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2-11-06 11:38:39

腮腺肿瘤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常见腮腺肿瘤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45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41例,恶性4例,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状及边界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部回声、有无囊变及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腮腺肿瘤检查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肿瘤的形状及边界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腮腺肿瘤;超声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涎腺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3%,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即腮腺肿瘤,约占80%[1],腮腺由于其位置表浅,且肿瘤多发生于浅叶,患者常因偶然触及无痛性肿物而来院检查,超声作为无创方便的影像检查,可以快速明确肿瘤的来源、大小、边界等信息,并对肿瘤性质做出初步判断,临床已将超声作为腮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2],因此,提高超声诊断腮腺肿瘤性质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既往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民航总医院收治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7.3±14.0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良性肿瘤41例(多形性腺瘤11例,腺淋巴瘤23例,基底细胞瘤5例,腮裂囊肿伴感染1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1.2仪器。本组病例为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的超声仪器主要为飞利浦IU22,其他另有百胜Mylab90、GELogiq9及西门子S3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谱7~12MHz。1.3方法。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选取线阵探头,调节至设定的腮腺条件,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腮腺组织,连续多切面扫查腮腺内肿瘤,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囊性区及血流信号等。1.4血流丰富程度判断标准。参照Martinoli分级标准,将血流丰富程度分为4级:Ⅰ级,无彩色血流信号;Ⅱ级,偶尔出现短暂的彩色血流信号或在其中心见到一只血管;Ⅲ级,出现多点彩色血流信号或有管壁清晰的血管穿过肿块;Ⅳ级,肿块内见大量的血流信号[3]。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45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41例,恶性4例,良、恶性肿瘤在肿物形状及边界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内部回声、有无囊变及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图1~2。注:男,55岁,左侧腮腺内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0cm×3.5c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较大囊性区,Ⅱ级血流,病理为黏液表皮样癌图2良性肿瘤注:男,83岁,右侧腮腺内低回声肿物,大小约3.2cm×1.6cm,形状欠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格样,Ⅳ级血流,病理为腺淋巴瘤

3讨论

既往研究表明[4],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以40岁左右者居多,女性稍多见,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腺淋巴瘤,平均发病年龄62岁,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2±12.5)岁,腺淋巴瘤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2.3±12.0)岁,本研究中腺淋巴瘤病例数多于多形性腺瘤,提示腺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他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腮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物形状及边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源等[5]、王晓荣等[6]的观点一致,肿瘤的边界、形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由于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容易向周围组织浸润,故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中,有3例病理证实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病理结果均为多形性腺瘤,这一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有关,它具有组织多形性与多中心生长的特点,瘤体可凸向或穿破包膜而出现分叶[7],故其相较于其他良性肿瘤,更易出现分叶状改变而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肿瘤边界等其他特征综合判断。在病灶边界方面,有1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者表现为边界清晰,其病理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该患者既往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且体格检查未检出皮肤,尤其头颈部皮肤及口腔、生殖器等部位有原发病灶,故考虑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可能,而既往研究认为在正常腮腺导管上皮中存在黑色素细胞,结合上述表现考虑该病例为腮腺导管内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尚未突破腮腺导管,病灶边界较清晰。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肿瘤患者在内部回声、有无囊变及血流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先,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较多见,多形性腺瘤病理成分复杂,可由上皮、黏液样组织及软骨组织等多种成分组成,故内部回声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无回声区;而腺淋巴瘤常呈网格样改变,囊腔内含较多黏液或胶冻样物质,常会发生感染、出血、液化等,内部回声也会表现为不均匀;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容易在病灶中央因缺血坏死形成液化区,这使得良恶性肿瘤在内部回声方面存在一定重叠区,故内部回声及有无囊变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这也与Wu等[8]的研究相符。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血流分级表现多样,其中有16例表现为Ⅱ级血流(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8例,基底细胞瘤3例,腮裂囊肿伴感染1例),13例表现为Ⅳ级血流(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2例,腺淋巴瘤11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其中腺淋巴瘤在良性肿瘤中血流较丰富。恶性肿瘤中,有1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彩色表现为Ⅱ级血流,其余3例均为Ⅳ级血流,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由于腺淋巴瘤的血流分布在所有涎腺肿瘤中最丰富[9];另一方面,近年有研究[10]认为,不同类型涎腺恶性肿瘤血流分级表现不一,由于细胞分化程度及侵袭性的差别,血管生成亦存在差异,并非以往文献认为的腮腺恶性肿瘤多为丰富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超声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病灶形状及边界,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指导意义。但由于本文的回顾性研究在病例的选择、仪器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偏倚,且样本量较小,下一步应据此进行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超声在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必要时结合其他超声新技术,为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大价值。

作者:杨旭芬 熊颖 单位:民航总医院超声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