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炎症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4 08:33:00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炎症探讨论文

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93例。对部分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3例患儿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岁7个月。按照Hayden标准[1],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1)体温>38℃或<36℃;(2)心率>正常年龄组2S;(3)呼吸>正常年龄组2S;(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细胞计数>1.10。将9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病例数、性别、年龄、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原发病构成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原发病构成情况(略)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保护脏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为400mg/kg,每日1次,连用3次。

1.3观察指标(1)原发病控制情况;(2)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肝功、肾功、心肌酶等;(4)用药前后血清丙种球蛋白测定。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72h后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2)有效:72h后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4项指标明显好转,受损脏器功能无改善或恶化。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免疫球蛋白测定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t检验。

2结果

两组疗效及丙种球蛋白测定分别见表2及表3。

表2两组疗效比较(略)

表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测定(略)

3讨论

SIRS不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而是基于对感染、炎症、危重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深入认识后提出的新概念[2],对感染与炎症的某些传统概念给予了更新和发展。SIRS是机体遭受各种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的严重刺激,使受累组织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而导致的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它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刺激强度和机体反应性强弱2个因素。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存在于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因子对活化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等是最早释放的重要细胞因子,它们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或直译为“瀑布反应”,一旦触发,即使原发因素消除或减弱,反应仍可继续,导致机体一系列环境改变和组织器官损伤。

针对SIR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应从消除外因刺激和调节机体反应两方面考虑,包括抗感染、清除病灶、抗炎、营养代谢支持、脏器官保护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加综合疗法可使SIRS早期得到控制[3]。丙种球蛋白中IgG分子的FC段可竞争性结合巨噬细胞表面IgGFC受体,使巨噬细胞不能再通过FC片段结合自身抗原-自身抗体FC片段,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4]。同时丙种球蛋白中存在大量的抗人类TNF-α、IL-1、IL-6等自身抗体,通过直接中和这些细胞因子,起到快速消除炎症的疗效。本文46例SIRS患儿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显示该疗法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HaydanWR.Sepsistermindagyinpatients.Pediatr,1994,124(4):657-658.

2耿荣.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7,24:237-239.

3赵祥文.SIRSALI/ARDSR临床相关关系与治疗.小儿急救医学,2000,4:169-171.

4杨锡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儿科杂志,1995,13(6):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