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时间:2022-09-09 08:41:01

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蹄大黄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苗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总结了马蹄大黄栽培技术,以期为湖北恩施大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马蹄大黄原植物为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品种[2],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泻下功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显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表明,马蹄大黄在影响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物质代谢以及改善肾功能、镇痛、抗炎、影响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抑菌、抗氧化、影响神经系统、抗病毒、抗肺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在正式公布的《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针对肺炎危重型患者出现内闭外脱症所推荐的处方中就包含大黄药材。抗击肺炎疫情的中医药“三药三方”中的化湿败毒方也含有大黄成分。在病人临床中期,有高达92%的医家建议使用大黄[4]。由此可见,大黄在中医药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马蹄大黄经济价值高、市场行情好,是高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产业的首选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恩施州马蹄大黄种植面积约2666.67hm2,年销售量约1000t[5]。近几年,马蹄大黄价格飙升,种植面积猛增,但新发展区马蹄大黄生长差异显著、产量不理想。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马蹄大黄产业发展不理想。本文着重介绍了马蹄大黄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学特性

马蹄大黄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10℃以下气温;忌高温,夏季气温不宜超过30℃;生长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海拔1500m以上的地方。马蹄大黄对生长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土壤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最好,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在黏重酸性的土壤中栽种,会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如土壤中含沙砾或腐殖质太多而过于疏松,则根分枝多,品质差[6]。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种植马蹄大黄宜选择海拔1500~2300m、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5.5~7.0的高山地块。地块选好后,移栽前必须深耕30cm以上,并施入堆沤腐熟的厩肥、饼肥及过磷酸钙等作基肥,耙细,整平,待用。

2.2品种选择

湖北省大黄品种主要有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2个品种。目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是药用大黄,俗称马蹄大黄。掌叶大黄根多、根茎少,产量低。湖北恩施地区不宜种植掌叶大黄或其他大黄属品种。选购种苗时,要从正规公司或合作社购买优质种苗。购回种苗后,一定要及时种植,以免种苗在运输袋中沤坏,影响种苗成活率。

2.3种苗繁殖

大黄繁殖有种子繁殖和子芽繁殖2种方法。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植株主要长根,而不长根茎,产量低下;用根茎子芽作为种苗,根茎粗壮,生长快、产量高。因此,生产上以根茎子芽繁殖为主。2.3.1种子繁殖。选纯正、无变异、叶色深绿、无皱叶、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三年生植株留种。7月中旬,当70%种子由红棕色变为黑褐色时,及时采收。采种后种子用常温水(20℃左右)浸泡48h再播种,发芽率可达80%。保存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2.3.2子芽繁殖。通常在9—10月收获时,选择肥大母株,从基部切下带有直径5~6cm根茎的不定芽作为种苗。为防止伤口处腐烂,要在切口处蘸上草木灰。

2.4移栽

春、秋2季定植,宜在秋季10—11月、春季2—3月进行。选直径5~6cm的优质种苗。栽种前,将大黄(药用大黄)种苗根用甲基托布津浸润1h,然后捞起沥干,晾干表面水分后栽种。按株行距60cm×80cm规格开穴种植,穴深15~20cm,每穴栽1株。栽后覆土,穴内土面较地面低10cm左右,利于后期培土。

2.5田间管理

2.5.1中耕除草。大黄田杂草危害大于病害,特别是移栽第1年。南方梅雨季节时间长,杂草生长迅速。如果不及时除草,会因积水严重引发根腐病导致烂根。马蹄大黄属于草本植物,不能喷洒除草剂,只能进行人工除草。第1年应人工除草3次,即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8月中旬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9—10月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第2年中耕除草2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9—10月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第3年中耕除草1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2.5.2追肥。每年追肥2次,根施或浇施。第1次于新叶出土后,追施尿素375kg/hm2+复合肥750kg/hm2,尿素用于提苗,使幼苗迅速生长;第2次于7月末,追施含K2SO4的复合肥750~900kg/hm2,促进根茎生长。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施肥时进行窝施,肥效更好。但不能挨蔸施,应离蔸稍远些。2.5.3培土。结合中耕除草或追肥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并利于排水。2.5.4摘薹。除留种植株外,均应及早摘除花薹,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在子芽繁殖大田的第1年,当原主茎的芽苞作种苗时也会有抽薹现象,应及时摘除花薹。

2.6病虫害防治

马蹄大黄病虫害较少,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清沟排涝,松土施肥;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不能开展田间作业;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每穴撒生石灰200~300g对病穴进行消毒控制传染。根据调查,湖北恩施地区常见病虫害有瘤黑粉病、根腐病。2.6.1瘤黑粉病。在二高山地区(海拔1300m左右)出现过瘤黑粉病,危害极大。①发病原因。上茬可能为玉米地,留有黑粉病菌瘿而感染马蹄大黄植株;或者是被感染后的马蹄大黄植株留种而引起新植株发病。②发病症状。瘤黑粉病与玉米黑粉病十分相似[7]。病害组织肿大成菌瘿,菌瘿外包有一层薄膜,初为白色或淡紫红色,逐渐变为灰黑色,内部充满黑粉。叶片上病瘤分布在叶基部中脉两侧或叶鞘上,病瘤小而多,常密集成串或成堆,病部肿厚突起成泡状,其反面略凹入。茎秆上的病瘤一般发生在各节的基部,病瘤大小不等。③防治方法。苗期一般用苯甲·丙环唑或苯甲·嘧菌酯预防。发现染病后,用芸薹素内酯+己唑醇对全田植株茎基部和叶片喷雾,连续喷3~4次,间隔7d。2.6.2根腐病。此种病害是马蹄大黄上发生最严重的病害。①发病原因。积水严重或是草害严重导致大田不通风等均易引发马蹄大黄根腐病。②发病症状。染病后,地下根茎最初出现湿润性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迅速扩大,深入根茎内部,向四周蔓延,致使全部根茎变黑;地上部分先从植株外缘叶柄基部发病,逐渐蔓延,使叶柄全部变黑,导致全株枯死[6]。③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发病时,喷施氟啶胺(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安全间隔期10d;或喷施异菌脲(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安全间隔期20d。

2.7采挖

于移栽后的第3年10月至第4年3月,地上部茎叶枯萎时采挖。采挖方法:先割去地上部分,刨开根茎四周泥土,将根茎及根全部挖起,抖去泥土,将根和根茎分别加工。

3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5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3-18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4-25.

[3]彭成.中华道地药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8-861.

[4]许禄华,黄小靖,李彦荣,等.基于“温病在下其郁热”探究大黄在病毒肺炎的作用及潜在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2):85-90.

[5]甘国菊,刘海华,龙祥云,等.恩施州大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4):72.

[6]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38-543.

[7]郝生春,韩和明.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41-42.

作者:刘海华 王敏 龙祥云 张美德 王华 周武先 郭坤元 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利川市福祥种植专业合作社 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