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

时间:2022-12-26 03:28:05

论俄罗斯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

一、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

为什么诞生了具有全新内容的俄罗斯刑法典,这是剖析现行刑事法律制度存在的前提。不可否认,处于急剧转型期的俄罗斯必须创造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创造社会和谐的条件。法律与秩序的构建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而选择什么样的法律与取舍怎样的法律内容是政治动荡降温、社会利益均衡、市场竞争规范、抗议情绪缓和的试金石。刑法是最后的社会保护屏障,是社会隐患的最后一道制裁关口,借助国家之力发出禁止与命令性规范,明示哪些行为是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哪些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什么样的犯罪应受刑罚,何种情况下减免刑罚。如此打造出的刑法典,即便是新法律彻底推翻了旧法律,即便是林林总总的法典众多,都是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立法者为维护特定的法律关系不得不废旧立新的抉择。任何一部法律的产生一定天然带有自身所追求的法律精神。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里的适用。因此,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口、商业等等都有关系,而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1]。俄罗斯刑法典毫不例外,在新情况新现象的考验下,追求着新时代的法律精神,并且由于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变革而涅磐重生。

﹙一﹚民主政治孵化了新型的法律

起初,俄罗斯全面借鉴西方,推行拿来主义的政治改革,使国家陷入政治动荡中。休克疗法式的政治转轨,囫囵吞枣地吸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违背了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规律,欲速则不达,反而是教训惨痛。政治博弈的结果是,俄罗斯力求政治稳定、国家强大为最高目标,不断推动多元化民主政治发展,同时不时发出强权统治的警示信号。1993年,全民公决和新宪法的颁布,昭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与传统的铁腕治国达成了相容性的交集。毕竟,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已经有效发挥着作用,宪政体制在治理社会与振兴国运进程中势不可挡。新的法律秩序恢复与重建,新的刑事法典酝酿与出台在民主政治改革中脱颖而出。

﹙二﹚经济的动荡激活了新型的法律

1991年的苏联解体阵痛引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俄罗斯在风雨飘摇中从世界经济强国一路狂跌倒贫穷的底层。经济体制由原来计划大一统的公有制突然被抛向了市场化的私有制,低迷的经济,绝望的生活,贫富分化,金融寡头,所有这一切都将俄罗斯打入了无底深渊。据统计,俄罗斯在1990年—1996年间,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几乎下降到了原来的50%。收入导致的社会分层状况超出了国家稳定的差距指数﹙10倍﹚,收入最高的10%的人是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15倍之多,最高工资收入是最低工资收入的27倍[2]。这些无疑透视出俄罗斯改革进程中的诸多弊病。只有力除这些弊病,才能恢复社会经济,使整个社会结构良性运行。普京上台后,重视社会经济政策调整,限制寡头势力扩张,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统一社会力量,争取一切制度合法化。于是,在经济改革大潮的洗礼中,孕育出了新的刑事法律理念与制度。

﹙三﹚社会意识形态映射了新型的法律

俄罗斯进入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中普遍盛行的是个人自由主义。有的学者认为,已经深人到俄罗斯大众意识中的价值观包括:政治和经济自由原则、分权思想、多党制原则、媒体独立的观念、自由选举意识和法制国家思想等[3]。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能否再现昔日辉煌,到底该不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不是俄罗斯人最关切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赶紧斩断激进的政治革命思想,尽快树立保障个人自由与民主的稳定信仰,努力将全社会已经觉醒的民主自由意识纳入到法律框架中。这些新的意识形态为俄罗斯现行刑事法律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疾风暴雨的改革中孕育了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又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刑事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客观变化,俄罗斯刑事法律制度在考验中日渐成熟与理智。

二、俄罗斯现行刑事法改革的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俄罗斯刑法典以及之后陆续修改补充的决定、命令等,共同组成了当下俄罗斯刑事法的基本内容。究其主题而言,围绕着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刑罚严苛与宽缓予以了周密的立法。换句话而言,是非罪化还是入罪化,是非刑罚化还是刑罚化,是轻刑化还是重刑化等刑法上永远争论不止的问题,俄罗斯通过刑事立法形式给予了肯定回答。

﹙一﹚外在形式衬托现行刑法典的严谨

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由编章条款项连接为一体,体系完整,条理清晰。编下设章,章里包含着若干条,每一条中分为几款或者附注的项。从1997年至今,俄罗斯刑法典体系没有发生变动,依旧是分为12编34章360条,只不过在每个条目下有增有减。按照惯例,第一编为刑法指导性范畴,正如第一章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任务和原则,而第二章是刑法的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那样,总之开篇是刑法的基本前提说明。第二编涉及到刑事法原理部分,即犯罪论的鸿篇释读。俄罗斯刑法典第二编犯罪由6章组成,无论是第三章犯罪的概念和犯罪种类及其第四章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规定,还是第五章罪过的立法规制,均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细微注释。在规定了典型的犯罪样态后,接着着墨于不典型形态的犯罪,不论是第六章未完成之罪及其第七章共同犯罪的内容,还是第八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阐释,所有这些都触及到罪数、累犯、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的总则精髓,也涉猎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执行命令、拘捕人犯职务行为非犯罪行为的划定。刑事法原理除了犯罪论范式外,还有刑罚论的铺垫。从第三编起,进入了刑罚制度的视野。第三编刑罚分为两章,一是第九章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二是第十章刑罚裁量。这里主要规定了刑罚裁量的基本原则、减轻与加重刑罚情节、数罪并罚、缓刑的内容。既然承担了刑事惩罚,就要面临刑罚的处罚,而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免除处罚,必然关系到排除刑罚的后果。于是,第四编就是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免除内容,分为三章,首先是第十一章刑事责任的免除,主要包括积极悔过、刑事和解、情势变更、时效届满而免除刑事责任;其次是第十二章免除刑罚,主要是指假释、轻刑替代余刑、判决时的时效届满而免除刑罚;最后是第十三章大赦、特赦、前科。此处除了列明大赦、特赦适用条件外,还提及了前科消灭制度。此外,还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等内容。从第七编侵犯人身的犯罪开始,可视作是刑法分则,以此为界都是关涉具体罪名的内容。依次为第八编经济犯罪、第九编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第十编危害国家安全罪、第十一编军人违反职责罪、第十二编破坏人类和平与安全罪。通过以上的列举,笔者已经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俄罗斯刑事法体系内容,既囊括了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基本主干,同时又以细致的编章条目总结了立法的成果,以刑法、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个罪的排列显示了立法的丰富与严密的立法技术。

﹙二﹚五项原则勾勒了刑法的全貌

若从俄罗斯刑法典的逻辑性考察,首先吸引人的是高调提出刑法的多项基本原则。一般国家刑事立法大多承认罪刑法定原则,其他原则可有可无。俄罗斯刑事立法似乎要急于搭建法律的大厦,唯恐不够细密与缺失,足足写入了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耳熟能详的罪刑法定原则,或者称作法制原则。俄罗斯刑法第3条规定,应以刑法的规定确认犯罪与刑罚。禁止类推适用刑事法律。这就是经典法谚在俄罗斯刑事法中的再次确证: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制原则是第一次真正在立法中出现,因为以前的刑法典即便规定该原则,但又保留类推,反而是类推得到了合理扩散并冲淡了法制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该原则是俄罗斯宪法原则在刑法基本法中的具体化。俄罗斯刑法第4条规定,对犯罪人,无论性别、种族、民族、语言、出身、财产状况、职务高低、居住地、宗教信仰、归属社团等其他情况,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承担刑事责任。第三个基本原则是罪过原则。这是前苏联和现今的俄罗斯立法的一贯做法。罪过是行为人对行为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俄罗斯刑法第5条规定,禁止客观归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只能是因为有罪过地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并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第四个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任何法律都包含着公平、公正的精神。这是世界刑法普适性原则在俄罗斯刑法中的体现,可以用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代替之。俄罗斯刑法第6条规定,应当公平地对犯罪人实施刑罚和其他刑事制裁方法,即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性质及其程度、实施犯罪的情形、个人的罪过相适应。任何人不得为同一个犯罪承担二次刑事责任。第五个基本原则是人道原则。俄罗斯刑法的人道原则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受害人的人道,另一方面是对犯罪人的人道。俄罗斯刑法第7条规定,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律保障人的安全。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和其他刑事制裁方法,不得以造成身体痛苦或者侮辱人格为目的。可见,人道主义原则涵盖了人的权利诸多方面,是将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幸福提上了重要高度。俄罗斯刑法典一改过去的刑法体例,将保护个人权利放置在分则之首,是刑法人道原则的再次展示。

﹙三﹚犯罪概念与犯罪种类浓缩了入罪法网

俄罗斯刑法典共配置了350多个罪名,经过多次增补与删除,罪名数还是300以上。大量的个罪各有自己的犯罪构成,也有不同的法定刑。不管怎样,这些细小的每一个犯罪行为都无法回避最原始的犯罪概念与犯罪种类的制约。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抛弃了以往扩张实质犯罪概念,弱化形式概念的做法,而是实质与形式并存又突显形式特征的犯罪概念,这也是俄罗斯更加注重法治的端倪闪现。犯罪概念的混合型,突出了刑事违法性,科学解决了什么是犯罪的疑惑。同时,强调行为社会危害性,公正回答了为什么规定为犯罪的深层究问。在宏大的犯罪概念支配下,编织了俄罗斯刑法典的犯罪圈,高屋建瓴划定了入罪与排除犯罪的分水岭,塑造了不同犯罪行为的临界点,划清了不同特质行为的界限。不论怎样条分缕析,最终都汇聚到起始的源头犯罪的概念上。刑法典第14条规定,有罪过地实施本法以刑罚相威胁并被本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是犯罪。形式上符合本法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因情节轻微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不是犯罪。正如俄罗斯学者评价道,没有统一的概念,不仅阻碍了学科研究,还为实践活动带来困难,障碍了与犯罪的斗争[4]。俄罗斯刑法典的分则规定了各种具体的犯罪,内容庞杂,客体众多。看似琐碎的犯罪排列背后,其实按照罪重与罪轻清晰划分为四大类犯罪行为。这是俄罗斯刑法首次提出,依据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划分犯罪的种类立法条款。俄罗斯刑法经过2001年的修改,第15条犯罪的种类内容发生了细微变动,主要有如下5个条款:第1款是犯罪种类的纲领式宣言,依据本法规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将犯罪划分为轻罪、中等严重的犯罪、严重的犯罪、特别严重的犯罪。可见,俄罗斯刑法所言的犯罪总共有四种,划分的基础在于行为性质的严重与否、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接着就是深入解释符合什么样条件,可以认定为轻罪,还是严重犯罪。第2款是轻罪的立法定义。即,实施本法规定的剥夺自由刑期最高不超过2年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是轻罪。第3款是中等严重犯罪的法律界定。即,实施本法规定的剥夺自由刑期最高不超过5年的故意行为和超过2年的过失行为,是中等严重犯罪。第4款是严重犯罪的立法概念。即,实施本法规定的剥夺自由刑期最高不超过10年的故意行为,是严重犯罪。这里,严重犯罪仅仅限于一个罪过故意。第5款是特别严重犯罪的刑法规定。即,实施本法规定的剥夺自由刑期最高超过10年的故意行为或其他更为严厉行为,是特别严重犯罪。通常情况下,比如故意杀人等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犯罪,都视为特别严重的犯罪。俄罗斯刑法典分则共19章,按照犯罪客体分类,可谓是19类罪,所有这些统统纳入到刑法总则四大类犯罪里,言简意赅地点睛出轻罪与重罪的标签,显示了犯罪分类的专门化、规范化与明确化,同时更加密切了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内在关联纽带,巩固了立法的社会性与法律性的统一。通过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出此种分类的优点。在刑法分则350多个罪名中,轻罪占32.8%,中等严重犯罪占33.7%,严重犯罪占23.5%,特别严重犯罪占10%,大约有53个罪名[5]。由此观之,俄罗斯刑法中严重犯罪和特别严重犯罪比重较小,轻罪和中等严重犯罪居多,犯罪分类的比例适当,应用性强,有益于审判实践的需要。

﹙四﹚刑罚目的与刑罚方式牵引着刑罚的走向俄罗斯联邦

1996年刑法典在世界刑法立法史上第一次规定了刑罚的概念。该概念是俄罗斯刑罚内容的集中展现。刑法第43条第1款开宗明义指出,刑罚,是指由法院刑事审判做出的国家强制措施。刑罚适用于有罪过地实施犯罪的人。刑罚就是依照本法规定剥夺或者限制犯罪人的权利和自由。从这个立法概念中,笔者归纳出俄罗斯刑罚具有的特征是:刑罚的前提或者根据在于实施犯罪,刑罚处罚是犯罪必然的后果。刑罚的内容是剥夺或者限制被判刑人的权利、自由。这里,就自由而言,最严酷的剥夺自由是死刑判决,其次是终身剥夺自由,再次是限制自由。刑罚的处罚对象是被判决有罪的人。只有经过法院审理,判决为有罪的人,才能接受刑罚。刑罚的性质是国家强制措施。刑罚的判处和执行不以被判刑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旦做出,具有刑事强制性。除代表国家公权力的审判机关外,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作出刑罚的裁判。不服刑罚判决启动刑事上诉程序的,最终的刑罚处断依然由法院作出。减轻刑罚还是从重处罚,刑罚权一律归法院实施。法院作出的有关刑罚裁量的判决均具有强制力。以上这些,都反映了俄罗斯刑罚的内涵与外延。在刑罚立法概念引导下,俄罗斯建立了独立的刑罚模式与体制。刑罚目的是俄罗斯根据犯罪现状,借助刑罚的手段惩罚与预防犯罪,主观上预设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俄罗斯刑法第43条第2款规定,适用刑罚的目的旨在恢复社会公正、改造犯罪人和预防犯新罪。这里,刑罚的目的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与追求,积极力求实现,但不能说一定完全实现。通过对判刑人实施刑罚,有可能实现恢复社会公正的初始样态,比如法院对判刑人处以罚金,用以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就在某种限度内维护了受害人的权益,等于平复了犯罪引致的不公。改造犯罪人的刑罚目的一方面视刑罚对犯罪人产生了什么功效,另一方面在于累犯是否彻底锐减。预防实施新的犯罪,重在处理好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关系,制定良好的刑事政策,完善齐备的刑事法律制度。刑罚的方式预示一国刑法是重刑思想占上风,还是轻刑观念为主流。俄罗斯刑法依据刑罚的方式不同,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限制和剥夺自由的刑罚,比如监禁。第二种是限制和剥夺自由之外的刑罚,比如没收财产。第三种是死刑,即生命刑。总体而言,俄罗斯刑罚的走势是逐渐轻缓,刑法的公平与人道原则已经渗透到了刑罚的精髓中。有数据证明,1998年,限制和剥夺自由之外的刑罚占整个刑罚的67.8%,到了2002年上半年为69.3%[6]。俄罗斯刑罚呈宽和态势,以死刑为例,法律上虽然规定了死刑,但是实际上已经立而不用,法院不再作出死刑判决。

﹙五﹚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彰显了刑法的特殊从宽

俄罗斯刑法第5编专门设10个条款详细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俄罗斯刑事立法第87条规定,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是未成年人。刑法第87条第2款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高度概括为:可以判处刑罚或者适用教育感化强制措施。2003年修改为:可以适用教育感化强制措施或者直接适用刑罚。在免予刑事处罚时,法院可以将实施犯罪的未成年人安置到教育机构所属的封闭矫正场所。可见,对未成年人犯罪网开一面,或者适用刑罚的替代措施教育感化,或者适用刑罚选择宽缓的刑种与较短的刑期,最大限度地避免监禁刑。比如,刑法第88条规定了未成年人只适用6种刑罚,罚金、剥夺从事某种活动、强制劳动、劳动改造、拘役、剥夺一定期限的自由。其中,罚金的适用受到限制,必须是未成年人有独立追缴的工资、财产时,才可判处罚金。剥夺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一般是从事和成年人一样的交通运输活动、商业经营活动触犯刑律应当处罚时,才有可能予以剥夺。强制劳动是未成年人业余时间能胜任的工作,劳动时间为40至160小时。有学者指出,这一刑种目前尚未实施,有待创造适用的必要条件[7]。当然,对未成年人更多适用的是强制性教育感化措施,这是在免除他们的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罚基础上而采取的特殊手段。这些措施出发点在于教育感化未成年犯罪人,消除犯罪意识。所以,措施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措施的性质因是由国家公权力强制执行而带有强制性。俄罗斯刑法第90条规定了以下独特的教育感化强制方法:警告;交给父母或代为父母的监护人、国家专门机构进行监管;责令弥补所造成的损害;限制空闲时间或者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作出特别规定。这些强制教育感化措施可以适用一种,也可以多种同时并用。可见,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主旨已经充分体现于俄罗斯刑法中。同时,再次说明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不同于刑罚,二者不可混谈。在刑事立法中,应该对未成年人贯彻刑事责任从宽、刑罚从轻的原则。

三、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笔者认为,通过上文概要地阐释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要点,完全可以归纳出其改革的主要特点。即,从纵向而论,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更加公正、人道与开放;从横向比较,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更显文明、进步与人性。当然,就其自身频繁改革而言,不可避免裹挟着冗余、零散、粗疏的泥沙,这是显著的不足特征。俄罗斯刑事立法的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消失了,俄罗斯取而代之登上了世界舞台。从此,在剧烈的政治经济文化冲击下,社会性质已然改变的俄罗斯在改革的摸索中走上了独立的法律发展道路,掀开了俄罗斯刑事立法的新篇章。究其主要特点,笔者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

﹙一﹚特点之一:法治与人道共生

法治或称法的统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是社会制度体系的运行状态,是国家管理的方针。法治社会的定分止争依赖法律。因此,法治是法律的保障,法律是法治的平台。一部法律是否具有进步性看其是否彰显了法治精神。考量的尺度在于颁布的法律是否获得普遍的认同,而不是屈从强权高压,被迫服从;认同的法律是否被评价为良法,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恶法的残酷,独裁者的嚣张。通过考察俄罗斯刑法发展史,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法律始于1996年的俄罗斯刑法典。除了类推制度的横亘制衡被彻底清除外,最重要的是该法律明确列出了法制原则。自然,笔者并不是妄自割裂历史,不能否定俄罗斯刑法的沿袭、传承中的创新,只不过在法治发展道路上,俄罗斯刑法是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转折的标志之一是法治的弘扬,比如俄罗斯刑法中法制原则、人人平等原则、公正原则等,都是一种现代法治社会的做法。完善的法典结构更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展示,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由编章条款项连接为一体,体系完整,条理清晰。编下设章,章里包含着若干条,每一条中分为几款或者附注的项。刑法典体系共分为12编34章360条。从中可看出,罪刑法定贯彻始终。另一个重大转折标志是刑法的人道性。法治与人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人道意味着仁慈、宽恕、博爱,意味着亲和的美德。它与残忍、严酷、冷漠势不两立。如今,人道带着政治仁慈的光环走入了宽容为大的伦理世界,以至于学者们感叹,宽容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伦理要求之一[8]。这说明,刑法必须人道并且应该如此,天经地义使然。刑法的不人道与不宽缓,反倒遭致人们的谩骂与攻击。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实也是在最大可能地减少不幸。人道向右看齐,追求的是最大幸福的收益,向左转是力求最小的不幸支出。这是人道的两个不同侧面,都应该平衡对待。人道放置在刑法的天平上,无论是对普通公民,还是犯罪人,都同样释放出人性的光辉。俄罗斯刑法的人道绽放就是将人道原则作为刑法的刚性原则,以易懂确切的文字表述出来,这在世界刑事立法上极其少见。具体而言,刑法的人道性表现在各个条文之中。比如,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时,以特殊的教育感化为主,应当减轻处罚,并且还要参照他的生活状况、教育环境、心理发育程度、其他个性特点、长辈对他的影响等,做出裁量。对妇女、精神疾病人员、老人的刑事责任规定,其中妇女以及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和法院下判决时已满65周岁的男性不适用死刑;精神疾病人员强制医疗等等。

﹙二﹚特点之二:保护与保障共荣

俄罗斯刑法诞生之时,正是世界上以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为两大发展主题的关键期。在人权的各种保障方法中,法律保障是人权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具权威性的。到1994年底,联合国已制定国际人权宣言与公约71个[9]。《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欧洲人权公约》的价值诉求影响并触动了俄罗斯刑法典的灵魂,俄罗斯宪法宣布的人、人的权利与自由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刑法典奠定了坚固的根基。俄罗斯刑法第2条开门见山声明了刑法的任务,宣扬了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法律呼声。刑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的任务是:保护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保护所有权,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制度,以预防犯罪的侵害,保障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以及预防犯罪。刑事法作为最广泛与最严厉的公法规范,理应以保护人民和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实现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这些意识已经深深烙印于俄罗斯刑法中,即便后来几十次的废除、增设、补充刑法,刑法的任务始终没有改变。换言之,国家的所有调整、修改、附注说明的刑法活动,俄联邦法令的,都是力图圆满完成刑法的任务。约翰•洛克认为,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所有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10]。若要彻底落实保护与保障的机能,必须有一部事无巨细的良法规制人的行为。俄罗斯刑法正是如此设计的。刑法第2条第2款郑重宣告,为了实现刑法的任务,本法规定刑事责任的根据和原则,规定何种侵害公民、社会、国家的行为是犯罪,同时规定处罚犯罪的刑罚种类以及其他刑法性质的措施。从中可发现,俄罗斯刑法是全体公民的大宪章,不单纯是对犯罪人的人权保护与保障,还赋予被害人、其他社会成员的保护与保障。保护了基本人权,就是保障了人权,就是保护了全体社会。俄罗斯刑法的任务浓缩了二者的平等关系,保证无辜的人不受任意刑事追究与刑事处罚的威胁,保障受刑事追诉的人享有正当的权利与合理的待遇。从刑法角度分析,保护社会,侧重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立法与司法解释的扩张,或者称之为积极应对犯罪的惩治;保障人权,侧重于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即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限缩,展示了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的温情。俄罗斯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与罪过的规定,加重累犯的刑事责任,扩张非犯罪行为的范围,刑种由轻到重的排列,保护个人、社会与国家的排序结构,扩大罚金刑的比重等等,都是刑法保护与保障共荣特征的具体范例。俄罗斯刑法彻底显示出当今全球刑法发展的事态,正如我国学者评价道,全球纵观长达数千年的世界刑罚演进史,可以发现刑罚之演进的明显特征是趋向于轻缓化和人道化[11]。

﹙三﹚特点之三:频繁与纰漏共存

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出台后,在社会上、理论界与实务部门中都获得了一致好评。因为它是应运而生符合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法典。由于社会变革远远超出立法的初衷,激烈变化的社会现实逼迫立法者无奈地进行删改修补。据统计,刑法生效后的10年内,立法修改达50次之多。结果是刑法总则50个条文被修订,占全部总则规范的48%,分则有244个条文的罪责规范被调整,占全部分则总数的89%,被废除的条款有7个,某个条款项下被增设的副条文总共有29个[12]。笔者认为,应当肯定俄罗斯刑法紧随变革需要而不致被废弃的随时变法、积极出击之举。问题是,法律的过于动荡与变迁,制定的应急与仓促会不会割断法律的连续与稳定?会不会削弱法律的统一与权威?实际上,俄罗斯刑法典的修改往往是以动制动的速度立法,而不是动中有静的理智观望,过于冒进与激情,确实给人们带来新鲜与超前的立法满足,但是也造成了法律前后矛盾与散乱的窘相。刑法修改的愿望是查缺补漏,缺口被新条文充实,又出现新的裂痕,立法漏洞被后来的法规缝合,继而再度开裂。俄罗斯刑法的母体负载了过于沉重的修补之痛,甚至出现一个恐怖活动罪就被修改了5次之多。不可否认,法律不是僵化的硬物,需要接受立、改、废的洗礼,比如在俄罗斯恐怖活动的高发期,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泛滥之际,及时修正本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具有现实积极意义。但不能仅以修法将恐怖活动犯罪梳理得较为科学与合理,就一味沉浸在整个刑事法律体系的完美欢愉中。瑕不掩瑜,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出现的瑕疵,在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怎样避免走弯路,如何取其优良性能。

综上所述,俄罗斯刑事立法的建立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瞬间出现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法律文化沉淀与累积,即苏联时期刑事立法的内容与模式对后来的俄罗斯刑事法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倘若评价当下的俄罗斯刑事立法,必须寻找到法律的源头,在一脉相承中全面解读俄罗斯刑事法的全景。同时,还要客观评价俄罗斯立法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俄罗斯刑法典及其之后的修改,无一例外,在宽缓与严厉之间抉择时向宽缓偏移,偶然激增的严重犯罪则会出现重之又重,改变了过去一贯从严的做法。俄罗斯刑法所坚守的法制与人道原则并举,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对其他国家刑事立法的制定与完善都有不可或缺的影响。俄罗斯多次修改刑法遭致的冗余与庞杂,会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上升而日渐消除。

本文作者:许桂敏工作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