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制片艺术及成就论文

时间:2022-11-26 10:04:00

张纪中制片艺术及成就论文

摘要:张纪中在这么多年中,对中国类型剧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武侠剧的贡献上,已经形成了张纪中品牌的武侠剧,他的武侠剧不仅在内地成为了一种品牌,而且在海外也是名利双收,每一部作品都在海内外获得了很高的收视,对国内很多电视剧制作人来说,张纪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标杆,他给大家树立一个方向,并带动了武侠剧的批量生产,从这个意义上他的存在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希望。

在张纪中之前,说句实话,大陆很多的武侠电视剧都是粗制滥造的,和港台等武侠剧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张纪中这几年的金庸剧带动了大陆整个武侠剧的制作水准,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榜样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年张纪中的武侠剧的探索,那么就没有现在这么水准的武侠电视剧。

关键词:中国类型剧;武侠剧;张纪中;标杆;制作水准

绪论

张纪中除了对武侠剧的贡献,其实张纪中本人对历史剧,对现代都市剧,对生活剧都有很多的品牌效应了,从他个人拍摄《水浒》《三国演义》,到这两年拍摄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种种类型剧的探索,张纪中身上都充满了探索精神以及很高的眼光和投入,我觉得这种勇敢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他在中国电视剧的探索方面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张纪中是一个有想法,又敢于去尝试的制作人,从他这几年的发长中,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非常难得可贵的探索精神,而中精神也推动了中国电视剧制作的多样化和进一步的发展。

一张纪中人物简介及成长经历

张纪中1948年出生,人称“张大胡子”,北京人,中国电视剧制片人,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经济师。他还做过话剧演员、电影演员、电视导演。他多次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

在期间他到山西插队,后来进入陕西的话剧团。1991年,张纪中从山西电视台借调中央电视台担任《三国演义》制片主任(五个之一),开始成名。他制作或参与制作的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笑傲江湖》、《激情燃烧的岁月》、《射雕英雄传》、《青衣》、《蓝色妖姬》、《天龙八部》、《神雕侠侣》、《民工》、《吕梁英雄传》、《鹿鼎记》、《碧血剑》等。还执导过经典广告短片《今生前世》。擅长拍历史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激情燃烧的岁月》评价很高。他后期拍摄的金庸武侠剧则分化严重,支持和反对的人都非常多。

生于1950年的张纪中注定要走一段艰难的人生之路。他的父亲解放前是个资本家,做过国民党的代县长,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可谓是个无法摆脱的困扰,这个阴影始终恶梦般地笼罩着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连文艺都不知是何物的他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那时候的张纪中又瘦又高,像根豆芽菜,很适合跳舞,全然不像中年以后那样粗壮威猛。专业考试一项项过关了,但因为政审没过关,学校没有录取他。后来,张纪中来到了一家煤矿,在煤矿中学当上了一名历史教师。再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张纪中的命运出现了真正的转机。27岁时,在机缘巧合下,张纪中被山西省话剧团正式录取,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79年,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带他去上海电影制片厂看拍电影,却意外的获得了扮演《当我们年轻的时光》的男一号的机会,他就这样走上了银幕。1987年,担任制片主任的张纪中和导演张绍林合作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之后,他与张绍林又合作了《刑警队长》、《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等多部片子,这些片子竟然全都获了“飞天奖”,而之后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影片的热播,张纪中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无愧于金牌制片人的名号。

二张纪中的制片艺术

张纪中从山西到北京,从最早的舞台的相较民间性,他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现场制作经验,既有电视文化,又有市场经验,所以张纪中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也不是在这种千顷地只有一棵苗,张纪中在制作这个领域也可能说做到了长期积累一朝爆发,艺术家是时代的代言人,要和同时代跳动一样的脉博,张纪中既能拍武侠片、历史剧也能拍非常符合当今时代人的感情思想需求的体裁。张纪中在选材上的判断有穿透时间的能力,作为制片人,他有艺术家的气质,他能把握时代。张纪中作为制片人中心最重要的是除了控制之外,他非常善于发挥摄制组的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团队的精神非常重要。张纪中制片中心制非常成功,但是现在有大量的制片独裁制,非常可怕,他能替代一切。

从张纪中制片作品看电视剧的商业美学

娱乐业是以内容为王的行业,所有的商业美学是娱乐过去我们以为商业是没有美学,现在在娱乐行业中,恰恰商业的美学决定了它的生存和发展。好莱坞能有今天,恰恰是它复杂的商业美学的操作决定的。制片人恰恰是商业美学的中心,正是商业与美学的枢纽。我传达我的个性,事实上在书籍时代,每年可以出数以万计的书,但畅销的只有几十部。这样一种载体不可能走作家美学的道路,必然走商业美学的道路,对电影电视来说商业美学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在这方面应该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可是我们的理论比较滞后。这里说一下我的粗浅体会。从张纪中先生的作品来探讨,第一个是故事,他寻找到几个点,一类型化的故事形象,二非常强的伦理情感。电视剧人物的伦理性很强,也构成了观众的道德认知。第二个方面三个原素的选择。通俗情节剧加入很时尚的风格。这种时尚风格的加入,是观众一边在被东西所刺激,但另一方而又以被原有的冲撞,互相对话互相交流,但是慢慢我们会看到一个变化,张纪中想跟原著融合,观众又开始慢慢接受时尚的因素,两者慢慢接受。精良制作有了一些电影化的痕迹。保证作品在制作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这是我觉得在风格上的问题,另一个是演员,因此对明星的选择,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张纪中对年轻演员的选用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这些电视剧在商业美学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概念性。张纪中的片子有那么多的媒体和观众去关注,不需要做什么营销,就会有许多人蜂涌而至,就是因为他在营销中形成了一种概念,形成了一种时尚。制片很冷静地对待媒体的反馈,形成了一种“沉默的文学”,这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制片者个人的选择和爱好怎么样跟观众的满意度结合是很重要的。总体来说,张纪中先生的作品为我们探讨电视剧怎么样是商业美学,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

三张纪中的制片成就

我在来以前看了一本书《中国第一代制片人》,中国制片人制度是在85年到95年之间逐渐确立的。我觉得从制片的角度来关注就是从产业的角度来关注电视。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略了制片人对于作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发现在所有成功导演的背后都有一个制片人,制片人的制度逐渐在中国的影视创作中形成。中国人有一种习惯,特别爱划代,10前所出的一本书,定位为中国第一代制片人,比如像尤小刚、刘大印、张纪中,这一批的电视的所谓的第一代制片人,整个创作是依赖于国家的,但是在当时来讲,对中国电视剧的生产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推进,张纪中在那个时候已经介入了创作的过程。

讨论张纪中成功的经验有一点非常重要,他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我们整个电视剧产业化过程非常吻合。在这样一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起的制片制度改革中,制片单位承担着风险。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热播的好作品,但它年年投资年年亏损。我们现在讲这种历史的意义是当时龚学平有85%的制片人是不合格的。我觉得在张纪中的组里已经不需要国家投一分钱,但是它整个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改变。第一代制片人在整个产业当时是依靠国家电视台,但是这一批人推出的一批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张纪中三大历史剧中的制片主任实际上是准制片人的制度。

中国的制片人不是财富的拥有者,而是整个创作过程的掌控者。这是跟国外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如果我们要采取划代的方式,来研究制片人历史的话,我觉得张纪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领军人物。所以现在这种制片人的制度我觉得跟张纪中个人的创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逐渐的从导演中心向制片中心转移,更多的是以制片人为中心制,投资方更多的是以资金注入的环节。制片人对导演对整个创作的环节越来越具有决定权,张纪中对导演对演员对整个作品的运作,是切入到实质的内容。现在电视的制片人是对体裁主题市场定位等等一系列的专业化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电视剧制作的管理层面。我们对制片人的管理研究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其他的方面的工作。

一个影片的制片方有的时候花的时间比导演还要多,所以现在很多的导演个性化的创作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一个整合,他个性的创作也要有市场和观众的品味联系在一起。80年代基本上导演一队人马,制片一队人马,这两方面经常会引起矛盾。第二,创作身份的转变。我觉得这些年创作身份所谓的独立制片人,在一起电视机构往往是充当执行制片人的机构,现在的制片人开始的是独立制片人的工作。第三制片的主体由国家向民营公司转变。张纪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创作为什么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品质,我觉得张纪中的创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片场的角度进入电视。我觉得电影和电视的拍摄现场,往往对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武侠剧在香港有家传的班子来参加创作,比如洪家班,成家班。他们的创作大都是在片场形成的包括剧本的形成。我觉得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研究,从片场的角度来介入更多先决的条件。第二个张纪中名字已经具有含金量,这就是明星制片人的意义。第三个张纪中所有的作品,我没有看到张纪中的作品越出安全底线,通过主流媒体播放,没有一次是不行的。我们现在从制片的角度讨论电视剧的制作,是一次历史的转向。公务员之家

张纪中另外一个对中国电视剧的贡献在于他带动了整个制作的产业化,这个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从《水浒》《三国演义》开始建造的无锡影视基地,到这几年建造的大理天龙八部城到象山影视基地等等,都是张纪中本人带动的巨大的影视产业热潮,而这些影视制作的产业化也确确实实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影视产业进一步转化成为可以永久的旅游等资源。

张纪中在很多地方政府中被称为了“财神爷”,因为他本人到哪里,就带动了那里的旅游资源,因此很多地方的人都希望张纪中能够和他们合作,我想这就是品牌和产业化带来的好处。

四结论

张纪中挑选剧本的眼光素来被圈中同行形容为“毒辣”。作为制片人,张纪中的工作从选择项目开始,这是国外成熟的制片人的工作惯例,但在国内,特别是电视剧行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似乎只有张纪中。

张纪中制作的每部武侠电视剧,都以其独特的构思,美轮美奂的画面,耳熟能详的配乐,在网络掀起一股狂潮,并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黑脸,高个,魁梧的身材,一头雄狮般的须发,这是我们看到的张纪中。在他背后树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部电视剧巨作。

在日渐扰攘纷乱的大众传媒空间,有多少可供茶余饭后咀嚼的新闻,就有多少被喧嚣假象遮蔽的事实。也许只有廓清这些迷雾,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张纪中。

参考文献

[1]陈墨.《金庸剧文学顾问陈墨大谈张纪中》[J].新浪娱乐杂志.2008.6

[2]乔志峰.《张纪中制片的商业价值》[J].电影画刊,2009

[3]《张纪中人物简介》[J].全福网.2008.11

[4]王陈.《张纪中访谈》[J].杭州网.2009.9

[5]金力维.《张纪中访谈》[J].北京晚报.2003.10

[6]中国知网.当一名合格的电视制片人——《芝麻开门-张纪中访谈录》评介--《当代电视》2002.12

[7]网易新闻中心.《我这30年。。》[J].南方网.2008.12

[8]人民文化频道.《不要将我妖魔化》[J].人民网.2007.12

[9]张纪中.《我很享受玩命工作的状态》[J].百度视频.2008.11

[10]娄底新闻网.暗讽浙版《西游》质疑中国大片张纪中转战电影心切

[J].凤凰网•非常道.2008.12

[11]唐海.江湖好风波击水看中流——访著名制片人张纪中[J].当代电视,2009,(06).

[12]孙雁彬.浅议制片人管理[J].当代电视,2006,(12).

[13]杜军.浅析制片人在节目运作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电视,2006,(05).

[14]高东旭.制片人的职责[J].当代电视,2007,(07).

[15]杨瑞江.制片人的主体意识面面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02).

[16]东方闻樱.制片人行当与影视制作[J].中国电视,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