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2022-01-11 11:09:56

简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供给,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能源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其独特、重要的激发和凝聚作用,是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新形势下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对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当今经济发展现状和煤炭行业现处的发展阶段为背景,探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四点问题,并从六个方面入手,发掘企业文化建设优秀资源,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科学发展;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即是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40年,企业管理模式由最初单纯依靠技术、实力、创造,逐渐发展到现在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又叫做“管理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展现企业精神、职工面貌、工作作风,存在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竞争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可以正确引导职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就在其《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指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策略的实施过程,在于企业设法使自己的文化推动策略实施的方法。与新兴产业相比,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具有天然的缺陷。虽然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人民群众的视野,但在一定程度上煤炭企业职工由于地域因素,享受不到现代社会文明带来的便利。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褪去,加之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高端人才队伍逐步向新兴产业转移,人才流失和人才引进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完善,而文化建设在长期实践中也形成了品牌。企业文化可以归纳为三个特点,即系统性、隐蔽性、规范性。一是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的价值观逐渐积累、沉淀,继而形成的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独特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某一个时间段形成的,也不是某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将各个部分有系统地统一起来,具有系统性。二是隐蔽性。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某种实际物体,不会因为某种交易而流动转移,也不会突然消失。企业文化是在某个载体上呈现的,具有隐蔽性。三是规范性。企业文化具有整合功能,它要求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应符合企业的共有价值理念,与企业文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煤炭行业作为传统工业,产品属性单一,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但工作环境危险性高,给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傻、大、笨、粗”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企业生产和文化脱节,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企业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其他行业。(一)企业文化创新力不足,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有待加强。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进步同步,应当以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形式积极开展。但部分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随社会和企业发展与时俱进,没有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没有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对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重视不够,这些成为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二)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不清楚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什么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只“挂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只追求管理的外在形式,认为企业文化是党政群团宣传工作,会上传达精神、印发几份文件即可,不注重实质,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工作开展片面,形不成合力。(三)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落实难。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也在经历一场变革。在此过程中,存在制度更新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工作落实不到位。已经制定的制度得不到落实执行,只为应付检查,形同虚设。大型煤炭集团文件层层下发,内容生搬硬套,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修订,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四)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企业品牌效应。文化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大多形成了企业品牌,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延续企业的发展。品牌是产品定位、价值、经营模式等的关键表达。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区域分散,缺少精细化管理,没有树立起全员品牌意识,企业也没有树立起现代品牌的战略意识,不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品牌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同样是宝贵的财富,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时,应考虑到品牌效应。

二、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精神文明与利益建设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的企业,一定有着与之配套的高层次企业文化。煤炭企业在追求表面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在日常运营活动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并传播煤炭企业的文化。在管理中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使精神文明与利益建设协调发展。同时立足于实际,针对企业生产环境、职工整体素质水平进行管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创新理念,形成创新文化,进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二)坚持人本理念,提高物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表层,物质文化建设是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的厂容厂貌,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定期开展的文体活动和人文关怀等。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职工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为员工提供整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合理的休闲健身设施,根据生产情况开展井下职工慰问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做到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多方位帮扶困难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关注退休老同志,以茶话会、“祝福蛋糕”等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企业家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和依靠职工,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执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是建成现代化煤炭企业的有效途径。《论语》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帮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而科学化管理的本质,则是企业文化,由企业制度严格执行衍生而来。制度上的强制和激励促使职工产生行为自觉,这种自觉逐渐演变形成了企业文化,因此可以说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硬性支撑。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指导职工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科学的奖惩则是对员工正向行为的激励和违规行为的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四)注重领导示范引领作用和长远规划。《孟子》有云:“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等,都是有关示范引领作用的例子。很长一段时间,就有企业文化等同于“一把手文化”这一说法,从侧面说明了领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一把手文化”完全取决于领导者自身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取向。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内涵应更丰富,结构应更科学,应该能被不断传承下去,而不是随着领导者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对企业制度的遵循,对企业价值观的践行,树立起文化旗帜,塑造出精神符号,将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应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做长远规划,做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有章可循,阶段目标明确,有组织、分步骤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五)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共享。无论在任何时代,年轻人都是时代的践行者和开创者,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更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引入新的思想,帮助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挖掘并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精神,在培养方式上,传统的组织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实际效果,应采取给予青年员工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调动员工自我学习提高的主动性,让其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成长。利用宣传栏、企业内网、微信平台等媒介积极宣传介绍企业生产经营、重点工作推进、规章制度的和执行效果等情况,加强企业信息共享,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了解,增强职工的参与度和群体认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实。(六)形成企业的“特有”文化。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文化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企业文化可以促进职工团结,增强广大职工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企业文化具有特有性,是独一无二的特有文化,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文化的“生搬硬套”,并不能起到企业文化该有的作用,无法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总结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有取舍地借鉴外来文化,借鉴他国或其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符合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创造出本企业独有的文化体系,指引企业科学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打造优良的物质文化基础,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断完善制度文化,发挥好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入创新思维、先进理念,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企业文化塑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王社教.高质量发展阶段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中国煤炭工业,2018(07):54-56.

[3]党娇娇,夏彩云.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3):21-22.

作者:张玉龙 单位:山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