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领导经济职责审计

时间:2022-05-13 10:42:00

诠释领导经济职责审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有效措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审计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2008年上半年,我们石化街道财务审计科对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结合实际,我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实效性不强。

“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来讲,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教育管理和年度考评的依据,同时将审计结果列入干部考核档案。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在领导干部换届换岗的时候进行的,往往都是“先离任后审计”,即组织部门在考核任用干部时,没有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用人与审计脱节。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

2、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不足。

⑴、财务收支是桥梁,责任到人是结果。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审计法人、评价自然人”的活动,它的着眼点是人,由事及人,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只是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桥梁和中介。因此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除按照财务收支的有关内容及规定程序操作外,还必须将财务收支的结果进行提炼和升华,要把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内容和问题落实到领导干部个人头上,也就是李金华审计长所说的: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结果的人格化。

⑵经济责任和资金活动的关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围绕“经济责任”这条主线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是以“资金活动”为着眼点的,经济责任涵盖财务收支,因而二者不能等同。目前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各项经济指标还处于摸索阶段,只陷于对单位的收支审计,而对领导干部的宏观经济目标、决策、管理等内容涉及较少。有限的审计资源难以应付工作量日渐增大的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政策难以落实,审计工作思路和具体的审计技术方法面临新挑战。

3、审计力量不充沛。

石化街道财务审计科是“2块牌子1套班子”,审计人员又是财务人员,在完成日常财务工作以后,再把精力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时间和自身建设的限制,可能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三、建议和意见

1、加大日常工作的协调力度。

⑴作为负责牵头的组织部门,平时多与纪检、审计等部门了解、沟通,并督办工作进展的情况;各事业单位、部门也要及时、准确地将掌握的问题、工作进展情况向组织部门报告,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更突出、对问题的监督更及时,形成对审计对象进行动态监督的效果。

⑵加大推行任期内审计的力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实现监督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将监督关口前移。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遵循两点:一是通过任期内的审计积累相关资料,在干部调任时尽快拿出审计意见,缩短调任时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以解决“审”、“任”的衔接困难;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根据部门和领导干部任职情况,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年度审计档案,储存、利用常规审计成果,使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算账”变为年度考核。

⑶要狠抓落实,实行责任追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的制度。对审计对象限期整改,对久拖不办或拒不办理的,要依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2、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审计监督在查处腐败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熟悉财政财务、精通查账的优势,逐步建立起情况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二是要发挥监督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审计部门要坚持“审、帮、促”相结合,积极探索对经济领域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或者某些制度、政策方面带有缺陷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在制度完善、加强管理,健全机制等方面的建议。三是要发挥审计监督在权力监管中的作用。要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关注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及时提出促进管理和改善决策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领导决策水平;要推行审前公示制和审计结果公告制,接受群众监督。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的作用。为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局面,可将资金量小的事业单位由内部审计承担,将资金量大的事业单位及企业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审计部门由以前的独立承担任务,转为对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监督的功能。这样既缓解了审计时间紧、人员不足的矛盾,也有利于审计部门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