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应对金融危机实践与认识

时间:2022-05-25 05:48:00

绍兴应对金融危机实践与认识

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绍兴受影响最早、冲击最大,经济下滑趋势明显。但是绍兴着眼于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和金融生态的稳定,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主线,着力化解企业风险,加快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应对危机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促进了全市的科学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进及其对绍兴的影响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出现,最初只局限于房产领域。2008年后,随着雷曼、美林等金融巨头的破产,美国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并迅速危及实体产业,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全球性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金融危机的巨浪,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或多或少都会受其波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初逐渐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寒流,并在2009年遭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而作为一个外向度很高的城市,国际金融危机对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体现在:

1.经济增长持续回落。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绍兴下行调整的趋势基本确定。2008年一季度,绍兴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约11%,上半年实现增长10.2%,第三季度为9.5%,全年实现增长则为9%,呈明显逐季回落的趋势,低于全国、省的平均增速。2009年是绍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承接经济下行态势,工业生产、外贸出口、投资增长、财政收入等指标持续大幅回落,一季度绍兴生产总值增幅更是回落到4.3%。

2.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下降,2008年为8.3%,2009年一度出现负增长。消费虽然是一个亮点,2008年达20.1%的增长,但总量较小,仅为618.89亿元,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9年的增长也趋于放缓,回落了大约4个百分点。同时,绍兴市外贸依存度在2007年高达72%,〔1〕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冲击最早、最大,企业产品订单大幅减少,2009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下降21.7%,出口下降16.8%。

3.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生产订单周期明显缩短,资金链收缩,企业资金紧张,亏损面逐步扩大。200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036家,同比增加25.6%,亏损面超过1/5。同时,绍兴中小企业居多,企业互保关系错综复杂,“担保链”过长。金融危机爆发后,绍兴市部分龙头工业企业,如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纵横集团等出现经营困难,影响到大批的关联担保企业。在上述的情势下,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下滑,一时难以恢复。

4.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经济下行,财政增收困难,民生相关支出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也相应带来了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不景气氛围在社会蔓延,也相应影响了市民对社会生活的心理预期,不稳定因素增加。〔2〕

二、对经济形势的研判与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涛,2009年初,绍兴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对绍兴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了基本判断。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趋势基本确立,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困难比较多、压力比较大。中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期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会越来越突出。而绍兴市呈现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放缓趋势已日益明显,实现经济稳定的压力空前加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困难的形势面前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发展,绍兴市不仅培育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绍兴虽然受到极大冲击,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没有动摇。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绍兴市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平台建设,推动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另外,市场的倒逼机制对经济结构调整会是一个有力推动,有利于全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绍兴市对形势的判断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认为只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绍兴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是可能的。正确的形势判断,是出台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的前提。正是在2009年初,对危机影响准确、全面、科学的认识,才有了应对危机一系列正确的思路和措施。基于上述对形势的判断,针对具体困难和重点环节,绍兴市形成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以推进“三年建设计划”为基本手段,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状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具体工作部署:

推进项目建设,力保经济平稳增长。2009年初,绍兴市出台“三年建设计划”,即围绕城市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民生问题等方面,计划三年实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00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投资1000亿元。根据上述目标,绍兴市全力推进了嘉绍大桥、绍诸高速公路、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段、曹娥江大闸工程、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休闲中心、绍兴国际汽车城、市奥体中心、市科技馆迁建等项目建设。2009年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03亿元,同比增长15.2%,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镜湖区块开发,布局滨海新城规划建设,扩大中心城市规模。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9年五大产业完成投资437.3亿元,占当年全部工业投资的78.4%。同时,出台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意见,明确清洁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政策,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

强化服务企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将企业帮扶解困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2009年全市支持企业发展资金194.8亿元,至年底亏损企业减少了50%左右。致力缓解企业融资难,2009年全市新增贷款805.88亿元,比2008年增长32.35%,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运营监测,妥善处理华联三鑫、纵横集团的经营危机,规范企业担保链,消除企业发展隐患。

坚持民生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3〕289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参保人数共26万余人。新建经济适用房21.7万平方米,旧宅改造171万平方米。分析绍兴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与做法,其政策措施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其主要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着重加以解决。一是解决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绍兴是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出口对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贸需求骤然萎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衰退,因此动力问题成为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因为中心城市规模总体不大,消费总量偏小,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所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中,投资的地位开始凸显。要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必要手段。回顾应对危机的举措,从国家、省到各地市,加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普遍措施,绍兴市的“三年建设计划”也是此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进行平台建设,扩大城市规模,还是以项目为抓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着力于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的解决,为经济平稳渡过困难时期提供拉动力。二是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绍兴企业经营困难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企业对外贸的依赖所造成的市场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互保关系繁杂造成的连锁反应。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决定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2009年对企业帮扶解困成为绍兴市重中之重的工作。处理困难企业,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规范企业担保链,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通过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措施有力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效地保护了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对稳定经济、稳定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解决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近几年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此次金融危机中,绍兴在全省受影响最大,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的问题。许多企业属于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橄榄型”企业,原料、订单受人掌控,又缺乏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骤变,往往不堪一击。2009年浙江省将绍兴列为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对绍兴转型升级工作的认可和督促。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得以大幅推进,成为绍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亮点。

三、应对金融危机主要政策的成效与启示

绍兴市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全市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作用。2009年下半年,全市经济从一季度的低谷徘徊、全面负增长中摆脱出来,呈现逐渐回升、加速上扬的势头。

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滑落至新世纪以来最低点,但第二季度后,各项政策措施开始发力,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经济增长6.8%,全年实现经济增长9.3%,GDP总量达到2375.46亿元;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60.58亿元,增长4.7%;全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55多亿元,占总支出68.4%。

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88.94亿元,增长13.8%,企业亏损面大幅缩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2.5万元,增长约8%,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达到1.2万元,增长9.8%。全年财政总收入298.53亿元,增长8.7%。民生投入继续加大,2009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16亿元,占总支出68.4%。

转型升级初现成效。全市服务业发展增速超过GDP增速,达到14.2%,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7%,比2008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约1392亿元,同比增长约15%,新产品产值率达25.5%(其中机电产业提高到36.5%),居全省第二。纺织等传统产业在重组兼并中崛起,在加强自主创新中拓展产业链。2009年全市纺织实现产值、利润分别增长7.4%、18.9%。〔3〕61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达7.9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合计的4.69%,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达到3.56亿元,科技条件与服务达6124万元。〔3〕2502008年下半年以来,绍兴市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不仅使绍兴成功遏制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也给我们不少宝贵的启示。

1.政府的谋划决策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前提。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危机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4〕面对金融冲击,单靠市场的作用是不行的。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政府对经济形势的预判,对当地经济问题的把脉,以及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都是地区经济渡过危机的重要前提。也只有政府的科学谋划与决策,才能真正使得金融危机由“危”化“机”,掌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而不是让经济随危机的波浪而波动。

2.化解企业风险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保障。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所在,是社会稳定发展之基。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下,企业的破产是市场自主调控的结果,是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的途径。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企业经营困难带有普遍性,如果放任一家企业破产,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正常破产和经济危机大环境下的经营困难,要区别加以对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化解是必要的,既能避免大批失业人员的出现,维护社会稳定,更能有效保存生产力,以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抓住转型升级这根主线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2009年初,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中,就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绍兴,企业经济素质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尤其突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绍兴一方面保持经济稳定,另一方面抓住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出台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绍兴经济走出危机阴影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浪中,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化“危”为“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可以预见,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会只出现这一次。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转型升级这一根本任务,才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