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肺炎行机械的影响

时间:2022-03-08 10:37:48

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肺炎行机械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R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R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RICU入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CU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临床指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RICU入住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RICU;机械通气;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危重症,发病较急、进展较快、致死率较高[1]。机械通气是重症肺炎的重要干预手段,可改善机体通气状况,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感染性休克、纵隔气肿等[2]。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工作,对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3]。已有研究[4]表明,RICU风险管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本研究探讨RICU护理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52.64±6.6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9.62±6.90)岁。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重症肺炎;②行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48h;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症肺炎未行机械通气患者;②患有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对治疗存在严重抗拒,拒不配合者;③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本研究经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加强患者气道管理,给予口腔护理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密切监护、评估患者,根据情况调整护理和风险管理措施。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护理措施。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常规保持10人,根据工作安排调整。组员技术职称为中级及以上,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考核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及临床观察。2)强化风险意识。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及科室护士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座谈会,在分析日常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同时不断学习最新的护理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小组成员的风险意识,从而做好风险预防、风险应对工作,提高护理安全性。3)护理风险识别。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过程中潜在和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分类,对风险事件多发时段、多发环节、好发人员等进行分析。主要好发因素包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薄弱、应急能力不足、防范意识较弱、责任心不强、劳动纪律要求不严格、法律观念淡薄等。4)完善风险处理措施。①加强病室环境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严格按照标准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并检测,预防感染;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加强管理,每日评估并记录。②加强患者气道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病情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完善气道管理的操作流程;对气道管理护理用具定期进行更换、消毒并记录使用时间;定期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成员的气道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小组成员每天早查房,指导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并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③小组成员对包含手卫生、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等项目每日进行评估,并反馈评估结果,查漏补缺,以及时调整护理策略。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与患者沟通,细心解答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疑虑,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避免纠纷。5)建立问责机制。制定风险考核标准,对医护人员风险管理进行评估,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严格按照流程处理,并查明原因;定期检查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加强干预指导,以免再次发生;实施奖惩制度,对风险事件出现较多的护理人员实施批评教育和再培训。1.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时间、RICU入住时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连续变量用􀭺x±σ表示,分类变量用n(%)表示。比较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干预后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3讨论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是判断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出现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及是否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指标[5]。本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指标明显较前改善,且观察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改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减少用氧时间,有效促进了动脉血气各指标的恢复,与赵丽等[6]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文献[7]报道,RICU重症病房中有39%的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对RICU工作人员综合水平要求较高,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也要求其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同时气道管理也是护理风险事件的好发环节,对此类患者的气道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点工作[8-9]。2)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静脉炎、坠床、压力性损伤、误吸等风险事件发生率均降低,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安全,与相关研究[10-11]结果一致。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用药及治疗手段较多,长时间卧床并佩戴呼吸用具,使得意外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增多[12]。RICU护理风险管理从病房环境护理、严格无菌操作[11]、气道管理、护理质量质控等多角度多方位综合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更重视患者安全,提高了风险意识并贯彻到临床工作中,减少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5%~40.0%,国内发生率为9.7%~48.4%,其特征是新的肺部浸润、新的发热、脓性痰、白细胞增多和氧合下降[13],对患者预后及医疗成本有较大影响[14],可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延长,增加感染机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5]。本研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尤其注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RICU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少RICU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与国内相关[16-18]研究结果相一致。魏巧妙等[19]调查的ICU医院感染结果显示,RICU住院时间>15d患者的感染率(34.62%)是ICU住院时间≤5d患者感染率(2.01%)的17.2倍,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的压力越大,可能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20]。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RICU护理风险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从提高科室成员风险意识、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出发,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流程执行干预措施。综上所述,RICU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但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只选取本院RICU病房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推广到其他地区及国家时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选取样本量较小,后续可开展多中心协作,扩大样本量,继续挖掘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更深层次的影响,为制订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丹 单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