发呆、心不在焉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行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江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实践——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3):30-33.

[2]蒋维西.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困境与突破[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35-38.

[3]朱哲.手机管理问题的反思[J].人民教育,2013(20):26-27.

[4]张玉敏.浅谈课堂纪律管理[J].科技信息,2009(9):570.

作者:侯小妹 姚广林 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