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探讨

时间:2022-11-26 02:45:00

海盐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探讨

摘要:海盐文化是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文章以提出的新“文化观”和“发展观”为指引,围绕盐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对海盐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通过海盐文化视觉表达的提炼与应用,为人文型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方法与路向。

关键词:海盐文化资源;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盐城是一座由盐卤浸泡过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海盐文化积淀。如果说城市之魂在于文化,那么海盐文化就是盐城的灵魂。本文基于人文型城市形象设计维度,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的提练与打造中,进一步挖掘海盐文化资源,传承海盐历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盐城城市文化品牌。

一、海盐文化与人文型城市形象的内涵明晰

(一)海盐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释义。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关于“文化”,在《之江新语》中释义道: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智、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为“发展”做出了新的定义。发展不单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是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也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时,也必须以人为本,首先要观察人的行为活动。人是城市的初始,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行为主体。海盐文化是人们在生产、运销、使用和管理海盐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人文成果的总和。盐城以“盐”为姓,浑身上下弥漫着盐的气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璀璨悠久的海盐文化既是盐城城市之魂,更是今日盐城“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时代精神之根。海盐文化是历史悠久、传统独特、影响广泛的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文化。城市形象属于美学范畴概念,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个城市的空间印象、观看到的城市景观以及人文形象的集合。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仅包括客观物质文化,还包括主观视觉感知。“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唤醒并传承城市文化的过程,现代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是对城市的内在本质进行深入挖掘、高度提炼和个性识别的过程。”人文型城市形象,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设计理念,一是强调人在城市形象中的主导地位,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城市形象设计中通过以人为本的组织规划,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积极构建以“美—人文智慧—精神文明”为基本框架的人文城市形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灵魂的载体,是城市个性、城市人文的外在体现。在人文型城市形象表达中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形成“文化自觉”,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二)城市形象表达的史实遵循。1.推广城市形象理应遵循城市文化的历史性,保持恰当平衡城市形象是对外展示城市的“名片”,提升城市形象要侧重于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形象是城市自然而然形成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延续,要与城市文化的稳定保持恰当平衡。比如,有着“文房四宝之城”之称的安徽宣城,积极将“文房四宝”融入城市的道路更名中。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有关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之中,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推广,但对于本地市民来说,更看重是已经融入自身生产生活的文化,不应该厚此薄彼。因此,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建构,理应以市民的认同为基础,而不能过于“跳跃”,与市民习惯割裂。2.推介城市形象理应注重文化与人之间的情感,符合文化规律每一座城市,都因其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而孕育出风格各异的社会形态、文化体系、历史面貌等因素,由此构成了这座城市形象的独特背景。在城市形象设计中,许多城市盲目追求气派,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了自身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城市形象设计时,理应重视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充分了解城市的背景后,再合理规划建设。

二、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溯源

追根溯源,海盐文化是盐城城市文化发展的领跑者,它伴随着盐城海盐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早在盐城得名之前,盐阜先民已经在这片沃土上劳作、生息。在“煮海为盐”的过程中,锻造出灿烂悠久的海盐文明。(一)海盐文化伴随着盐城海盐历史发展全过程。盐城,因“盐”设城,历经两千余年的历史浸润,这里的一切无不打上“盐”的烙印,散发着浓郁的咸卤味。早在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盐铁业相当发达。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盐城”二字名副其实。盐城因“盐”闻名,因“盐”兴盛,在海盐生产中,盐城在技术、产量、质量等方面,都独领风骚。先民们在生产、运销海盐过程中创造出内涵独特、内容丰富的海盐文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宝库中再添瑰宝。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盐城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彰显了海盐文化的深厚积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给盐城留下了丰厚的海盐文化遗存,使盐城成为了解、研究海盐文化的标志性城市。深入开展海盐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传承,不仅可以彰显盐城历史文化特色,而且能进一步解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当代城市文化品位。(二)海盐文化是盐城城市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历史,是城市的根系,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联络着根与魂的线,便是这座城市的文脉。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它一脉相传的生命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根基。城市建设的美学营造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上,它弘扬和发展了城市文化,是彰显城市文化的纽带与窗口。两千多年海盐文化的浸润,留给盐城及盐城人民底蕴丰厚的文化遗存,这充分反映出盐城的城市之魂就是海盐文化。盐城地名中,记录海盐生产、运销、管理的地名星罗棋布,俯拾皆是,如伍佑场、新团、头灶、曹丿、潘丿、三仓等。这些地名,就像一颗颗鲜活的“活化石”,深深镌刻在盐阜大地的版图中,成为一道别致亮丽的文化符号,构筑了盐城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城市最有特色的宝贵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历史及人的精神气质。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历史和文化成就了城市,城市为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土壤。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并且最大程度地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为把盐城打造成“有创意、有品位、有特色”的人文型城市,就应当以底蕴深邃的海盐文化为基石,给这座沿海文化名城重新散发“盐味儿”,体现盐城城市个性和特色。

三、海盐文化与人文型城市形象的表达路向

盐城历史的文化体现与海盐文化元素的表达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元素凝成了盐城城市文化发展的个性。将海盐文化资源融入盐城人文型城市形象设计,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体现盐城印记,让人们看得见历史、看得到文化、记得住乡愁”,深入研究盐城的历史、民俗、自然资源和生活习性等,把这些物化的形态特征打散、解构,从中抽取某些部分作为设计元素,在城市形象设计中重组。因此,对于盐城城市建设,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理应进一步挖掘海盐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彰显城市特色;在城市形象表达的路径上可逐步形成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景观文化特色、湿地文化特色和传媒文化特色。(一)旅游文化特色。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开始产生和发展,旅游业地位不断提高,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越加明显。盐城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知名度,就必须紧紧依靠旅游业。翻开县志,海盐生产和运销的中心,遍布盐城沿海各大城镇。仓贮重地,聚集在范公堤、串场河沿线。可以说,盐城境内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海盐在盐城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态。它们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盐城过去的绚烂和平淡。盐城应以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开放为契机,注重保护、合理开发境内历史遗迹,唤醒民众城市记忆,给游客“文化盐城”之感。应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让旅游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旅游文化名城。(二)民俗文化特色。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盐阜地区,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说法。盐民在生产生活中,常随口说出几句谚语,或朗朗上口,或幽默谐趣,都充满了地道的“咸味儿”,充分展示了海盐文化的群众影响力和兼容渗透的独特魅力,成为盐城人民抹之不去、久而弥笃的城市记忆。在世纪的长河中,海盐文化默默影响着盐城人民的生产生活。如民谣中“三月三,脱鞋忙河滩”显示了盐民对生产规律的掌握,民歌中的戽水号子、“盐丁叹”是盐民生产劳作的真实写照。为推动海盐文化与城市品牌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在盐城民俗文化特色提炼的基础上,结合海盐资源的特点,成立专门的民俗文化研究院,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鼓励民俗文化相关产业兴起,推动盐城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盐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举办一年一度的“海盐文化节”,组织各类文艺节庆活动。如进行水上渔鹰捕鱼等民俗表演,集中展示地方淮剧、杂技和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三)景观文化特色。人文景观诞生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生时便带有时代的“胎记”,正是这些“胎记”构成了景观的固态文化内涵。那些走进大众生活的景观,往往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传说,象征着一种信仰,一种价值。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景观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喜闻乐见的景观活态文化活动。同时,景观员工的素养和文化内涵,也能让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景观的优秀文化。弘扬海盐文化,打造盐城城市品牌,就要深入挖掘盐城的海盐文化资源,保护并改造一批历史积淀深厚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老街区、古建筑、旧民居,再现一批非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的景观雕塑设计与建设对于一个城市的进步及形象而言至关重要,它是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比如,串场河是贯穿盐城市区的母亲河,承载着城市记忆,凭借着天然的空间优势和人文优势,将盐城的海盐文化与故事融入其中。每一处景观区域都依靠串场河而建,包括伍佑古镇记忆、创造记忆、地方记忆、工业记忆、生活记忆、文脉记忆和生态记忆七大板块。其中文脉记忆结合原有的老城墙遗址,承接传统文化的筋脉,用现代感的城墙片段,演绎延续至今的盐城文化精髓,通过浮雕墙,镌刻文字的方式,让景观上的城墙真正成为文化墙,精神墙。(四)湿地文化特色。盐城有“东方湿地、鹤鹿故乡”的美誉,盐城的故事,由盐开始,从绿色升腾。古盐民在两千多年的生产劳作中,靠海为生,崇尚自然。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风云际过中一直延续下去,盐城有碧绿的滩涂湿地、平原水乡,洁白的黄海岸边盐晶,赤红的历史岁月,蔚蓝的浩瀚海洋,千万年的桑田沧海留给盐城人如此美丽的景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时代赋予盐城人民的“金钥匙”。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高盐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全面发展,俨然成为盐城人民的共识。盐城新一轮城市规划提出“东方湿地,水绿盐城”目标,将盐城最具特色的“盐”的概念涵盖其中,为盐城城市建设找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盐渎湿地公园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是盐城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水绿湿地生态公园,与串场河水脉相连。湖泊、草坪、树林、桥梁、音乐的巧妙结合,彰显了盐城“水、绿、盐”的特色。(五)传媒文化特色。传媒文化内容宽泛,涵盖历史、人文、电视、直播、报纸等多种领域,是公众传播文化的方式。盐阜沃土,包罗了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孕育了盐城的远古文明。这里人文荟萃,代有英才。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盐阜先民在黄海之滨劳作、繁衍。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文雄海内,蜚声华夏。宋代丞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曾先后在西溪任盐官,恩泽百姓,千载流芳。南宋丞相陆秀夫惊天一跃,气贯长虹。元末盐民张士诚举起抗元大旗,十八扁担起义威震江浙大地,其英雄传说数不胜数,为施耐庵写成《水浒传》提供了众多的第一手形象资料。明末清初的布衣诗人吴嘉纪出身盐民,以笔为刀,直指黑暗。胡乔木,乔冠华铜牙铁笔,传颂佳话。这是历史留给盐城的独具特色、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盐城历史事件,广泛搜集历史变迁中影响盐城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使之成为表达盐城形象的一种属性,带给盐城人民以自豪感、责任感、归属感,让盐阜人民不忘苦难,牢记梦想,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勇于担当熠熠生辉的“盐晶”;另一方面,要注意搜集、整理盐城地区散落的历史传说。历史传说是经过了多年的大浪淘沙中流传下来的,烙上了厚重的盐城印记,寄予了盐阜先民美好的想象,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带给城市文化的厚度和美好的愿景。搜集、整合盐城这些丰富多彩的城市记忆,融进城市形象的建设之中,能突出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彰显城市人文形象和文化品味。

参考文献:

[1]齐放.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7).

[2]王丹.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的自媒体品牌社群建构———以“罗辑思维”为例[J].新闻世界,2017(01).

[3]范玉刚.文化思想深刻意涵[J].人民论坛,2014(08).

[4]徐贵耀.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1(03).

[5]薛万昌,潘慧萍,王登佐,夏春晖.建设海盐生态保护区、打造盐城文化品牌[J].2013(12).

[6]奚路阳.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建设———以淮安市为例[J].传媒观察,2014(08).

[7]李婷婷,李艳军.基于品牌社群的营销管理研究述评[J].管理现代化,2013(05).

作者:何登溢 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