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管制与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理论思索

时间:2022-04-08 04:22:00

基于柔性管制与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理论思索

摘要: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实现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在概述柔性管理的基础上,从决策、手段、信息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柔性管理与民营企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迸一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柔性管理民营企业和谐发展

柔性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要求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生产、销售以丰富顾客价值为中心,企业的生产运营组织结构、管理思想、人员需求及技术投资由顾客机会所“拉动”。柔性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的管理。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员T的自觉行动中。柔性管理反映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也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进管理思维当中,改变行政管理缺乏“说服力”的不足。求取最大限度的管理回报。

第二,柔性管理是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柔性管理能使企业较快地适应市场形势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方法。灵活地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这种“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强调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努力塑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大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正在共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是社会的组织细胞,民营企业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柔性管理的大力推广应用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营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柔性管理是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驱动力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实现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在剧烈的全球性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这也必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其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管理手段和管理信息三个方面。

(一)管理决策柔性化引导民营企业科学、规范发展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的柔性化首先体现在管理决策的柔性化上。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1.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

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唯一的最优解。因而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最优化准则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可以确定的,才能进行最优选择并作出决策。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当时当地的条件,无法遵循传统决策理论中的最优化准则。无论从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还是从各类组织进行决策的实践来看,将决策者看作是“寻求满意的人”而不是“寻求最优的人”,会使决策更加接近客观实践。因而在决策巾决策者基于综合判断作“满意的选择”就比作“最优的选择”所要求的唯一性更加具有较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转变。高度重视柔性准则的民营企业必然由此获得更多商机.向其规范化方向发展。

2.决策程序科学化必须以决策的民主化为基础

企业组织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能只凭领导之意,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一人之意”向“众人之意”转变。“一人之意”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的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危害极大。“众人之意”则属于“柔性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柔性决策最大的好处就是町以尽量避免“一人之意”可能造成的失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十全十美的。这正是“众人之意”之所以优于“一人之意”的根本原因。同时,现代管理科学也认为,为了在决策中较完满地体现民主化、科学化的正确结合,企业应尽可能地建立“民主”与“科学”既相对分开又相互协作的现代决策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地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由此可知,民营企业在其管理决策中必须以决策的民主化为基础,正确处理好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以及使其决策程序科学化。

(二)管理手段柔性化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应该效仿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建立以道德为导向的内在的柔性管理体系,倡导“正己而正人”.“修身而治人”,“上行而下效”的方式方法。借助高尚道德的感召力去影响和感化下属.从理念高度在组织内部构建一种良好的道德控制约束,以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1.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

在此强调“以德治企”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品行端正、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具有实效。尤其是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伦理道德往往具有极高的企业内部控制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所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

2.充分体现“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是我同传统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应强调“仁爱”,强调沟通和感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人为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

“人为”是指每个人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有着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人际关系环境空间.大家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国海尔、康佳等众多民营企业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在民营企业中形成了“人为为人”的良性互动机制,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在新知识经济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

4.实现“无为而治”的最高目标

“无为而治”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这也就是说,在新型知识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能够自发、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发挥自己的潜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同时,在奋斗过程中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争企业内部组织始终保持高度默契、整体和谐、动态优化,达到企业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目标。

(三)管理信息柔性化推动民营企业民主、和谐发展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而决策又始终离不开信息。因而决策的柔性化必然要有信息的柔性化与之相适应。单一化的信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则称为柔性信息。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即“人性化的管理”,以全面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其开拓、创新精神为其基本出发点,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物质、精神的许多层面。因而柔性管理所需收集、加工、利用的信息就不可能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这种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收集、整理与把握。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善于综合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柔性信息。以形成有效的行为激励机制.提高高层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又好又快地促进民营企业民主、和谐发展。

二、和谐发展是民营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之后,“以人为本”的问题就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总书记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见,和谐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梯级升华,更是我国民营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日标。

(一)和谐发展观是民营企业长远建设与发展的指南针

“和”是相互关系中比较满意的状态,而“谐”是指妥协共处的状态。和谐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民营企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它拓展了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它关注民营企业人际关系。统筹民营企业阶层关系。它主张民营企业当前求“和”、长远求“谐”。民营企业可以运用根本利益作为调节标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决定各种利益实现的先后顺序。和谐发展观强调民营企业局部求“和”、整体求“谐”,民营企业可以借此把握有序流动,减少企业内耗,努力使每个职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二)和谐发展观是民营企业统筹兼顾、共存共荣的度量器

和谐发展观是指在相互联系的诸方面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对于各方面都较为有利的“和谐发展区间”或“和谐发展点”,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在它附近达成共识,从而使问题得到较为完美的解决。亦即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中,各个方面都不宜过分扩张自己,而应该兼顾其他,共存共荣。民营企业在面对实际问题,分析相关局势时,往往存在多个矛盾方面,每一方都有一定的策略可供选择。一方采取策略的结果,取决于其他各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如果每一方都强求最大所得,这种对策称为不结盟对策。后果是导致行为过度。如果每一方都指望问题得到解决,追求全局的利益,这种对策称为结盟对策。结盟对策中存在着明显的“度”,即结盟中形成每个人都可接受的平衡局势,这对于全局都有好处。但是,任何一个个体若改变其行为,出现新局势.就会使大家的可接受性降低。因此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他已经选定的有“度”做法。另外,和谐发展承认发展中的各种要素的差距,差距就是发展的动力.但这个差距必须在和谐度以内.超过这个“度”,差距就太大,就会妨碍全面发展。由此可知,民营企业要做到统筹兼顾、共存共荣,应该以和谐发展观为器.进行合理度餐.以此来促进、带动各方发展。

(三)和谐发展观是民营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和”思维

“和”是一个企业的终级文化,“和”思维中的“太和”则是一个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和谐发展观中的总体、动态和权变思维都只是民营企业管理达到“太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具体来说,总体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和谐与共赢观点,是指站在问题之外来看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无论全局或局部、系统或要素、对立面之间,都是“总体”中的一个“部分”,必须统筹考虑,也唯有总体视角,才能构成和谐共识。动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认为“运动”是和谐发展问题的根本属性。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必须确立动态思维,跟踪它的变化轨迹。使和谐发展区间明晰化。便于实现和谐发展。权变思维是指事物诸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时空条件的变化有所侧重。这种侧重或表现为非均匀性。或表现为非对称性。权变思维要求民营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和谐发展问题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去考察,因地因时因势地加以处理,而不能简化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民营企业的和谐发展。还必须进行与和谐发展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利于员工自身的身心和谐,以培养和谐发展的职员;二是有利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以营造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以达到企业索取自然资源的速度与大自然再造能力的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通过讲求管理软化,以管理的柔性化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而创新性的制度和符合人性的管理是所有企业共同遵循的准则.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良好结合,则可以克服这种制度和严格管理所导致的个人创新力的障碍,充分体现现代柔性管理的本义及民营企业管理中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民营企业的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赏罚分明、激励与压力相当。只有这样,柔性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我国民营企业也才能真正实现刚柔并济、无为而治的和谐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