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2 17:34:02

经济类管理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1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政治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

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集会,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2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政治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

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集会,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3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政治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

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

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集会,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考评考核;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的经济体系得到迅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模式的改变,导致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经济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具体体现到高等教育上,要求高校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人才供给的作用。然而,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练习为辅,考核方式仍然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这种模式既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如何创新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经济人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经济型人才的需求,应从考核评价视角,对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

一、基于教学考核视角的经济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理论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从社会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上来看,人们要求经济类人才应具有专业的经济分析能力和评估决策能力。因此,各大高校应重新设立经济类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结合当前“产学融合”效应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经济类项目分析与评价能力[1]。从教学考核目标角度看,能否具有利用高校经济类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结合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经济分析、项目评估、决策判定的能力,已成为培养应用型经济专业人才和衡量经济类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二)实践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在线财务管理、远程报税报关等经济活动,需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财务”、“互联网+贸易”等经济人才。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与实验练习,通过上机操作、模拟实验来进行项目评估、预测等。通过实践与实训教学来分析经济项目,撰写评估报告以及各项经济数据整理等,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操作能力[2]。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这些教学方式的采纳都是高校创新培养人才模式的必然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评价与教育实践意义。

二、目前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考核内容与方式不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尤其在考核内容与考评方式上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从经济类课程教学的考核内容上来看:高校经济类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教材重点、难点,或者是教学参考教材中的测试习题等,这些内容都是经济类课程教学中常见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相关案例分析、项目评估、绩效评价等综合内容的考核相对较少。由此可见,经济类课程教学考核的内容过于倾向理论方面,对于实践应用类的考核内容相对欠缺,直接导致学生对于经济类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与专业技能提升不均衡的问题[3]。从经济类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上来看:高校经济类课程考评方式主要是小测试、小论文、闭卷考试等,这些考评方式比较传统,好操作。小测试、小论文这两种考评方式过于形式化,并不能够真正的起到考核的目的;而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课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可见,传统的考核方式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考察,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尤其是学生对经济类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经济活动实践上的能力考查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这样不利于高校对经济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二)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难以纠正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各类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各学期的期末进行,考试结束后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通过期末考试,任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及时对测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学生比较集中呈现的问题。但由于教学流程已结束,教师无法及时反馈与纠正。在教学考核实践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考核发生频率较低。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核,学期中仅仅是进行一些小测试和练习。由于考核频率较低,很多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经济类课程的基础相对薄弱,而且经济专业理论课程较少、课时较短,仅仅是期末的一次性考核,不能够发现日常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二,考核内容不全面。通过阶段性小测试、小论文、课程设计等考核反馈,可以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反馈与修正,同时反馈内容还存在片面性、零散性的问题,不能系统地综合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成效,以及所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实操能力的强弱不能够及时反馈和有效地解决。

三、教学考核视角下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积极引入经济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传统单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教学效果较差,需要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整个经济类课程教学过程“活”起来。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构建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可积极借助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引入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精选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简短精悍的视频课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的互动性,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并且将慕课、微课中的问题带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解决,这也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增强实践与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经济类课程必须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等新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互联网金融、技术经济、知识经济的人才要求,增加探索性、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将与生活、工作、社会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实践、实验的课题[4]。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实践项目来引导高校教学改革,在教师或导师的帮助下,学生开展小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实践操作与训练,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进经济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最后,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结合企业案例,运用经济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来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现实问题的理论解决。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选择案例、分析案例和应用案例三个部分,其中选择案例可以选择近年来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并购重组、财务危机、金融风控等实际案例;在分析案例的环节,教师应该做好案例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经济数据来分析企业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运用的技巧和适用方法。市场是一个活跃的经济体,每一个案例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通过分析与引导学生掌握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探讨,促使学生掌握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单调的课堂活跃起来,丰富起来。(二)转变传统经济类课程考评方式。对于高校开设的经济类课程来说,既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性,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够深入的了解经济理论,提高教学效果[5]。高校的经济类课程教学的考评中,应该在原有的小测试、小论文、期末考试这样传统的考评方式基础之上,引入讨论、作业、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考评方式。一方面,考核内容应丰富化、多样化。从现有的考核内容上来看,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的考核,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对实践运用内容的考核,例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在实践类考核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结合课本教材理论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一些与经济活动关联度较高的案例,例如引入实际企业的案例,或者是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经济活动、项目开展、经济案件等,这些实践性较强的都可以作为考核内容。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经济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识别和了解经济活动中的有关金融、财务、成本等方面的风险,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考核方式应合理化、多元化。对于传统的课程小测试、小论文以及笔试测试等考核方式,要积极的肯定,然后合理的增加一些其他的考核方式。例如,团队合作考核方式、作业考核、实验考核、PPT讲解考核等;团队合作考核主要是结合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案例存在的经济问题,进行相互探讨,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各自小组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评选出全班最优或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作业考核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日常的一些课程习题、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任务等进行批改或研判,评定考核等级或给出分数。(三)创新考核反馈机制。在现有的期末考核反馈的模式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和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引入创新的考核反馈机制。具体建议如下: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方式,增加日常考核反馈。建立以互联网信息为媒介的高校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开设教学网络作业、网络实训、网络测试系统,对于日常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每周不少于3次的作业批改与小测试,对每周的测试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将测试结果进行课堂反馈或在线反馈。通过这种考核反馈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测试的不足之处,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二要,创新考核反馈形式。对于考核反馈来说,不仅仅是针对测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还要加强对讲解之后的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除测试反馈外,日常的课程教学效果也需要进行及时反馈。日常教学效果反馈可以引入问卷调查、课堂抽样、课后座谈等反馈形式,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掌握程度、学习成绩提升情况,进而能够及时在反馈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能够让教师利用反馈信息做出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双向反馈互动的效果。三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反馈。针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技能比赛,通过参与技术实践、创新、应用类的比赛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经济类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也是大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实践反馈[6]。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模式,将传统的单个学生,转变成集体团队。引入学习团队、讨论小组等形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和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比赛之后,要对比赛结果进行反馈分享,这种反馈就是要发挥教师的讲授、解答、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比赛中的一些优秀团队的方案进行分析,以借鉴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经济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结束语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类课程教学仍然是单向式教学,而且考核内容、方式、反馈等环节也存在一些不足。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紧密结合经济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特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新时代社会对经济型人才的需求,进行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考核反馈的教学模式优化,进而培养出具有经济理论专业知识和创新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

[2]冯艳.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97-98.

[3]游达明.论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1994(02):21-22.

[4]曹院平.转型高校应用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8(19):39-41.

[5]刘宝玲.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46-47.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5

一、基层单位经济类案件的三大特点

(一)作案人员大多是单位职位较高和财务人员。在单位经济作案的主体经常为主任、副主任,财务经理等有权有势的职员,还有资金经管人员,包括库房管理、账目管理和中间转账经手职工。这类案件中,身为单位主要领导和资金接触职工占案件嫌疑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二)经济类案件涉及范围广,作案人员组织大案件发生单位范围广,涉及医疗机构、教育教学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乡镇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案件从以前的单人作案到现在的不同阶层的人各牟各利,共同作案,形成较大的团伙黑暗组织,主谋经常是职位或官阶大,有实权势力大。(三)案件所立案金额大,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主席这几年重点打虎对象来看,众多案件多发生官官相护,造成恶劣的重大经济类案件的发生。包括官员贪污受贿,基层单位领导或资金经管人员公款私用,这些涉及的犯罪金额急剧增大,对国家、社会和基层的公共设施等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偷工减料,挪用公款,卷走国家扶持资金均令受害组织或职员蒙受巨大损失,形成不良影响。比如某乡林业局的涉案人员在五年之内,利用团伙成员的职位权势,在局内开发两种账本,造成支出收入记录不实,以及虚假替领等方式共同吞并国家林业改造的启动资金150万元。某村村主任兼村粮食大棚项目开发项目负责人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擅自调配项目主要参与人员,涉及土地使用权和水利设施,农户工资预算等近五十万资金分多次转移,公共设施专权租赁,牟取私利等。

二、基层内控制度薄弱是经济类案件的主要客观原因

(一)内控制度系统不完整。近年来,基层组织依据自身职业需求和本身的特点,响应国家经济政治政策方面的改革,不断加强本身的内控建设。制定了结合自身实际的辅助制度,但业务发展的各项内容被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规章制度中,缺乏较强的联系合作,没有整体性的内控制度,没有从基础地方建立与时俱进,较强具体应用性,解决措施完善的内控制度。这样缺乏系统性就会造成基层不能落实方案,全面具体地学习优秀制度来建设新基层,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对基层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对现有业务精准评估。(二)内控制度与单位工进度不同步。根据某单位几年追踪调查,基层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优化业务改革,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工作规章制度在许多新问题上遇到较大的阻塞,新问题也逐渐增多,单位内在规章制度的改革,与时俱进对问题解决就尤为迫切。也有些基层单位将上级的内控制度照搬过来,没有结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这样死搬硬套的制度往往不能较好地执行,解决实际问题。(三)风险防范工作不足。放松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使各项业务存在风险和隐患。一些部门对内控制落实不到位,有些内控制度仅限于文档储存,或者把内控制度挂于各个分部门的墙上,执行程度较差,且基层单位部门的领导对职员的实践能力也疏于管理,内控意识薄弱,造成经济活动中腐败、低能现象慢慢形成。比如说韩某某等作为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和负责人,在实施大棚创建过程中,没有落实项目地皮招标招商等内部规章制度,项目负责人随意选,施工材料的选择也不能认真负责。(四)资金经管关系混乱。部门财务问题出现多是经济类案件的相似之处,这些均是财务部门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无论是发票管理、资金周转流程和项目资金提取等均存在严重的漏洞。对于发票管理,除了有基层单位合法的发票,某些单位还以公谋私,开发在外打印发票,与合法发票混合使用;而且发票使用完不能及时的核对销毁,外面流漏的发票也没有及时收回入账;在资金周转流程上,财务部门领导疏于管理,对于出账资金流向没有明确的记录,预算执行效果不明显,甚至自身设计私库,资金大量就入自身“腰包”。某些财政主管非专业人才,对项目预算无控制,在业务招待、办公等开销没有适量的控制,造成很大的浪费,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基层经济类案件的防范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内控制度的完善、符合实际为建设主导,同时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实际贴合性和可执行性,形成监督管理有效,层层严谨的内控规章制度体系。基层单位的领导人也要以身作则,严格履行规章制度,且作为主要负责人,要精于业务,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营造事业单位良好的内控氛围。(二)增加负责财务专业人才,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在财务部门,要控制职员的职权,实现职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增加财务专业人才,或者培训职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学习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各类票据的整理保存,及时记录查阅,核对好单位经济记录和会计部账本记录,谨防假账漏账。(三)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落实制度执行。会计部的初始发票的发行,入账均要检查其真实合法性,采取相应地措施拦截,揭发经济工作的违法行为。监督总部和支部账本一致性,防止真假账本及收入支出不符现象存在。

四、结语

基层经济类案件频发的解决要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尤其在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上,单位领导人和财务总监要恪守规章制度,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谨防经济类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宁.浅谈经济类案件中的欺诈性文件——从世纪遗产争夺案看法律文件的安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5(24):110-111.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6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前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在非经济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金融学基础课程一般只是专业选修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也比较间接,对专业核心知识起到辅助性铺垫的作用,对部分专业课程及具体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解释作用。由于课程性质所限,“货币银行学”这类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在非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往往是最少一档的课时和学分,在部分专业还可以用其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来替代,即学生可以选择最终是否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例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其开设的“货币银行学”即为专业选修课性质,计划课时36个,2学分,是该专业所有课程中课时数和学分数最少的一类。实际上,“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内容对于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经济环境,对于在非经济类专业的实际工作中正确判断经济形势,恰当选择和运用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非经济类专业而言,同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非经济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通常是一样的,很少能够针对各种专业的学科特点制定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与经济类专业特别是金融学专业相比,教学内容也只是适当降低了部分比较复杂的理论内容的推演解析,而基本继承了传统内容,如货币制度和信用关系等。例如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多个非经济类专业中,“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均很相似,仅个别专业对这门课程设置的课时数和学分数有所不同,如市场营销专业该课程设置45课时,2.5学分,比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专业略多一些。其次,对于与各非经济类专业本身相关的金融学原理的介绍,“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更新和与非经济类专业的直接关联。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等)存在交叉。这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基层教学单位对这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不够清晰,内容与专业课联系不够明确。

(二)教学方式创新困难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推演,比较强调逻辑性思维。授课教师面对相关知识尚不扎实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只能通过解说来完成教学进度,难以经常安排引导性思考和启发式问答等师生互动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矛盾比较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程度均较有限,难以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氛围。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只习惯于机械地记忆,而缺乏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评价方式难以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除闭卷考试之外的其他考查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受课程评价标准客观性、系统性原则的制约,其他考查形式往往难以兼顾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容易带来评价标准不够客观等问题。而一般的闭卷考试对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状况缺少有效的关联性评价,传统的考查形式和有限的考查内容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最终使得学生形成以应付考试为主的学习模式,偏离了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

(四)非经济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推进

由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课时数都较少,经济学类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且与管理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造成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利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开展,加上专业选修课的性质可能不能得到较多的重视,这给上好这门课的又多增加了一层难度。

(五)缺乏应用特色的实用性教材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普遍不长,缺乏应用特色的实用性教材是时常遇到的问题。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很多独立学院偏向于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出版社和作者编写的课程教材,但目前这些教材主要是面向一本、二本等高校的教学,比较切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教学理念的成熟的教材很少,而像非经济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这类专业选修课的教材,因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和非专业核心课程的双重属性,显得更加稀缺。因此授课教师只能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部分删减调整,但受自身能力所限,通常无法对较大篇幅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造,还存在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调整不够规范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对非经济类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笔者自2010年至今连续4年对本校非经济类专业约20个班级主讲“货币银行学”,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由于专业选修课的性质,使得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不能完全适用于这门课程。基于课程性质和实际教学中的客观条件,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要求,探索适用于非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的教学改革措施很有必要,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的认识,逐步将专业选修课纳入整个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不断加以完善。改革目标应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本导向,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非专业核心课程而言,要像专业核心课程那样通过大量投入课时,开设专门的实训教学内容是不可行的。因此,加强非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内外教学的联系,建立“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模块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活动联动评价”的评价方式,是最重要的改革环节。对于“货币银行学”而言,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这一主线,突出现代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新要求以及金融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要注意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与阐述现实的金融现象与金融问题。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为核心建立学生课堂内外的知识运用能力评价体系

对于非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货币银行学”对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辅助性和间接性的铺垫,理论术语较多,授课内容比较抽象,这既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也突出了加强课堂调控、做好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非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难以获得学生重视并投入较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就更应该强调课堂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分配课外内容,以适当方式考查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并反映在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是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当以教师对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领导地位为基础,以案例教学法为核心,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围绕案例教学实现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控制,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课前讨论,并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检验其问题分析的效果,同时还必须增加现场问答环节,扩大学生的参与程度。最终使学生的成绩与课程平时成绩挂钩,进入总评体系,使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活动实现联动,并在其总评成绩中反映出来。笔者在2010-2013年为本校大学二年级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课程时,将上述知识运用评价体系构建方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试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的章节进度,以分组的形式,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依据,将现实经济金融活动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通过搜集资料、思考知识点与现实的结合点,并在课堂上以小组讲评的方式进行主题发言,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入平时成绩。在笔者的试验过程中,发现这种评价体系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分组讨论的主题选择要恰当,既要与知识点直接相关,又要反映现实热点问题;二是教师对小组发言的效果要有较强的控制力,其要点是教师必须在小组发言结束后,对该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追问和评价,追问环节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评价环节主要用于总结经验,为后续小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积累经验,使整个班级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环节的领导程度,特别是要提高现场提问环节的针对性和深刻性,以起到明确重点、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适当修订教学大纲,形成不同专业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大纲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突出抓好反映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考察的内容,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特征脱节的现象,更好地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同的非经济类专业教学重点的选择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精简了部分金融学深层理论的推导,以原理应用为主要目标。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专业特征之一是营销技能实践,“货币银行学”的教学重点可以选择与微观和宏观金融市场运行原理相关的章节,安排较多的课时和习题,如收益率的计算、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机构的类型与特征、货币政策效应,这些知识点对于该专业学生在营销实践,特别是金融产品的营销设计中有直接的帮助,这部分知识的熟练运用,对于学生将营销原理应用于具体的营销场景,并掌握相关领域的就业技能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再如,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研究企业的财务活动规律,对该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对金融市场运行原理、金融产品类型演进和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基础理论的介绍,以增强该专业的学生从微观层面理解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规律。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对自身专业培养更有作用的内容,将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各专业的教学特色是“货币银行学”教学重点选择的基本方向,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专业背景有较准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好课程教学重点选择的尺度。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还要尽量避免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叠,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计划课时的多少,合理安排授课的先后顺序,进一步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例如,“西方经济学”中的对于货币市场的分析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推导,对尚处于打基础的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但如果放到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货币银行学”中设计一个教学重点来讨论,可以与其他课程知识形成合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在坚持考核标准客观性的同时,完善课程评价过程

非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控制十分重要,而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是引导学生规范学习行为的重要指针。考核评价方式应以客观性为基本原则,以平时成绩管理为重点强化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客观的、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控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考核角度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如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考查的难度和形式等),使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相统一,引导学生主动满足学习规则的要求,主动参与课外自主学习,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最终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收益相统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课程教学伊始就向学生完整介绍以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为核心的考查规则,使学生积极地适应考核方式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五)组织编写应用特色的实用性教材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7

经济管理系是中央财经大学的传统专业,在学校各个专业中首先设立博士点,现在拥有4位博士生导师,硕士点为国民经济学,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涉外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

一、招生情况

一般的情况下,每年经济管理系会招收4~5名计划内的硕士研究生和1~2名委托培养及自费的硕士研究生,计划内的名额中会有2~3名保送名额和保留学籍的名额。因此,您在报考时应仔细调查清楚。一般情况下,每年会有50~60人报考,因此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这就要求您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这里向您介绍一下近两年的招生情况:1998年,计划内招生3人,计划外1人,保送2人,报考人数为60人;1999年计划内招生2人,计划外1人,保送3人,报考人数48人,可以看出通过考试的录取比例为15:1~20:1。

二、教材的准备

经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为:数学(四),英语,政治(文),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公共课的教材是一定的,下面介绍一下专业课教材的准备。

(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高稚光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预计今年出版;

(3)《微观西方经济学》,侯荣华,、赵国良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出版;

(4)《宏观西方经济学》,侯荣华、张铁刚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出版;

(5)《宏观经济管理学》,侯荣华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年出版;

(6)《工业企业管理》,鲍学曾、王柯敬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这些教材您可以在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配楼一层的教材科买到,但值得注意的是您应早做准备,因为报考的人很多,教材科不一定有充足的存货。

三、复习和应考

(1)对本科为经济类或管理类的考生来说,一般的复习时间应为6~7个月,要注意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的硕士点是国民经济学,同一般理工类院校的管理系的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论之。

有一点应提到的是,现在报考经济管理系的考生有很多(50%左右)是理工类毕业生,他们的数学素质可能比您强许多,您需要认识这种差别,并在复习时给予充分的重视。您的复习最好从基础课开始,建议您报名参加6月份的基础课补习班,尤其是数学补习班。这时参加补习班的目的并不是要要学到一些具体的东西,而是帮助您系统地回忆所学的课程,这比自己复习的效率要高许多,因此选择哪个补习班并不非常重要,只要不是太差即可。

从7月份开始真正是您自己复习的时间,这时如何合理地复习非常重要。首先,您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尤其是弱点,因为您若能被录取,各科成绩均要达到教育部和学校分数线。然后,建议您采用系统的复习方法--对于数学,最好是严格按章节复习,将每章的内容分为几个专题分别讨论,尽量能列出各个专题的要点和典型习题,并做笔记以供查阅;对于英语,首先应突击提高词汇量和速度;对于政治和经济及管理专业课,建议按某种线索将其划分成几块,详细地列出每个理论或事件的产生背景、条件、基本内容、其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以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您在复习时可能仅重视基本内容而忽视其他各项,建议您改正过来,而且这不仅对复习而言,考试时也应按这样的系统方法来答题。

这样的复约要持续4个月的时间,进入11月份,在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您的复习也应进入综合阶段,即将各个专题串起来,仔细研究历年考题,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并且报名参加经济学考研辅导班。这个过程会持续45~55天,而且是备考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在这之后的时间会有15~20天,是您进行模拟考试的时间,这时您更应注意的是休息,准备考试。

(2)对本科为理工类的考生来说,一般情况下,理工类的考生会认为对付文科专业的考试只需要死记硬背,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经济类专业的一些东西是要背诵,但更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并真正的掌握。

对本科为理工类的考生来说,一般的复习时间应为10~11个月,如果您以前未接触过经济类课程的话。在最初的5个月中,您需要完整地学习一遍专业课的考试必备书,这时并不需要背诵,而是要求您真正理解,特别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当然这期间也可以准备一些基础课如背英语单词等,但是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仅如此,若有条件,最好借阅本专业学生的课堂笔记以巩固学习。当您完成这些步骤后,就可以开始基础课的复习了,同样建议您参加6月份的基础课补习班。

理工类考生的优点是数学比较好,但弱点也是同样明显的--经济学的素养不够,因此需要您尽量以优点来弥补弱点。理工类的考生一般逻辑思维能力强,因此,建议您将经济类科目也进行条块分割,列出大大小小的标题和1、2、3此类的要点,用理科的办法来复习经济类课程。这可能对理解不利,但可能更适合您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复习效率。7月份以后的时间安排应该同经济类的考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经济学考前辅导班您是一定要参加的。另外一点是,在考试答题,尤其是做论述题时,作为理工类考生的您,对自己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东西不要囫囵地写上,避免说出“外行的话”而影响整个题目的得分。

最后,一份工整的答卷是所有老师都喜欢和乐于见到的,经济类考试文字表述较多,因此,卷面的工整是非常重要的。

四、录取情况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8

有很多院校已经建立了一些实验室,如会计手工实帐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等,可以说这些院校已经在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有了很多的动作,但是从一些调查中发现,很多经济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实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不高,实验中的过程记录材料非常不完善,学生们的实验总结报告普遍存在抄袭等现象。还有些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拓展了很多的校外实习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下去体验。这些校外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体能素质,但是对于经济类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甚微。因为三本院校的学生,进入银行、证券以及一些投资公司的实习机会很少,他们并不能在切合专业的环境内去实习,导致很多同学认为,学校安排的工厂实习实际上就是打工,这可以从目前的工厂实习普遍有报酬的现象得出这样的结论。

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与作用

(一)构建思路。利用目前社会上的企业仿真软件组建一个综合的实训平台,通过对真实企业设置的仿真模拟,企业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企业的成员分别担任虚拟企业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岗位,并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市场环境与背景资料的分析讨论,完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包括战略规划、品牌设计、营销策略、市场开发、产品计划、生产规划、融资策略、财务预算等等。这样的实训平台可根据学生的实习人数搭建,并配套建立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国税地税、社保中心、证券公司等模拟机构,另外搭配论坛、产品以及人才信息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学生可以在里面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总经理负责统筹全局,制定战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企业绩效分析、总结;生产总监负责安排产能的大小和产地,适时的调整和升级,控制废品率、质量等级,调整雇佣工人数目,把生产成本降至最低,分析和跟踪对手,研究各组产能变化情况;营销总监负责跟踪对手,计算整个行业供需情况和每个市场的供需情况,从而确定价格、折扣、零售店和专卖店数量、广告费用等等来促进销售获取更多的利润和投资回报;财务总监负责根据战略规划安排公司资本结构,适时的减少额外的利息支出、发型和赎回股票、债券,从众多方面分析和跟踪对手,进行财务状况分析和协助决策等,其它还有产品总监、采购总监以及人力资源总监等。该模拟系统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企业在运行中所存在和发生的各种问题,锻炼了危机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平台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实习角色,并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充分的锻炼。会计专业的可以在模拟会计事务所帮助企业进行财务预算、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制作,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模拟律师事务所里帮助企业处理日常的纠纷以及各种合同文本的审核,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模拟银行、证券公司帮助企业进行投融资操作以及股票投资和上市操作,营销专业的进行营销策划和实施,设计专业进行产品设计,等等。他们在平台上通过团队成员的努力,使虚拟公司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在所有的模拟公司中脱颖而出。

(二)该模式的作用。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学生可以研究市场发展前景,依据市场机会,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进行企业设置及部门划分、角色安排;并安排分工,制作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以及产品设计及成本估算、确定资金来源;进行经营战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预估利润并进行风险分析,经研究、讨论,形成共识,制定相关计划。通过对一个为期2年的模拟经营,综合了现代企业管理、财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会计处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这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建立企业经营的大局观;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企业“进、销、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市场预测与决策能力。除以上之外,项目仿真实训还会具有以下用处:①在实训之中,发现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全国性的企业模拟竞争大赛,提升学院知名度。②有可能的话可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图书馆建立一个小型的专业书籍书房,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从进入大三开始,就进入企业仿真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有问题就结合老师然后在相应的专业书籍中寻找答案,进行主动式的学习。③企业仿真实训平台如取得成功,将可能会成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为社会相关企业提拱人才进修培训服务。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操作思路。本科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岗位群所需实务能力培养为主,要打破现行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首先需界定各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岗位群的基本业务是什么,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是怎样的;依据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融合在行业岗位基本业务的项目或任务中进行(先行后知);组建有行背景的教学团队;整体设计和实施项目或任务,通过建设,初步形成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薪酬;薪酬管理

持续发展的成功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并将之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因此,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薪酬及薪酬管理

薪酬又称薪资或待遇,它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通过劳动或工作换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货币收入。它是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的总和。论文百事通经济类报酬是指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非经济类报酬是指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氛围等。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人工成本测算等。薪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鼓励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鼓励员工高效率地工作;创造组织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运营成本。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对外具有竞争力——支付相当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一般薪酬水平的薪酬;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价值的薪酬;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适当拉开员工之问的薪酬差距。

二、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薪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特点和优越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不仅具有传统的保健和激励功能,而且与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能级制、长期激励、公开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资体系应逐步转变为业绩工资体系和技能工资体系。薪酬等级的宽幅化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的企业薪酬管理强调的是员工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新性的发挥。现代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可变的薪酬制度,倾向于按业绩和竞争优势付酬,薪酬的概念已经突破“金钱”与物质的范畴,间接收入(福利)和一些非经济性报酬(心里收入)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宽带薪酬计划。这种薪酬体系将原来报酬各不相同的多个职位进行了大致的归类,每类的报酬相同,使同一水平工资的人员类别增加,一些下属甚至可以享受与主管一样的工资待遇,薪酬浮动幅度加大,激励作用加强。

2)以技能与业绩为基础的薪酬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以职务或工作价值确定报酬的做法,采用以“投入”(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为衡量依据的薪酬制度,鼓励员工自觉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这种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许多的企业也均采用了以业绩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这种政策的出发点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更多的是为了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3)建立了团队的奖励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企业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团队的合作,事业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赖团队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建立团队奖励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逐渐重视薪酬体系中的非经济类报酬。广义的薪酬分为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两种。非经济类报酬指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氛围等。只有非经济类报酬才是激励员工的长期手段,所以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

四、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随意性大。我国的企业,先后有技能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等,然而现有的制度中级差还是很小,不能体现职位的价值和工作绩效的差别。而且,我国现有的工资管理很多还都是运动式的管理,没有正常的升级或降级,所以工资调整随意性很大。

2)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企业经营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该不同,但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统一的薪酬策略,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论文百事通

3)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首先,薪酬调查范围狭窄,调查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其次,没有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

4)薪酬支付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秘密薪酬支付只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

5)奖金奖励和福利保险计划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奖金和奖励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

6)薪酬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薪酬结构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效益工资制度。

五、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全面薪酬制度。薪酬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报酬,它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薪酬管理产生偏差。我国很多企业长期以来忽视了精神薪酬的重要性,精神薪酬的实施缺少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

2)薪酬与绩效紧密结合。薪酬只有与业绩紧密结合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雇员的绩效。普遍提高工资,但不考虑个人绩效,这将导致绩效的降低。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过去的那种单一的薪酬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的薪酬体系。

3)“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方案。传统的、以等价交换为核心的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正在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以对雇员的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管理方案所替代。虽然“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已经被我国很多企业所接受,但企业对理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企业中缺少一个体现人本思想的薪酬方案。

4)薪酬设计的差异化。薪酬设计的差异化是薪酬构成的差异化,其次是专门人员薪酬设计专门化。此外,在不同职位和不同性质岗位的考评指标制定和考评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做法,而我国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化。

5)有弹性、可选择的福利制度。即让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改制后的现代企业仍沿袭了传统单一的、无弹性的福利制度。

6)雇员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其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的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其方式主要有:员工股票选择计划(ESOP)、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股票期权等。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对薪酬股权化等激励方式尝试不多。

经济类管理范文篇10

一、突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的第一步就是信访初核。每当出现属经济类信访举报件时,首先要做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该举报反映的问题是否真实,在确定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就举报反映的问题中的“含金量”进行调查。

第一,查找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单位、个人。20**年我县纪委在查处某局级主要领导一案中,首先就其举报信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核,但进展缓慢,收效慎微,当时社会上的舆论较大。县纪委主要领导顶住压力,当即立断,组织精干的调查组实施调查。采取迂回的办法,对其原任职的统计局进行财务检查。发现在其担任统计局局长期间,骗取上级房屋修理费拨款,通过农调队的帐户,在往来科目中转移资金4万元组织私分。针对这一情况,为扩大战果,调查组根据领导的指示,对其在调离统计局前四年的财务进行检查,发现该单位设有三套帐,在每套帐上都出现会议费支出有异常的情况,调查组适时的展开调查,发现了该单位利用餐费发票在会议费中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组织私分和请客送礼的违纪事实。

第二,查找近年执纪执法部门的处理结果。在查办经济类案件中,有部分违纪违法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蒙混过关,心里总是想着,你能查出我的问题是你的本事。查不出问题就是我应该得到的“报酬”。笔者在20**年带领办案组就查处这样一个案件。县农业局下属一个畜医站站长吴某,在2002年被检察机关以贪污本单位银行存款利息被立案侦察,20**年案件移送县纪委进行组织处理时,我们对该处理结论进行认真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核实,发现其有挪用国家专项资金为个人搞商业保险问题,调查组通过组织程序查阅该单位的银行存款,发现吴某利用国家扶持该乡的畜牧草场事业费1.2万元为个人搞保险的违纪行为。在铁的事实面前,吴某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重了对其的纪律处分。

第三,查找相关的知情人,使案件检查少走弯路。首先在不影响案件检查和保密基础止,先圈定知情人,对其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讲明政策,做好说服动员工作,消除思想顾虑。20**年在查办统计局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的案件中,我们就是采取先做好该单位的知情人刘某的思想工作,并将违法违纪的严重性,主动配合组织调查和抗拒组织调查的利害关系讲明,采取异地谈话的方式经过2天2夜的较量,刘某终于交出了原单位领导利用餐费发票套取现金4万余元私设小金库的记录本,为案件的突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周密布署,步步为营

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之后,要主动出击,查封单位的所有财务资料和帐册,组织财务知识较熟悉的同志进行帐册的查阅,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查帐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摸清该单位的主要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运作情况,在清查帐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帐外收支两抵”,其特点是每笔帐外收支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牵连,而调查人员每次只能发现一个局部。2002年在一次案件检查中,发现一基层工商所收取某企业“赞助费”3000元。用于小车用油,帐外收支两抵无余额。随后又发现该单位收取另家企业2000元用于请客送礼,同样是帐外收支两抵无余额。

二是“转移支付”。其特点是本应由甲方负担的支出费用转移给乙方支付。如在2001年我县纪委在查处原县计划委员会主任肖某一案件中,就出现本应由计划委员会支付的招待费、差旅费、职工福利费等近3万余元拿到项目单位白水门水库管理所支付。结果形成“双赢”局面,作为县计委,既消化了不合理支出,又免去了经手“小金库”带来的麻烦,作为白水门水库管理所,“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你计委会给我单位立项目,多争取项目经费就行,这样做既留下了人情,又为今后的项目工程留下了“后路”。

三是“一所二制”。其特点是工作人员的编制在单位,工作时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派出机构中。被派出的机构又不具备法人资格和会计独立核算单位。就采取用个人银行存折来运作所需费用的收支。如20**年我们在查处城建局下属的质监站时,发现该单位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签署一份合同,双方派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员。合同规定所派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在收取的工程监理费中列支。双方商定,采取用银行存折将收取的监理费存入银行的运作方法,经费开支分月结算一次,4:6分成,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收取监理费30多万元在单位帐外运作。

四是“移花接木”。如在20**年的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检查中,某中学将20**年收取的补课费、资料费等3万余元,不入学校的财务帐,但又怕被作为“小金库”来查处,于是学校成立了一个“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张某“掌握”这笔资金,而实际情况是代为保管,经费去向主要是学校财务帐上不能开支的花销。等到我们检查时已支付近2万元。“学生家长委员会”实际上是他们修筑的一道防火墙,采取的一种移花接木的方式,万一有关部门进行追查,他们把责任推给“学生家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