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职业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9-11 08:24:49

法学职业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实施,为当前的法学本科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突出“法律职业”的特点,必将对法学本科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当前的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最大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法律职业人才,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该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等措施,构建起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2018年4月25日,司法部正式《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这是我国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第一部规章。2018年9月22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代存在了16年的司法考试正式举行,有47万余人参加。相对于已经运行16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调人才选拔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司考更名为法考,也更加突出了“法律职业”这一重大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当前各大高校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法律人才,完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一、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

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中,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并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任务。2015年,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条件和考试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意见》,我国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第一部规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于2018年4月25日正式。原来的国家司法考试迎来重大改革,实施了16年的司法资格考试被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取代。相较于以前的国家司法考试,目前的法考最大的创新有三点,一是增加了需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主要是两类人,即仲裁员和在行政机关中从事特定职务的公务员。二是报名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条件更为严苛,必须具备法律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学位才可报名;如果非法学本科毕业想要报名参加考试,须具有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是从事法律工作满3年。与以前的司法考试相比,新法考将非全日制高校的考生排除在外,并对非法学专业的考生额外设定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司法考试仅要求考生具备法律专业知识,报考的门槛明显有所提高。三是在考试内容上更加强调对法律职业道德和法治实践内容的考察,且大幅度提高案例题的分值,使考查方式更加贴近法治实践。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更为重视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这种新的考试制度也将进一步影响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二、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无法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完全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现行法学本科教育侧重学院化教育,注重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过于强调对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使得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着严重分离,使得法学理论教育无法满足法律实践的需要。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除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外,更要检验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学识和职业能力。(二)法学本科教学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法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偏向于法学理论,从而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实践类课程要么不开,要么就是走走过场,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这种教学体系中学完四年的学生,往往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知识结构体系,却无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法律概念法学原理能够侃侃而谈,面对法律事务却一头雾水;在学校的期末考试中总能拿到高分,而无法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所以,这样的法律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满足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三)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现行的法学本科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是教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体系,从概念到学说到具体的法律条文解释,这种片面、单一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法学理论体系,但缺点也很明显,学生更多是被动地听和接受,缺少了主动地思考和对知识的运用,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了。而改革后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大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比重,愈发注重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光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法律思维和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些素质,学生只能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高分低能人才,不光无法通过越来越重视案例分析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更无法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

(一)调整法学本科教育目标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应由单一目标向复合型目标转变,在原有基础上加大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力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除了法学专业之外的知识,使学生成为既精通法律又懂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顺利进入职场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二)调整并优化高校法学教育内容和体系,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当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要么不设,要么作为选修课,对学生没有硬性要求,也无法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实务课程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是要将实务课程列为必修课,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譬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诊所等。当然强化实务课程不等于削弱理论课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以将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大一大二侧重理论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大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四则以实践教学为主。(三)丰富和创新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突出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的授课中,除了讲授具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这对于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至关重要。此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出题形式多样,且以案例分析为主,因此教师授课时可以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四)处理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学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反对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来决定课堂教学,如果本科教育的目的只是让学生通过法考,教学的内容全部围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来安排,那势必将大学教育演变成高中的应试教育,老师不再是传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将授课重点变成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如此教学势必培养不出具有法律思维的法律人才。其次我们也反对将只重视课堂而无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那样势必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可以开设选修课,让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为顺利地通过这一考试,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贯穿过去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考过的真题,更有针对性地结合法考进行一些课堂训练,让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能更深切地感受和把握考试出题的重点、方向和思路,以对日常学习起到一些引导。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施行,对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作为置身其中的法律人,我们应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以法学专业性和法治实践性为基础,构建起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顺应法治建设进程对合格法律人才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高飞,刘婧.司法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育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35):242-243.

[2]宋智敏,余冬生.论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法学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1:101-105.

[3]胡晓利,郭宏.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下的法学本科“三维”实践教学模式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88-92.

[4]张峰振,毛宁仙.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下法学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39-46.

[5]杨会,魏建新.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8,2:114-118.

[6]肖志雄,宋智敏.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30-132.

[7]张邦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评论,2016,7:127-130.

作者:杨丽丽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