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设计及产品工作性能分析

时间:2022-10-16 10:05:24

节能设计及产品工作性能分析

水泥粉磨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水泥生产过程中最消耗能源的环节。因此,如何加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设计,使其更加节能省电而不影响水泥产品工作性能,成为了水泥生产企业研究的主要方向。笔者从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其节能设计与产品工作性能进行以下深入分析。

一、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节能设计

水泥粉磨过程十分复杂,是球磨等不同粉磨系统的组合。立磨是目前用来粉磨水泥生料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然而在水泥粉磨上面却迟迟没能普遍应用与推广。[1]这是因为水泥生产企业对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实验与研究不足,无法明确采用该系统得到的水泥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及建设要求。传统水泥粉磨技术耗电较高,系统设计以及设备较为复杂,粉磨效率也难以进行提升,采用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能够减少水泥粉磨的成本消耗,有利于企业建设和发展。从节能因素的角度来看,想要判断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是否节能,要从单位产量装机功率和立磨生产水泥的实际数据来进行分析。从单位产量装机功率来看,该数据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出系统的耗能情况。结合部分企业试验人员的测试结果显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装机功率远远低于传统磨机粉磨。从生产水泥产品的数据来看,平均耗电量低于传统磨机粉磨耗电量。

二、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水泥产品工作性能

从本质上来看,水泥产品会受到物料品质、混合配比、材料种类、环境条件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大量的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同样的水泥配料,采用不同的粉磨系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水泥产品的工作性能。[2]实验结果显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水泥产品工作性能符合市场的标准要求,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也数值正常。由此可以看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并不会改变水泥产品的工作性能。

三、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发展优势

将传统水泥粉磨技术与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相对比,能够看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电效果明显。通过对两种粉磨技术耗电情况进行对比,能够看出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节电效果十分明显,这对水泥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值得关注的,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消耗,减少水泥生产成本。(2)单机能力大。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设备数量少,占地面积小,且操作较为简单,相对于传统粉磨技术来说更加容易控制。(3)水泥产品工作性能无差异。相对于传统粉磨技术得到水泥产品,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得到的水品产品工作性能并没有显著区别。(4)系统稳定可靠。相对于传统粉磨的多个机械设备以及复杂的粉磨技术,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更加容易操作,机械设备数量较少,更加容易操控,系统不容易出现故障,稳定运行性较好。(5)原料适应性更强。对于传统粉磨技术来说,不同的物料要对粉磨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具有更强的原料适应性,减少了大量的人为工作。(6)易于水泥品种更换,出磨水泥成品温度较低。

四、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前景

(1)推动高效节能技术的研究。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出现,让水泥生产企业加强了对高效节能技术的关注,并纷纷开始了新的技术尝试,开展大量的研究,来优化水泥粉磨技术,提高水泥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3]如今,在大量的试验与生产应用下,高效节能技术已经开始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与使用效果,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利的。(2)应用于更多建设与领域。水泥生产行业是传统高能耗工业,在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背景下,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现如今,单单是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优化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随着人们对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认识的加深,势必会引起行业内部的研究热潮,并将更多的高效节能技术应用在行业内的其他领域中,实现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同时,对高效节能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改造生产线技术,并广泛应用在其他建设与使用当中,推动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泥市场需求的增加。这对水泥生产企业来说,不仅是发展机遇,也对水泥生产技术带来了挑战。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生产情况进行试验,分析生产效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使用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以及电能消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钟根,王飞,李安平,康宇.KVM型外循环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研究[J].水泥工程,2017(01):25-26+38.

[2]钟根,康宇,钟永超,李安平.两种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比较研究[J].水泥,2016(06):24-26.

[3]康宇,钟根,李安.外循环水泥立磨预粉磨系统及运行状况介绍[J].中国水泥,2015(03):82-83.

作者:仪登伟 单位:中材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