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现象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1-13 08:21:38

李约瑟现象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一、“李约瑟现象”成因若想真正分析

“李约瑟现象”的成因,有三个带有前提性的问题应先予以澄清。其一,“李约瑟问题”研究对象为何?其二,“李约瑟问题”研究方法论为何?其三,“李约瑟问题”研究价值为何?我们只有对这三个问题给予解答,才能够对“李约瑟现象”成因进行探源。

1“李约瑟问题”研究对象“李约瑟问题”研究对象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对作为研究主体要研究什么客体给予的回答,研究对象不清,也即不知道研究什么就必将走错研究之路。目前学者们对“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对象仍处于模糊状态,一般认为“李约瑟问题”是一种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几大领域的研究问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综合性。也有学者认为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李约瑟问题”的内容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包含六个前后逻辑相连的不同问题,从而将“李约瑟问题”变成一个问题集。这些观点要么是对问题性质进行描述,要么是把问题进一步转换,仍没有解答问题的研究对象到底为何。在此,笔者借鉴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R·Popper)的三个世界理论来透视“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对象。波普尔将无限丰富的世界划分为三个亚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活动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波普尔认为第一世界(世界1)具体来说包括无机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物,如树木、石头、宇宙等,生物界中的所有生命现象的结构和活动人脑,还包括人工制品的各种物质基质,如构成书的纸张、雕塑用的雕塑材料等。第二世界(世界2)作为人的主观精神活动具体地说即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思维过程、认识活动、心理状态以及感性和理性认识活动等范畴。当世界3通过世界2作用于世界1的时候,这里的世界2绝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人的活动。第三世界(世界3)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客观知识的世界是人造的。世界3具有客观性、自主性、实在性的特点。客观性是指世界3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以脱离认识主体而独立存在,成为一种公共性的知识体系,而非私人所独有。自主性是指“世界3尽管是人类的产物,人类的创造物,但是它也像其他动物的产物一样,反过来又创造它自己的自主性领域。”实在性是指世界3能以艺术或符号等表现方式依附在具体世界1的物质实体而存在,如各种精美的雕塑品里凝结了关于雕塑的理论与知识。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来看“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对象,我们会发现,若想研究“李约瑟问题”首先应该对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存在于中西方的三个世界的历史实情有清楚的了解。其次,通过分析三个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透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是如何得以发展的,以此来求解“李约瑟问题”。因此,“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对象为公元前1到公元15世纪期间存在于中西方各自的三个世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人们对三个世界相互作用关系的每一种解释都将融汇到世界3里。“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因果性问题,而因果性问题一定是处在一种关系当中的。正是因为三个世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导致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李约瑟问题”。依此来看,求解“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在追问中西方各个文明何以在三个世界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可见,“李约瑟问题”确实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问题。从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从宗教、文字还是地理位置、思维方式等角度对问题进行求解,实际上均是从各个角度对三个世界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论证而已。在此,我们可以推断“李约瑟现象”的产生与“李约瑟问题”具体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即到底该如何对三个世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这将涉及“李约瑟问题”研究方法论的问题。

2“李约瑟问题”研究方法论历史上凡有重大成就的科学研究通常均是在研究方法论上有新的突破。而研究方法论是一个立体层级结构的体系,从最上位的以思维方式方法为核心的哲学研究方法论层到最具体的学科研究方法论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立体、多面、有机联系的形式存在。因此,我们也应从不同层级来探寻“李约瑟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取得突破的核心体现在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转换。“李约瑟问题”的产生是与历史上发生与中西方不同地域的各自三个世界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分不开。因此,应采用历史演变的发生学角度以及中西比较的对比研究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研究。人们对客观历史的理解的“主要目的全在于从假设上去重建一种历史的问题境况。”“李约瑟问题”的研究作为一种历史性、比较性研究,从具体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研究主体必须采用以世界3为中介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去研究“李约瑟问题”。波普尔曾提出“我们在第一世界中的一切活动都受到我们的第二世界对第三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世界2只有将世界3作为自己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才能展开对三个世界以及三个世界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活动。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简洁地说,就是人类把自在世界变成自己的文化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的、艺术的、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人类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总是在前面世代的主体已经创造出来的世界3基础上开始自己的行动和思考的。研究主体对世界3掌握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思维方式,从而决定其实践方式。因此,可以说研究主体以世界3中的多种把握世界的方式为中介去研究“李约瑟问题”,必然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必将比世界3会丰富得多,随着人们对世界3了解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学者以新的世界3为中介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李约瑟问题”。

3“李约瑟问题”的研究价值“李约瑟问题”的研究既有内在价值也有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首先,通过“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开启了人类认识自身文明史的一扇窗口,它是一个人类文明史上永远值得探究的有意义的问题,其促进了中西方文明史研究的兴起。即使是那些提出“李约瑟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者,其实也是在从另一个侧面去证明“李约瑟问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由于,“李约瑟问题”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中介化的方式去研究,决定了其标准答案是不可能有的。“李约瑟问题”不仅在答案上是具有无限可能性,而且问题本身也具有无限可能性,这是一个无穷穷举过程。通过对“李约瑟问题”的研究触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不断的分析、论证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是其最大的研究价值所在。其次,“李约瑟问题”的研究从深层次引发人们对中西方科技内史与外史的深入了解。人们通过不断对“李约瑟问题”进行求解的过程来探寻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还原科技发展的真实历史,这样人们就能够加深对科技内史的了解。同时,人们也还必须注意到科技发展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等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李约瑟问题”过程中必将科技的发展置于更复杂的背景下,从而能够加深人们对科技外史的了解。“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外在价值体现在人们在“李约瑟问题”的研究过程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新的研究问题,以及受到了无限的启示。人类始于迷惘而又将终于更高层次的迷惘。范岱年先生通过对“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又提出被学者称之为“后李约瑟难题”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近代科学文化中国化何以如此艰难的新的研究问题,这又会促使人们展开更高层次的研究。通过对“李约瑟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让人们受到多种启示,而这也使“李约瑟问题”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正是“李约瑟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也导致人们在对这种价值认同的驱动下投入到对“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当中。通过以上对“李约瑟问题”研究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前提性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对“李约瑟现象”的成因进行概括。“李约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李约瑟问题”研究价值的认同,以多样化的世界3为中介,对“李约瑟问题”具体研究对象(三个世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这个本身具有无限可能的关系体进行求证所导致的结果。正由于众多学者乐此不疲地对“李约瑟问题”进行求解才产生了“李约瑟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教育改革、科技战略的制定等等均会有所启示。在此,仅以科学教育所受的启示为例予以说明。

二、“李约瑟现象”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李约瑟现象”作为众多研究“李约瑟问题”的集合,其中闪耀着众多智慧的火花,只要我们细心捕捉会发现许多对科学教育有意义的启示。

1科学教育应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透过“李约瑟现象”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东西方的科学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科学文化是个广义的范畴,它既包括科学自身发展所遵循的研究范式、逻辑理路及思想规则,也包括科学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然而,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更多的是只以西方科学文化的固化成果为核心,对于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方法与精神确关注甚少,尤其是东方科学文化中的文化精髓更是被遗忘。长此以往,使学生认为所谓科学文化,即是西方科学所蕴含的文化,对自己民族科学文化缺少基本的认同。科学教育中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是指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合理内核都能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有所涉及,使二者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平衡。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科学文化。科学的教育功能并不全在科学知识,也在于科学方法和精神。人们在透视“李约瑟现象”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宝贵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其中关于有机论、整体和谐、演化发展、相反相成、实用化等思想对当代人们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十分重要。而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思想如:公理化、还原论、分解等方法在面对复杂世界当中的一些问题确无能为力。面对自然物质世界研究中给我们提出的机遇,我们只有具备复合型的科学文化基础才能够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只有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在未来科学的发展之路上有所作为。我们将东西方科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渗透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才是唯一的方略。因此,科学教育中应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

2科学教育应加强科学本质教育透过对“李约瑟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科学是什么这个关涉科学本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众多的对“李约瑟问题”的求解,进一步印证了科学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探索过程中而得以发展,不存在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这对传统的以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所赞同的科学本质观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进而形成了新的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产生了新的科学本质观。无论是波普尔“达尔文主义”式的知识增长方式还是库恩的范式革命式知识增长方式都是以大量科学史实为基础,向人们证明了发现科学的历史绝不仅仅是获得真理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与不断实践过失的历史。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客体的镜式反映,而是一个负载着认识主体自身价值与经验、想象与创造的判断过程。科学认识的过程决定了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暂时性,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科学知识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产物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科学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在正确科学本质观的指导下才能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科学方法与精神的培养。学生只有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体会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最终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本质对于学生来说,绝非简单外界的言语灌输,而是自己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做科学”的过程中逐步从自身思想内部生发与建构出来的对于科学的真正理解。它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影响深远。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我们应在科学教育中加强科学本质教育。

3科学教育应面向生活世界透过“李约瑟现象”我们会发现,无论东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够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均与生活世界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以科学为武器来不断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科学研究直接与生活世界相联系时,其实质也即将科学、人以及社会相互联系起来了。正因为如此,科学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反观我们的科学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学习动力是什么呢?枯燥的公式、机械的训练、与生活实际毫不相关的科学原理,当这些没有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时,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科学教育只有将科学真正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开展,整合科学、人及社会三个系统于一体,才会让儿童理解真正的科学。在儿童日常经验常识现象的背后其实蕴含着许多科学规律,这是开展科学教育的生长点。“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丧失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境离开了。”科学教育只有真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到科学的价值,产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形成科学创新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儿童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科学,我们的科学教育应面向生活世界。

作者:高成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