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10 02:41:27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是包含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多方面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而城市洲岛地区拥有珍贵的生态资源以及独特的洲岛景观,本文以南京八卦洲临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为例,剖析了其乡村建设中,产业、生态、文化、活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洲岛类型地区乡村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探索城市洲岛地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美丽乡村;洲岛地区

一、前言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脉相承的,2017年10月,报告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在新的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将为农村振兴、国家复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城市洲岛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良好的湿地、植被等生态资源以及独特的洲岛景观,是江河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交错的关键性节点,环境敏感度高、生态功能突出。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洲岛地区的生态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洲岛地区因为其交通具有一定的内敛型,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加剧了洲岛地区与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南京八卦洲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洲岛地区,探索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乡村规划策略,对解决长江中下游洲岛地区乡村规划现状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2012年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后,南京启动“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大大促使乡村的环境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并积极向旅游型乡村转型。2017年6月,江苏省提出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并积极开展规划建设活动,重点培育特色田园乡村试点。2018年起,南京市八卦洲临江村通过整合村域农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资源,提升整体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正在努力打造南京市示范型美丽乡村。南京市八卦洲位于南京市新老城区之间,地处南京“以江为轴、沿江发展”的城市化地带。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新型城镇化下典型的乡村地区。在“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格局中,八卦洲位于绿色生态带,功能以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为主。临江村村属八卦洲下辖行政村之一的外沙村,处于八卦洲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发展区,毗邻果蔬花卉苗木培育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三、现状分析和问题总结

(一)现状分析。1.人口及土地利用现状。外沙村下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3485人,总用地面积560hm2。临江村目前共有劳动力人口538人,其中务农245人,占45.5%;其余多为务农与打工结合人员,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剧。目前村庄居民点分布零散,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村民住宅建设无序,用地零散,村庄空间格局混乱。2.产业发展现状。八卦洲农业基础好,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野八仙、芦蒿已成为地区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以高温智能玻璃温室为代表的省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园区种植花卉、果蔬等,推动区域农业迅速发展。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为果园种植、农田耕种、土地鱼塘租赁及政府财政拨款,缺少本村特色经济,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找突破口。3.空间格局现状。临江村位于八卦洲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发展区,中心路是八卦洲农业园的主轴,交通优势明显。作为嘉年华农创园的重要配套,临江村吸引嘉年华游客到临江村来吃、住、游、购。并计划与中桥村、下坝村联合打造农旅特色小镇,促进区域整体发展。4.景观风貌现状。村庄内建筑以二层建筑为主,多在2001年至2010年修葺,存有部分危房,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中式建筑、现代中式、欧式、简约风格等等,外立面主要高阔混凝土水泥墙、砖墙面,以红、白、灰为主,少量橘色,院落景观缺乏乡土特色。村内小游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村庄景观绿化水平不高,道路两侧缺乏遮荫绿化,水岸景观缺乏设计,植物配置较为单调,水面存在脏乱差现象,步道上缺乏休息的亭廊和景观座椅。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二)问题总结。1.缺乏洲岛特色,千村一面。临江村作为老村,无建筑景观的亮点,在前期多次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常为省事而统一整改建筑外观,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特色,没有形成旅游品牌,难以吸引游客多次前来。2.设计诉求多样,人员技术经验不足。规划设计前需协调领导层、村庄发展、上位规划发展、村民意愿等多方需求,规划设计中由于现场征地资料缺失,地形图不准,施工技术员经验不足,乡村建设经费有限等现象,规划师不能及时协调规划、水电、软装、植物的总体进度和管理,常导致设计改造的实际效果常与规划师景愿相差甚远。3.生态破坏性发展。建设用地较少,农田和生态保护用地较多,存在水源保护地、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在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洲岛地区湿地和植被面积的减少导致水陆生态系统的失衡,使得洲岛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相邻城市的生态质量也随之下降。4.村民参与度低,缺乏文化认同感。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缺乏活力。对于聚集在乡村的原住民而言,世代传承的风土民俗凝结了村民对乡村土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认同感正在逐渐消失。

四、规划成果

(一)总体布局规划。在功能策划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转变。规划功能结构为“一核、两圈、三轴、四片”(图1)。一核:公共服务中心:按美丽乡村示范村指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圈:休闲养生圈和旅游度假圈。三轴:沿环洲路的道路景观轴:临江村主干道绿化升级改造,重点打造红色系列的彩叶植物景观带。沿河廊的生态景观轴:外沙河生态景观升级改造,沿河打造特色游览路线。沿居民区的文化景观轴:弘扬野菜文化、花卉文化等传统文化,打造淳朴居民区。四片:休闲养生体验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片区、美丽乡村居住片区、乡村旅游度假片区。(二)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产业规划以设施农业为主导,包括果蔬种植、苗圃种植和花卉种植;打造千亩苗圃种植基地:打造特色苗圃基地,重新定位品种和栽培技术,依托现有苗圃种植规模,引进因地制宜的珍贵树种。同时合理扩大水产养殖业面积、提升江鲜捕捞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特色长江江鲜美食品牌。(三)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扩展临江村现有的两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使之更加完善以满足村民和游客需要,打造公共活动场地,同时增设公厕,小卖部,便民服务中心,汽车站等设施,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增村史馆、健身步道,丰富了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性,构建良好人居环境。优化机动车道,对道路进行修补,在路幅较窄的地段增设回车场;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增设绿化带。打造游步道,改造原有单一化的水泥混凝土宅间路,丰富人行道路的样式,采用乡土化材料。结合村庄建筑布局及车行道路,设置三处生态停车场,总计35个停车位。(四)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重点塑造“三带、一环、多点”的观光旅游格局,体现乡村文化底蕴与滨江景观特色风貌。将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业结合,作为农业嘉年华农创园重要配套,发展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健康农家游。重点打造果蔬采摘体验农家乐、江鲜美食特色街等特色旅游亮点。(五)绿化景观提升。外沙路道路两侧路面整体黑色化处理,梳理杂灌草,道路两侧配置造型植物,丰富外沙路两侧的景观(图3)。滨河步道道路布置游步道、休憩小广场、凉亭等设施。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步道材质选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塑化木等搭配设计。梳理河道的岸线,结合毛石驳岸、嵌草砖驳岸、仿树桩驳岸等做生态驳岸,疏浚水系,清理河道周边垃圾,种植耐水湿植物美化驳岸。采用净水工程(水系沟通、河塘清淤)、绿化工程(驳岸绿化、游园绿化)、亲水工程(桥梁建设、亲水平台建设、亭台建设)进行河道改造。

五、对策建议

(一)保护生产性景观,发展特色农业。乡村发展必然要以农为本、以农固本,农业本身就是农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美丽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而言,脱离了地域特色和鲜活的农业生命,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往往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沦为一座缺乏文化内涵的农业主题公园。在洲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从洲岛地区的特色农业入手,提升原有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村庄独有特色,比如江鲜水产养殖业,果蔬种植业,野菜采摘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季节特色宣传旅游特点,打造特色品牌,切实保证乡村业态多样性与特色性的发展。(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洲岛稳定。在洲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对于洲岛地区丰富的江滩、江圩、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后,划定核心保育区、生态缓冲区、适宜建设区、优先建设区等。对生态保育区域,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穿插临水特色风景建设、游赏活动等,确保生态环境在可承载范围内。(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魅力。为满足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通信、照明、排水、垃圾处理、交通设施、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对于主要节点和道路出入口处的建筑,提升景观形象,结合村庄特色风貌设定适宜得体的门户风格。鼓励村民自主进行民居美化和改造,形成多样的村容村貌。(四)创新融合新业态,激发村庄活力。洲岛地区有着吸引城市游客的独特滨水风光,鼓励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多样生态农业,复兴当地传统手工艺及特色美食,可发展民宿、手工艺品体验、农家美食、采摘体验、垂钓体验、商业零售小卖等旅游业态,形成乡村独特品牌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副业,吸引更多青年人留在乡村就业。(五)社区共建共享,调动村民热情。农户在开展乡村旅游的经营、销售、服务上还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如在农家菜式、服务质量以及食品卫生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如何提供新鲜无污染的农家食品,提供符合品质要求的度假设施,并保证乡村体验的原生态,需加强宣传力度,给村民树立资源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各个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统筹推进工作。多措并举,采取民意投票选择美化方案,或者政府奖励个人提议的方式,让村民共同参与到村庄建设中,加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史莹,金质佳,曹仁勇,费文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39-45+59.

[2]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03):14-18.

[3]熊星,唐晓岚,包文渊,叶海跃,伊贤贵.城市江河洲岛绿色基础设施建构策略——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05):146-151.

[4]李梦琴.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作者:杨舒婉 崔志华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