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时间:2022-10-24 03:56:50

内地高校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一、国际化视域中的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一)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各国政府和高校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把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日本、荷兰、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倡导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特别是西欧地区,出现了作为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并诞生了曾经成为世界教学、科研中心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1]。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境外生存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关系中,在新型媒体高速发展的网络中长大,其教育与管理就离不开国际化。因此,国际化视域中的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赋予的产物,是时代的潮流,是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人为本的需求

境外生来中国内地学习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2012年笔者通过自设问卷,在厦门高校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88%)对境外生学习和生活需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港澳台的占31.8%,印尼的占22.2%,泰国的占19.9%,朝鲜的占5.1%,菲律宾的占5.7%,马来西亚的占3.4%,新加坡的占2.3%,日本的占1.4%,其他国家的占8.2%。其中,有79.3%的境外生是为了在国外能更好地就业来中国内地学习汉语和基础文化知识的,16.8%是因为父母的要求来中国,还有3.9%是自己对汉语感兴趣。就业首先是为了生存,生存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只有生存需求满足了才能有爱、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等更高的需求。境外生来中国内地学习离不开回国就业的问题,也就离不开面临国际化人才竞争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人才选拔标准不同,其培养模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从遵循事物客观普遍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尊重人、塑造人的优秀品德,发展人的潜能,使其成为社会合格人才,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服务国际社会。因此,在国际化教育视域中,境外生教育管理很需要创新与发展,这既体现了人本思想,也体现了对境外生的种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的尊重,对其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的负责。只有在国际化教育视域中对境外生人文关怀,立足于境外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境外生的个人生涯发展需求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对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与发展的目的。

(三)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改革的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和非可持续现象。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产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西方社会文化霸权凭借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导致我国有些人无意识与毫无选择性地认同和模仿西方的文化。中华文化是我国民族的核心,是国家的软实力要素和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元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和高校需要加强境外生的国际化教育管理,以免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给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腐蚀,给境内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的影响。我国目前经济还在不断地发展当中,文化也在不断地改革中,若能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吸收先进文化的同时,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培养境外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具有国际和平发展的意识,从国际和平的视野以国际化的胸怀和眼光看待中国,加深对我国的好感,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来我国投资,那么,这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及对外交流带来重大的利好。

二、国际化视野下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内涵体现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研究已有很多学者提出,有的学者认为国际化教育是“把国际的跨文化观念和教育资源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人才”[2];还有的学者认为国际化教育是“通过融合中外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3]。境外生教育管理是涉外型高校一项具体且重要的工程,它的内涵体现自然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相联系,但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往往被忽略。笔者认为国际化视域中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观念、内容和形式3个方面。观念是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属性,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境外生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使国外先进教育管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内在的统一,促进境外生的生涯发展。内容是要贴近境外生的生活需求,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培养他们跨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合作与竞争所需的国际意识,使他们学会遵守国际礼仪,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多元文化融合,适应全球化经济、政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形式是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引导境外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国际化视域中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内涵体现3个方面是不能独自存在的,是形成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是共同存在且动态发展的体系。首先,观念是核心。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在1978年、1992年和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3次重大变革,但是其教育目标和战略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的。特别是当今开放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对境外生的教育管理创新要坚定不移地站稳社会主义的立场,吸取国外优秀的文化和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文化的改革与发展,让世界公民认同我国的文化,促进我国和平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其次,内容是国际化视域下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基础,是观念的映射。由于境外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与内地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与境外生交流与沟通时应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用辩证的思维认知他们,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普遍性,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他们顺利度过跨文化不适期,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培养境外生国际公民的责任感,促进他们从合格的国际公民到人才的发展。最后,形式是国际化视域下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内容的体现。中华文化是我国发展的软实力标志,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播、渗透和融合,呈现生机和创新发展。总之,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好国际化视域下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内涵体现,才能把握时展的机遇和迎接现实的挑战,促进创新与发展。

三、国际化视域中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与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教育管理的意识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这意味着教育要国际化。1994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提出所有学生都要了解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多元化的知识[4]。1995年日本政府在《教育白皮书》中提出有计划对外开放,推进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遵循国际规律,确保国际和平和国际社会稳定[5]。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境外生教育者要树立国际化教育的意识,认清当前国际化学生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把眼光投向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领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才全球性培养的观念,充分发挥境外生资源优势,把境外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业绩标准,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尊重他们,设置他们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发展个性与思维,发挥潜能,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国际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者。

(二)坚持一元主导,倡导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大学顺应教育时代潮流的表现,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注重人文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陶冶公民意识和情操,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而设置课程体系。由于在境外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存在着各种积极的与消极的思想文化碰撞,所以境外生教育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理性的思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实现本土教育与国际教育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对话和沟通交流,加强境外生全球化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合作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双赢的教育。比如我国有些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模块有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和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上述境外生学习和生活需求问卷调查显示,90.9%的境外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需要生活教育,加强文化素质修养;86.3%的境外生认为需要学习专业外的知识,如《世界经济地理》《比较文化》《世界政治与经济》等课程。因此,通识教育应是人文精神培养和科学知识教育的综合活动,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实现世界好公民的良好途径。

(三)开展国际化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创新性、宽容性等特点,对国际化视域中境外生的事务管理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国际化视域中推进境外生教育管理创新可借助各项活动载体,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线,根据境外生多元文化的特点不断丰富各种文化载体,开展多姿多彩的跨文化教育活动,使多元文化的境外生凝聚在一起,建立民主平等的意识,相互尊重异国文化,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加强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亲和力。在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宽容和理解,促进他们相互了解异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培养国际观念、国际创新和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的意识。比如开展“汉语桥”“中华文化大乐园”“水灯节”“泼水节”和“美食节”等多元文化活动,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做相关讲座、建设境外生国际沙龙、创设境外生教育管理学院和通识书院,成立模拟联合社团、国际社、义工协会等组织团体,配备指导教师为他们开展相关跨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帮助。通过活动让国际化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让境外生在活动中体验尊重异国文化和理解他人,培养他们包容不同文化的品质,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做到真正认识自己的文化特点,促进文化的融合和他们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人本主义价值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在境外生教育管理中视学生为产品和不考虑其个性发展的“管、约、制”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面自由发展观,推进国际化教育必然要求把满足境外生的个体需求作为境外生事务的一个目标。因此,首先在管理手段、方式和制度方面都要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他们需求的满足,营造一个使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食粮。比如对境外生的宿舍、食堂和教室等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建立“导师制”“学长制”“导学员制”,给予关心和指导,尊重并引导每一个境外生个性与差异性的发展,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提供发展的多种方案与途径,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减少文化冲突和跨文化适应期。其次,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咨询辅导体系,围绕着境外生的生涯发展、自我实现价值的长期目标,关注其健康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对国际社会的认知,充分认识全球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探索自己,规划未来,培养成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作者:陈秀琼吴东兴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