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区域经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2-09-17 05:24:25

一带一路下区域经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摘要:一带一路是密切联系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于深化改革开放,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经济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空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区域经济对中国贸易的积极影响,包括:控制交易成本、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丰富产品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刺激商业竞争,但同时也存在贸易重心趋同、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对此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应当注意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倾向,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具体规划发展路径,尽可能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重塑合作共赢理念等对策,从而全方位地保障一带一路工程的顺利建设,促进我国贸易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中国贸易;一带一路;影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实现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将各个地区最突出的资源和能力共享,实现区域整体的共赢。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增长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于:第一,产品创新和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集中,第二政府的作用是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率跨国差异的根源。近年来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出现了大幅增长,不少研究都认为发展国家关键在于工业化进程的实现,只有实现了与周边经济区的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问题。尤其在一带一路计划出台后,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再一次倡导了“要以经济区合作发展的模式,集八方之力,共同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在访问印尼期间,再一次提出了要构建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方针。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进度和成果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一带一路推行的是开放性和互助性的区域合作模式,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互通这各个国家和低于的利益节点,促进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一带一路的全线发展与战略接洽,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改善民生工程加油添薪。

二、区域经济对中国贸易的积极影响

1、控制交易成本,优化贸易流程

区域经济通过其特有的网状交互式交易结构尽最大可能简化了交易过程,畅通了各环节的交易桥梁,打破了曾经的运输或生产垄断局面,从而减少了中介环节的利益,还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并提高了整个市场经济利益。对比传统的商务交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模式,区域经济的参与主体则大为简化,降低了合作单位之间的中介费用,更减少了物流运输、销售人力等成本费用,大为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实现了控制买卖双方交易成本的双赢。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在简化交易过程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中介商的参与,从而降低了交易的中介额外费用,也因此降低了各环节生产要素的制造成本,加开了流速。

2、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丰富产品资源

传统商务的参与主体为大、中型生产制造商、层层批发商和零售商和消费者,而区域经济的主体则在上述主体之外还包括小、微型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网络公司等,其组成更为多元化。区域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线装交易模式,全新的网状交互式交易模式令交易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举个简单例子,以往一家中小企业的生产线是固定的,运输线也是固定的,但区域经济的出现促使其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源和运输资源的选择,中小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和运输渠道,这个过程也丰富了产品的资源,增加了贸易机会。

3、打破地域限制,刺激商业竞争

区域经济还能打破传统商务模式的地域限制,刺激良性商业竞争。区域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商务交易的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商品范围,并降低了营销成本,最终使消费者拥有更低成本和更多选择,并促使中小企业扩大了销售范围和销售额。与此同时,由于地域限制的打破,同质性较高的商品便需要通过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价格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来加大吸引力,从而刺激了商业竞争,推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经济下我国在建设贸易经济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区域政府合作问题。近年来,中央已经制定多项制度试图解决区域经济缺乏领导机头和具体规划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调控,所呈现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现阶段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贸易重心趋同,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合作经济区域大多基于地域分布来划分,然而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区域往往产业结构相似,输出的产品类型相仿,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该经济区域内以贸易为支柱,各地区均将主要生产和贸易力量投放到贸易上,而鲜有提高对畜牧业、林业、乳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造成了区域经济的贸易重心趋同,无法将区域经济贸易主题多元化、打破地域限制的优势最大化。

2、地方政府过度干预

一个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往往会对当地的GDP总量做出巨大贡献,并能促进就业、带动税收。在政绩考核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官员们更倾向于在环保、土地、税收各方面给企业提供多种优惠措施,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降低门槛,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经营者一味追求规模,依靠低价占领市场的倾向。在当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出口受挫、消费拉动不足的形势下,不少地方政府仍然采用补贴、“输血”等手段扶持“僵尸企业”,然而该类产值的输出并不能促进贸易进展。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自然发展,破坏了经济市场平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目前,在推进区域经济的进程中,由于各个经济区各地方政府互不隶属,导致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经济型府际关系被行政型府际关系所替代。这样一来,在地方利益的驱动,和“肥水不留外人田”的思想作用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市场分割严重,从而难以真正做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的有效融合。由于地方利益、短期利益的驱使,以及缺乏科学有效的整体调控,各地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导致投资和生产分散,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使得地方政府在调整各自地区的产业结构时互不相让,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现状,在进行深层次合作方面动力不足,困难重重。

四、促进区域经济下中国贸易发展的建议

1、合理化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倾向

针对于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合出现贸易重复布局的现象,与经济区内各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楚有关。因此经济区内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对自身产业发展进行定位,统筹经济区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和贸易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关键性的、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区域经济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要不断地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该经济区是我国的能源大区,其经济依靠能源消耗是不易更改的事实。其所有出现产业重复布局的现象,与经济区内各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楚有关。因此经济区内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对自身产业发展进行定位,统筹经济区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关键性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呼包银榆”经济区合作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榆林市为例,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GDP占总产值的比重相对较低,而第三产业是经济效益最理想的产业,也是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产业,有利于解决就业率,提高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于“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相关政府要大力支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业创新,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活力,从而促进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2、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具体规划发展路径

2008年危机过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区域经济模式的监管理念进行了反思,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中央政府的监督管理权限,指出了中央政府的核心指导地位。构建结构合理的区域经济模式领导机构和监管框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国内,相比监管工具在实践中的运用,我国对区域经济的领导和监管组织机构安排与协调机制的探索仍相对滞后。在区域经济贸易存在的领导不统一、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好领导政策与宏观引导监管政策成为当局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完善机构设置入手。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对选择哪个监管机构担任区域合作的宏观引导和监管的主体尚无定论,不同宏观引导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还未得到实践的检验。其次是政策的协调。在理论上,对于贸易区域合作的监管的政策目标和工具,异于一般产业政策的政策目标和工具,两者的区别非常清晰。因此,在现行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如何实现区域合作的引导与监管的协调成为亟待理论和实务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和讲话中,在涉及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时,一再强调“统筹协调”的根本原因。

3、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重塑合作共赢理念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国家的政策支持是经济合作区域地区制定合作共赢发展策略的重要方针。因此,国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考察经济合作区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制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等,在了解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方针,为经济合作区域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加强对经济合作区域地区农村城镇化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首先在人力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适当地分配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到当地帮助地方进行区域经济建设;在物力方面,也需要在了解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关的物质支持;而在财力方面,也需要加大对经济合作区域地区区域经济的财政投入,为当地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其次,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方面,想要加快区域经济的合作强度,除了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有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国家所给出的经济合作区域地区合作共赢方针只是一个总体的、大方面上的战略指导,而经济合作区域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有所不同,因此也需要相关的地区政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贸易的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摒除彼此的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实现和谐共建。

参考文献

[1]KhadimHussain:地域主义对区域经济组织贸易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欧阳华:贸易政策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04):372-376.

[3]吕文丽:贸易壁垒对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10):26-28.

[4]郝戊,喇彦卓:“呼包银榆”经济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7(01):201-202.

[5]张海芳:“呼包银榆”经济区研究中心———打造“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新“智库”[N].包头日报,2016-06-28(A03).

[6]魏向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府际合作问题研究———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J].宁夏党校学报,2016(02):81-85.

[7]李骏、刘洪伟、陈银:产业集聚、技术学习成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为例[J].软科学,2018(04):95-99.

作者:谢江 单位: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