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时间:2022-01-25 10:55:48

浅议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摘要】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中,没有哪一部分体现出具体的“德育教育”内容。怎样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训练基本操作和养成良好习惯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生培养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渗透德育教育。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单纯依靠教学内容本身,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德育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情境;合作竞争意识

从踏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那天,就经常听同行老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中,没有哪一部分体现出具体的“德育教育”内容。怎样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呢?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浅显的体会: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单纯依靠教学内容本身,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德育教育。因此,必须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挖掘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已有十年,深知信息技术蓬勃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俗话说的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这些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甚至是病毒,这些都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的学生来说是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就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对信息的认识和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有用的信息,什么是要避免的不良信息,这就离不开德育教育的力量。

一、导入部分,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深度解读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加上自己上课时的不断摸索。我发现,导入部分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环节。比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手涂鸦画梦想》这一课时,我发现“梦想”是课题的关键,也是这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所以怎么把中国梦和孩子们自己的梦想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这一课导入环节的关键。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都是我用设计的问题“牵着”学生走,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有的班级甚至出现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一点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经过多次的修改教学设计,既在导入环节不动声色的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经过反复的推敲,最终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情境———“梦想照进现实”。先回顾了中国的“航天梦”的实现过程,再从现实中有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实现飞上天空的梦想,这样就完整的创设一个从国家梦想到个人梦想的实现的情境。让孩子们发现只要有梦想,就可能梦想成真的道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梦想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梦想,并为梦想去努力奋斗。有了完整的情景和生活实例为依托,这样的导入部分就自然流畅多了。关键是学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有话可说。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不动声色的渗透了德育教育,要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课堂中养成良好习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良好的上课习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信息技术课必是课堂常规课。提前规定好座位号,上课前学生排队进入微机室。微机室不准携带与本课无关的任何东西。进入微机室后按制定座位就坐,不得大声喧哗。发现电脑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报告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下课后必须做到:按照正常操作步骤关闭电脑;鼠标、键盘、课本摆放到规定的位置;凳子放到桌洞里;填写好上机记录……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文明上网。这些琐碎的小事看起不起眼,如果能够每节课都这么去认真的完成。那么我们就在无形中培养孩子们做事有始有终,认真对待的好习惯,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渗透。除此之外,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具有信息素养才能有效的收集、组织、评价、综合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来源的知识信息,并传播给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增加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信息能力需求,除了开设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外,我还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绘画作品、网页制作、等兴趣社团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与其他学科可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规范的基本操作,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于规范学生规范操作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文件的管理》一课时,我发现学生直接把“文件”或者“文件夹”建立在桌面上,或者是随便找一个盘存放,而且文件名也是随便命名,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等下次在需要用到之前保存的文件时,已经无从查找。所以我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存放文件的位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文件”存放在“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中,并养成根据文件的内容为文件命名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不能走的很远。现实生活中,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学科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它在家庭生活、日常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技术的课堂中,都是一人一机的这种边学边操作的上课方式。这种上课的方式不利于传统四人小组合作方式的开展。而且课堂中,既有教师的演示,又有学生的演示,还要自主练习。所以,在长期的摸索之下,决定采用“同桌互助”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比传统4人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上合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课堂纪律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同桌互助”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处处都有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点,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这些点来带动、带活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教育”。“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德育教育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上处处开遍德育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蔡惟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

[2]廖丽君.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01).

作者:王越 单位: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