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时间:2022-05-24 08:51:04

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法学本科教育是培养我国法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国法律本科教育从整体上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是法律本科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等。文章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论述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保证的体系建设,以期使得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可以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法学本科;实践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各行各业发展,更加需要法律的护航,这就使得我国的法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法治事业进步的背后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也直接推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向前发展。但是,我国当前的法学本科教学并不完善,法学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一、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法学教育质量常常依赖于师资力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法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教师队伍的壮大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法学教学规模扩大。在1956年,我国的法学专业教师人数不到一千人,而在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法学专职教师就有数十万人。在学生方面,我国1956年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有12000多人,同时有80多名学生去苏联留学,全国开展的统一的法学教学大纲,法学教育初具规模。2016年,我国在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将近40万人,法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十大热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了14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更加自主,开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领域,在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课程,推动了学生专业素质向前发展。在教材使用上,我国教材由最开始的拿来主义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进行过渡,教材数量增长喜人,内容不断更新,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本科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举世瞩目成就,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第一,法学本科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在当前法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是由辅导员充实。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工作经历,对于法学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很多辅导员没有经过专门法学考核就直接升为法学专业教师,不利于保证高质量的教学。除了辅导员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将根本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选拔到法学教师队伍之中,这些教师虽然具备其他学科背景,但是对法学知识并没有经过认真学习,例如很多文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充当法律老师,他们在思维上更加感性,在进行法律事务处理时往往不依照法律而依照情感,缺乏法学严谨的逻辑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然而法学是一门经验比知识更加重要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更加关注实际运用。在进行本科法学教育时,教学目标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法律思维去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如果仅仅采用照本宣科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达不到最终教学要求,同时还会使教学变得过于枯燥,使得学生丧失对法学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法学教育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在网络时代,教学内容应当与当前社会时事进行无缝对接,可以将社会上出现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得课堂教学具备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专业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教育是精英化教育,法学专业的学生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高校的文凭仅仅只是其踏入法律专业的基本门槛,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和考试将无法达到职业者所需的具备素质。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他们除了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懂得诉讼程序,需要有良好的法律逻辑思维,可以洞察任何事实背后的法律关系,这样可以形成自身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思维,真正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我国当前的法学学生在进行教学时,依旧是采用高中式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都只是进行理论化的学习,并没有真正踏入实践之中,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法律人才。第三,法学本科教育内容不重视学生实践职业能力培养。我国法学属于大陆法系,大陆法系非常重视法学理论的培养,而我国本科的法学教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法学本科教育仅仅只是重视理论教育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最终人才培养依旧存在缺陷。当前,虽然也有一些内地高校本科尝试以美国模式为教育蓝本,加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试图弥补当前法律职业缺失的状况,但是这一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乐观,很多课程设置都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落实,效果甚微。

三、我国本科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

我国当前法学本科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就其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主观原因是出现法学本科教育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今后法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一,法学本科专业的成本门槛过低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我国高校经过了扩招大背景,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法学本科专业,甚至连一些专科院校都已经设置了法学专业。在办学资质上,我国对于法学专业的开设并没有设置必要的门槛,缺乏考核力度,在机构设置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此同时,法学院系的设置出现了行政化特点,准入门槛非常低,法学院林立又鱼目混杂,这使得我国本科法学教育令人堪忧。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学习法学高等教育的状况,法学人才过剩实际上是低水平人才过剩,缺乏高素质法学人才。第二,教学方式非常陈旧,学生专业素养并不高。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法学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精英化人才,但从当前课程设置上看,法学教育是普法教育并没有做到精而专。在教学方式上,当前许多高校人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与学存在着脱节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由于法学本身学科属性,在进行内容选择上更多倾向于理论学习,很多法学理论学习显得非常枯燥,再加上法律本身就非常严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法律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拥有教学惯性。法律是一门严谨理论学科,素来以追求严谨著称,在教学模式上教师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还原给学生,这就使得教学方法非常落伍,教学与实践长期脱离,缺乏与实践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积累并不全面。最后,教学非常随意。在进行教学时,一些教师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性教学,而用于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够深挖,很多教学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很少进行扩展,学生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消化,这也影响到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第三,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于任何一名法学专业教育者而言,当前法学专业教育设置并不合理。首先,当前法学学生的教学过于功利化,很多学生学法并不是为了法律信仰,而只是为了获取一张文凭,高校严进宽出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很多法学生虚度时光,不仅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建树,在实践方面更是一头雾水。其次,法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并不合理。在很多法学院,大一就会学习法理学知识,而法理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以法学其他知识作为基础,如果在大一就向学生教授高深的法理学知识常常会使得学生一头雾水,学习法律的兴趣大减。最后,当前学生学习都是以司法考试作为导向。我国的司法考试虽然是检验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尺码,但是司法考试依旧是以检验法学理论为主,是法学专业就业的敲门砖,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学生梳理以及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法律本身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如果过于重视司法考试常常只会注重司法考试技巧学习,刻意去培养考试能力,这无异于法律素养提升,也无益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最终无益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四、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精英化法学本科的教育机构及师资队伍。首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当前,许多高校教学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灌输式方法,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法学教育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非常必要,但是如果仅仅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又很难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去了解社会实际,通过案例去寻找法律的真理,通过案例,让学生更领悟法律的真谛。其次,我们应当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可以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才引入到教师队伍之中。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务员不能在外兼职,但是并不禁止在工作之余参加公益性的讲座。在进行高校法学教育时,我们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来到高校进行公益性讲座,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实务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2.重视法学本科职业教育并创新实践形式。为保障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可以进行有效融合,在进行本科生法学教育时应当提供实习机会,严格保障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当前的法学本科生教育中,一些高校依旧没有将实践课程列为必选课程。因此,高校应当转变对实践课程的认知,重视实践课程,在实践形式上也可以进行创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参与中,我们除了传统辩论赛和法律知识竞赛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状况做好以下几点。例如,我们可以筹建网络社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培养法学本科生。在法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收集以本行课程有关的最新案例,然后通过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对当前法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对法学本科教育机构及教师进行精英化管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当前的法学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践形式进行创新,充分融入当前互联网的优势,加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步伐,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法律。

【参考文献】

[1]康贞花.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以延边大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7(8).

[2]谭正航,尹珊珊.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9):285-286.

[3]孙长永,李燕.建设一流研究生课程培养一流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8):9-15.

作者:王辉 单位:嘉应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