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创新计划及创新教育启示

时间:2022-11-20 04:36:22

密歇根大学创新计划及创新教育启示

摘要:密歇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自开创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该校也成功地履行了服务社会的宗旨。其成功的关键是全校开展的跨学科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创新教育,为我国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诸启示。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密歇根大学;创新蓝色计划

1.引言

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总和。在文件精神指导下,各地高校陆续将创新人才培养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尝试摸索提出适合各高校专业设置特点的,符合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创新思想灌输有余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校内创新有余而与社会需求接轨不足。较之于中国,美国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更早,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密歇根大学。其全方位,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著名学者、密大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院长倪军教授在谈到中美创新教育的差异时说到:中国一流大学学生入校时,基本素质并不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但四年本科教育结束两国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出现较大差距,问题在于中国式教育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欠缺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而美国教育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杨路,2014)。因而了解美国高校创新教育的成功因素,并适当借鉴,对我们推动创新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2.1全校范围的创新

拥有涵盖不同专业的15个以上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中心,以及30多个学生创业团体,密歇根大学正在成为美国高校创业的中心,在创业精神方面传递出最优质的、覆盖面最广的学习体验。以2012年由密歇根大学官方启动的创新蓝色计划为例,与国内很多高校的创新举措不同,密大的创新计划并非局限在工、商等部分专业展开,而是面向全校所有有创新精神的在校大学生。它覆盖多个专业领域,如商业、工程、自由艺术、健康、信息,并试图通过与社会资源的结合,全方位地为在校大学生感受并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宝贵的实践机会。创新蓝色计划覆盖了工程、医学、商业、信息、法律等文理多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根据其专业特点,推出了相应的创新项目。比如,以动手能力擅长的工程学院,他们的“创业者中心”,鼓励企业家的培养;而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部的“公共健康创新和社会企业家项目”,则在一个更宏观层面培养扶持医学的创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而国内创新教育的开展,重工科,其次理科。而文科类专业,发展则相对滞后,即便是倡导创新能力培养,也多半停留在虚拟和拟真项目,也未能真正与社会接轨。

2.2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也逐步将创新人才提上议事日程,校园内也不乏各种实习项目。可说是实习,却重学习而轻实践。与此相反,密歇根大学的创新项目,以创新蓝色计划为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非常灵活的跳板和丰富的资源,去接触真实问题,了解社会对创新技能的真实需求。1)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培养。密歇根创新蓝色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与校内和校外各种创新创业机构的合作,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诸如密大校友创建的“巴格领导学院”和隶属于工程学院的“创业中心”等。“巴格领导学院”旨在通过展开课堂介绍和社区项目浸透,对大学生进行提前、严格、广泛的的领导人训练,从而支持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相比而言,工程学院的“创新中心”则更像是一个创新人才孵化器,顾名思义,这些项目或者提供启发性的课堂,让大学生知道如何将可实施的想法转化为资本,对真实的紧迫的社会问题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2)创新技能培养孵化出了合适的创新想法,下一步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密歇根大学的创新项目,以创新蓝色计划为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非常灵活的跳板和丰富的资源,去接触真实问题,了解社会对创新技能的真实需求。以信息学院的创新计划为例,该计划旨在激励和支持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富于激情的,自我导向的在校创新项目。该计划开设由学生团队为创业客户服务的创业诊所,鼓励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利用移动设备与网络,与客户建立工作关系网,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2.3商业支持

为了让大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价值,也为了更深入地完成从知识到社会价值的转换,密歇根大学利用其卓越的社会信誉,突出的学术成就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实体参与到包括创新蓝色计划的创新活动中,这些机构包括“商业参与中心”,“创新计划团队”,“风险投资和融资中心”,“医疗创新机构”以及“技术转让办公室”等五大机构形成的覆盖多个专业的完整的商业支持体系。这些商业机构的参与,架起了创新项目与真实社会需求的桥梁,让大学生们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技能,并进一步投入到有需求的社会机构。这种“真实的”场景,比起其他任何形式,都更能刺激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都更能刺激其完成从书本知识到创新技能的转变;更进一步说,这些商业机构的参与,架起了创新人才与真实社会需求的桥梁,让刚毕业的创新人才能被需要创新人才的机构委以重任。

3.专业的学科支持

密歇根大学创新项目的可观成就,也必须归因于其完善的配套教育体系。自1927罗斯商学院开设全美第一门中小企业管理课程以来,为学生成功创业做好准备已经成为密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之后,关于创业的课程和合作课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爆炸性增长。伴随全校范围内的创业辅修科目在2015年1月的推出,创业教育逐步对密大所有学生开放。15个学分计划吸引了来自各专业的学生,如今已有7个本科学院超过46多个专业的学生报名。相比较,国内的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课程提供支持,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引导和实践。以辅修课程设置为例,在国内很多高校,虽然也提供了大量的辅修课程,但多数只是作为专业必修科目的理论延伸,并且绝大多数都属于学术类型,而非实践型。就辅修课程的考核方式而言,以学术考核为主,缺乏实践检验的机会。优势是学生的学术认识可以进一步加强;问题是完全学术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缺乏从学习到应用,从知识到技能,从个人到社会的桥梁。

4.启示

在密歇根大学,经过充分锻炼和磨练的优秀毕业生,已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或是创立新的企业,或在现有企业中成为创新者。密歇根大学如同一个跳板———以它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在密歇根创业每一个阶段所需的程序、工具和资源。密大的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很好地履行了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三者和谐的成为一个整体。不管是课堂里的讲授,课下的实践还是项目的参与,不管参与的是校—企联合项目,校—商联合项目,还是校—社区联合项目,借助于学校的资源和桥梁,学生始终接触的是真实的社会使命,而不是仅存在于书本里的典型案例。一方面,这些拟真或者是全真的项目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打磨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想法与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正如密歇根大学前任校长杜德斯(杜德斯1988年至1996年任密歇根大学校长)所说:“社会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上说,是由服务社会需求的那些活动组成,是社会机构和其需求的要求,而不是大学本身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服务首先是回应性的活动,回应社会需求,而不是决定大学学术目标的先决条件”。

而很遗憾,在国内的大学课堂,我们过多地关注了高等教育的教育职能,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帮助其完成自我实现,而忽视了服务社会这一职能,让学生缺失社会使命感,缺失学习的方向感。所以,在校园,我们总是会很遗憾地看到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毕业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抱怨学不能致用。若是谈到教育的根本,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教育并非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高校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神圣的职能莫过于服务于社会。如何做到这一点?密歇根大学的创新思路和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借鉴。那就是,全方位地—涵盖各个学科;涵盖创新想法与创新技能培养;涵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立体地推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们的大学生不再是读死书,漫无目的地读书。而是怀抱中国梦,为服务于社会,为复兴中国,有使命感地读书。

参考文献

[1]刘映池,张平.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大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2]屈潇潇.世界一流大学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6.

[3]杨路.中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密歇根大学访学感悟[J].中国高校科技,2014(7),53.

[4]杨洁,王建慧.密歇根大学千年计划中的全球化发展战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3(10):23.

作者:陈燕琴 刘依萌 徐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