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动态性与中国入世的政策导向

时间:2022-04-14 11:46:00

小议动态性与中国入世的政策导向

1.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密集型发展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粗放型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低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小,质量低,缺少名牌。人们担心工资成本提高,已不复存在。上千万城市工人下岗,上亿农村过剩人口的流动,经济不可避免的萧条,有力地降低了工资成本,1996年以后实际利率的逐年提高,正是反映了中国资本短缺,劳动力密集的现实。但是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即提高每个工人的产出---收入比,则需要强有力的设备投资和教育培训。如果中国的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加强对众多过剩人口的教育培训,帮助提供就业机会,劳动密集优势还可以持续数十年。

中国廉价劳动力与国内外资本结合,与国际资源和技术进行交换,将成为中国外贸的基本格局,跨国公司一大部分制造活动迁到中国来,将变成国际制造业最大基地。这种趋势如此之明显,以至于日本人写书声称:中国正在制造下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因为它将把邻国的制造业全部吸收。

中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化背景下,面临严重挑战。劳动力竞争优势不仅是低工资,而且是与资本,技术和知识产权结合的程度。熟练劳动与资本配合,就成为劳动―资本密集型,这类产业应该成为中国比较优势升级的基础。

中国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关键生产环节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建筑业、公路水运、交通、铁道、船舶、机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等15个行业,普遍技术水平比国际落后5-10年,有的落后20-30年。

在产业组织方面,企业小,形不成规模效益;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差,技术水平低。在48种主要工业品中,低于国际价格的13种,高于国际价格的35种。有一半产品面临激烈冲击。

如造纸业:中国年产5000吨以下小厂占83%,而发达国家造纸厂年产14万吨,世界平均6。8万吨。国内造纸企业每吨纸和纸板的综合能耗,1994年为1。94吨标准煤,水耗400立方米,比国际水平高出1倍。低档产品占70%,积压严重。高档铜板纸只占1%,1996年进口63万吨,高强瓦楞纸进口68万吨。

纺织业是传统支柱产业,1995年76000个纺织企业,7400亿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3。6%,1/4出口;就业1470万,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14。5%。纺织业在原材料开发,产品生产和后整理,生产工艺和款式,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初加工能力过剩,企业间过度竞争,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少;出口产品以量取胜,出口数量世界第一,出口金额世界第四,年出口服装50亿件,价格只有法国的1/4。化纤品种比国际水平差10---15年,纺织机械更为落后,无梭织机占5。4%,1994年世界平均水平为27%,发达国家在90%以上。

中国服装行业出口世界第一,利润不到2%,单件赢利不到4美圆,附加值为法国意大利的1/4,德国的1/2。70%出口服装没有自己品牌,缺乏知名度。优势是丝绸服装,出口2/3集中在美日欧,韩国香港。中国纺织服装业依靠进口棉花,棉布。高档面料和辅料60%进口。

化工行业过去使用的原材料(原油,天然气,煤,盐等),价格很低,成品价格很高,形成高额垄断利润,掩盖了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问题。实际上化工产品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国际价格。在与柯达,富士等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民用感光材料企业非停即并,只有乐凯作为民族企业发展起来。在技术方面中外差距不大,主要是国民偏爱进口货的心理作怪。

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只有15--20%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板管带之比,发达国家为60%,我国为38%。中国合金钢比重只有6%,高附加值钢材为13%,发达国家为40%。关键高档品种有1/3---2/3需要进口。钢铁生产企业1996年787个,年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只有42个,100万吨以上的24个,500万吨以上的4个。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4大集团,销售额的总和只有新日铁的63%。加入wto进口关税下降,我国建筑用钢材受冲击不大;高附加值产品及特殊钢材生产企业,如宝钢,武钢,太钢及特钢等,将受到冲击。

可看出中国产业组织存在严重问题,企业规模太小需要兼并集中。相当部分现有产业将被跨国公司通过各种形式所整合,纳入其全球化生产体系。国有企业丧失了国家保护,比民营企业受冲击更大。企业破产兼并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加剧国内通货紧缩。一部分青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会找到高薪岗位,城市工人失业更加严重。政府应通过规范市场,打击走私,减低税收,发展资本市场等措施,积极促进绝大部分企业加入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对于传统产业的破产和老工人下岗,应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有先进技术创新,有独立知识产权,主导行业技术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企业势所必争,绝不能够满足于为外国公司加工装配。

如中国的医药行业,有企业5396家,4家特大企业是华北制药,东北制药,山东新华制药,哈尔滨医药。76%为中小企业,重复生产严重,有300家企业生产安乃进。产品有24大类,1300种化学原料,3500种制剂,多属普通医药,附加值低,科技管理水平低,科研人员只占卫生系统500万职工的0。5%。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将年销售额的15%以上投入新药创新,在中国只占7%,在3000种医药产品中,90%仿制外国,每年30-40种。按照知识产权保护,仿制一种药品每年要支付4--10亿美圆。

家用电器企业有2500个,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95年实际利用率58%,彩电,冰箱,洗衣机的城镇普及率为82%,农村普及率13%。1996年出口27。5亿美圆,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生产企业的技术主要是引进的,自主开发能力弱,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配套能力差,在国际化竞争中,要向精益生产转变。先进技术的挑战仍旧性命攸关:1997年4月,美国率先采用数字电视,中国已经建成的世界最大彩电生产能力,以及摄象,录象和录音设备的生产能力,能否顺利在零关税条件下转到数字轨道?就成为生死存亡的问题。

烟草行业也面临品牌竞争。美国有烟草企业7家,其中3家占美国烟草的94%,生产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非常高。1996年菲利普卷烟年销售1782万箱,收入545亿美圆,名牌是“万宝路”,品牌价值446亿美圆。占有美国44%的市场。4大烟草公司已经把世界市场瓜分完毕。第五位是云南红塔集团年产量386万箱,237亿人民币。为加入国际竞争,必须扶植企业集团与国内名牌。但国内有180个烟厂,2000个牌子。专卖制度严格进行计划生产,为了平衡各省利益,完成各省税收基数,平均分配生产额度,对优秀大企业限制产量。

中国汽车全行业生产能力240万辆,其中轿车80万辆。汽车产量为163万辆,其中轿车占30%,53万辆。1998年底中国汽车行业(含摩托车)目录有2426家企业,其中集体、私人、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4.5%。汽车整车制造厂115家,车用发动机厂56家,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628家。115家整车厂中,产销量大于10万辆企业只有7家。中国汽车企业开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国际水平是10%。汽车每7--8年换一次车型,开发一个车型要10--20亿美圆,300---400万辆产品分摊投资,最小规模是年产整车40--60万辆,零部件100---2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在加大,知识产权不在自己手里,相关工业也不行,钢材和相当设备需要进口,汽车工业一直没有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己品牌。

中国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升级,到熟练劳动,资本密集,到技术密集,继续发展比较优势,遇到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中国对7个产业(程控交换机、数控机床、芯片、软件、钢铁工业、轿车)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我们的技术,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自主开发能力。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扩张的基础,他们控制世界70%技术转让和80%新工艺技术,不断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成为提高竞争能力、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最终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中国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

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7000万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1000万人民币。长3甲火箭开发费用为国外几十分之一。做雪莲牌羊绒衫需要的羊绒分梳机,中国开发费用是意大利的1/10。

在高科技领域研制新产品的费用没有外国公司说得那么大。西方的研发费是多少美元,中国用多少人民币,是西方的1/8。原因何在?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