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绍兴纺织业开展循环经济

时间:2022-12-25 09:41:00

小议绍兴纺织业开展循环经济

1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

1.1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1.1.1总量规模大纺织产业作为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占了绍兴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有大小纺织企业6万余家,从业人员64万人,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238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纺织(含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45.4%和50.4%。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大纺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238.4亿元,实现利润76.13亿元。

1.1.2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区块特色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区块特色,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三个生产基地:一是以绍兴县和绍兴市区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化纤布生产和销售基地;二是以嵊州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三是以诸暨为主的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从区域产品角度上讲,绍兴纺织业已形成“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布)市场交易量”四个全国第一。在每一区块中,都有与之依托的配套专业市场,尤其是绍兴县,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则是全国化纤原料交易中心。如图1所示。

1.1.3具有完善的纺织产业体系绍兴纺织业从织造起步,通过向前向后延伸,至今已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向纺织机械、印染原料、绣花等产业延伸,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产销体系。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产业与以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嵊州领带城、大唐袜业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浙江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院江南分院、大唐袜业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服务机构相配套,形成了国内最完善、最具规模优势的化纤纺织产业体系。

1.1.4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近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装备,绍兴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华联三鑫的PTA装置,其主要关键设备引进了德国、瑞士、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进技术;化纤行业中的设备基本是国际、国内较先进的装置。织造行业已有各类织机近20万台;同时全市拥有大小圆机2.2余万台,其中大圆机占60%,主要从台湾、香港引进,进口比重达35%。印染行业拥有各类印染设备7000多台(套),其中280余台(套)平网印花机和220余台(套)圆网印花机,全部从日本、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引进,设备档次较高。服装行业共有进口服装生产流水线180余条。

1.2循环经济本质的探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但它们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绍兴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实践

2.1运用“减量化”原则,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绍兴部分纺织企业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印染行业中,已有大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降低成本增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绍兴县东盛印染有限公司为所有动力设备安装了变频器,为高配电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节电装置,总节电率超过25%。

2.2运用“再利用”原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不少企业对产品尽可能地多次使用,防止副产品或残液过早地成为垃圾。如浙江新宇漂染有限公司在染色工艺中,用染浅色布后的“废水”再用于染深色布匹。

2.3运用“再循环”原则,加强废弃物综合治理,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印染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较大,每万吨废水中含污泥达6至7吨,是普通废水含泥量的好几倍,成为印染治污中不可忽视的重点。绍兴污水处理公司与市中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启动污泥最终无害化处置工作,进行污泥焚烧发电,解决污泥出路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污泥干燥处理”、“污泥焚烧”等技术难关。

3绍兴纺织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3.1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使其变成一种大众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加快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借助于立法手段来强行改变企业的行为,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通过《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配套法规的研究制订并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制订并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以经济的手段减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反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3.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涉及政府、企业,还涉及到每个公民,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应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报刊、电台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3.3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在完善投融资政策方面,对纺织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投资项目,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行登记制的办法进行管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利用外国资本等提供政策便利;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奖励支持纺织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纺织品和环保技术改造专项。

3.4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因此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二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投入必要的资金,研究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三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的技术。

3.5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加强高素质技工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扭转对技工类人才价值评价的错位,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满足绍兴发展循环经济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废弃物回收人员素质,健全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以促进废旧物品再资源化率的提高。

3.6发挥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绍兴纺织行业协会在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化中介地位和行业自律作用。它们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集中广大企业的意见,提出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构思、战略目标、政策建议和工作步骤。接受政府部门指导,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加强对各细分行业中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企业的跟踪调查、咨询指导、宣传服务,凝聚行业合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快行业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等展会,增加感性认识,寻找商机。

4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同时它也将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通过绍兴政府和纺织企业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循环经济深入到纺织工业的各个领域,绍兴纺织工业将会在以后的竞争中更为主动。不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在很多方面,如绿色生产工艺开发、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需要全社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