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思考

时间:2022-12-06 02:54:32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背景以及其重要作用,随后从与个人所得税的设定宗旨相冲突、涉及范围较窄、扣除限额过小等方面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国情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发展障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人口老龄化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代。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数据计算得出,截止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93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0%。我们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共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商业保险。我国目前的“多支柱”型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存在失衡: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转,而且社保资金较少涉及投资,整体面临处于缩水贬值的状态;第二支柱的覆盖率有限,规模过小,只有较具规模的企业才可能提供福利待遇,不具备支柱的功能;第三支柱的发展最为落后,吸引力不足,无法有效推广。因此,为减少全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过度依赖,提高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2018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银保监会与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通知要求,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二、推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

(一)与个人所得税的设定宗旨相冲突。个人所得税的设定宗旨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投保人因个税税率差,直接决定了不同投保人的福利改善幅度。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都可以享受个税递延的优惠,但是若在相同的扣除比例下,高收入者由于其本身承担的税负重,个税税率较高,在实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后,其税前扣减金额增加,应税收入减少,可以比低收入者获得更大的节税空间。而低收入者由于其税负较低,几乎享受不到该政策所带来的优惠。那么,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实施极有可能与个人所得税的设定宗旨形成矛盾。因而实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居民间的贫富差距。(二)涉及范围较窄。财税〔2018〕22号文件的适用人员为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以及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对于城乡未在职居民和自由职业者来说,将无法享受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所带来的优惠,而这些人本身就较缺乏第一支柱的政府养老保险,更是需要国家政策重点帮扶的对象,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三)扣除限额过小。财税〔2018〕22号文件中提到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扣除限额按照不超过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高收入者因其只能在税前扣除1000元/月,如想多增加保额,超过的部分在后期退休时还需要再交纳个税,必然导致高收入者将资金投入到其他投资中去,而不是用于养老保障。低收入者因其个税税率较低,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个税征收额调高是必然趋势。低收入者参加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并不能得到该政策所带来的优惠。并且保险公司还收取初始费、资产管理费、产品转换费,不能让投保人看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四)补贴方式单一。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或达不到交税标准不需交税。低收入人群根本无法享受个税递延所带来的优惠,因此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对其吸引力较小,没有起到其本身设立的作用。仅使用税收补贴的方式,只能吸引少数人员参加,所起到的效果有限。

三、推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建议

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因此个税递延的优惠政策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公平现象。为使人人积极参考,减轻养老负担,减少不公平现象,此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商业养老保险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一)调整涉及人群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收入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比如对于对于城乡未在职居民和自由职业者,国家在制定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时应该考虑到这类群体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政策给他们带去优惠。并且要加强制度的监管,做好从投保到领取的一系列工作。(二)直接财政补贴与税收补贴相结合为使凡是加入此养老保险计划的公民均能享受到政策优惠,针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可以分别不同的补贴方式。对于低收入者,可以直接给予财政补贴。即使直接财政补贴的额度较低,但由于低收入者所要缴纳的税款较低或是不需要交税,此种方式对这类人群比较有利。对于高收入者,采用目前已经试行的税收递延方式,使用目前承受的个税率与领取时的个税率差异,起到节税的作用,从而减轻税收压力。(三)调整扣除限额扣除比率。目前6%或1000元/月孰低的标准,随着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通过,投保人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将明显降低。对于高收入者而言,过低的标准不具有吸引力。但为避免投保人在退休后的生活差距进一步拉大,仍因对投保总额或是投保比率有一个限定。既要保障晚年生活水平,又要不扩大贫富差距,以利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孙钰祥,高婕.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7,(6):25-29.

[2]陈丽文,孙瑞.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浅析[J].商,2015,(37):202-202.

[3]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Z].财税[2018]22号.

作者:丁文霞 单位:无锡养乐多乳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