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公共选修课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9-13 03:57:47

法学公共选修课改革与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大学选修课作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发展健全健康的人格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改革实践也一直在探讨和摸索中进行。本文是对法学类的公共选修课的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一开设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法学是研究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科,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这对我国国民的法律素养必然会提出较高的要求。法律素养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的看法和法的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态度与期望,对法律的评论与认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能不能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手段去解决。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主力,法律知识的具备和法律素养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学生队伍相当庞大,正处于各种转型期的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意义也日益凸显。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各种不安定因素必然也会反映到高校来。青年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须用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教育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总之,法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而法律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法制教育。因此相对于非法学类的大学生来说,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法学类公共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课程的开设较少,同时课程比较单一,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造成选修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人数不多,受众面较窄。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上,限于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及我国大学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授课效果不理想,选修的大学生不能通过课程扎实地学到法律知识。

二法学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思考

1.课程设置首先,在开课教师的筛选方面,主要是关于开课教师的资格审核。开课教师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且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实务工作经验,同时,开课教师一定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课程的质量,为较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不误人子弟。其次,在所开课程的设置上,法学类公共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不能仅是对法理或各种部门法的简单讲授。因为,前者,相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会显得深奥、难以理解;而后者,如果仅仅专注于法条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和乏味。所以,这两种类型的课程都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法学交叉学科的课程,或者结合各自学校院系特色开设相关领域的法学课程。如面向经济管理类院系或学校开设金融法、合同法、证券法等选修课程。面向计算机类院系和高校开设网络安全立法和网络犯罪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扩展大学生本专业领域的视野,同时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开设具备实用性的课程,主要是关注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法律实务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法律问题。2.教学内容首先,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案例相结合。在法学类课程的学习中,法律基本原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对于非法学专业的选修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花费大量精力去一味地灌输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这既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案例教学,通过一些现实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由此引出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例如,可以结合最近的新闻时事或社会热点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之后再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联系,或者用社会生活或网络报道的鲜活实例来抛砖引玉,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其次,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素养。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讲授内容绝不能局限于具体专业知识的传授,重中之重是要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贯彻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专业素养的培养对整个学科的学习和讲授都是首要的目标,而思辨能力对于法学的学习来说又是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重通过一些生动而富有争论的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各种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思维方式,在遇事处事时能经常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处理。最后,注重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我国以叶澜先生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家们认为,教育是“为了人们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而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中的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如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处处规制着公民的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使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提高综合素质,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3.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着学生上课热情不足、兴趣不高、应付了事等情况,这对选修课的教学方式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特点,教学方式要避免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要在以下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1)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忌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如简单的知识灌输、死记硬背的练习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控制等方式。(2)注重突出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具有交往性这一特点,而教师和学生、教和学这两方面互动的质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选修课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课后能自觉地去寻找答案或帮助。4.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课程的考核应该针对课程教学的目的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地多角度地进行考核,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目前,大多数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与必修课相比较为灵活,但还存在考核方式简单、单一,考核不够全面等问题。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贯彻课程始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建立要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基础,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标,注意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考核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考核体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后续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热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考核内容上,学生期末的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应包括平时出勤、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表现、生生互动表现、平时作业、课后的资料搜集与学习等项目,以此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防止为考试而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应侧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实际能力不单单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也包括能不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消化资料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也应多样化,如除了小测试、小论文等方法之外,小组讨论、课堂上分组辩论、定期布置小作业、对授课案例的分析和阐述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