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探索

时间:2022-06-29 05:02:00

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在全社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第一,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第二,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结起来就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地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1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kg-200kg的物料。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又如硫酸生产中,如果认真控制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使烧出率提高0.1%,对于10万吨/年的硫酸厂就意味着每年由烧渣中少排放100吨硫,多烧出100吨硫,又可多生产约300吨硫酸。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

实践证明,污染控制应该密切地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末端控制的环保管理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资源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浪费的资源还要消耗其他的资源和能源去进行处理,这是很不合理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是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就会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下降。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环境管理机制的特点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验收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管理;对建成的项目通过排污收费、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等制度进行环境管理,强调对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减排和环境风险降低,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实施清洁生产既能解决污染减排的深层次矛盾,又能遏制污染反弹;既能治标,又能治本;既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污染物削减,又降低了环境风险隐患,是实现环境优化经济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如何处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古有大禹治水,改堵塞为疏导的理念完全可以运用到对生产过程的梳理中来,推行清洁生产,才能不让环境污染的泥沙堵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