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18 08:41:00

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研究论文

【摘要】中药挥发油主要来源于芳香类中药。本文综述了多种来源于芳香解表类、芳香清热类、芳香化湿类、芳香开窍类和芳香温通类的挥发油在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对桂枝、荆芥、香薷等中药挥发油抗菌实验研究结果,为挥发油抗菌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Abstract】AromaticChineseherbsarethemainsourceofvolatileoil.Thisarticlereviewedtheresearchprogressofanti-bacterialandanti-fungalactivityofvolatileoilfromkindsofaromaticChineseherbsincludingaromaticherbsforrelievingexteriorsyndrome,aromaticherbsforclearingheatsyndrome,aromaticherbsforresolvingdampness,aromaticherbsforresuscitationandaromaticherbsforwarminganddredgingmeridians,andalsoreviewedourantibacterialexperimentalresultsofaetheroleafromramuluscinnamomi,HerbaSchizonepetae,HerbaMoslae,etal,whichmayprovidenewideasforthedevelopmentofvolatileoilpreparations.

【Keywords】]aromaticChineseherbs;volatileoil;antibacterialactivity;researchprogress

中国应用中草药的历史悠久,药用资源丰富,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中草药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抗菌中药的研究主要是筛选研究,多数是用水煎剂或粗提取物进行实验,由于中药水煎剂和粗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抗菌有效成分既不明确,含量也相对较少。因此,近年的研究重点从筛选研究转向从中药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活性抗菌研究。中药挥发油即为其中一类活性成分,由多种成分组成,除含有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及含氧化物外,大多含萜类,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1中药挥发油

挥发油,又名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气味的植物均含有多少不等的挥发油。其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菊科、芸香科、樟科、唇形科、伞形科、桃金娘科、杜鹃花科、禾本科、姜科、豆科、蔷薇科、木兰科、百合科、柏科等。

挥发油主要是由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酚、醚、内脂等组成,此外还包括含氮及含硫化合物。它是一种五色或淡黄色大量的透明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就能挥发,涂在纸上挥发且不留油迹,有较强的折光性和旋光性。

药理实验表明:中药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微生物、抗突变和抗癌、驱虫作用、酶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等。近年来,有关挥发油抗微生物活性报道很多。将中药挥发油的抗菌效果与空气消毒紧密结合,研制复合成高效、长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挥散型空气消毒剂,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前景。

2抗菌中药挥发油

2.1芳香解表药这类中药大多具有解表透邪的功效。发散风寒药如桂枝、香薷、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如薄荷、菊花等。这些药物能使皮肤、毛孔、汗腺等孔窍开放,增进药物吸收,促使病理产物排出,其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2.1.1桂枝桂枝含有1%~2%挥发油,而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酸和桂皮醛。陈氏[1]用蒸馏的方法提取出挥发油,测得桂皮酸含量为0.0045%,桂皮醛含量为0.875%,取其蒸馏液进行消毒实验,结果表明,以其含40%原液的水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率达99.99%,作用7min杀灭率达100%。黄氏[2]采用同样办法实验,与前者结果相符。

2.1.2香薷林氏[3]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而后采用平皿纸片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含有大量抑菌成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可作为天然防腐剂。

2.1.3荆芥、防风荆芥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酮。季氏[4]记载,胡椒酮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来的甲型、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周氏[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挥发油,采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确定荆芥挥发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得荆芥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抗菌性中等,MIC>1/1280MIC<1/320。

2.1.4菊花纪氏[6]采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进行了菊花脑挥发油抑制6种霉菌的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对黑曲霉、米根霉、毛霉、交链霉菌、桔青霉及白地霉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挥发油有效成分为柠檬油、倍半萜烯、芳香醇等。

2.2芳香清热药此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性质寒凉,清热之中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研究证明,清热药挥发性成分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如连翘、金银花、贯众等。

2.2.1连翘连翘有光谱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为连翘酚及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魏氏[7]运用连翘种子挥发油,利用滤纸片法观察其对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对这些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3芳香化湿药此类药能舒畅气机、醒脾开胃、助脾运化,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的病症,如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茵陈等,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可除四时秽浊之气,更具抗菌作用。

2.3.1藿香藿香油能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如干燥棒状杆菌、固着微球菌和莫拉氏菌的生长繁殖。张氏[8]对广藿香精油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精油具备一定的抗菌能力。付氏[9]研究认为:藿香精油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皮肤藓菌及烟曲霉等18种深部致病真菌有一直作用。周氏[5]的实验认为藿香油除了对大肠杆菌不敏感外,对其他枯草杆菌等5种菌很敏感。

2.3.2苍术江氏[10]、金氏[11]、邓氏[12]都曾将苍术用95%乙醇浸泡24h后取出,置室内点燃,其空气消毒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现代研究证明苍术中含有的挥发油,以南苍术为多,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苍术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和绿脓杆菌有显著灭菌效果,优于紫外和乳酸的消毒。

2.4芳香温通药此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能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如肉桂、小茴香、丁香等。

2.4.1肉桂周氏[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采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测定挥发油的MIC,结果供试的6种细菌对肉桂挥发油高度敏感,MIC≤1/1280。有学者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肉桂醛对白色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的MIC、MFC均为0.1μl/ml,对孢子丝菌的MIC为0.2μl/ml等,表明肉桂醛在试管内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

2.4.2小茴香茴香挥发油中含有茴香醛,白氏[13]等用药基法测得茴香醛体外抗白念珠菌MIC为0.625~1.25mg/ml,MFC为1.25~2.5mg/ml;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25mg/ml,与MFC相同,挥发油抗菌活性得到初步证实。

2.4.3丁香周氏[5]研究证实,丁香油也具备肉桂油相似的抗菌活性,MIC≤1/1280,但抗菌谱没有肉桂油广。丁香酚是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宋氏[14]采用固体琼脂法以水杨酸为对照测定丁香酚的抗真菌活性,发现其对所试的10皮肤藓菌、5种深部真菌、3种酵母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4.4艾叶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肺炎球菌、甲、乙溶血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有抑制作用。周氏[5]研究认为细菌对艾叶挥发油中度敏感;许多学者将艾叶进行空间消毒实验,利用采集菌落的方法进行测定,艾叶消毒效果较紫外、过氧乙酸喷雾法效果好,对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还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2.5芳香开窍药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正如《温病条辨》所说:“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使邪随诸香一齐俱散也。”药物如麝香、石菖蒲等。

2.5.1麝香麝香草挥发油能抑制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它的主要成分是麝香草酚、香芥酚、冰片、α-蒎烯、莰烯等。

2.5.2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挥发油静脉注射有肯定的平喘作用;挥发油治疗量有减慢心率作用。梁氏[15]将石菖蒲等混合进行烟熏,用于消毒,1~7天内均能达到卫生学标准,特别其对霉菌杀灭效果优于紫外消毒。

2.6其他

2.6.1姜黄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和二氢姜酮。杜氏[16]报道姜黄挥发油对动物皮肤藓菌感染模型的有效率达87.5%;曹氏[17]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定其挥发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2μl/ml,对新生隐球菌的MIC为5μl/ml,对裴氏着色真菌的MIC为10μl/ml,同时实验还表明姜黄提取物具有消除、缓解由于炎症渗出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的功效。

2.6.2大蒜大蒜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即大蒜素。颜氏[18]采用沙氏培养基倍比稀释法,观测出大蒜油对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均有抑制杀菌作用;有学者对白色念珠菌杀菌曲线试验表明:低浓度的大蒜油能抑制真菌生长,高浓度可完全杀死真菌;何氏[19]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

3笔者对桂枝、荆芥、香薷等中药挥发油抗菌实验研究

3.1实验方法改良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笔者将中药挥发油纯品与经灭菌处理适宜的溶媒配制成不同浓度药液,同时根据要求配制出一种中和剂。该中和剂能及时中止菌液和药液的反应。然后将0.5ml菌悬液与1ml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匀,作用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作用至预定时间,各加入1ml中和剂,混匀。取混合后的该液1ml接种于经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皿中,于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3.2实验结果荆芥、桂枝挥发油的浓度在2.08%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杀菌率均达99.9%;香薷挥发油的浓度在1.04%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杀菌率均达99.9%;连翘挥发油的浓度在8.33%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和对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3min时,杀菌率均达99.9%;藿香挥发油的浓度在8.33%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前者杀菌率达99.9%,后者小于90.0%。

4讨论

近年来,挥发油的抗菌制剂特别是空气消毒剂及表面消毒剂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天然植物中抗菌、抗病毒挥发油的提取,研制复合成高效、长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挥散型空气消毒剂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大量文献报道:中药挥发油,特别是芳香类多数具有抗菌作用。近年的研究也表明,从中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其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以为制备各类空气消毒剂提供筛选依据。

在研究桂枝、荆芥、连翘等中药挥发油抗菌实验中,笔者发现各类挥发油的最低灭菌浓度普遍高于文献所报道的浓度。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第一,利用江阴天江药业所提供的挥发油作为实验的样品,可能受到运输、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其浓度;第二,由于挥发油不溶于水溶性菌液,因此,溶媒的选择对抗菌效果可能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利用丙二醇为溶媒,实验显示,挥发油与菌液在此溶媒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但是如果采用更好的溶媒,其灭菌效果可能更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思东,谭剑斌,黄晓辉.桂枝不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及其蒸馏液的消毒效果研究.中医药研究,2001,17(2):53-55.

2黄晓辉,谭剑斌,陈思东.中药桂枝提取物杀灭微生物效果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4):300-301.

3林文群,刘剑秋,兰瑞芳,等.闽产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15(2):88-91.

4季宇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8.

5周峰,籍保平,李博,等.十二种中药挥发油及其滤液体外抗菌活性研究.食品科学,2005,26(3):50-52.

6纪莉莲,张强华.菊花脑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霉菌活性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26(10):91-94.

7魏希颖,周晓霞,马海波.连翘种子挥发油抑真菌及在猪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5:38-40.

8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等.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中草药,2002,33(3):210-212.

9苏镜娱,张广文,蓝文键,等.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中草药,2001,32(3):204-205.

10江建行.苍术烟熏进行手术间空气消毒.护士进修杂志,1988,3(1):48.

11金诗凤,王汝清,周光镶.苍术烟熏对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3):198.

12邓乐曾.中药苍术空气消毒的灭菌效果观察.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3(6):62.

13白玫,戴文英,扬国玲,等.茴香醛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中药皮肤科杂志,1995,28(6):364.

14宋军,李鹤玉,赵小秋,等.丁香酚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4):203-206.

15梁传荣,郭双敏,姚卫,等.中药艾菖术方用于空气消毒的临床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0,5(3):165.

16杜青云,胡永狮.姜黄挥发油洗剂对家兔石膏样毛藓菌感染模型的作用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3,21(1):90-91.

17曹熠.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54.

18颜鸣,郭涛,张美侠,等.大扶康、大蒜素、大蒜油注射液对深部真菌的抑杀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3):214-216.

19何进,何力,张美霞,等.大蒜油β-环湖精包合物的抗深部真菌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