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言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时间:2022-05-18 05:20:00

诠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言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指出,5月1日后,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查获了一批醉酒驾驶犯罪嫌疑人,很快将起诉至人民法院。各地法院具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慎重稳妥,不应仅从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要与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衔接。也就是说,虽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追究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新华网。5月11日)此消息一出,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如果人民法院如此处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将使立法机关此前对严惩“酒驾”的努力大打折扣。

那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言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答案是否定的,其言论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为法官个人对法律适用的理解、对法律的学理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三条为依据,可以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此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全国人民法院的相关审判活动和类案的处理具有指导、必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解释权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解释”、“规定”、“批复”和“决定”,偶尔有“意见”或“通知”的形式,均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名义。除以上情形,但凡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部门或任何个人(发表)的对法律适用的文件、言论均不具有“司法解释”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