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特殊学生不良心理疏导

时间:2022-06-29 08:43:00

刍议特殊学生不良心理疏导

摘要: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不良心理的教育和管理。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疏导方式,力争客观全面展现学生教育的新研究路径和方法,为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思考,也为各院校在特殊学生教育领域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特殊学生群体心理疏导

高职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职业教育的产物,又是接受职业教育的条件。而职业教育作为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高职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培养的大批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如果心理发展不正常,肯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何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教育疏导,实现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

1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成因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幼稚走向幼稚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幼稚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示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实质的心理特征。既不同于前一个发展阶段,又不同于后一个发展阶段。特殊学生群体中很多人会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思想偏激、性格过分内向、狭隘失望、脆弱自卑、困惑茫然、逆反、嫉妒、闭锁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困扰并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生长,成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一大障碍。

1.1特殊家庭及环境形成偏激、逆反的心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家庭意识与激进家庭观念发生了极大的碰撞,离婚率升高,出国人员剧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种社会家庭状况的改变的直接结果之一,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校园特殊学生。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家庭和睦、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心灵上存在某些缺陷。这些学生的家长时常在孩子面前争吵,表露了家长自身的缺点或不良习气,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而且不愿接受家长的教育。其现实表示多集中为经常违犯纪律,顶撞老师,对学习、工作抱有抵触情绪。这些同学并不是有心理问题,而是因为他行为习惯上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特点。往往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满意情绪,言行偏激,凡事无所谓,往往效果较差,进入职业院校的机率极高。

1.2特殊经历形成的自卑、孤僻的心理

青少年中有部分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曾受到教师不公正待遇、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或家境贫寒被人瞧不起、或情感受到严重挫折留下心理创伤,容易发生失望的心理,进而怀疑自己在各方面的水平、能力,发生自卑感,社会性情感表示冷漠。就其实质而言,高职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高职生对他人怀有介意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感觉。有人说高职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中学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时间不只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高职生中表示更为突出。由于自卑心理作怪,可能从此心灰意懒,一蹶不振。一些过去曾遭受打击留下心理创伤的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触及到这个"伤疤"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强烈的自卑感。这往往使他自主性受到伤害,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较容易发生两个极端:一是学习刻苦,不关心集体,以为只要自身努力就会改变家庭的现状,往往不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容易发生“疑心”一是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经常迟到旷课,自暴自弃。由于中学阶段学业成果的不理想,不少高职生的人格尊严被异化。社会上不论什么人都是低眼看高职生,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顽劣,老师眼中“不可教”孺子,家长眼中“没希望”一代,亲友眼中“不学好”典型,现实社会中“多余人”代表。可以说,与高校生相比,高职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健康生长,成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一大障碍。

1.3特殊体质形成的怪异行为心理

这个群体中还有极少数生理残缺的学生、患有心理疾患和精神病的学生生理完整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已经残废了对社会无用了不思进取,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尊心,最害怕周围的人提起自己的缺陷,性格孤僻,容易走极端。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因为以前受过一些抚慰导致行为异常,往往有一些奇怪的语言和行为,让人觉得像是精神有问题,甚至成为同学们开心果,视为取笑的对象,自我维护意识格外强烈,像一只刺猬,不容许任何人接近,对周遭充溢敌视,心理不平衡等。有精神病的学生发病多源于有家族精神病史,加之某件事的安慰,容易做出有异于常人的举动,发生一些令人奇怪的行为,比如神态怪异、喜怒无常、间歇性举止狂躁,对寝室同学突然大发脾气,甚至有侵犯他人的暴力行为。这是需要我时刻坚持警惕的特殊群体。

1.4特定年龄形成多重矛盾抵触的特殊心理

当代高职生正处在青年初中期,一个“狂风恶浪”疾风怒涛”人生过渡时期,也是高职生人生“第二次诞生”和真正实现“心理性断乳”人格再构时期,一个充满矛盾的青年群体。由于当代高职生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实践锻炼,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心理发展很不平衡,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绝望并存、快乐与痛苦并存、幸福与艰难并存的多元化选择的时代。加上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别,激进价值权威衰落与现代多元价值的影响,当今高职生生活在一个多重矛盾抵触相互交织的复杂时期。当代高职生可以说,这是人生烦恼最多、矛盾和抵触最激烈的时期。局部高职生不能理智地自主应对和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抵触,使得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呈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经常表示为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游戏、破坏公物等,如此时教师采取了过激的言辞、表情和行为,则会使得师生矛盾激化,师生关系恶化,矛盾就会演变成抵触对抗性的师生抵触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伤害师生的身心,从而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

2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

如何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掌握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同时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或学生辅导员要与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多交流,从学生生活关心上入手,协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做到生活上关心、学习上传授知识、思想上重视心理疏导。

2.1用亲情及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家境特别学生

中国幸福学认为,亲情就是亲人之间存在那种感情,需要相互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平时要多与他接触,解他内心世界,对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他正确认识、理解家长,同时也要积极地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多关心自己的儿女,以便最大水平上弥补学生心灵的缺陷。辅导员老师在开展工作时,对他还需区别对待,对性情孤僻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多与他交流沟通,注意观察他情绪变化,协助他从失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于那些思想活跃、容易感情激动的学生,辅导员老师要能及时帮助他稳定情绪,调整心态,使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生活充溢信心。

2.2用宽容的心公平、公正对待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

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政治思想作风、人生态度、行为规范对学生有极大影响,因此辅导员应公平、公正地对待这类学生,并号召同学热情地给予他关心和帮助,不只从生活上帮助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扶心、扶成才”专门扶助活动。比如多进行社会交往能力锻炼,参与心理情景剧演出、各种文娱及体育活动等,活动中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他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努力激发他奋发向上的热情。

2.3用爱心关注特殊体质的学生

由于这类学生临时缺乏理解和关爱,对于他要很有技巧地使他感受到关怀,却又不能让他感觉这是同情和施舍,掌握度数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同时引导他达观”地看待人生,对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就象人们常说的那样,要“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在逆境中,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更要有乐观主义的精神。

2.4用真心对待具有矛盾抵触心理的学生

对这类学生除了及时地批评和处分外,更重要的用真诚的心来对待他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要具备现代的学生观、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允许他辩白,鼓励他遇到感情、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原因,把有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生长空间,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特殊学生群体是高职院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必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需紧紧围绕特殊群体的特点,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学生群体问题,为社会建设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