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山文化现代意义

时间:2022-03-12 09:28:00

论泰山文化现代意义

泰山驰名中外,不仅是风景壮美的旅游圣地,更是历史悠久、文明璀璨的文化名山。泰山融汇五千年中国文化,形成“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郭沫若语),泰山与中国情感、民族心理的形成息息相关,堪称是中华民族心理的结晶,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今日之泰山,以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示着文明古国的风采。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举不胜数,自古至今,仁者爱其山,智者爱其水,各有所爱。本文谨就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尝试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代西方文化。

泰山神文化是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方民间宗教,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是道教泰山化的历史演变,现在以“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当”为代表。在每年的春节,从除夕之夜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来自泰山脚下乃至华北、全国各地的香客登临泰山,上香、许愿、还愿,特别是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的诞辰纪念日(农历三月十五)前后,登临山顶“碧霞元君祠”和山下“小泰山”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形成壮观的朝拜潮流。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有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的神力,“泰山老奶奶”以她的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关怀民生疾苦、济世救人,成就了她万能女神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泰山老奶奶”不仅仅是祈求多子多福、祈求平安安康的偶像,“登泰山保平安”的泰山宣传广告就赫然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成为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圣母”偶像,有点类似西方圣母玛利亚的地位,是母亲的象征,是人们反思生命、回报母亲的精神偶像。近年来朝拜“泰山老奶奶”的香火费一直延续攀升,上一柱普通的香三五元,贵点的三五十元,昂贵的到600元、800元,甚至有天价的2200元,高价的香火费不仅体现着现代人对“泰山老奶奶”崇拜程度,也是现代人精神迷失、寻求精神寄托的有力佐证。“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借助泰山神威并被人格化,成为一位善良、勇敢、力大无比的勇士,能够驱妖拿邪、治病救人,因此家家户户或砌于屋墙,或立于街口,或置于房顶,鬼祟见之不敢进,成为家庭的保护神,流传至海内外。而泰山以其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和雄伟高大的形象,也成为中国的镇山,成为中国的保护神。

道教文化曾是泰山文化的主流文化,泰山地区远古就有鬼神崇拜,巫觋卜筮,是孕育道教精神的基因……泰山作为道教“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象征物,又反过来引证和强化了道教的理论。泰山与道教在文化精神上的密切溶合,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泰山的宗教布局基本以道教为主,从山下的岱庙、王母池,红门附近的红门宫、一天门、斗母宫,一直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无不充斥着道教文化的踪迹,可以说泰山宗教主线的布局是以道教为主的,泰山因此成为历史上“道教势力的主要基地”。在当今社会,道教作为宗教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在占据社会意识的主流,但是道教文化中“清净无为、淡泊名利、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每天坚持到泰山锻炼、提水的“泰山山友”、“泰山水友”数以万计,还有很多每日在花园、广场晨练太极拳、气功的健身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无不体现着道教文化的浸染,泰安也因为道教文化的渊源,配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易居住城市,是一座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理想所在。

佛教是从北西汉末年从印度“拿来”(取经)的一个宗教,传入中国后很快“中国化”。佛教在泰山的历史也是很悠久,泰山佛教属于禅宗。据袁爱国先生的研究记载,泰山佛教的开山祖僧朗本是西域龟兹国高僧佛图澄的入室弟子,僧朗的弟子慧瑞后来赴西域取经,从四川入印度、直抵南天竺,回国后在长安帮助译经大师鸠摩罗仕译经(这段研究记载也是有关《西游记》中花果山所在地就是泰山的一个佐证)。泰山佛教寺庙主要分布在泰山主线以外的地域,比如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都分布在泰山的山麓或山脚,从地域分布就可以看出佛教在泰山的从属地位。佛教虽然在泰山宗教中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灵岩寺曾是中国北方佛教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今天,普照寺、灵岩寺等泰山寺庙中依然香火不绝,不时有全国各地的云游僧人来泰山传经布道,普度众生。

泰山距离儒教(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只有几十公里,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起源地。孔子在泰山的活动,对泰山儒学的发展和兴起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泰山上还有许多孔子的遗迹和传说。有人把孔子和泰山联系起来,称“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泰山岩岩,鲁帮所瞻”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到临终作《临终歌》:“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泰山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泰山历史上著名儒家思想传播场所是宋代建的泰山书院(今五贤祠遗址),当时兴盛一时,四方学子闻风而趋,文教聿兴,学者众多。泰山书院在宋代成为儒家泰山学派的主要活动场所,欧阳修高度评价泰山学派导致“鲁人皆好学”,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一书中,称泰山学派“率先以仁文礼乐为学”。在泰山极顶的玉皇顶西侧建有孔子庙,供奉着孔子及其门生,是儒家思想成为儒教信仰的重要证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之中,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象星星围绕着北斗旋转一样,遵循着儒家学说为人处世。孔子,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泰山北斗。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泰山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早期中共山东领导人很多都在泰山周围地区开展过地下活动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得以在泰山周围传播。泰山也成为近代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的象征。同志在他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给泰山带来新的生机,文化为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把泰山文化的解释权从帝王将相、才子书生手中回到人民手里,泰山真正成为劳苦大众的山,泰山也从“帝王山”演变成“平民山”。胡耀帮同志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里程比喻为十八盘精神。“我们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的路程。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只要上了“南天门”,就能够领略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了:曾经有如“众山”的许多艰难困苦,就显得渺小了;通往“绝顶”道路上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对付了。毫无疑问,在伟大征途上,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有人把从岱宗坊到南天门绵延8公里的登山里程,体现出的泰山精神比喻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之集中体现,成为鼓舞人们奋发图强、敢超一流的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至今,西方的一些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影响国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泰山也产生了很多影响。来自西方的消费、生活观念促进了泰山近年来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泰山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每年来泰山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经济成为泰山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旅游文化的升温,一方面进一步促使泰山从“帝王山”、“权贵山”向“平民山”转化,另一方面,一些单纯以部门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也对泰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针对建设索道对泰山景观、文化影响的争论就体现出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以上为代表的六种文化意识形态在泰山目前客观存在的,泰山文化以其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国内众多风景文化名山中独树一帜,傲立群雄。

二、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展现出三大特性:

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

1、包容开放性

与国内其他风景、文化名山比较,泰山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样作为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宗教信仰——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存之地,这是与其他单一文化名山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泰山是国内风景文化名山中,少有的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泰山是包容的,泰山从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以后历经奴隶制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到中国的近代和现代,一直是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散地。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在泰山找到存在的踪迹,无论是本地的泰山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释道文化,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西方资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乃至当代的西方文化思想都在泰山传播生息繁衍。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泰山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集成。

泰山文化的包容性,是由不同阶层的需要为前提的,帝王将相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和个人癖好可以独尊儒家,罢黜百家,或者可以兴佛抑道,而普通民众也可以在泰山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的偶像所在,可以在泰山老奶奶面前上香许愿,祈祷平安。泰山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阶层民众的不同精神需求。

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与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致说来汉唐奉行文化多元化,泰山文化就体现出更多的包容开放性,明清以后奉行闭门锁国政策,泰山文化基本上也是封闭状态。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古今中外的思想大汇合,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更得以体现。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不墨守成规,不唯我独尊,而是吸纳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于一身,只有泰山,才有这样的胸怀和胸襟,敢于接纳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泰山这个怀抱里找到自己生息繁衍的乐土,回报泰山这片大地。

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卧虎石上《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2、融合和谐性

泰山红门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寺观,道东是弥勒院,是佛教所在,道西是红门宫,是道教所在,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在泰山上相隔不过5米的地方隔街做了好邻居、好伙伴。特别令人称奇的是,飞云阁横跨东西,把弥勒院和红门宫从空中连成一体,在别处打打杀杀、势不两立的佛道两教,在泰山却成了一家人。泰山普照寺门口有这样一副门联:“长松筛月不辨今古,黑豆未芽何分佛儒”,在寺中筛月亭中则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引泉种竹开三廷,援释归儒近五贤”。这两副对联清晰表明普照寺作为佛教寺庙又是儒家重要的活动场所。据记载,在清代,和尚、道士、儒生一起在普照寺居住、生活、学习,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这里得到最明显的体现。在今天的普照寺佛堂的东南侧墙,赫然挂着“仁者爱人”的署名“泰山管委会”的宣传牌,而佛堂内正香烟缭绕,来自天津的本愿法师正带领一班佛门弟子颂经念佛。在斗母宫,也体现了道、佛一家的风格氛围,斗母宫后殿为碧霞元君殿,供奉着泰山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奶奶,是道教神像,而前殿灵隐无爽殿则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的神像,道、佛两家在这里共居一院,成为奇观。

长期同处泰山的儒、释、道,在泰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斗争和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又是互相学习融合的过程。斗争是主流,在斗争中促进了彼此的互相学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合流思想成为主流。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的精华,排除糟粕,经过消化改造,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他们互相制约,使每一方不致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儒释道的共同存在,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重伦理、爱道德、克勤克俭、坚韧耐劳、自强不息、气节至上、情不越礼、理以节情。在儒释道斗争又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的美。

如果说泰山在历史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的话,那么在现在的改革开放社会,泰山也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有力象征和典范。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要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为中国发展和富强服务。改革开放事业,是一次东西方文明融合交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摩擦有斗争,在摩擦与斗争中又互相融合,共同塑造中国的新文化。近年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正是从战略角度号召去消除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斗争,以期达到文化、经济、价值等观念上的大融合、大和谐。

3、开拓创新性

在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中,有一个创新的绘画处理手法。在画法上,即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下部人物前后无大小之分,建筑物采用均角透视等),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物运用近大远小的西洋画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泰山几乎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华,又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的一个典范象征,不同文化的互相斗争融合过程之后,必然创新诞生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包容—融合—创新,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泰山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文化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之后,都会产生一段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盛世时期。现在的改革开放事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济、文化,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东西方文化大融合时期,大融合必然带来大发展,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展的主流。只有创新的,才是自己的,只有创新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大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自主创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

三、宏扬“择细成高”精神夯实创业基石

提到泰山,很多人都会想到这句名言:“泰山不择细土,故能成其高”,这句话最早处于秦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就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泰山之所以如此雄伟壮观,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的。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它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它的雄伟。泰山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受掀斜式断块抬升控制,断裂活动使其拔地而起,耸立在华北平原之中,故彰现得特别高大雄伟。据最新的报道,泰山岩石历史已经有28亿年,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对研究中国东部元古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板块构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泰山的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长着。

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泰山的自然景观之美,美在山体的高大及形象的雄伟。它主峰突兀,山势陡峻,山峦叠起,与周围的河海、平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基础宽厚,形体集中,使人产生一种安稳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泰山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是包容性,不同文化都可以在泰山繁衍生息;一是泰山独有的凝聚力,凝聚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那就是“不择细土”,不以物小而不容,不以物异而不容。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泰山“能成其大”,缘自“不择细土”,不择的是“细土”,而不是“细沙”,假若泰山是一大堆的细沙组合起来的,恐怕泰山就没有今天的高大挺拔,而是沙丘一堆了。

在泰山立足、传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很多,有的繁衍生息下来,有的昙花一现不知所踪。有生命力的文化才可以持续发展,受到广大人民拥护信赖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结合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择细成高”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学习精神。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文化,都需要用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来衡量一切,不能把西方糟粕的落后的东西再拿到中国来,成为西方落后科技和落后制度的延续市场。同样,我们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科技、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科技和经济与小农经济时代的科技经济基础已经大不相同,如果照搬、照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也是走不通的;另外,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连社会主义的宗旨和优越性部分都给抛弃了,我们的改革将失去方向和意义。

“择细成高”是一种做细做实的的精细文化。台湾的农业叫做“精细农业”,他们种植有机玉米的生产工序有100多道,种玉米种到这种精细程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反思的。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一个不足和薄弱点就是精细度不够。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不拘小节,讲宏观,很少讲微观;讲模糊,很少讲清晰;讲虚证,很少讲实证。可以说,传统文化中对精细度要求的不高,是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文化原因,而近代的科技、经济几乎都是从西方发展并迅速细化规范起来的。现在我们搞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管理,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我们需要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精细度的一面,宏杨“择细成高”的精细文化精神,把任何事情都做细做实,在做细做实的过程中体现凝聚力。做人讲细节可以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企业讲细节会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政府讲百姓利益无小事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我们需要提倡并宏扬泰山这种“择细成高”的精神,以“择细成高”的精神夯实创业的基石,以甘做泰山上的一粒细土,甘做长城下的一块砖石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件小事,进而成就宏伟的人生和事业大厦。

四、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念冲击动荡的时代,是一个只争朝夕社会巨变的时代。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文化坐标。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及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集中体现。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正体现了这个变革时代的发展主旋律,是这个时展的文化象征。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给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文化精神食粮,指引了我们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轨道。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文化角度讲,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几代人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借鉴学习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需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需要宏扬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的现代泰山精神,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创兴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承蒙知名泰山文化研究专家李继生先生斧正,谨表谢意!

主要参考资料:

路宗元《文化泰山》

李继生《泰山导游词》

周郢《四壁丹青传胜迹——岱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泰山历史分期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