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0:26

节能论文

节能论文范文篇1

一、运料设备的选择制作

本文以供水工程的三、四级泵房用料为例简述。供水工程第一、二级泵房及第一配电室建筑材料可由人工挑扛,第五级泵房及第二配电室靠近山顶,蒙山车行道已修至主峰,可用汽车运往适当地方,再由人工挑扛至工地,惟有三、四级泵房处在悬崖之下,无法行人,经勘察论证确定采用缆索运至一定的地方后,由人工分别扛到三、四级泵房。缆索上端点位置在悬崖之上的“龙角”处,下端点位置选在三、四级泵房间的一座小山峰上。用经纬仪测量出上下两端点间平距为282m、高差129m。拟采用单根钢丝绳,穿过两端点的固定滑轮,将绳头编接在一起形成环形,运送物料时,从上端点绑扎物料,使物料依靠自重下滑到下端点,在下端点控制物料下行速度。

1.承重钢丝绳的选择

承重索需穿绕滑轮,宜用较柔软易弯曲的细丝交互捻钢线绳。承重索承受的荷载为所吊的荷重及承重索自重力,当荷载位于缆索跨度中央时,承重绳的挠度及工作张力达到最大值,工作张力由下式计算:

T=QL/4f+WL2/8f

式中T——承重绳的工作张力(N);Q——所吊荷重(N),W——承重绳每米自重力(N/m);L——缆索跨度,是指上、下两支点的水平距离,本例L=282m;f——承重绳的最大挠度(m)。

根据计算,选用13的6×(37~140)交互捻钢丝绳。

2.其他构件的选择

滑车:缆索两端各用一个带吊钩的开口定滑车,以便于穿绳。为了减少钢丝绳的弯曲应力,滑车直径D与钢丝绳直径d的关系取D/d≥16,可求滑车直径为208mm,选用D210mm起重量5t的定滑车,滑车槽直径大于2倍钢丝绳直径。

倒链:用来收紧起重缆索。选用2个起重量5t的倒链,型号为WA5或SH5。

卡子:均选用型号为Y4-12的骑马式卡子用做地锚绳连接以及钩挂物料。

3.设备的制作安装

支墩:本例缆索坡度为129∶282=1∶2.2,坡度较陡。为使其端点稳定,在两端较高处做浆砌石支墩,顶部呈倾斜面,坡度与绳索基本相同。在墩内埋设两根L5×5的角铁,高出墩顶约400mm,角铁相间为滑车厚度+10mm的间隙,滑车放在其间,以便滑车不偏斜。

地锚:因拉力较小,可分别在石支墩之后缆索两头延长线的完整岩石上打孔插钢钎或利用大树等作为地锚。当用钢钎做地锚时,其插入岩石内深度不小于1.2m,并在孔内灌入水泥砂浆,使钢钎与岩石牢固接合。外露钢钎与地锚绳交成约120°角为宜,地锚绳要紧贴岩石拴在钢钎上。

卸料台:为了使料袋下滑至卸料处暂停及脱钩,在承重绳下方离开下端点支墩适当地方(本例为6m)做卸料平台,台顶距承重绳500mm左右;垂直承重绳方向1000mm,平行承重绳方向600mm。

绳索安装:安装前检查钢丝绳、滑车及绳卡子等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再行安装。首先用钢尺量出定滑车至地锚的长度,用地锚绳将地锚与定滑车连接起来。注意使绳头连接处靠近滑车,以便观察绳头变化情况。然后把承重绳放入滑轮槽内(把穿越滑轮的上下股绳预先做上标记,以防扭结),利用两倒链交替对承重钢绳进行紧绳,紧到使跨中挠度为45%~50%最大工作挠度,采用编接法对其接头进行连接,编结长度不小于80d(d为钢丝直径),而后吊2~3袋水泥,实测其挠度并与相应的计算工作挠度比较,或大,或小,则反过来调整紧绳挠度,如此反复调整2~3次,即可满足要求。缆索安装完毕,将钢丝绳涂上黄油,并以实际最大吊重2倍的荷载作载重试验20分钟,无异常情况便可交付使用。

二、物料运送操作

1.对人员要求。参加人员须是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症的青壮年,需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人员组成。装料处1人,负责将水泥装好袋(500kg/袋)的黄沙用骑马卡子卡在承重绳上。卸料处2人,其中1人控制钢索运行,另1人负责卸料。

3.物料运送工序。开始由控索者先将硬木棍别于离下滑车前0.5~0.8m处的钢丝绳间,适当用力使棍绳产生摩擦。上料者把料钩卡子固定在承重绳上,随即把料袋挂在钩上,之后料袋靠自重力下行带动钢丝绳下移。此过程依靠控索者控制下行速度,当下行到预定距离对控索者制动使缆索变慢直到停住,上料者立即把第二袋物料固定在承重绳上,依次进行下去,直至第10袋物料挂在绳上。当第一袋刚好到达卸料处,卸料者卸料的同时,上料者把第11袋物料又固定到了承重绳上,这样下去便可不断地把物料输送到卸料处。

4.注意事项。运料速度控制在10~25m/min,开始时逐渐减少制动力,停止时需提前逐渐增大制动力,做到平稳运行,严禁紧急制动或冲击,卸料时应先松卡子后脱料钩,夜间停运应把缆索上物料全部卸去,六级以上风力时禁止吊运。

节能论文范文篇2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运维支出报告显示:仅2007年中国移动电费支出就达76亿元人民币,中国联通也高达45亿元,电费支出几乎占据了两家移动运营商80%以上的运维费用。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网络的快速扩张而迅猛增长。

据中国移动综合部的孙佰介绍,中国移动2006年保有基站约25万个,至2007年,基站数目就已达30.7万个。基站数量的激增,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耗,根据中国移动内部提供的耗能分析图表显示,目前基站耗能占据73%,这其中基站主设备耗电占据51%,基站空调耗电占据46%,其他配套设备耗电3%。

可见,若想从根本上降低基站耗电,节约运营成本,只有从机房主设备和空调入手。目前,通过空调乙二醇双冷等技术已经可以充分降低空调耗能,所以,基站主设备节能成为最大的突破口,也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节能不能只关注基站功耗

事实上,通过对移动运营商生产需求分析,设备制造商很早就意识到基站节能对于运营商运维成本降低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成熟产品。

由于实力和经验相当,目前各大设备商使用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案差别不大,主要集中提升基站功放能效,采用节能软件降低基站运行能耗,各类绿色洁净能源的采用(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改进基站站点设计等。

目前,这三家设备制造商的最新主打基站产品都在采用较为先进的多载波功放技术(MCPA),可以大幅度降低每载频的能耗。根据资料显示,通过采用双密度载频,S4/4/4配置的GSM基站能耗从1800W迅速降到1000W左右,能耗节省高达40%以上。据华为中国区无线Mar-keting部CTO周建国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实现在单模块内最多支持6个载频,正在四川、青海等地进行测试和商用验证。爱立信也正在开发这样的基站,据介绍,对比2载频,这种新技术将节能40%以上。

目前运营商在进行节能测试时,过多地将目光集中在单一设备功耗上,而没有从基站整体考虑能耗。“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有些时候尽管产品功放效率较高,但如果基站的整体设计不好,很可能要达到同样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设备能耗一样很高。”爱立信无线解决方案专家章正珊表示。但好在目前,中国移动设计院已经意识到基站节能不能只关注功放,还要关注整体基站设计。

由于分布式基站4载频配置下平均能耗仅550W,基带与射频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传输,无馈线损耗,覆盖效果与传统宏基站相当,自然散热技术则省去了温控能耗,且占地面积小,安装快捷,能够广泛应用于室内覆盖、城区选址困难区域、热点覆盖等场景。由于分布式基站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中国移动已经明确表示,会进一步扩大分布式基站的应用场景,目前爱立信、华为正在内蒙古、广东、贵州、四川等地进行测试和验证。

软件节能优于硬件

降低设备的载频能够有效降低功耗,于是出现很多运维人员通过长时期观测载频使用情况,人为在“闲时”开关载频来达到节能的现象,虽然效果显著,但这样既浪费人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基站的应急能力。

目前各大厂商提供的节能软件改变了这种情况,让老旧基站焕发出新的节能活力。通过负载平衡能耗,在闲时将设备设定为节能状态,当话务量突增时,可以自动转化为正常状态。章正珊表示,爱立信的“PowerSaving”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根据话务量的变化自动对实际需要的载频数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基站能耗的目的,该功能可以应用于爱立信1994年后出产的所有基站产品上。而华为的绿色节能软件已经能够达到时隙开关,主要应用在华为GSM3012、3006G等主打产品上。诺基亚的NetActServiceQualityManager也有相同的功效。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相对于硬件的投入,软件的投入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基站的节能问题,同时具有成本低,便于维护等特点,可以说是运营商最佳节能投入。另外,新能源的应用对于基站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能和太阳能等不稳定电力源,要求基站设备能够有更强壮的生命力。具周建国介绍,目前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已经选择了爱立信和华为在内蒙古等省市,针对太阳能的基站展开测试,检验基站设备的稳定性。

网络规划与设备功耗同等重要

在整体网络规划上,专家提出了“需求-设计-研发-制造-供应链-部署-回收-需求”等闭环周期节能系统,如华为的“E2E绿色设计方案”、爱立信的LCA绿色计划等计划也都是全生命周期评估的典范。

有着丰富工程经验的章正珊认为,基站节能的重点不应放在基站技术的升级上,而是应该放在网络规划中。“一个好的网络规划,在不影响用户通话质量和减少覆盖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站数量。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不但可以减少初期成本投入,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据专家经验估计,让一个经验丰富的网络设计专家从最初即参与整体网络规划,可以将无线站点的数量减少30%~50%。

按目前网络基站设备2.5KW(GSM、CDMA基站平均能耗)来计算,每减少一个基站,每年可以减少耗能21900度电。

但是目前运营商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网络规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性,曾有中国联通地方运维人员对记者抱怨:“节能减排不能光靠在后期运维上下功夫,运维能够减少的能耗很少。节能减排要从新建基站网络规划抓起。由于没有良好的规划,造成现在后期维护上能源消耗过多的现象还很多。”

在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重点工作矩阵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将网络规划作为降低能耗的主要领域。业内专家解释说,由于这种方式的可实施难度大,投入规划成本大等问题,还是需要市场的考验。

向无空调基站挑战

据统计,温度从24度上调到28度时,基站节能效果将提高3%~8%。但是在目前的基站内,都有最高温度上限的设置,不能轻易调高基站温度。

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负责人秦光泽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基站设备已经能够适应普通的高温运行,之所以设定基站顶限温度——25℃,主要是考虑不影响基站内蓄电池的寿命,蓄电池在高温下不能正常运行,如遇断电等情况,会对网络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目前产业链各方正在行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移动也和有关厂商联系,试图研发出小型冷冻设备,将基站中的设备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以将基站内空调取消,来达到最大节能的目的。

节能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辐射采暖供冷节能辐射换热

一、辐射换热及国内应用情况

辐射换热与传统散热器或空调送风在传热原理上有所不同,前者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是一种对房间热微气候进行调节的节能采暖系统;后者则是以对流换热为主,辐射传热为辅,易造成对人体的冷辐射,降低人体舒适度,还会使室内空气急剧流动,增加粉尘飞扬机率,使室内卫生条件变差。因辐射换热具有散热均匀使人热感舒适,而且具有管理方便、不占用使用面积、卫生条件好、无噪声、节能、维修量小等优点,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已广泛采用,特别是各种新型保温材料和塑料管材的出现,管材价格的下降,都加速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在我国的发展。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开间、矮式窗、热媒温度低、装修要求高的建筑物,因系统可以进行局部调节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功能,如今在住宅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常用的供暖形式之一。

二、辐射采暖与供冷

辐射采暖(供冷)的定义为;主要依靠供热(冷)部件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向房间供热(冷)的采暖(供冷)方式。

辐射采暖时热表面向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设施散发热量,辐射热量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反射到热表面的部分,还要产生二次辐射,二次辐射最终也被围护结构和室内设施所吸收。辐射采暖同对流采暖相比提高了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高于房间空气的温度),因而与其它散热设施相比可降低供水温度,达到节能,并创造了一个对人体有利的热环境,减少了人体向围护结构内表面的辐射换热量,舒适度增加。

辐射供冷与辐射采暖原理基本相同,辐射供冷时,房间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降低了户内空间、物体和人体的温度,达到了供冷效果。目前最常用的辐射供冷形式是顶面式辐射板——冷却吊顶。这种辐射供冷方式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不影响室内设施的布置,不易破坏辐射板和不易影响其供冷效果。由于冷却吊顶从房间上部供冷,可降低室内垂直温度梯度,避免“上热下冷”的现象,因此,珍重供冷方式能为人们提供较高的舒适感。另外冷却吊顶无除湿功能,不宜单独使用,通常与新风(经冷却去湿处理后的室外空气)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

三、辐射采暖(供冷)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谈建筑节能不研究辐射采暖、供冷是不可能的,建筑节能这里既包含建筑建设时的节能,也包含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也就是说,这里既包括建筑的设计技术(优化设计)施工工艺、建筑产品、购件材料的节能,也包括供冷供热方式的节能。在建筑总能耗中,建筑建设能耗约占20%,使用阶段能耗约占80%。二者虽然能耗比例差距很大,但确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既可相互叠加,也能相互抵消。1.辐射采暖(供冷)。合理利用太阳能、潮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一次可再生能源及煤、石油、燃气等一次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电、余热等二次能源,特别是大力开发利用低品位自然冷热源;科学选择冷热兼容的直燃机热泵,太阳能空调等前端设备,为用户终端夏季提供18℃-22℃中温冷水、冬季提供35℃-45℃低温热水,通过末端模板辐射系统实现冬季辐射供暖,夏季辐射供冷,也可常年供应生活用热水,其中热辐射模板系统已成功地应用在地面辐射供暖的工程实践中。辐射供冷在法国、德国、丹麦、泰国等国家已广泛应用。我国在新疆等地也有应用先例。在限定的供冷温度和供冷时间的条件下,冷辐射的基面未出现任何结露现象。因此本辐射供冷暖系统对于辐射供冷来说,采用提高供冷温度(18℃-22℃)增加辐射面积,加大供冷水流量,缩小供回水温差的办法,达到既能保证供冷冷量满足室内供冷效果,又能不冷凝结露。如果在湿度较大地区或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和季节,末端适当配置风机盘管系统,新风置换系统或净化去湿装置,即可提高供冷效果,缓解结露发生,也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公务员之家

另外,用这满足冷负荷的同一供冷辐射面积去辐射供暖,供暖温度可降低20-30%,达到35℃-40℃。比单一的低温辐射地面供暖更加节能。

2.建筑节能。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优化组合,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建筑结构的构件、新产品、新材料的选择都无不考虑保温、隔热,辐射、防辐射等与辐射紧密相关的因素。

①施工图的优化设计——考虑环保节能,达到环保标准,节能标准。

②屋面的保温、防辐射——由选材与施工保证。

③外墙保温、隔热、防辐射——由选材与施工保证。

④外门窗的热反射、热辐射——由选材与安装来保证。

⑤墙体空心砖,其它轻体材料的选择与施工。

3.相互关系

冷暖辐射——生活能耗(即建筑使用期能耗)与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建筑建设期能耗)是建筑总能耗的两个部分。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的统一体。没有一个高标准的节能显著的建筑围护结构,使用期的能耗既降不下来,也更不会有一个良好的供冷供暖环境。反之,建筑节能标准再高,没有一个低能耗的供冷供暖系统,也达不到理想的供冷供暖的效果。因此,只有深入研究辐射原理及辐射能的应用,把冷暖辐射和建筑节能做为一个完整的课题集中研究,统筹考虑,建筑总能耗才能按照以下趋势:高能耗→低能耗→超低能耗→微能耗→零能耗,发展。

四、辐射换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应用阶段,辐射换热存在一些问题,以地温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为例,存在一下几种问题:(1)室内偏热;(2)地面温度偏高;(3)地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经过了解发现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室内温感偏高做一简单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一是负荷确定时未考虑辐射采暖与对流采暖的区别,直接将对流采暖负荷作为辐射采暖负荷进行计算。二是有的设计人员按参考资料提供的地板散热量直接查取管间距,甚至根据经验确定管间距,而忽略了其适用条件。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设计时应进行细致的计算,否则不仅偏离设计要求,而且也将造成能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陆亚俊.暖通空调(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节能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地板采暖节能

引言

相比较普通采暖系统,地板采暖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板采暖是把耐热管材或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内,以低温热水或电热能加热地板,再通过地板以辐射为主的方式加热室内空间的技术。辐射供暖方式与对流供暖方式相比节约能源约10%~30%。地板采暖节能效果及其主要技术、经济和环保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效果

1.1地板采暖的辐射传热方式比对流方式加热室内空间可降低热损耗,提高热效率。

1.2对流传热导致室内空间上部温度高而下部温度低。与此相反,辐射传热是下部温度高而顶部温度低,因此减少了人体高度以上空间的无效热供给。

1.3地板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对流传热形成的头热脚凉的感觉相比,人体的舒适感受度会低1℃~3℃。因此,地板采暖室内16℃即可达到对流采暖18℃的人体舒适度效果。有关技术资料显示,如室内温度降低1℃,可节能近10%。

1.4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进行地板供暖、供冷,每平方米装机电量不大于15W/㎡,比空调低30~50W/㎡,可有效缓解夏季供电紧张状况。

1.5由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度不同及在室内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地板供暖、供冷的自动调节功能,人为控制的方便性也能产生相应的节能效果。

1.6由于地板本身是热辐射面,因此减少了围护结构近五分之一的冷面吸热耗能。

二、技术优势

由于地板采暖的介质温度要求在60℃~30℃,比散热器规定的高温热水低35℃~65℃,因此既具有可以利用城市集中供热,又独具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供暖、供冷的技术优势。

2.1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占到目前各种地暖技术应用总量的90%。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只需将集中供热管网终端明装的散热器改为暗装在地板内的耐热管材就行了,其技术含量不高,施工简便,成本低,可实现分户计量,舒适性好,节能效果明显。城市集中供热是建设部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多年中这种地板采暖仍将占城市住宅供暖的主导地位。其不足是没有改变以消耗大量煤、水资源为代价的传统供暖模式。

2.2水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季把地下水的大部分热量置换到供暖用的低温热水后,再将水回灌入地下及夏季用地下水在地板中循环降低室内温度的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天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室内供暖,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带到地下达到制冷目的的技术。

2.3电热源地暖电热源地暖技术主要是指把发热电缆(包括其它电热装置)埋设在地板内,通过电热转换加热室内空间,达到冬季采暖目的的技术。目前,我省已有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的个别小区或别墅采用。其特点是电热转换率不低于97%,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但由于我省绝大多数设区市还没有实行低谷电价政策,因此目前大面积推行难度较大,但是随着我省电力事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大好。

三、经济优势

3.1由于地板采暖不像散热器明装占用室内空间,因此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2%。2006年,我省有约1200万平方米的住宅采用了地板采暖,即增加了24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

3.2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不但不再消耗煤炭资源,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供冷的年费用为15~20元/平方米,比使用集中供热加分体空调的年费用低约1/3,夏季消耗的电能为分体空调的1/4。

3.3采用电热地暖可以不再使用宝贵的水资源。河北省是水资源紧缺的省份,石家庄市年可利用水资源约22亿立方米,而需要量为30~34亿立方米,缺口在8~12亿立方米,是全国35个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如果推广应用电热地暖不但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可以平衡供用电负荷,实现室温自动调节和提高居民自我节能意识,促进人居环境质量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等诸多优点。公务员之家:

四、环保效益

地板采暖和地板供暖、供冷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和电热地暖其热介质都是洁净能源,因此对大气和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地板采暖虽然不能有助于燃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但其辐射传热方式比对流传热可减少室内浮尘,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人身健康。在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方面,我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现仅就供暖、供冷的节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节能论文范文篇5

1.1渔船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近年来,渔船制冷系统较多采用的是蒸汽压缩,制冷剂则是NH3,主要组成部分是压缩机与冷凝器、蒸发器等。渔船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即由压缩机先将热氨蒸汽吸收到里面,然后经过压缩,从而形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但是此蒸汽在通过冷凝器冷却之后,就会释放许多热量,然后利用热蒸汽达到降温目的,使其成为饱和蒸汽与液体、湿蒸汽,再冷凝成为过冷液体。通过节流元件节流降压之后,此过冷液体慢慢成为干度相对低一些的湿蒸汽。最终此湿蒸汽处于蒸发器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会大量气化,吸入大量气化潜热与少许显热,使冷库温度得以下降,成低压过热蒸汽最后又回到压缩机,形成热力循环。

1.2外部热量浸入对冷库的影响

由于捕捞作业的渔民自身条件因素与劳动强度等一些列缘由,冷库制冷系统管理水平很难得到保障,能源出现大量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提高渔民从业者能力的教育工作在现今诸多情况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此才能更好的促进渔民根据相关程序正确的对制冷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管理。但是冷库被外部热量浸入的情况,会大量提高冷库的全热负荷,也有可能造成系统较长时间内都在运行状态中,从而也就使得能量被大量浪费掉。根据资料得知这方面相关统计数据得知,冷库里面外部浸入的能量大约占据了总负荷的百分之十六左右。因此也就要求渔民形成良好的习惯,比方说有意识的控制冷库库门的开启次数,以及随手关门与关灯的日常习惯,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热量浸入冷库中。这样也就能够在此方面有力保障冷库较长期限的健康节能的运转。

1.3冷库设计情况

实际上可以说捕捞作业半径与渔民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库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冷库自身运行也在能量耗费总量中占据着不低的位置,损耗较为严重。因此也就可以酌情从冷库设计层面考虑,比方说适当增大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就不失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又比如结合国内外经验,选择采用目前比较热门有效的变频技术,以此达到系统节能的要求。并且,海洋中海水的平均温度大约是32度左右,相较于一般的淡水温度也就低了不少。因而冷凝器为了提高热换质量实现节能需求,可通过海水替代淡水冷却方式,并且冷凝器可以选择铜镍合金与复合铜板这种内部材质进一步保障其工作年限。

2渔船制冷节能实现方案

通过分析渔船制冷系统自身工作原理,可以得知对冷库耗费能源形成影响的技术参数主要包含了冷凝温度、过冷度、蒸发温度以及过热度等等。其中就过冷度而言,自身大小基本上是受冷凝器换热面积大小的影响,而过热度则是由节流元件设定。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这两者分别和冷凝器里面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器里面蒸发压力两大技术参数相对应。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若能够将冷凝压力、蒸发压力这两者控制得当,就能够获得与之对应的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从而妥善处理好制冷系统耗能严重的现象。接下来也就从管理层面着手,围绕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两者探索冷库节能措施。

2.1冷凝系统冷凝压力的控制

2.1.1冷凝器压力过大情况的避免措施

若是系统的冷凝压力变大,很容易导致冷凝温度增高的情况,从而造成制冷量降低问题,以及压缩机轴功率增大与制冷系数减小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就冷凝压力而言,能够导致其变大的因素除了制冷剂充注量高过设计值之外的原因,还有冷凝器换热差与空气混入制冷剂里面等等因素。首先就第一个原因而言,当制冷剂的充注量在高于正常值情况下,冷凝压力就会不断增大。但是制冷剂过量的话很容易引起冷凝面积不足,那么冷凝效果也就会变差。因此需要根据要求严格把控制冷剂的充注量。若是充注量超出设计值,就采取补救措施,在储液器出口回收多余制冷剂。其次,就冷凝器换热效果而言,其效果不佳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若是冷却海水量温度过高或者是流量缺少都会造成冷凝器效果差,这属于外部因素。而换热面脏污引起的换热系数降低则是自身因素。想要有效处理此问题,那么在制冷系统运转过程中,也就需要严格把控冷却水流量,促使其在冷凝器进出口温差维持在2度到4度间。等系统运转一定时间之后,就能按照换热效果对换热面彻底清洗。最后就系统内部存在空气的情况而言,多是由于在制冷系统进行维修后,没有彻底抽完真空,亦或是冷却剂充注过程中不下心,都会导致空气混入系统内部。而空气在制冷系统中是无法进行冷凝的,也就容易对冷凝造成更大的压力,导致制冷量减少,而耗电量增多。由此可见,系统内部存在空气的严重后果,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仔细彻底的排除内部空气。比方说,系统在停机状态时,就可以依照压焓图与系统参数值两者的比对,在压缩机排气口亦或是冷凝器放气阀处操作排气。

2.1.2冷凝器压力过小情况的避免措施

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在降低时,能够对压缩机轴功率造成影响,导致其跟着减少,同时还有可能提高系统制冷量。只是冷凝压力若是低于正常值,极容易导致经过节流元件的制冷剂流量减少,引起蒸发器里面的制冷剂缺乏充足的流量,反而使得系统制冷量降低。而引起冷凝压力不足的因素较多,其中压缩机运转不健康就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例如吸排出阀片若是有泄露情况,亦或是活塞环密封不够严实、压缩机不能增载等,都会引起压缩机排压不足。除此以外,冷凝器能力过强,比方说冷却水温度太低、流量太大等情况都会引起冷凝压力降低。因此,所在系统运转时,必须根据相关要求定期检查压缩机密封性能,认真把控冷却海水流量情况,确保压缩机排除压力维持在1.7MPa数值左右,制冷剂大约44度,以此方能进一步确保系统健康安全又经济的运行。

2.2控制制冷系统蒸发压力

2.2.1蒸发压力过高情况的避免措施

若是蒸发压力过高的话,很容易造成蒸发器里面的制冷剂蒸发温度提升。这样也就容易引起冷库温度与蒸发温度两者之间温差小于正常值范围。从而不仅对蒸发器换热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使冷库温度达不到设定值。为了确保系统能够健康运行,应该将冷库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差高于5度。

2.2.2蒸发压力过低情况的避免措施

分析制冷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基于冷凝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压力若是出现下降,蒸发温度每下降一度,想要在获取一样的制冷量,所需要耗电量大约需要增大百分之五左右,从而导致压缩机制冷效果差。可以根据故障特征,采用相对应的方案处理妥善,保障实际蒸发温度和冷库温度两者之间差值不高于10度。比如,针对制冷剂漏失所造成的蒸发压力低情况的处理方案。健康运行时,需要求储液器里面的制冷液体把控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范围内。又比如,因制冷剂渗透性比较强,也就使得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泄漏情况,引起冷剂不达要求,液管也许会掺入气态冷剂,这种情况下即便节流元件处于全开状态,蒸发器里面的制冷剂流量还是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压缩机长时间运转,严重时还会出现起停频繁的情况,使得库温难以达到设计值。针对此情况,也就需要及时在压缩机的吸入口,亦或是储液器的进口部位等地方直接充入制冷剂,以此保证制冷剂总量达到设计要求。

3结束语

伴随我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渔船动力设备改革更新的周期随之更快了。渔船制冷的节能设计研究更是提升制冷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渔船制冷系统自身工作原理,可以得知对冷库耗费能源形成影响的技术参数主要包含了冷凝温度、过冷度、蒸发温度以及过热度等等。过冷度与过热度因自身所受限制的因素也就并不需要深入研究。而从冷凝温度与蒸发压力这两个技术参数入手能够更好的满足制冷节能的需求。

作者:鲍骋东 单位: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船检站

参考文献:

[1]林国良.渔船制冷系统的节能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03),147-148.

[2]倪锦,顾锦鸿,沈建.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建模和理论运行特性分析[J].渔业现代化,2012,(02):54-58+63.

[3]詹鋆.50m灯光围网渔船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研究[D].集美大学,2012.

节能论文范文篇6

明确燃气节能技术的基本应用以及工作的核心方向,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制度创新和建设事业改革的关键点。在燃气节能技术理念之中基本的宗旨是全面的降低能耗,并且很好的遵循节能技术的基本标准,对周围的环境实现有效的控制。在工业设计之中实现节能减排,一方面要符合当前环境发展的切实需求,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运用其中剩余的能源,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现在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燃料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特别是其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城市燃气的气源主要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气事业,全国城市燃气的气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天然气将逐步取代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成为城市的主气源。所以在天然气转换工程中应全面分析现有输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更新改造和加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管网、设备、燃具,既考虑转换的安全性,又严格控制转换工程的投资;尽量减少转换工程对燃气用户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利用率。

2制定完善的燃气节能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结合当前燃气节能技术的基本情况,提升工作措施的执行力度。此外还应当建立起高效以及完善的管理政策,对于企业的控制和各项方案的实施管理,应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很好的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的义务方向,在节能性技术措施的制定过程之中,应当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进行方案的整理和改良,同时还应当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不断的增强和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度和控制的力度,为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方案以及制度报告的编写,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同时增强对法律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在符合工作基本环节的基础上,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燃气节能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保证燃气节能技术的稳步实施。

3加强输送管道管理

节能论文范文篇7

快速的成长和市场的变革推动了对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的需求的增加,以帮助中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其能源需求。工业部门是进行节能投资的一个特别有前途的领域,因为许多企业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旧设备和工艺。新的建筑和设备对节能技术也是需要的。在中国做生意的障碍是很大的,但只要一个公司建立一个长期的业务发展战略,障碍是可以克服的。有兴趣的公司可对这些投资机会进行调查,手段当然很多,比如利用那些为在中国经商而建立的大量组织、服务机构,还可以从一些重大的事件入手调查。

市场状况:市场的压力、电力短缺、资金短缺以及环境的变坏已为外国公司带来极大的商机,使他们有机会在节能技术方面来分享庞大的中国市场。

最初开始于1978年的市场改革,戏剧性的削弱了国家计划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国有企业所占全国工作总产值由1980年的76%下降到1994年的34%,国家分配的商品由1979年的65种缩减为1995年的14种。在重工业和通讯以及运输领域的价格控制作用已削弱。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尽管少数几种关键项目,如谷类、棉花以及石油产品的价格仍在国家的控制之下。中国正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和配额,以及向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转变,来努力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准保持一致。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停止向煤炭工业发放每年高达2.3亿美元的补贴。煤炭价格1993年在许多地区开始急剧上涨,1994年价格下调后,仍继续上涨。据政府报道,许多煤矿在1995年已开始盈利。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改革在前进了两步后又退回了一步。在宣布了几条措施后,石油市场在1992年开始开放。1994年夏季,政府改变了方针,重新由中央统一管理价格和销售渠道。1994年春季,为了防止社会不安定,政府逐步对居民用煤和用气售价实行控制。电价仍是大幅度调节了的,在多数地区,电价现在比燃料价格上升得快。

通过改革,中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8-9%的速度连续增长。尽管80年代能源使用的增长速度只有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中国的主要燃料--煤炭的价格,从1978年到1995年仍翻了一番。1995年的原煤产量达12.8亿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含碳矿燃料的生产者和用户。难怪现在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者。这些环境问题由于从生产、运输到最终使用的整个能源系统的低效率而加剧。

此外,部分是因效率低,电力生产没有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经常性的电力短缺降低了生产率,并导致生活的不便。问题是如此普遍,以致许多地方报纸象预报天气一样发出计划性的停电通知。电力部计划从1995年至本世纪末到少增加200GW至300GW的装机容量,即平均每年增加24GW。当然,中国无论是建造大型电站的能力还是资金,都不足以完成如此巨大的扩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急于想吸引国外资金用于电力领域投资。

当然,政府也很清楚节能在改善与能源相关的经济和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早在1980年,国家便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提高关键能耗工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提高所有工业用电机、风机以及泵类的能源使用效率。90年代,政府的目标已将节能投资的责任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由大制造商转化为一个出租协会。1993年,CECIC的贷款加上地方政府的资金补充,共有3亿美元,每笔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投资的一部分。

政府已公布了能源标准和一系列附加的节能条例,它们已收录在中国的《节能法》草案中。如果这一法律获得通过,许多地方节能技术服务和监测中心将授权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政府报告。严厉的立法将加强对节能的需求,这一需求由于现有的节能条例和市场以及环境的压力而有了较强的增长。

国外的技术和投资可在满足中国的节能需求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自从1978年中国开放以来,国内已成立了240,000家外资企业。直接的国外投资在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国家的总产的10%。外资企业现已占了超过中国总的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1992年,美国在中国能源和电力上的总投资达7.74亿美元。

机会范围:

由于经济和政治力量的综合作用,以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节能的需求。由于经营困难的公司允许破产,幸存者更愿意投入先进的技术,如工业过程控制、凝汽阀以及高效电机、锅炉和炉窑,这些将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电价的上升使得使用效率和热电联产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尽管以低的、可控制的价格传送暖气在多数地方仍是一个重要障碍,市场政府面临着通过改善区域采暖系统来减少污染和费用的压力。外资宾馆和办公大楼开发商通过采用节能灯具、恒温控制系统和装置以提高能源使用。请理解随着中国消费者可随意支配的收入的增长(暂且不考虑电线容量的限制)也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用电器具,因为通过减少维护和电费,比竟可以节省金钱。

改善工业设备和工艺:

中国的工业领域为国外的节能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目前,中国工业消耗的能源超过能源总是的三分之二。非国有工业产量份额已显著增长,但由于国家控制着许多重工业领域,它仍是主要的能源使用者。

对国有企业能源使用的研究表明,如果将中国现有的过时的设备和工艺立即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来代替,将能源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国具备现有的能耗总量上节省40-50%能耗的技术潜力。当然如此彻底的设备改造是不现实的,这一数字只是作为一个有用的技术参考点。

一个对中国锅炉和炉窑的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通过工业设备改造而实现节能的潜力。中国的锅炉每年消耗8.6X1015Btu(9.1X1018焦耳)的煤,约为最终使用能源的三分之一。如果锅炉的效率由现在的平均65%提高到发达国家所达到的平均80%,每年可减少能源浪费1.6X1015Btu(1.7X1018焦耳)。

工业炉窑大约消耗中国最终使用能源的四分之一。由于中国使用的炉窑的低效率,工业加工比如钢铁和玻璃生产以及铜的冶炼所消耗的能源比初级加工要多25-110%。如果中国的炉窑提高到先进水平,中国将减少炉窑能耗的大约40%,或每年减少2.7X1015Btu(2.9X1018焦耳)的浪费。

根据地球环境研究所提供的案例研究,多数的工业能源使用的改善是经济可行的,多数情况下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很好的。

上面陈述的节能潜力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它们多数使用低效、高污染的二手设备,由小型、低效的电站供电。甚至,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投资规模还是技术的先进程度均段于国有企业,为高经济回报的节能投资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市场。

降低高效率电机的花费是国外投资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区域。中国的制造商已生产也一系列称为YX系列的高效异步电机。然而,YX系列电机由于采用了更昂贵的材料,其成本比低效的Y系列电机要高出50%。尽管用一台YX系列电机更换一台Y系列电机的费用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收回,然而,许多电机用户却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初始费用。中国的高效率电机制造商也许愿意允许国外的技术或者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以提高他们减少材料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的能力。

国外投资对促进钢铁工业使用废气也是必要的,高炉产生的含一氧化碳丰富的废气可用来低成本发电,且可减少工厂产生的污染。例如,一个6MW的发电厂的投资成本约在1500-2500万元,由于使用废气,不需要燃料费用,每年可发电36GWH。假设电价为0.6元/KWH,生产的能源价值将高于2000万元,可让工厂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收回投资。中国已有8家钢铁厂有兴趣采用这一技术。

认识到中国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所存在的潜在的机会,一些美国公司已始了这一领域的业务。例如,有一家领先的美国控股公司已与一家中国的石化公司合作,采用过程控制改造其炼油厂。一家美国凝汽阀公司与一家领先的中国机械公司合作,改善许多工业应用蒸汽系统的效率。在第三个案例中,一家钢铁工业相关公司在财团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寻求钢厂的节能改造机会。

热电联产:

1993年,联合产热和发电,即大家所知的热电联产,估计几乎占了中国热力发电装机容量的12%。80年代,中央政府支持发展热电联产,因为这一下子解决了几个问题:供电量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环境得到保护。小规模热电联产的任务现在转移到了省级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领域,在这方面产生了对国外投资的需求。

热电联产的技术潜力在中国北方和东部省份发展得最快,因为这些地区冬天气温低,工业比较发达。然而,突然兴旺起来的南方沿海省份也同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那里需要的电能和制冷的空间更大。在能源短缺的地区,新建的工厂要比同一电网供电的当地用户付更高的价钱。实际的价格通常由发电厂和当地政府依实际情况协商而定(售热通常是不允许的收来源,因为政府严格规定采暖价格)。

纺织、食品、机械、造纸、炼油和化肥工业尤其是发展热电联产的强有力的选择。企业内部的热电联产部分似乎是最有利的项目类型。小地区的热电联产设施是次于大型中央热电联产工厂的好的改造项目。大型的系统趋于更昂贵,因为热传输系统估计在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更高些,建造的周期也更长。而且,政府控制电和热的价格制约了大型项目在投资方面的有利性。

节能论文范文篇8

乙烯存储过程中产生的BOG主要来自卸船时管道吸热产生的BOG,储罐吸热产生的BOG,大气压变化产生BOG以及液体充装时产生的BOG。前两者的BOG量可以通过保冷措施来降低。通常管道保冷有聚苯乙烯泡沫、泡沫玻璃、聚乙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PUR)、聚异氰脲酸酯(PIR)、酚醛泡沫等。由于PUR和PIR具有导热系数低,绝热性能好的特点,比较适用于低温管道的保冷。PIR的使用温度范围广,PUR最高使用温度在-65~80℃,因此低温管道做双层保冷,内层为PIR,外层为PUR。保冷厚度计算可采用表面温度法、最大允许冷损法和经济厚度计算法。储罐保冷一般內罐采用泡沫玻璃等支撑,罐壁夹层采用珠光砂和弹性玻璃棉毡;吊顶采用玻璃纤维或矿棉绝热。保冷厚度计算以储罐日蒸发量不大于0.08%为设计基础。

2冷量回收

传统的低温乙烯流程见流程图1,即系统产生的BOG通过BOG压缩机压缩,冷冻机冷凝后进行减压闪蒸,闪蒸气体回BOG压缩机二段,闪蒸液体回低温乙烯罐。当下游需要气相乙烯时,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来降低系统的能耗。下面以某项目为例,比较5种工艺流程下的能耗。

2.1乙烯直接蒸汽汽化

低温乙烯经输送泵加压后,进入汽化器加热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2乙烯换热器交换(有闪蒸)

BOG压缩机加压后的BOG与泵出口的乙烯进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压缩液体进闪蒸罐闪蒸后气体回压缩机二段入口,液体回低温乙烯罐。换热后的低温乙烯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3乙烯换热器交换(无闪蒸)

BOG压缩机加压后的BOG与泵出口的乙烯进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压缩液体直接回低温乙烯罐。换热后的低温乙烯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4换热器、节能器交换

泵出口的低温乙烯分别经过乙烯节能器及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5乙烯空温汽化器

低温乙烯在进入汽化器之前,先经过乙烯冷凝器和空温汽化器汽化后,直接进入乙烯过热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3能耗分析

节能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贴膜玻璃节能安全玻璃

贴膜是玻璃表面用粘胶、压敏胶贴上一层薄膜或层压薄膜,玻璃表面的贴膜具有各种功能,如增强、遮阳、绝热、装饰等。贴膜时可采用液体轮合剂或膜本身涂布压敏胶。按膜的功能可分为遮阳绝热、阳光控制、低辐射、热反射、光栅(镭射)、增强(防爆、防盗)、磨砂、彩色和印花等贴膜。贴膜一般在室内玻璃。

我国建材行业标准JC846—1999中贴膜玻璃指贴有机薄膜的玻璃制品,在足够强的冲击下将其破碎,玻璃碎片能够粘附在有机膜上而不飞散,如果被击穿成一个洞,洞的边缘不应有未贴膜玻璃那样锯齿状。此标准分为1类贴膜玻璃和11类贴膜玻璃,I类贴膜玻璃指未经过钢化处理的单片玻璃板贴膜而制得的,II类贴膜玻璃指钢化玻璃或半钢化玻璃板贴膜而制得的,此标准适合于建筑玻璃,与建材行业标准相比,本文所讲的玻璃贴膜所包括的范围更广一些。

隔热保温膜贴于玻璃正面或背面,既可起隔热保温作用,又可起装饰作用,主要性能如下。

①遮阳性此类型膜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反射大阳热能50%~78%,热能透过仅10%~20%,遮蔽系数0.20~0.60,起控制阳光作用,减少了进入室内的太阳能。

②绝热性贴膜后可起绝热作用,通过玻璃的热能损失减少到30%~50%,减弱温度急剧变化程度,可望解决冷壁效应和温室效应,因而节省了空调费用。

③减少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透过率一般3mm透明平板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9%,对300~380nm紫外线的透过率为70%。贴膜后,根据要求可使用不同色泽的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能降到10%~50%,紫外线的透过率仅为0.4%,减轻了紫外线对室内家具和纺织制品的损害作用。

④改善建筑物的协调性绝热薄膜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透过率,贴膜后可与现有建筑色彩协调,融为一体,贴膜也可起镜面作用,室外看不到室内人与物,而室内却可以看到室外的景象,可代替窗帘,减少了窗帘拉开和合拢时所造成的不协调现象,克服建筑物外观的不一致性,提升建筑品质。

⑤增加玻璃强度和安全性玻璃破裂时,碎片不会飞出伤人。

此类贴膜又可以分为阳光控制膜、阳光反射膜、低辐射膜(Low-E),三者相互之间很难明显区分,通常认为阳光反射膜的反射率较阳光控制膜和低辐射膜略高。低辐射膜是在保证可见光透过率尽可能高的条件下,阻止室内辐射能量传递,达到节能效果,其辐射率E<15%。此外还有防紫外膜等。

各类型隔热保温膜不仅具有数值不等的太阳能反射率、吸收率、总太阳能的阻隔率与遮蔽系数,而且具有99%的紫外线的阻隔率,相应的防晒指数为100,而一般玻璃的防晒指数仅为0.5~2.7,防晒霜的防晒指数也只有20,贴隔热保温膜后阻隔紫外线效果较理想。根据品种的不同,眩目光减少率波动于42%~79%之间。表12河中各类型贴膜的强度也是比较高,No.l~5的抗拉强度为177.3MPa,断裂强度为696.3kPa,剥离强度1300g.cm-1,穿刺强度为34927g.No.6的抗拉强度为203.4MPa,断裂强度为1620.3kPa,剥离强度为1122g.cm-1,穿刺强度为66224g.

低辐射贴膜能阻隔夏季太阳巨大热量(可达79%太阳热能)和眩目强光,但不光线进人,使室内更阴凉,而冬季却能减少热量透过玻璃的损失,贴在单层玻璃内表面时可降低热损耗30%左右,起了冬暖夏凉的作用。

隔热保温膜的基片材料为15~50μm的聚酯薄膜,可用磁溅射各种有色金属进行着色,通常有银色、灰色、古铜色、金黄色等。比较低档一些有染色膜。

聚酯膜通常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合而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低的吸水性,抗拉强度可达137MPa,延伸率70%。

节能论文范文篇10

快速的成长和市场的变革推动了对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的需求的增加,以帮助中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其能源需求。工业部门是进行节能投资的一个特别有前途的领域,因为许多企业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旧设备和工艺。新的建筑和设备对节能技术也是需要的。在中国做生意的障碍是很大的,但只要一个公司建立一个长期的业务发展战略,障碍是可以克服的。有兴趣的公司可对这些投资机会进行调查,手段当然很多,比如利用那些为在中国经商而建立的大量组织、服务机构,还可以从一些重大的事件入手调查。

市场状况:市场的压力、电力短缺、资金短缺以及环境的变坏已为外国公司带来极大的商机,使他们有机会在节能技术方面来分享庞大的中国市场。

最初开始于1978年的市场改革,戏剧性的削弱了国家计划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国有企业所占全国工作总产值由1980年的76%下降到1994年的34%,国家分配的商品由1979年的65种缩减为1995年的14种。在重工业和通讯以及运输领域的价格控制作用已削弱。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尽管少数几种关键项目,如谷类、棉花以及石油产品的价格仍在国家的控制之下。中国正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和配额,以及向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转变,来努力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准保持一致。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停止向煤炭工业发放每年高达2.3亿美元的补贴。煤炭价格1993年在许多地区开始急剧上涨,1994年价格下调后,仍继续上涨。据政府报道,许多煤矿在1995年已开始盈利。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改革在前进了两步后又退回了一步。在宣布了几条措施后,石油市场在1992年开始开放。1994年夏季,政府改变了方针,重新由中央统一管理价格和销售渠道。1994年春季,为了防止社会不安定,政府逐步对居民用煤和用气售价实行控制。电价仍是大幅度调节了的,在多数地区,电价现在比燃料价格上升得快。

通过改革,中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8-9%的速度连续增长。尽管80年代能源使用的增长速度只有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中国的主要燃料--煤炭的价格,从1978年到1995年仍翻了一番。1995年的原煤产量达12.8亿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含碳矿燃料的生产者和用户。难怪现在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者。这些环境问题由于从生产、运输到最终使用的整个能源系统的低效率而加剧。

此外,部分是因效率低,电力生产没有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经常性的电力短缺降低了生产率,并导致生活的不便。问题是如此普遍,以致许多地方报纸象预报天气一样发出计划性的停电通知。电力部计划从1995年至本世纪末到少增加200GW至300GW的装机容量,即平均每年增加24GW。当然,中国无论是建造大型电站的能力还是资金,都不足以完成如此巨大的扩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急于想吸引国外资金用于电力领域投资。

当然,政府也很清楚节能在改善与能源相关的经济和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早在1980年,国家便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提高关键能耗工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提高所有工业用电机、风机以及泵类的能源使用效率。90年代,政府的目标已将节能投资的责任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由大制造商转化为一个出租协会。1993年,CECIC的贷款加上地方政府的资金补充,共有3亿美元,每笔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投资的一部分。

政府已公布了能源标准和一系列附加的节能条例,它们已收录在中国的《节能法》草案中。如果这一法律获得通过,许多地方节能技术服务和监测中心将授权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政府报告。严厉的立法将加强对节能的需求,这一需求由于现有的节能条例和市场以及环境的压力而有了较强的增长。

国外的技术和投资可在满足中国的节能需求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自从1978年中国开放以来,国内已成立了240,000家外资企业。直接的国外投资在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国家的总产的10%。外资企业现已占了超过中国总的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1992年,美国在中国能源和电力上的总投资达7.74亿美元。

机会范围:

由于经济和政治力量的综合作用,以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节能的需求。由于经营困难的公司允许破产,幸存者更愿意投入先进的技术,如工业过程控制、凝汽阀以及高效电机、锅炉和炉窑,这些将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电价的上升使得使用效率和热电联产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尽管以低的、可控制的价格传送暖气在多数地方仍是一个重要障碍,市场政府面临着通过改善区域采暖系统来减少污染和费用的压力。外资宾馆和办公大楼开发商通过采用节能灯具、恒温控制系统和装置以提高能源使用。请理解随着中国消费者可随意支配的收入的增长(暂且不考虑电线容量的限制)也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用电器具,因为通过减少维护和电费,比竟可以节省金钱。

改善工业设备和工艺:

中国的工业领域为国外的节能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目前,中国工业消耗的能源超过能源总是的三分之二。非国有工业产量份额已显著增长,但由于国家控制着许多重工业领域,它仍是主要的能源使用者。

对国有企业能源使用的研究表明,如果将中国现有的过时的设备和工艺立即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来代替,将能源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国具备现有的能耗总量上节省40-50%能耗的技术潜力。当然如此彻底的设备改造是不现实的,这一数字只是作为一个有用的技术参考点。

一个对中国锅炉和炉窑的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通过工业设备改造而实现节能的潜力。中国的锅炉每年消耗8.6X1015Btu(9.1X1018焦耳)的煤,约为最终使用能源的三分之一。如果锅炉的效率由现在的平均65%提高到发达国家所达到的平均80%,每年可减少能源浪费1.6X1015Btu(1.7X1018焦耳)。

工业炉窑大约消耗中国最终使用能源的四分之一。由于中国使用的炉窑的低效率,工业加工比如钢铁和玻璃生产以及铜的冶炼所消耗的能源比初级加工要多25-110%。如果中国的炉窑提高到先进水平,中国将减少炉窑能耗的大约40%,或每年减少2.7X1015Btu(2.9X1018焦耳)的浪费。

根据地球环境研究所提供的案例研究,多数的工业能源使用的改善是经济可行的,多数情况下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很好的。

上面陈述的节能潜力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它们多数使用低效、高污染的二手设备,由小型、低效的电站供电。甚至,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投资规模还是技术的先进程度均段于国有企业,为高经济回报的节能投资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市场。

降低高效率电机的花费是国外投资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区域。中国的制造商已生产也一系列称为YX系列的高效异步电机。然而,YX系列电机由于采用了更昂贵的材料,其成本比低效的Y系列电机要高出50%。尽管用一台YX系列电机更换一台Y系列电机的费用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收回,然而,许多电机用户却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初始费用。中国的高效率电机制造商也许愿意允许国外的技术或者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以提高他们减少材料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的能力。

国外投资对促进钢铁工业使用废气也是必要的,高炉产生的含一氧化碳丰富的废气可用来低成本发电,且可减少工厂产生的污染。例如,一个6MW的发电厂的投资成本约在1500-2500万元,由于使用废气,不需要燃料费用,每年可发电36GWH。假设电价为0.6元/KWH,生产的能源价值将高于2000万元,可让工厂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收回投资。中国已有8家钢铁厂有兴趣采用这一技术。

表1中国市场节能投资的回报率

投资领域回报率%

钢铁

将敞式热熔炉更换为氧气炉16

采用连续浇铸19

二次加热炉改造36

高炉气回收41

炉窑改造84

中型工厂重组20

小型工厂废热回收71

氢氧化钠

采用薄膜电解槽29

水泥

中型炉窑改造15

由湿法转为干法生产19

小型炉窑改造35

造纸

采用热电联产25

黑液回收25

纺织

印染过程的热电联产38

氢氧化钠回收58

计算机化的能源管理>100

认识到中国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所存在的潜在的机会,一些美国公司已始了这一领域的业务。例如,有一家领先的美国控股公司已与一家中国的石化公司合作,采用过程控制改造其炼油厂。一家美国凝汽阀公司与一家领先的中国机械公司合作,改善许多工业应用蒸汽系统的效率。在第三个案例中,一家钢铁工业相关公司在财团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寻求钢厂的节能改造机会。

热电联产:

1993年,联合产热和发电,即大家所知的热电联产,估计几乎占了中国热力发电装机容量的12%。80年代,中央政府支持发展热电联产,因为这一下子解决了几个问题:供电量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环境得到保护。小规模热电联产的任务现在转移到了省级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领域,在这方面产生了对国外投资的需求。

热电联产的技术潜力在中国北方和东部省份发展得最快,因为这些地区冬天气温低,工业比较发达。然而,突然兴旺起来的南方沿海省份也同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那里需要的电能和制冷的空间更大。在能源短缺的地区,新建的工厂要比同一电网供电的当地用户付更高的价钱。实际的价格通常由发电厂和当地政府依实际情况协商而定(售热通常是不允许的收来源,因为政府严格规定采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