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法学教学的契合

时间:2022-03-19 02:57:52

“一带一路”建设与法学教学的契合

一、引言

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斯坦的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倡议之后,“一带一路”建设,在我国全方位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7月,教育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也明确指出,高校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及所在地区参与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与沿线周边国家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扎实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优化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结构与布局,大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引导国内沿边地区充分利用各自的地缘优势,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五个互通都需要精通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人才。其中法律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框架性的因素,以上所提到五互通能否成功的建立,依赖于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能否通过各方公认的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给他方一个法律上的保障。当然这种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国际公约,国家条约,各国之间的各种公法领和私法领域的合作来实现。各国之间通过沟通政策,达到相通法律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这对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新疆跟中亚五国家接壤,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西部边疆,边境线占陆地边境线的1/4,周边与8个国家相邻,四大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希腊文化)在新疆这片西域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不仅具有地缘优势,还具有比较好的文化优势,新疆的有些少数民族与中亚国家的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族原是相同,具有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的相同性。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新疆高校法学教育的需求

(一)对国际性法律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因素中最能指直接影响海外投资安全的就是法律因素,进入海外市场首先要了解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速度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外企进入我国的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速度也在加速,但是为这些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国际性人才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还是供不应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法律制度等十分复杂,涉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伊斯兰法系,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二)对法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人、物、资金的互通日益深入,了解对方的法律法规,防范不必要的风险,保持双方之间的正常的经贸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6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存在差距,语言也不相同。要了解周边国家,首先要知道他们的语言,懂的他们的语言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但现在懂的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基本以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不懂法律,他们不能准确的翻译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懂法律的学生,不懂沿线国家的语言。因此缺乏又懂沿线国家的语言,又懂法律的人才。而且这些外语人才主要是英语专业的比较多,俄语的极少。由于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哈萨克孜族等民族,跟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语言相同,而且这种人才比较多,但基本都是外行,对法律,经贸一窍不通。懂的其他中亚国家语言的,又具备一定法律经贸知识的人才极少。其次,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专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一带”还是“一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一项经济问题。以经济作为载体而展开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模式,因此,法律人才不仅懂法律知识,还需要了解经济知识,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知识。(三)具有人类共同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倡议,涉及到60多个国家,在之前的人类历史发展中还没有出现过规模如此大的共同体。因此,在“一路一带”的建设过程,必须以人类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步骤和展开这人类工程,才能达到共赢的结果并可以发展下去。此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是个在国际社会上首次所提出的,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载体。不管对个别国家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合作模式,新的战略。因此,从提出合作发展模式、框架、到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都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个新的合作平台上,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挥能动性,在制度保障方面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才能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对法律制度的需求。

三、“一带一路”背景,新疆高校教学的建议

(一)调整课程设计,加强国际化课程设计。首先,加强国际法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在往年的课程设计中,高校法学院的课程设计主要以国内法为主,国际法课程作为选修课来设计。“一带一路”建设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懂的国内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懂的国际法的人才。新疆高校应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法律人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法学教学目标,提高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私法等课程,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增加语言课程。在法学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周边国家的语言选修课,跟周边国家高校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机制,通过访问学者,交换生,委培培养等方式,培养法学人才的语言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保障。最后,强化跨学科法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不仅法学功底强的人才,也要懂得相关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现在的法学教育以各种的法学课程为主,学生的能选的公共课一般都是思想教育领域的公共课。为更好的为“一路一带”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不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法律以外的跨学科知识。“一路一带”以经济为载体而构建的,涉及到文化,法律,政治等领域的庞大的合作共同体,要为这个合作共同体提供法律服务,只知道法律知识远远不够,至少要知道相关的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因此,西部高校为学生开设跟“一路一带”有关的一些公共课,如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的选修课,注重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积累。(二)教学目标的调整,注重法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带一路”建设,从一种倡议走向落实的这个环节,也是一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过程。所涉及到的国家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会涉及到很多的具体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的预防到解决都需要不仅具有较好的法律功底的人才,更重要的需要一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任务方面增加实践课程,探索新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途径,摸索出能够满足“一带一路”法律需求的法律人才是目前新疆高校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同时跟事务部门建立有效的长期的合作模式,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到律所、公检法等事务部门实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高校也可以跟涉外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了解涉外企业的法律需求,曾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相关的知识储备。(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西部高校利用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加强跟周边的国家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为师生了解沿线国家的情况,研究沿线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经贸环境,提供好的学习平台。具体操作上可以利以下几个方式来实现加强教育领域中的合作。第一,师资队伍的双边交流。师资队伍在培养合格人才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师资队伍及其素质直接影响的学生的素质。如老师们不了解“一带一路”建设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那么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法律人才就会很难实现。所以,西部高校首先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让教师们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需求,了解中亚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情况。西部高校跟沿线国家加强教育领域的合作,跟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师资队伍双边交流的机制,如访问学者,委托培养,学术论坛等。给高校老师提供了解周边国家,提供提高自己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能力的机会。

作者:阿依加马丽•苏皮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