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科技管理下的发展

时间:2022-05-14 04:35:57

LED科技管理下的发展

一、LED产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1.LED产业缺乏科技战略

我国LED产业发展现状可谓是遍地开花,除了13个部级产业化基地外,许多省市纷纷设立自己的半导体照明基地。各区域间缺少统筹协调与合作,使得产业资源缺乏有效配置,造成了LED产业布局紊乱,造成区域恶性竞争的局面。个别政府更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由于LED中下游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的产业结构模式使得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档次较低、企业力量不集中等,以致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LED应用示范工程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绝大多数都是政府工程;在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应用示范工程都是各级政府直接投资,或由承接工程单位投资,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和企业资金等民间资金利用不多。如此单一的推广应用模式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正视。

2.LED产业缺乏科技发展

目前,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研发力度严重不足并且力量分散。例如,飞利浦1年的研发投入费用是4400万欧元,相当于我国“863”计划和“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5年的经费总和。我国LED企业、独立研发机构投入稀少、研发力量薄弱,特别是缺乏开放性科技管理创新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游封装及下游集成应用虽然形成了大批量生产,且加速发展,但仍缺乏创新应用的研究以及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我国企业正正缺乏的是低成本、替代型、规格化的LED产品。

3.LED产业缺乏科技管理的标准体系

我国LED产业标准认证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我国已制定了12项国标和10项行标,但大部分是定义、术语、安全要求、测试方法等标准,与现有应用设计标准不配套。由于LED技术发展迅速,国标的制定过程需时漫长,刚的标准就已经落后于行业的需求。而这些标准体系基本上还是参考国际标准和欧美标准,缺少相应的独立研究工作为基础,很难为标准提供实在的技术支撑。同时,由于国家对各省市的标准制定以及检测平台建设的工作缺乏整体布局和统一规划,一个地方一把标尺,导致地方标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LED企业也倍感无奈。因此,只要国内的标准还没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行业标准混乱的局面就不可能改变。此外,我国的LED标准检测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涉及LED标准的管理机构有“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等。这种多头管理,整体协调性差,缺乏统筹,影响LED产业的长远发展。

4.LED产业缺乏科技管理的领军人才

在美国,企业内部的研究人员占全国研究人员总数的80%左右,企业里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国费用总额的65%左右。而我国企业内应用研究仅占全国总额的10%左右,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都默默在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研究所、研究院做研发工作。(本文来自于《科技与管理》杂志。《科技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二、对LED产业发展与科技管理的建议

1.制定详尽的LED产业发展规划

鉴于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发展LED产业要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要特别重视产业化前的布局与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寻找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其中,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和过时思维,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的培育,以稳步提升我国LED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LED产业先进发达国家均制定了比较相近的LED规划,我国可以借鉴以上国家的经验,制定有中国特色的LED产业发展规划和LED产业发展线路图。发展规划应该是包括资金、运作、项目、评估等在内的完善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涵盖基础技术研究、核心技术研究、标准开发、产品开发、商业化需求以及产业间合作可行性评估等方面。

2.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与能力

围绕LED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前沿性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布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促进企业创新要素的集聚,开展前沿性LED照明技术研究,抢占下一代白光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保障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知识产权的申请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打击违法侵权行为。探索建立技术、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机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的长效机制,实施产学研结合示范企业行动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规划和保障体系建设。

3.建立适应科技管理的发展体系

国际上LED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美国、日本已经形成了LED产业的专利网。我国LED虽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大部分属于技术。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LED产业原创的相关专利申请量为2.5万多件,全球LED照明相关专利12.4万多件,其中在日本原创的专利申请量为4.9万多件,占全球总量的近40%;在中国原创的专利申请量为2.5万多件。同时,由于缺乏原创性的科学技术,很难突破国外的专利壁垒。目前可以整合部级LED产业化基地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建立、健全LED专利数据库制度,紧跟世界LED专利技术前沿,形成开放式平台,从全局性产业布局与技术发展布局上,跟踪并填补技术空缺;以网络平台为链接,整合各地知识产权局,协助、支持高校、企业和相关协会共同做好LED专利数据库工作;设立数据库管理中心,指导各企业进行LED专利物联网建设,定期LED企业界专利实时信息,培养专利预警能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从而避开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避免陷入国际各大LED公司的“专利陷阱”。

4.推进LED产业关联协作

从LED全产业链分析,我国LED产业的四大聚集区,具有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同时在产业集聚区域有国内最好的科研资源和充裕的资金。因此,应充分盘活这些资源,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的LED产业集群,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要素集聚、规模集中、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空间集聚,通过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集聚环境,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加速集中集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

从我国发展LED产业对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不断提高我国LED产业圈子引才聚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人才基础作用,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向,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LED产业专业,在招生计划安排、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培育现阶段急需的尖端人才,同时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突破人才瓶颈,攻克技术壁垒,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提升我国LED产业自主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作者:黄畅莹工作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