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时间:2022-04-18 02:43:00

深究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摘要: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而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力求有效实施幼儿科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科学素质教师幼儿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而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虽然得到重视,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培训、提高学历等,但实际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制约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有来自个人、组织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工作繁重,班级孩子多,幼儿教育不断创新;新时期幼儿任性;孩子的安全问题;临时性任务多,幼儿园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不够,幼儿教师的地位不被重视。

如何能帮助幼儿教师走出职业倦怠从而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科学素质教育呢?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让她们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管理者要以尊重教师为职业导向,关心她们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应该将教育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教师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使教师心理宽松。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自己觉得烦躁,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主要原因,想方设法排除它,幼儿教师们就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从而使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有了基本的保证。

二、仅限于知识的教育影响教师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总体来说,当前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也有了提高,但仍有许多方面比较欠缺。已有研究表明:我们的教师在“使幼儿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基本上是胜任的;但在“使幼儿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方面,教师的科学素质则比较欠缺,教师实施这方面科学教育的能力也比较弱。

幼儿园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幼儿乐学和会学。教育目标的构成应以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进程为线索。幼儿园的科学素质教育要成为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在一日生活中创设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提供能够引发幼儿研究的材料,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运用、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主动建构。

那么如何才能实施好科学素质教育呢?首先,教师应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具备不断吸取最新的科技信息能力,以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具有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能力,即具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在科技活动中做到会操作,能考察,善制造。第三,教师应具有科技活动的设计能力,能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技活动。第四,教师应具有科技活动的辅导能力,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教师教育意识可以更好的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的任务,并规定了科学教育、科技培训的目标,这实际上也就间接地规定了教师实施科学教育能力提高的目标。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推动科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增强科学教育意识、树立职业理想信念,这是素质的核心。当前,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激发职业理想信念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教师应基于对教育事业的认识,较好的把握自身的角色职责。有人说,“教育是良心的事业”,这表明它不同于其他社会行业或事业的特殊性,作为以教育为职业同时又是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教育对象为未成年儿童,特别是幼儿,他们尚不具有行为能力,不可能去选择自己所受的教育,因而教育者能否本着为儿童健康成长安排、设计教育并实施,显然至关重要;其次,教育的成败往往影响久远,育人工作如果发生差错,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和弥补的;再次,教育是人与人相互影响、感化的历程,在较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影响而得到发展的对幼儿来说,教育者的言行无时无地不成为他们模仿认同的榜样,教师自身人格完善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是良心的事业”,特别强调教师个人对自己应负社会责任的意识,突出教育实践主题自身人格对于此项事业成败的价值。

二是加强师德,将社会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与自己内心的需要融合,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教师应成为真正有道德的大写的人,成为能够引导儿童走向幸福生活的人。如果将社会赐予自己的职责当做沉重枷锁或外在负担,则教育工作就成为苦役,必然会敷衍应付。教师应力求把职责的要求与自己内心的需要、愿望融合在一起,依职业需要自觉进行人格塑造完善,确立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意识。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依正确观念指导调整行为,“创造性地对自己的劳动进行思考”,研究儿童,研究教育,不断探索规律,注重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在以育人为职业的服务社会、为之尽责中实现人格的升华;进而教师又能以自身高尚精神境界和师德修养感染影响周围环境,促进社会风尚的改进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位西方的哲学家曾说:“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只有播种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种子,才能收获幼儿的科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