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分析

时间:2022-06-29 08:56:00

诠释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分析

摘要:本文就中职生失范行为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对此提出对策,改进道德教育观,以重新树立中职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价值观重新建构教育战略

1职校生失范行为的表示及根源

近几年,国家多重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旨在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职业学校学生数急剧增加,然而,随着招生竞争加剧、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招生过程中忽略学生素质尤其是道德意识的综合考量甚至于学生培养的功利化等现实导致了中职生源素质下降和道德教育形式化。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而行行为。中专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偶然,而是经常的事,给学校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校园秩序。此外,另外敲诈勒索、偷盗、侮辱同学、恐吓他人等等失范行为在中专校园里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吸食、色情犯罪和网络欺凌等不良行为亦甚嚣尘上。

笔者发现,中职生这类失范行为发生的主因是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的缺失,而造成这种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中职生道德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德育教育现状最终促使学生丧失自觉的道德价值意识。

2中职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2.1道德教育流于空洞性与口号性之形式,忽略中职生的道德修养内化养成

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中多随心所欲,样板化”缺乏明确而深刻的道德主题,于是往往出现中职生只要能基本记得那些诸如“为人人,人人为我等所谓的空洞”口号”道德教规就行了道德价值认知,而很少想到把这些金规玉律自觉用到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人格修养等道德修养的内化养成来,甚而至于反道德之道而行,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极不稳定的因素。

不可否认,学生缺乏自觉自我约束力、唯老师家长之言是反的教育亚文化心理固然是造成学生正确道德意识缺失这一后果主要因素之一,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道德诱导过于强制性和功利化所致。

2.2教育规划失当,致使道德教育受体道德认知缺失

笔者注意到局部中职学校由于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教育规划失当,导致了学生因矛盾性的解读德育教育内容而发生道德价值认同意识缺失的现象屡有发生。举例来说,当学校大力宣扬: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激励性口号时,赞赏这种行为,并提倡之,因为号召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这与我一贯的理想教育是相吻合的另一方面,提倡雷锋的甘作平凡的螺丝钉”精神也是很多学校要求教育受体必需同时具备的品质。问题在于,给学生进行教育时,总是阶段性地同时将自相矛盾的德育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很少用相联系的可触类旁通的事例来梳理学生的认知,以最终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便造成了学生发生老师叫我想当元帅”或做个“螺丝钉”都行,而没有从深层上、思想深处进行思考、融汇和完善的道德惯性认同,以至于多数学生在践行道德价值时多因模糊两可的道德结论的界定而使自身的行为效果终至乏善可陈。

2.3道德教育方法的机械化,导致教育反效果

德育教育过程中,经常想当然地以雷锋的感人事迹作为强化论点、深刻效果的有效事例,但往往总是事与愿违,不只“讨不了学生好”甚至于找来一片嘘声。究其原因,由于雷锋与我学生时代差别甚远,加上中职学生薄弱的道德认知,因而如果让我单纯提倡学习雷锋精神,那么学生极易逆反地产生“雷锋跟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向他学”渐离感,这种渐离感不只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养成,甚至于物极必反,发生不良的后果。这就要求我提倡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时,务求做到有理有据、适时适用。而遗憾的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宣传教育“雷锋精神”时,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讲述当时的雷锋如何如何,丝毫不结合现在时代特点。学生无法体验到当时的情境与心态,当然更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而导致他认为“现在已不是雷锋时代了所以雷锋的为人处事对我已无法适用了教育反效果。

3道德教育的对策:多管齐下,重新建构中职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3.1与时俱进,赋予教育内容新内涵,灵活教育方法,完整学生道德价值体系

不得不供认这样的一个现实,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对教育受体尤其是中职生的教育和熏陶渐染经常比不上五彩缤纷的电视媒介与虚拟变换的网络参与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客观地说,学生对电视传媒与虚拟网络的猎奇心理和对纷繁芜杂的传媒信息缺乏理智的甄别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是单一而传统的教育内涵和中规中矩的教育方式也难辞其咎:当我采用60年代的教育方法,根本不会让21世纪的学生动容;当我邀请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老人来“忆苦思甜”时,学生无动于衷,物质丰裕的今天,更多的只懂得挨饿是为了减肥;赚钱就是唯一目的利益就是一切”等功利观念的熏陶”下,雷锋成了傻子”另外,不同的地域特点,也应有不同的教育对策。例如上海与深圳,江苏与北京,每个地方都有其教育的特点与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套的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学生时代不同,教育内涵与时俱进,教育方法更应不断更新。笔者发现只有通过学生有情感体验的活动过程,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把道德行为上升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习惯时,学生德育工作才干更见成效,因而,笔者所在学校便多次组织志愿者到养老院协助老人,让学生在老人们真诚道谢中真实体验做好事的成果感,自觉养成正确而积极地道德价值观,还组织学生学习死刑犯们临刑前真心的忏悔,从反面促使学生形成“触法必被严惩”道德观念,学生们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人心向善的道德自觉,也深刻分明了做好人受欢迎”和“违法必受惩”道德认知,当然也进一步完整了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3.2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完满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事实证明,生产“规范件”年代已经过去,如果多数学生只会很空洞、口号式地讲“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教育就是个失败的教育。当他不会从时代的特色、自身的实际中体验如何学习雷锋时,当他只会从教师身上生搬硬套地接受现成的教育时,可以说,教育是完全失败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应更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完满发展,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塑造出个性健全的个体,这样才干使中职生重新以全面性、发展性、前瞻性的角度面对世界。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就应该摒弃唯成绩论,充分重视学生独立的主体性发展的要求,通过举办诸如主题演讲、主题争辩、特长展示等有一活动千方百计地激发他爱心、责任心和价值感,从而形成积极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3.3贴近生活,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完美学生道德建设

笔者认为,教育主体如能贴近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实际,从细节处进行有效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更容易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如在提倡学生捐款时,不要硬性规定我必需捐多少,这样学生会为捐款而捐款,甚至于发生抵触情绪,极有利于利用时机进行教育,也有利于对学生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品质。而应该创设情境,大力倡议“只要是出于真诚的即便是捐一分钱也很值得肯定”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角色互换:如果我遇到这种困境,不是也很希望得到他人的协助,以此诱发学生潜在良性道德意识,让学生在行善中完美道德建设。

3.4创设良性的网络环境,深刻道德教育

网络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革新,对德育也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影响。要使学生能从网络中摄取有用的知识,提高文学和道德修养,作为教育主体就一定要创设好良性的网络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道德和价值观,传承保守的有益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自主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主体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受体的网络道德教育,鼓励他健康上网,上健康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学校可以借助学校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励志性的名人名言、宣传好人好事,以此熏陶渐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道德价值认同感;此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借此广泛地同学生交流,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以自身人格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思想困境,纠正学生过激或偏狭的行为,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职生的道德价值观的重建任务是临时而艰巨的但只要我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时刻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道道德理念,多管齐下,相信我重新建构中职生的道德价值体系的教育目标一定会最终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