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时间:2022-08-27 10:15:00

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新局面

论文摘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的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开创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全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去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从中外艺术教育的对比研究看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差距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l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早已把学校艺术教育写进联邦宪法,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是对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最佳投资之一,认为美术课是为全体学生开的,而不是少数爱好者。”法国在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并确定每年5月l8日至23日为艺术教育周。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还有相当距离,且区域差异也很大。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美育”被列入教育内容之后,美术教育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许多学校对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手段跟不上,场地受限,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仍十分薄弱,教师数量(主要是普通高中和农村)总体不足,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许多重点中学只看重升学率,根本不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和投入,我们对四川20余所省重点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是高一之后普遍不再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只保留高考美术辅导班,艺术师生比大约为1000:1。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着高考方向开课,不考美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美术课程,这些均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在近一两年内举办了大量新课改培训班,但仍改变不了许多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下大功夫,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从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分析认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探索方面与国际接轨,较原大纲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具高度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养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首先,在基本理念上,现行课程标准在认定美术为艺术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性质”,改变了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其课程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知觉和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原大纲的价值观主要在以体现审美教育为主线。

其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同样有较明显的区别。原大纲对目标的表述较为简明而全面,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新课标在对目标进行表述时,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具体、明了。在总目标下,按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分学段制定教学子目标,这是非常科学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根本的区别是:一是原大纲的门类(欣赏、艺术、绘画)是按学科的知识系统来确定,而新课标则变静态为动态,以教学活动设立学习领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综合探索”,不仅是对内容的拓展,而且是对美术目标和观念的突破、教学方式的突破。二是新课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教学内容。三是新课标力求精简内容、降低难度,这一点以前同样提出过。现在再次强调,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

最后,在评价体系等方面,原大纲主要是成绩的考核,而新课标用较大篇幅,说明评价的作用,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兴趣的培养及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方面同样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而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同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也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重要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小学、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艺术教育既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延伸,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薄弱的状况下,加强高师艺术教育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更要深刻领会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意义,自身建设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高师美术专业教师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及领会课改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其渗透到文化和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精神,明确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本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计划尽快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艺术系统教育体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提出了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对高校公共课艺术教师(普通院校)的要求极高,既要有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在普通院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借鉴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改精神,我院初步建立了高师美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和期望。实行必修和校级素质文化选修,纳入学分制,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校级文化选修,选择艺术课程的学生比选其它课程的学生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我院普通专业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公共美术课侧重欣赏和评价,因而涉及内容多、信息大,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文明程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人格的完善均会起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去年,几位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课程,在老师指导下,考取了四川大学等高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之家:

四、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用先进的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虽被写进了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教育界同仁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高等学校对发展专业艺术教育非常积极,甚至不顾条件硬上马,但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全面认识美术的价值,着眼未来,把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利用起来,起到相互协调的“合力”作用。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以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衔接,以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对高等教育领域来说,目前高校教育规模翻番,课堂人数成倍增长,学生对接受艺术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开设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已有计划与学位办合作,计划在高校每年选拔1000名艺术、体育、国防教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旨在加强我国高校艺术师资的培养力度,开拓学校艺术教育的新空间。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我们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好艺术这一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发挥好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和一代人的整体审美水平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推进艺术教育创新,重视并解决好中小学在实施新课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师的全面素质;尽快建立小学、中学、高校相衔接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及高校公共艺术教材建设。齐心协力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纵深发展,开创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