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生态旅游发展综述

时间:2022-05-29 03:41:00

衡水湖生态旅游发展综述

生态旅游业在取得经济和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周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关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衡水湖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既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旅游要求,还要保证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20世纪9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员伊丽莎白•布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所以把研究和欣赏野生动植物、自然人文景观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建设保护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有三个显著地不同点:一是依托环境不同,生态旅游是在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旅游活动,而大众旅游则可能涉及城市或农村、工厂或学校、革命圣地及文物古迹等各种环境。二是经营原则不同,生态旅游力求将对当地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其中特别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欣赏,而大众旅游则更多地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三是社会角度不同,生态旅游重视当地人受益和社区参与,而大众旅游对此并没有特别关注。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空间及时间分配均衡,资源的利用要顾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在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设施用地、生态环境、物质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优化、资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2衡水湖生态旅游资源

衡水湖从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方面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优势。衡水湖可以作为湿地鸟类科学普及的重要场地;衡水湖湿地的芦苇群落水道纵横,水质清澈,波光粼粼,让游客感受芦苇荡纯生态的自然;盐河故道驳岸景观,湖中散布的自然岛屿,浩瀚无际的水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从上古神话传说,到汉朝城墙遗址、汉古墓群、明城墙遗迹、竹林寺遗址、古战场遗迹、冀州八景以及古碑刻、古诗词和其他历代出土文物,再到冀州市人民会堂遗址等,保护区的古冀州文化景观可谓黄河文明史的一个精彩缩影,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于教益。从区位条件来看,衡水湖紧邻东湖大道(106国道),交通便利,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距北京和天津均为200多公里,距黄骅港距离为190多公里,周边300公里以内有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及26个地级市,集铁路、公路、通讯枢纽为一体,被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因此,衡水湖区位优势明显、湿地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怡人、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3关于衡水湖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衡水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促进科普教育和科研考察,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并赚取了外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生态旅游给环境和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管理经验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众性观光危害等。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把生态旅游看成是一种时尚、潮流,更多地注重了生态旅游这块“牌子”,而并没有认真地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这种重形式、轻实质,重标签、轻规范的做法,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危害极大。把生态旅游看成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热衷于旅店等豪华设施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不注意生态的保护。大建人造景观,使湖区走向城市化、商业化,和大多数景区景观趋同,失去天然优势。湖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环境受到污染。水土、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灰尘超过了规定的标准。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旅游市场经营管理规范程度不够:旅游市场上的削价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欠佳;旅游企业还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缺少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或旅游集团的引领;旅游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高效益、高档次的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如会展旅游、探险旅游、科教旅游、修学旅游、购物旅游等)所占份额不多,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内容的品位和质量。

4衡水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

4.1加强政府组织对衡水湖生态景区的管理

首先,是制定生态旅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生态旅游规划需要运用系统论和生态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负载能力、容量极限进行科学测定。建立一整套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这样就可以达到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次,制定法律规范,作为生态旅游的保障。再次,就是改革管理体制。为了保证衡水湖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最佳措施是划为三大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和密集区。根据旅游景区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结构;由于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生态保护知识,并设立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在健全而且严格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设立专业的环境评价队伍和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相关区域环境状况进行评估。游客密集区可以在生态保护机构的监督下,通过转让经营的办法下放到地方政府或者私有经营者,由他们自主按照生态旅游的基本规范灵活经营。建议设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专项基金,与科研院校联合,每年定期培训保护区工作人员,使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保护管理技能的同时,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使保护区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快速发展。

4.2加强社会各界可持续湖区开发利用与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衡水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湖区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传播生态教育,尤其是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转化为旅游者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在湖区的入口处应建立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通过图片、标本、影视及图书资料、宣传手册等向各地游客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使广大旅游者关注生态平衡、体验自然和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使生态旅游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桥梁。鉴于少数游客道德素质较低的现状,还需要通过对湖区的强制管理实现对游客的教育引导的目的,比如,在景区设立巡察员,路旁设置足够的垃圾箱、警示牌等。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4.3调整产业结构

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衡水湖生态保护的效果。保护区所辖部分村民没有土地,以渔业为生,保护区建立后实行的禁渔期、取缔网箱养殖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使这些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区内缺乏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致使大多以耕种为生的居民,仍停留在农产品的初级阶段,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意识和动力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收入难以提高;保护区的建立对区内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限制。加大生态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培育旅游市场。采取利用各种渠道来宣传传播旅游形象,充分吸引潜在投资商的关注。

4.4加大资金投入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尽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保护区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按照总体规划一一落实,现有的科研、宣教、管理、监测等手段与设备对于全面承担保护野生鸟类与湿地生境的任务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投资是不够的。保护区还应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对于有实力的投资方要优先给予优惠与机会,使其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吸引国内国外大资金尽快投入到保护区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4.5建立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补偿机制

由相关财政直接拨付并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衡水湖旅游区域内的生态维护和修复;明确针对相对限制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激励有关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工作。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因此,按照“保护—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的原则,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宣传普及生态旅游为特色,以实现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开辟新水域,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周边种植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挖掘开发历史人文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服务区建设;加大核心区及缓冲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打造“衡水湖生态城”,促进实验区和示范区生态科普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具有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湿地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