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措施

时间:2022-01-15 02:38:23

略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措施

一、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难题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汇聚文、理、工等领域人才的智慧,以其综合的实力来完成设计项目。在与企业访谈中了解到,工业设计人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工业设计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一方面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另一方面设计专业学生分配难,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每年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少,杭州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比如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但这些学生中却极少有留在这个行业内的,他们不是考研、考公务员,就是去搞装潢、广告、网页设计。以杭州工业设计协会会长,瑞德设计总经理李琦为例,他199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当年一个班21人,17年后,现在仍然坚守在工业设计这个行业的只剩下两个人了。原因是工业设计需要“人才+时间”的付出,工业设计不但要求设计师会绘图,还要懂材料、理解商品以及消费者的心理。一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应届生要想在这个行业内走下去,不经过6至8年的学习、培训,是难以成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工业设计专业刚毕业的学生,薪水普遍比较低,应届生的起步月薪能达到3000-3500元已经算是不错的,且一般前5-6年的薪酬增长幅度也比较慢。而同样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行业,门槛不高,上手快,应届生很多还能拿到4000-5000元的月薪。前5-6年与其他行业每月千余元的工资差额,让不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踏出校门的这一刻就选择改行。(二)设计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学科交叉、技艺融合已是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工业设计需要优秀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领军人才,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团队。复合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各类人才和团队间的交流合作,对于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尤其重要。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目前设计公司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由于工业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而我国最优秀的设计师,也才30多岁。如杭州瑞德设计公司,设计人员有80多人,年龄几乎都在25岁-27岁之间,即使是核心设计师,也才30多岁。在国外,60岁、70岁的工业设计师比比皆是,而在中国30多岁已经能称得上是老资格了。工业设计人才还比较热衷于模仿,创新不足;接单制造,不谈创造;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先进的设计手段。设计的廉价问题以及忽视对工业设计采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全方位保护,也制约了工业设计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三)工业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国内设计行业的起源与蓬勃发展都发端于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高等院校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加速发展,由最初的20几所激增到近千所,每年的毕业生由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几万、十几万人。招生带来的是师资短缺与结构性残疾,大部分院校的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自身缺乏设计的实践经验,新的一轮纸上谈兵或“时尚设计”或“竞赛式教育”又开始了。这使得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发展相脱节,设计教育与企业、社会缺少交流,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毕业生加入企业后,需要再次培养,设计培养周期延长,重复劳动时间增多。与设计教育“不良性过渡”形成对照的是设计产业的幼小。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处于严重失衡状态,造成我国设计业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式,即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增大,而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

二、杭州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

把创意变成效益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工业设计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也是创意的源泉所在。杭州目前十分重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战略,探索有利于工业设计人才成长、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一)构建“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人才单纯依靠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吸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工业决策部门、科技教育界、工商界等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下,才能使工业设计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杭州市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人才自身。这些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1所示。图1杭州“六位一体”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上述的示意图,杭州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从传统的“政府—用人单位—人才自身”的线性培养体系,转向包括行业协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及其资源的网状组织培养体系。从管理层级上分析,该体系在纵向上,涵盖了市、区(县)各级政府人才管理部门,在横向上,涵盖了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和人才自身的网状组织管理系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同时调动社会资源,初步构想为“四横二纵”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即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四个行为主体横向联系,与用人单位、人才自身的纵向联系,从而形成以用人单位和人才自身为作用对象,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教育为基础,行业协会培养激励与用人单位培养和使用紧密联系,政府主导推动和行业协会协作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杭州一直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业设计的第一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杭州注重培育行业领军人物,组织开展工业设计精英人物、精典案例评选活动,会同有关方面开展356培训“工业设计与创意”、“工业设计与转型升级”研修班,同时从一些赛事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不断壮大杭州工业设计人才队伍。2、提升人才创新设计的国际水平。一是杭州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组团赴韩国参加2010年世界城市设计峰会等;增强与北京、广东、上海等兄弟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并积极支持会员单位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二是强化国际设计理念。组织开展国际设计营系列活动以及创意设计大讲堂等,邀请了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多国专家教授前来主讲,并充分运用国际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是逐步接轨国际市场。杭州品物流形产品设计公司等设计公司多次赴国外参加米兰国际展等参展活动,其充满中国文化的传统产品再设计,受到了外国设计师以及媒体的高度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一些设计机构积极引进国际设计人才,吸取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增强本土设计师的能力,提升企业设计竞争力,促进了杭州工业设计的发展。(二)发挥“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合力2007年,杭州市科技局开始组织举办“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2008年9月组建了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11月,杭州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杭州工业设计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发展良好环境;成立了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主导,开展产学研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表32007—2012年杭州市发展工业设计大事件(三)完善工业设计人才评价体系工业设计人员究竟具有什么能力才能被称之为“工业设计师”或“高级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人才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寻找人才或者寻找合作的设计公司时比较费时、费力。其他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资格认证,如人力资源管理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设备师等等,如果工业设计行业也规划一个资格认证体系,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工业设计人才评价体系,则能增强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会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规范市场,企业在选择上就会更方便、更省心。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浙江于2012年11月开展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成为全国第二个实行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试点的省份。试点实施的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遵循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考核评价申报人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业绩成果和能力,特别注重从业人员设计实践和作品成果。设置了高、中、初三个层级的职业水平,分别对应高级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和助理工业设计师。其中初、中级职业水平采取考试方式取得,高级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显得特别有意义,能规范和加快杭州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当然,对工业设计师的资格考察,除了评定考察设计创新能力,还要更多地考虑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部门合作的协调能力、生产制作中的动手能力等。经过这种考察的工业设计师具有对产品开发过程的全局思想,能很快地投入企业产品研发项目。职业资格是一部分,经过时间的磨练,经验和成果也将成为设计师们身价的象征。如此便能够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工业设计人才评价体系。(四)举办工业设计人才专题研修班为了满足企业家和主要经营者等有关人员对学习培训的需求,帮助工业设计人员了解当前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更新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提高自身设计能力,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和市文创办组织举办了“工业设计与创意”专题研修班。研修班对杭州市有关工业设计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并邀请了浙工大工业设计的专家讲解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使设计人员设计的作品能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讨,广开思路,共同提高。(五)开展“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2006年12月,杭州市科技局举办了一次“工业设计与自主创新”的专题讲座,引起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极大关注。杭州市科技局敏感地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杭州需要一次新的转变发展方式的“头脑风暴”,以工业创意设计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杭州发展一个新趋势。为此,因势利导地提出了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的设想。杭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专程赴浙江大学征求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向在杭的13所高校及有关部门、浙江省包装设计学会、13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征求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2007年6月8日,首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拉开帷幕。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赛冠名“市长杯”。6年来,大赛共吸引了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广东等23个省(直辖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200多所顶尖高校、400余家企业和多家专业工业设计机构的参与。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87000余件,其中300多件作品通过专利形式向企业转移,作品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值达2亿多元人民币。“创意杭州”已初步在国外内初显品牌效应,6年间,与国内外上百所高校合作,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参与师生近万人,发掘了大量优秀创新人才,也成为杭州吸引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金名片。(六)引导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很快。杭州市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有10余所,每年培养设计人才上千名,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设计人才和设计研究人才,也推动了杭州市工业设计的发展。

由于部分院校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导致专业膨胀。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培养出优秀的本土工业设计师,满足工业设计发展的需要,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之一。另外,如何将设计教育提上新台阶,加快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以往,我国的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也就是与企业的要求、发展相脱节,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机会,毕业后需要企业再次培养,设计培养周期延长,重复劳动时间增多。杭州注重引导高等院校与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基地等共建设计人员实训基地,培育更多适应工业设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杭高校的设计教育与企业、社会交流甚多。如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和广州、深圳市有关部门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将欧洲、日本等国优秀的工业设计与我国企业相对接,也成功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包括联想集团、华为集团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与日本三菱重工、日本建伍设计事物所、东方通信、吉利集团、金松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永康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建设的浙江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总经费达300万,以工业设计为手段、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工业设计共性技术网络协作服务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杭州市工业设计的发展,也为工业设计行业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

作者:张维维周旭霞翁佩君单位: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