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效课堂问题设计

时间:2022-12-23 10:25:00

小议高效课堂问题设计

在读《教育实话》这本书其中一篇《漫话“满堂问”》中记载了上海有一所区教育学院对6所中小学语文、数学各9节课课堂提问经行了专题调查,教师的提问次数过多(平均每节课达30次),且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所提问题又过以简单,所提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很难见到学生发问,总之,教师所问是学生已知的东西,学生即使不懂也无意发问。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幼稚、粗糙的现象,这种浅层次的“零问碎答”不仅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效率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这一情况试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

(1)为了相应新课改的要求,但又摸不清新课改的路子,由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为现在的“师生互动的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真正的领会到新课改的精神。

(2)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起点认识不够,在课前没有认真和学生沟通,随口发问。导致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太难学生摸不着头脑。

(3)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把握不准,问题提得凌乱、肤浅。

(4)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预习所要学的知识,就是老师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来,他们也把好问题白白的浪费掉了。

一个好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连续进行,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中疏与密、缓与急、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怎样设计出高效的课堂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问题权交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最想知道什么,才是教师最应传授给他们的。

我们把提问权交予学生,当然,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有时提的问题也是过于肤浅,比如在《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节中,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2)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的方程式怎么写?(3)氧化铝在熔融电解时为什么加入冰晶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材和一些资料中可以查到,在教材中能查到的问题不是问题,不经思考就提出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好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表达出自己所想知道的东西来?这时教师就应对学生做一些引导。

首先,课前先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给学生,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这节课,再发给学生一些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资料,多看多想必然就能发现问题,发现好的问题,把不懂的和自己最想知道的就写在自己的问题本上。

其次,老师就把学生交上来的问题本批阅一下,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分类,即可知道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不会的,哪些是课外知识学生最想知道的,并且还需要怎样进一步的学习,这样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设计课堂问题就能有的放矢,而且还能起到让学生主动预习的效果。

二、把问题的设计权交予教师

有了学生提供的问题本,作为老师应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做一下处理,让问题更明确化,更具吸引力。

比如学生问题本上出现这样的问题: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把这样的问题直接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可能就起不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又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必须让学生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问题的问法处理一下,改为:你能用多种方法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等体积且外形相似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吗?有原来的较死板的问法改成了灵活、开放的一个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考的能力,由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同学们相互合作,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新问题

当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本,再根据自己认真的备课等等,这一系列的课前的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提出了完美的问题,那么在上课时就根据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当然也有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不可能我们课前是怎么预设的,我们的课堂就会一成不变的跟着,不会超出我们的预设范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我们预设之外的东西,而且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知识,我们应敢于随机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设计氨气的喷泉演示实验时,当把胶头滴管的水挤进烧瓶内时,竟然没看到预期实验现象,当时心头一惊,但随后计上心头,为何不让学生探究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把原来的演示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于是提出问题:请大家分析一下喷泉实验没有成功的可能原因。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也积极思考,寻找可能的原因,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把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掌握的更透彻了。

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冒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而且要敢于在课堂上形成新问题。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是很有益处的。

四、课堂中适时使用问题

教师经过的精心的准备,把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点均设计出很多的问题,把它们全部拿到课堂去展现给学生,这样会造成满堂问的教学现象。

其实,拿到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我们老师也不要都绞尽脑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来。应看看教学内容,什么样的知识点需要设计出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没有必要设计出问题来。比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知识点存在疑问,像这样的教学重点,就不能以提问代替讲解。教师在处理时,应重点讲解: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要讲深讲透,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大有好处。

适合设计成问题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认知生长点”,也就是学生原来已经具备的知识点,从学生的“认知生长点”出发,提出适宜的问题,比如在讲物质的分类中,有纯净物的概念,准备设计问题:纯净物与干净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个问题在什么时间提出,应该在讲解了纯净物的概念之后再提出,而不是讲前提出。因为在学生的“前科学知识”中干净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当找准学生的认知点后,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上来。

当然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技能,有的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问题适合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做为一名教师应该每天问问学生想知道什么?问问自己每天教给学生的知识有多少是学生现在或以后能用得着的?多思考,多和学生交流,尽最大的努力在课堂上讲出学生想知道感兴趣的知识来。根据这样的观点设计的问题提出再来授课,那么课堂就精简、高效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