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善于倾听

时间:2022-05-06 05:14:00

小议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善于倾听

有一个教育网页,它的首页写着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请倾听孩子的心语吧。”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倾听孩子的心语”。确实,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和学生的谈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样,学生的心灵之门才会向你敞开,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教师拒绝倾听,那将会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成教师的个人独白,变成教师执行命令的过程。新课程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要善于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倾听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

一、倾听,内在的声音

“老师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样的,您听我说……”“别解释,不是这样是什么样?“老师,您能让我说一下我迟到的原因吗?”“说什么说,迟到了还有理由。”诸如此类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试问:我们给过学生多少诉说的机会,我们又认真地倾听过几次“学生的诉说”?

案例1:老师的道歉

曾经就有这样一件事深深地留在我了心上,至今还让我悔恨不已,更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懂得尊重学生。而倾听是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记得那是我才参加工作不久,一次重大的活动,学校非常重视,当时我嘱咐学生们一定要准时,千万不要迟到,而那天李强同学却迟到了,当时我很气愤:“什么时候啊,迟到也不看时候,有什么事比这个重要,一点集体观念都没有,看看全校就你一个迟到……”下面的事,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李强同学想解释但被我拒绝了。

当我忙完手头的事,再看李强同学时,我被他那含泪的目光惊呆了,那是一种由伤心、失望、痛苦、委屈交织在一起的泪光……我一下子感觉到我做错了什么,不管下面的活动多重要,我现在要做的是必须和李强同学谈谈,当我轻轻地走到李强同学的身边叫他时,李强抬头看我的那一瞬间是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那目光充满了惶恐、不安、胆怯甚至有一种怨恨。原来李强是因为妈妈突然病了,把妈妈送到医院后才赶来的,事后我就这事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我向李强同学道歉,也得到了李强同学的原谅,但李强同学那目光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为什么我就不能听李强同学把话说完呢?

事隔多年了,遇到类似的事也不少,我时时记着这件事的教训,我会主动问学生今天怎么晚了,身体不舒服吗?家里有事吗?路上堵车吗?……没做作业是自己不会,是教师没讲明白?还是自己忘记了?我会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说,你今天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然后我会认真的去倾听他们诉说。

倾听,让我放下教师的架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倾听,使我了解到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让我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他们身上共有的闪光点——热情、坦白。“给点阳光就灿烂。”倾听,沟通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倾听,意外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小手如林,指名回答,学生讲得滔滔不绝,可答案是却不尽人意,最终老师忍受不了,时间有限,你下课再讲吧,随即请另一位学生回答……

凡此种种,说明教学中教师没有学会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对胃口,出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先考虑的是教学进度能否正常进行,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个体来说,体现了对学生的不尊重;对全体学生来,则体现了一种误导——不合教师胃口的话可以随意被打断。事实上,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他们因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等,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一个富有智慧的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孩子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即使“标新立异”,也无妨。仔细倾听学生独特的见解,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案例2:失误引起师悟

在一次《测一小卷均匀的细合金丝的密度》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用托盘天平(包括砝码),自带刻度尺、一支圆铅笔,将一卷合金丝的密度测出,许多组的同学共同讨论了实验方案后,已开始做实验了,却见小华和婧婧这组还在讨论,我瞧了瞧他们,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只见婧婧朝我走来,问:老师,可给我们两个烧杯?我生气地说:人家都要做好了,你们要烧杯干吗?真是乱弹琴!被我这么一凶,婧婧委屈地走了。回到座位,婧婧将经过告诉小华,小华急匆匆上来说:老师,我们拿烧杯没错!我们组没有砝码,我们用替代法测合金丝的质量,我们还要一只量筒和水呢。听了小华一席话,我才明白:原来他们组只有托盘天平,实验员忘了放砝码,他们讨论后决定用替代法测合金丝的质量,用排水法测合金丝的体积。搞清楚原委,我在全班向婧婧道了歉,并表扬他们肯动脑筋,开拓创新的精神。虽然道歉来得晚了些,但对我来说,这次教学失误使我懂得了倾听的意义,学会了倾听。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今天,我借用此话想说:“善于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是一种理解,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作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幸福。我们都应善于倾听,倾听他们的心语,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三、感悟,倾听的真谛

教师在倾听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一位研究者是这样分析的:当一个学生向教师诉说:“老师,他们又打我了。”教师可以从中听出些什么呢?里面包括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他的欲望和需求——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他的情感——焦虑、愤怒和不满——他们怎么可以打人呢?他的个性——孤独、内向、自我保护能力弱;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对立,等等。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做一个静静的倾听者,以爱心和耐心去迎接来自学生的求助、倾听甚至抱怨。

实例3:在回归公正的同时……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案例:班主任王老师主持“爱我中华”主题活动中的知识抢答游戏,小刚同学在抢答“许海峰在何时、何地为我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问题时,答错了日期(将29日说成19日),王老师没听出来,给了他一个奖品。同学们当即对此议论纷纷,王老师才明白过来。她又问了小刚“你刚才回答29日还是19日?”小刚承认自己先前回答错了。王老师考虑到“执法”应当公正,当即要求小刚把奖品退还。同学们对王老师纠正错误、严格执法感到满意。可是,王老师的做法虽然回归了公正,却让自尊心很强的小刚当众失了面子,稚嫩的心受到挫伤,以后上课连手也不举了。没想到纠正自己的一次小小疏忽居然引出了新的问题。我想:王老师若在回归公正的同时做到向小刚道歉,或因他诚实地承认自己先前回答错了,而给予表扬,小刚稚嫩的心就不会受到挫伤。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让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双民主而又善于倾听的耳朵走进课堂,让我们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吧!

参考文献:

[1]张志光:《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政涛:《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

[3]《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