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8:54:27

作弊范文篇1

一、财会作弊的一些手段

财会作弊“,变”字在先,“藏”字在后,在深藏中蒙混过关,在变动中弄虚作假。变实为虚,变是变真为假,变公为私,变人为己;藏是巧妙掩饰,隐藏深固,蒙混过关。本人从事财会工作20多年工作中结合所闻所见,总结了以下一些国家企事业单位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财会作弊手段,列举如下。

1、鸳鸯发票,弊端甚多。在现金交易中,分别套开同一发票,存根联和抵扣联的金额小于发票联金额,谋取私利,趁乱造假。利用发票在管理上的漏洞,内部管理上的松懈,自制或套开假发票、假收据,窃取、虚报、冒领,中饱私囊。

2、浑水摸鱼:吃空饷,多报冒领。利用企业中的监管不严,在工资表或会议费、招待费名单中虚列员工或参会人员名额,中饱私囊。以采购物资为名在节假日发购物券(代金券),用于变相消费,搞福利或拉关系。

3、偷梁换柱:调节利税,变换手法,多计多列。

4、资产流失,账外经营。以各种借口设立小金库,贪污私分或开支一些不好开支的费用,进行不当的生产经营活动。

5、长久挂账,只提不用,多提多摊费用。

6、偷漏税款。一些享受税收优惠和免税的企事业单位,在免税年份和项目上利用各种手段将各种成本和费用推后,偷漏增值税。

7、瞒天过海:钻改革的空子,集体作弊,骗取补贴。集体编造虚假凭证,虚列购销业务,套取银行贷款,骗取上级部门的补贴、骗取财政补贴等。

8、以逸待劳: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编造借口,设置障碍。以各种理由为借口,迫使审计人员上电脑查账,故意不打印会计总账和明细账,迫使审计人员在成千册的记账凭证中海底捞针,增加审计工作量,以疲劳来麻痹审计人员。

9、东躲西藏:消费是真,投资是假,开始时以投资为名,其实是变相消费。

10、伪造变假:骗取贷款,伪造证件。伪造单位或企业公章、银行印鉴、仿造收付凭证,伪造相关文件等,骗取银行在项目上的贷款。

11、重复设账,欺骗审计。

12、年初虚冲,年末虚增。在合并报表时,按规定编制合并报表,不该合并的报表却又并在一起,造成资产不真,负债不真,盈利不真。

二、如何鉴别会计作弊如何鉴别会计作弊是实质性审计的重要内容。

会计作弊的手法虽然繁多,形态各异,只要保持应有的职业判断,认真面对,审计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①要经常学习新的会计制度,精通会计业务,熟练操作计算机财务软件。熟悉财税法规,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要严守审计独立、公正、透明的原则,轻易不能相信被审计单位的种种解释,不为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所左右。

②要克服畏难情绪。只要细致认真顺藤摸瓜,熟悉会计作弊的各种手法,无论会计作弊的人员和单位怎样狡滑,总会露出蛛丝马迹,在账簿、凭证、报表、说明中总有异常现象出现,只要顺藤摸瓜,抓住关键线索,就能发现和找出问题。

③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会计作弊中,关注新出现的会计作弊手法,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掌握对各种作弊形态和类别审查的要领。领会和归纳出自己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就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在审计中要用审视容易出现风险的盲区、盲点,运用老财会专家的经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审查鉴别。

作弊范文篇2

物:学生甲学生乙监考老师

(教室门前)

(甲乙边走边聊,乙背着书包,甲两手空空,只在上衣贴胸口袋塞了支笔)

乙(烦恼地):……听说这次监考的是咱们院四大名捕之一,这可怎么办?

甲:哥们别愁,我有办法。

乙:你有什么妙计?

甲(得意洋洋地掏手机):用这个!我有个信息院的哥们前两节刚考完了计算机,卷子跟咱们的一样的。这次就考那么100道选择题,我已经跟他说好了,三条短信息就搞定。

乙(失望地):用短信息收答案啊?有什么厉害啊,虽然你的手机调了振动,可是也很容易被老师发现的,老师对这些特敏感。

甲(神秘兮兮):非也非也。我偏偏不调振动,就让它短信息铃声响着。(短信息“嘀嘀”声,甲看)哈,我那哥们现在已经回到宿舍,准备翻书查答案了。

乙:不会吧?!让手机响着不是更明目张胆了吗?

甲:这你就不懂了,这叫置诸死地而后生。山人自有妙计,你就好好地等着答案自动送上门吧。

(上课铃响,乙匆匆忙忙,甲悠哉游哉地走到位置上坐下)

乙:你还坐第一排?

甲:这叫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你不懂。

(老师携一叠试卷上)

老师(清嗓子):同学们,今天的计算机基础考试由我来给你们监考。希望大家合作。(发卷)试卷两张,答题卡一张。题目一共是100道,全部是选择题。请大家检查一下。完了以后写好专业姓名学号。(发完卷走到前面)虽然是老生常谈,我在这里还是给大家强调一次考场纪律。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当老师那么多年,监考过的学生无数,那些不安分的同学有什么伎俩我都清楚得很。被我发现谁有小动作,后果自己心理清楚。我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就那么多。(看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答题。时间是两个小时。

(大家低头开始答题。乙看题挠头烦恼不已,甲拖着腮睡觉)

(老师在巡视,稍后,一本正经举出一牌子,上书“十五分钟后”,示观众。放下。)

(忽然有音乐声)

老师(严肃的):哪位同学带手机进考场了?!把手机交出来或者关掉!……哦,是我的,一时疏忽,影响同学们了,不好意思。(赶紧把手机关了)

(老师继续巡视,出示“半小时后”的牌子)

(“嘀嘀”的手机短信声)

老师:谁?!(寻声向前面走去)

甲(高举手):我,老师。(恳切的)实在对不起,我的手表坏了,为了方便看时间,我带了个闹钟来,可能没关好。(从书桌里掏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闹钟)

老师(冷汗):这么大?!好好好,你注意关好就是了。

甲:好的。(坐下对乙偷笑)

(老师巡视后面,甲公然把手机掏出抄答案。乙探头抄)

(老师转回,甲乙马上恢复做题之态,老师走又继续抄。)

(老师出示“半小时后“牌子)

(“嘀嘀”声又响,老师快步走向前)

甲(站起):老师,对不起,我想我的闹钟可能出了毛病。

老师:怎么能这样呢?

甲:这样吧,为了让您放心,我把电池卸下来好了。(取出电池远远一扔)

(老师点点头,继续巡视,甲乙抄答案)

(老师出示“一个小时后”的牌子)

(“嘀嘀”声又响)

老师(生气地朝甲):你说怎么回事?!闹钟拆了电池还会响?!

甲(激动地):老师您别说了,我也被它烦透了!(交出闹钟)它还真神了,没电还会响。你就把我这破闹钟收去吧,这样大家都放心一些。我为自己打扰了考场的秩序而深感抱歉。

老师(把闹钟收下):那好。你也别为这事着急,好好做题。(转身走)

(甲对乙做胜利手势,两人抄答案)

(在老师出示“一个半小时后”时,甲乙扔下笔,长淑一口气,乙给甲做ok手势。两人相视而笑)

甲(刚站起要交卷,忽然手机又“嘀嘀”响):不会吧?!(手足无措)

老师(愤怒的):这位同学,我一直就觉得你有点问题。现在你无话可说了吧?!

甲(异常激动地转身对其他同学):你们说!快说,是谁跟我一样带了闹钟来考试,又不关好,严重影响了考试秩序!这么不配合老师的监考工作,你们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辛苦培育你们的父母,对得起栽培你们的社会吗?!(乙无辜的摊开手摇头)

老师(反被弄得手足无措):呃……这位同学,你别太激动了,考试还没结束。

甲:不好意思,老师,我有点失态了。那个,我的卷子做好了。

(甲乙相继把卷交给老师,两人离开座位。甲一本正经,乙脸上带着不可抑制的得意)

乙(出门后):哇!你真神,这么牛的办法也能想到啊,这次考试肯定没问题了,哈哈哈!

甲(得意):小case啦!

乙:哦,对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之前的三条短信不是已经把答案全部发过来了嘛,怎么还会有第四条短信啊?害的我替你出了一身冷汗。

甲:哎,就是,把我吓坏了,幸好我机智过人。

乙:看看那短信说了啥?

甲(掏手机):还有什么,不是那种“你的手机号中奖了!”的骗人广告,就是家庭医生信息。

(甲乙一起看手机)

作弊范文篇3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有考试,就有作弊。是不是太绝对了,我们姑且不管这句话是否正确,但可以看出作弊是个普遍现象。曾经看过这样一位对作弊现象有新思考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作弊现象,不是空洞的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将计就计,放手让学生作弊。太绝了,竟然有这种老师!但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有条件的。

第一次允许所有学生准备一张A4的纸带入考场,纸上学生可以写任何他想写的东西。学生听到这些当然兴奋不已了,唯恐写得少了,都写了很多,满满的。等考试结束后,老师把这些A4纸粘到教室后面的墙上,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去参观,看别人写的什么,跟自己的进行比较。有的说别的学生很能,写得比他的多,写了很多考试的重点,怪不得能考那么好呢;有的学生抱怨自己写得太少,而且也不是重点,所以没有考出高分,……通过比较,这下好了,考得不好的同学就知道他们的那张A4纸该写些什么内容了,就有了目标了,开始为下一次的考试做准备了。

在无形中,他们意识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考点,很有目标的去复习、去抄写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该掌握的也都差不多了吧?

等下次考试,学生照样可以带答案到考场,但老师提出了要求,每人只能带半张A4纸,后来又减到了1/4张……

其实,学生都想考出好成绩,自己高兴,老师高兴,家长也高兴。可我们以前只关注考试的结果,很少关注考试的这个过程。而这位老师关注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信这些学生迟早会丢下那张写满答案的A4纸,好好学习的。这是很另类的方法,但却值得我们深思。

作弊这个词,恐怕老师听了都会头疼,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听说哪个老师没遇到过不作弊的班级和学生。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有考试,就有作弊。是不是太绝对了,我们姑且不管这句话是否正确,但可以看出作弊是个普遍现象。曾经看过这样一位对作弊现象有新思考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作弊现象,不是空洞的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将计就计,放手让学生作弊。太绝了,竟然有这种老师!但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有条件的。

第一次允许所有学生准备一张A4的纸带入考场,纸上学生可以写任何他想写的东西。学生听到这些当然兴奋不已了,唯恐写得少了,都写了很多,满满的。等考试结束后,老师把这些A4纸粘到教室后面的墙上,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去参观,看别人写的什么,跟自己的进行比较。有的说别的学生很能,写得比他的多,写了很多考试的重点,怪不得能考那么好呢;有的学生抱怨自己写得太少,而且也不是重点,所以没有考出高分,……通过比较,这下好了,考得不好的同学就知道他们的那张A4纸该写些什么内容了,就有了目标了,开始为下一次的考试做准备了。

在无形中,他们意识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考点,很有目标的去复习、去抄写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该掌握的也都差不多了吧?

作弊范文篇4

论文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各类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学习方法等原因.对基础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成效性较差。因此,考试作弊的现象较为突出。本文通过理性分析近年来高职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以探寻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从1999年开始建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具有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新生力量。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职业规划、研究方向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在教育、教学开展方面也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式。但是.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和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对基础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成效性良莠不齐,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在高职学校学生中表现日益突出,虽然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早已对此现象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目前.考试作弊已成为高职学校学生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考试作弊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有甚者会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社会诚信道德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埋下了种种隐患。

一、高职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思想惰性和认识误区

通过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高职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看法实在令人担忧。不少学生都认为“我们是学习技术,不是学习理论所以考试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别人都在抄”,“我擅长实践操作,不擅长死背书本,所以只有作弊”,“什么诚信不诚信的,只要能过关,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多学生没有把考试作弊同个人的诚信做人、思想道德、刻苦努力才能学到真本领这个道理联系起来.不认为“作弊可耻”。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作弊被抓住只是运气不佳.并不以作弊为耻。

(二)作弊范围广泛

近几年学生作弊范围较之以前有所扩大,在调研中我们分别从作弊行为的横向和纵向角度对作弊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考试作弊从学生数量和作弊课程数量等横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一是作弊学生范围广。以往是部分高年级学生才伺机在考试中作弊。而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在逐渐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作弊的危害有所畏惧,考试作弊的情况相对较少。而现在许多刚入校的学生由于入学知识基础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对待大学的学习,或视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于不顾.作弊行为逐渐成为常态。同时,不仅学习差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挖空心思,连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了奖学金、入党也会铤而走险;二是作弊课程门类多。高职学校都会开设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多认为课程与本专业不相关而出现厌学和抵触情绪,平时不用功,为通过考试而作弊。现在还发现许多专业基础课程也存在考试作弊,这些课程的学习本应是学生为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而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而许多学生却连最基础的专业课程都不能认真学习,为蒙混过关选择在考试中作弊。从纵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存在作弊。以往学生多在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中作弊。虽然这样的考试作弊被发现也将面l临无法毕业危险,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为通过考试铤而走险。但近年也发现,在国家、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考试中如专升本考试、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资格考试等,学生作弊事件也时有发生。

(三)作弊手段复杂

现今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使监考老师防不胜防。现在比较常见的有:交头接耳;传递答案;偷看教材、笔记;将考试相关内容写在手上、桌面上或是铅笔盒等文具上:微缩复习资料;利用手机短信传递答案,甚至利用隐形耳机、针孔摄像头等高科技产品.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作弊。

二、高职学校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各种环境的复杂性是作弊现象出现的基础性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我国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转型期人们对传统的怀疑、批判,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系统崩塌,以“利”为目的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整个社会各领域的诸多不诚信现象,让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诚信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生存手段。这逐渐导致大学生们失去对不诚信行为的耻辱感,对考试作弊行为也不以为耻。

其次,家庭环境的教育缺失。现在的大学生已基本是“90后”。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把子女的学业教育问题看做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望子成龙也是大多父母惯常心态。学习、生活、就业已将整个家庭的资源占用殆尽。但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许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自身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使孩子从小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对“是非”“对错”失去了正确的判断。

再次,“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额的教育费用、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目益突出。尤其是近两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非常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就陕西省而言,各类高校数量150所,居全国第3位,其中近一半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学校每年毕业生近10万.就业率仅7%左右。2009年更是一个高峰期,全省高校毕业生30万,高职学校学毕业生1O多万,其中女生占1,3以上。在调研中经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们发现许多高职学生深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习。很多学生都觉得“上大学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就是“混日子”.“混一张文凭”,因此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平时不用功,上网聊天玩游戏,到考试时,因面临无法毕业、退学等压力的影响,只能通过考试作弊的手段蒙混过关。

(二)学校教育管理的不适应性是作弊现象出现的客观性原因

首先,教学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由本科院校聘请而来,固然本科院校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但是这也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高职学校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应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本科院校老师在这方面恰恰是比较薄弱的。这就使很多高职院校办成了“本科压缩型”教育模式.也使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和课程的设置而走上作弊的险途。另外。目前一元化的课程体制忽略了学生的智力、个性、兴趣以及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一元化的课程体制下,学生学习统一的课程.不论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情况如何,都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教学。嗵应这种体制的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获得好成绩.但对于不适应这种体制的学生.因为不愿意承担无法毕业的风险.就选择在考试中作弊;第二,某些课程或内容陈旧,不能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与高职专业联系不大,使学生觉得“学无所用”,“学非所用”,因此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产生抵触情绪。其次,考试制度的因素。当前,高校考试在考试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潜在地鼓励了种种作弊现象。四铡如,在考试形式上,形式单一,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这些重记忆而轻理解的考题往往比较容易作弊;在考试内容上,某些课程死记硬背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对于同一老教授的同-VJ课程来说,近几年出的试题内容多有重复,这就又给了学生可趁之机;在考试方法上。不少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仍多以期末考试为主要依据,而且考试多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平时不用功的学生为争取过关只能冒风险考试作弊。

再次。考场纪律执行不严。在考试的巡考过程中.我们发现监考人员不认真负责,对考场纪律要求不严,也是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生思想、心理的不成熟性是作弊现象出现的主观性原因

第一。精神缺失。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与过去相比,大学生的总体素质下降了。在某种程度上,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存在着精神缺失。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文明水平退化。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扭曲,在文明修养方面亟待补课;二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二元化,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但是在付诸行动时言行不一,他们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另一方面却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三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个人本位的价值选择得到广泛认同,不再习惯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却更乐于定为“我的”人生目标,个人功利色彩明显。

第二,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是由于某些监考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希望不劳而获。学生为了及格,争高分,获得荣誉或得到奖学金而抱侥幸心理,希望通过考试作弊等不诚信手段达到目的。

第三,从众心理。有的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不如自己的学生,通过考试作弊反而取得了比自己高的分数,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心理,认为“自己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比不过人家考试时的小动作”,严重挫伤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三、杜绝高职学校学生作弊行为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学生诚实做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容易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舆论宣传手段。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和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对社会上各种投机钻营、盗窃诈骗等不法行为进行揭露并给予坚决抨击。对诚信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而投机取巧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诚实守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学生中形成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当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自身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专业发展联系紧密的课程,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同时,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如实训基地教学、企事业单位实习、社会实践等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增强职业技能水平的以实践为主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作弊范文篇5

在一个人前进的学业进程中,要经过小学和初中,进入高中,又经过高中进入大学,每一学业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根据辨证否定观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的学业在曲折中前进,同时人的心理也渐趋完善,从而使人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大学生作弊的产生原因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给生产者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系必然要变革,而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必然要求各所大学培育出才华出众的大学生,而考试成绩作为一评价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使得不同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去争取它,大致有两种对立的手段,作弊与自力。

大学生作弊是时代的产物,其来源有两个:一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中转化而来;二是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衍生而来。

在高中,学校有一套很严格的学习、考试系统。从河北省三所重点高中的调查资料看,这三所中学——衡水一中、沧州一中和献县第一中学,一致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事情,学生们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在几十名来自这三所中学的学生的调查问卷中,80%的学生认为高中如监狱,学习是唯一的自由,拿献一中来说,它的口号是:抓住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在学校,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一天中生活单调地只有四件事:休息(晚休、午休)、吃饭、上厕所、学习。一个学生从早上5点起,然后上早自习,大约7点左右吃早饭,8点到12点左右上上午课,而在课间,学校明确规定走廊里不准有人停留,除了上厕所,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处于学习状态,下午依次类推,学生每天都要做大量试卷,“题海战术”是各重点高中的一致做法,据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约为12个小时,少数学生的学习时间可达14小时,只有为数极少的学生投机取巧不学习,虎度光阴,如此,严格的学习计划才造就了献一中高考本一上线率达30%以上,本二上线率达40%以上,而进入大学,学生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犹如破笼而出的小鸟,在大学,除有限的学习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绚丽怡人的大学风景为极度渴望自由、激情洋溢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丰富自己的舞台,相比而言,需要学习的课程少了,从而使学生花费的学习时间大量减少,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活动耽误了学习,而期末考试又不得不过,因此谋生了作弊的念头,又可以玩,又可以靠作弊轻松及格,这是一些大学生的“聪明”选择。

进入大学,人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桥梁,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很多,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厌学与轻视学习的心理,很多大学生认为学习不是太重要,再说大学考试也不很严,考试时抄袭别人的就可以了,这些大学生把大量时间用来参加活动、上网、玩。在大学中,竞争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也降低了,而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他们相比高中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学习很好,如此以来,在质量巨变规律的作用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般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况,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80位来自不同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大学生关于学习重要程度的调查,绘制表格如下:

重要程度人数分段

无用51-2

不重要202-3

比较重要303-4

非常重要254-5

由表格与图表可看出,对学习不重视的学生人数占到31%左右,这些同学的学习能力并不差,只是在心理上没有调整好,因如根本不用心去学,经常出现逃课的现象,而到考试时就指望抄袭及格了,这对个人及社会是非常不利的,一是养成了“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再者就是大学培育了一些“泡沫人才”,这些人大多没有真正本领。因此可能对公司企业带来极大损失。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社会对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极大需求,使得学生的精神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从而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评价越来越低,并且文化知识的考核会渐趋简单化,进而激发了一些厌学学生的不轨心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陷入作弊的深渊。同时,随着高考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全部高中生智力的提高,以及高中教学的不断创新提高,各重点高中的竞争愈演愈烈,高中生的学习将变得更加紧迫,他们的感受到的压力和约束力越来越大。如此以来,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的差异更加明显,出现犹如地狱和天堂两极分化的局面。这样,学生进入大学的感受到的自由变得更多,心理上变得很极端,一些人便放纵了自己,以解当年之夺,因此使得作弊的学生越来越多。根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40名大学生关于大学学习热情占高中学习热情的百分比的调查结果,绘制表格如下:

百分比人数

0--10%6

10%--30%19

30%--60%11

60%--100%4

由表格可以看出,在0—30%这一段人数分布较多,密度较大,这说明学习热情程度下降的潜力是很大的。随着高中大学学习热情的两极分化,表格的人数将向上移。如此发展下去,大学生不再是神话,将变得再平凡不过,他们对社会的重要性及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将会下降,这更增加了大学生的狡性心理以及破瓶子破摔的行为。

一个大学生这样说到:“高中学习太紧了,简直无法忍受,大学太好了,想干嘛就干嘛,也不用学习,到时找个同学抄就行了,轻松极了。”如此看来,未来的大学生真是令人担忧,作为大学生,不得不静下心来想一想,路在何方!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本质①

(一)比较劳动为考试作弊提供了基本条件

考试作弊是双方面的,提供作弊的一方称为作弊客体,接受作弊的一方称为作弊主体,而只在作弊主客体之间存在知识差距,这样作弊才会有效,才会更多地被采用。这个知识差距就是比较学习劳动,简称比较劳动。比较劳动为作弊者提供了有效的准备,在作弊过程中,那部分可以被复制及可以顺利地抄袭的试题答案所对应的学习劳动被称为相对比较劳动,除去这部分劳动,剩下的那部分比较劳动称为绝对比较劳动,相对比较劳动是作弊主体真正的不劳而获,是考试作弊的纯粹源泉。

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准备,是创造价值的基础,比较劳动是比较价值的源泉,比较价值是比较劳动的具体体现,相对比较劳动创造了相对比较价值,绝对比较劳动创造了绝对比较价值,相对比较价值具体体现观为作弊主体的考试分数。

所谓考试作弊就是占有作弊客体的相对比较价值,从而为作弊主体创造更多的剩余时间,这部分剩余时间将用来娱乐、活动、休闲等一系列课外精神享受。相对比较价值越大,剩余时间将会越多,作弊的非公平性越明显,程度越大。这类似于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要确定这种剥削程度,就应该拿相对比较价值和绝对比较价值相比,用公式表示:

m′=m1/m2

在该公式中,m′为比较价值率,m1为相对比较价值,m2为绝对比较价值。由于相对比较价值是由相对比较劳动创造的,绝对比较价值是由绝对比较劳动创造的,因此,比较价值率还可以用相对比较劳动和绝对比较劳动的比率来表示:m′=相对比较劳动/绝对比较劳动

这两个公式是从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以具体体现形式表示作弊主体对作弊客体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公式则是以抽象学习形式表示作弊主体对作弊客体的剥削程度。

(二)增加相对比较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②

作弊主体提高对作弊客体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增加比较价值的作弊和减少绝对比较价值的作弊。

增加比较价值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比较劳动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率,这需要作弊客体的主观改善,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习经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严密的学习习惯,进而增加对本科的知识,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比较价值。

减少绝对比较价值是指在比较价值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绝对比较劳动而相对延长相对比较劳动进行作弊。影响绝对比较价值的因素有多个,主要的有两个:考风和学风。因为各所大学的考试制度不尽相同,学校对考试的要求也不同,从而使得老师的态度和考场纪律也有很大差异。那些态度轻率、纪律松泄的考场,绝对比较价值就会下没,使得比较价值率上升,从而提高了作弊主体对作弊客体的剥削程度。再一方面就是学风,作弊主体通过与作弊客体建立私下联系,或好话联篇,阿臾奉承,或威逼强迫、出言不逊,或碍于面子,虚伪矫情,到了考场或传纸条,或小动作或调换桌位,强此败坏学风,也减少了绝对比较价值,提高了比较价值率。

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进一步提高了作弊主体对作弊客体剥削程度,为作弊主体余出了更多的剩余时间,导致了他们狡性的想法,滋养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恶习,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给人才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减少并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

所谓减少乃至消除考试作弊就是要拉近作弊主体与作弊客体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在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上一样,就会消除作弊的念头,同时,要增加作弊的难度,即使存在很大差距,知识也难以在考场中转移。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两种:减少比较价值和增加绝对比较价值。

减少关于文化知识的比较价值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二是改革文化知识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关键要从小做起,从每件事做起,时时刻刻做起,鼓励学生从实践中,从具体行动中去体会劳动创造成果的欣喜和自信感,在实际付出中坚定实事求是的准则。摒除不劳而获的心理,从而使得作弊主体做出相应的学习劳动,减少了与作弊客体商的比较劳动,进而减少了比较价值;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将决定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而这两点将影响大学生付出的学习劳动量以及对考核所采取的策略,缺少兴趣,态度不病者就会成为作弊主体,而考核方式作为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手段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考试心理。大产分学校都采用直接灌输知识的授课方式和书面知识问答的考核方式,有些学校还增设了补考之一弥补环节,为那些狡性者提供了第二次机会,使他们更加狡性,所谓改革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就是要变革以往的硬式教育,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大学生,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方面设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充分利用他人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专长,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如此以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付出和收获,彼此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从而也减少了大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比较价值,降低了作弊率。

增加绝对比较价值就是要增加作弊的难度和障碍感,即使存在很大的比较价值,也只能使作弊主体望尘莫及。其方法也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作弊客体的心理教育;二是加强考场纪律和学校对考试的重视度。

作弊范文篇6

一、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认知概述

(一)构成侵犯国家秘密罪

针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学者、机构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学界层次进行分析,国家性秘密包括考试试题,借助不同的方式泄露试题获取答案这种作弊方式,使考场外其他人员在考试期间就获取试题,严重违反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也属于侵犯国家秘密,应进行相应的惩治和处罚。考试作弊行为的犯罪主体可能是考生,也可能是考场监考人员或考试无关人员,不论作弊手段和人员有何不同,产生的危害性结果是相同的,扰乱了考试秩序,导致国家秘密泄露。再加上作弊过程中应用到非法的监视、监听设备,同样也处于犯罪,同作弊行为构成牵连,要根据法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原则进行严惩。

(二)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或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考生、监考人员不得通过任何科技手段,同外界人员取得联系,非法获得考试答案,一旦做出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即可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考试作弊行为还可能是一种有组织性的违法犯罪行为,犯罪人员的数量较多,使得考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还降低了考试的威信度,同刑法中限制的扰乱公共场所社会稳定秩序的规定相吻合,应遵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刑法规制。还有一些观点也将这种考试作弊行为视为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三)不构成犯罪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考试作弊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因为现行的刑法中并没有明确的列出作弊罪,无法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规制。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试题及其他各方面的内容同国家秘密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不能按照国家秘密司法途径来处理作弊行为。正因为缺少相关的法规制度约束,有关机构在处理这类考试作弊行为时,没有理论性的依据,虽然违法了社会基本道德,但并不存在切实的刑法约束,很容易导致刑事责任处置不合理。

二、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反思

(一)当前以国家秘密类犯罪为武器治理考试作弊现象中的争议

试卷与相应答案在考试尚未结束时到究竟是不是国家秘密?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规定,就试卷与相应答案在什么时候算是国家秘密的确定问题中用到了“启用”。而一些研究人员就根据这一规定提出,试卷与相应答案在启封并使用结束前泄露或获取试卷、答案的行为均触犯了侵害国家秘密法。笔者的观点为,该规定中的“启封”与“使用完毕”两词使用的妥当与否有待进一步商讨。首先,从时间的角度上看,“启封”属于“使用完毕”,那么该规定中又在“启用”概念中添加“启封”是意欲何为呢?其次,给出答案与评分标准的目的在于为阅卷与估分进行参考,而如果把试卷批改结束或估分结束当作是解密时间,那么这必然是欠缺科学性的。再者,若把开考到考试结束这段时间的试题当作是国家秘密,那提前交卷或中途退考的学生和其他人探讨考试内容的行为能不能也算是触犯了国家秘密类罪呢?最后,国家秘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控性,而开考到考试结束这段时间,考生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提前离场,这样试题也就没有了可控性,所以再将其认定为国家秘密也就不合理了。

(二)考试作弊行为不满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考试作弊行为不能全部用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来规制

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聚众在一些公共性的场所中做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对治安人员的执法工作进行妨碍,即构成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违法行为。其中聚众指的是在相应的地点,聚集(不)固定的人员,共同进行违法行为。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考试作弊行为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依照这种罪行的处罚方式来处理考试作弊行为欠缺合理性,因为考试作弊行为并不满足聚众的条件,作弊的私密性较强,不符合公开组织的条件。考试作弊也并不以扰乱社会秩序为根本目的,而是在于获取考试试题的答案,提高考试成绩。除此之外,适用范围有限是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特点,其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也不是全部适用的,因此不论是通过以上那一种罪行来规制作弊行为都欠缺合理性。

(三)刑法中不包括作弊罪名,存在刑法不能规制考试作弊行为的错误观点

我国刑法规定中并没有涉及到考试作弊罪,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视为考试作弊行为缺乏刑法规制,也根本就不存在非法获取及泄露国家秘密的罪行。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考试作弊行为,无法依据有关的国家秘密罪来处理及惩处,存在较大的法制理论缺陷和不足。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不能错误的认为考试作弊行为不能应用刑法来规制和约束,这种观点会使作弊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治,出现作弊行为更加严重、泛滥的状况。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刑法规制理念,从全面的角度和层面入手,探寻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新形式,可以通过刑法中的非法使用窃听装置罪来惩治考试中使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获取答案的考生,不能单纯的将考试作弊行为认为缺少法治轨制,而是在实践应用中进行弥补,深入探索刑事立法制度的内涵。

三、考试作弊行为刑法规制的对策研究

(一)深入认识考试作弊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最近几年,尽管考试作弊情况时有出现,且方法日新月异,但不管采用怎样先进的作弊方法,整个作弊过程总共包括两种,即“将试题传出”与“将答案传入”。要想得出适当的刑法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规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上述两个过程所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深入的认识。这两个过程的前者的含义为:借助QQ、无线设备等方法把试题传播到考场之外的行为。站在刑法的层面上讲,该过程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也就没有必要用刑法对其进行规范了。这是由于只了解试题内容是无法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而后一个过程的含义则是借助移动手机、隐形耳机等方法把试题答案发送到考生手中的行为。通常来讲,在考试过程中若未把将答案发送到考生手中,就很难危及到考试的公正性。因此,笔者的观点为:试卷一旦启封就不再是国家秘密了,且从开考到考试结束,试卷答案还是国家秘密。

(二)确定考试泄露答案会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

虽然从整体上看,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试题并不属于国家秘密的范畴,但是考试答案仍为国家秘密。在这种约束条件下,同考试无关的人员在获取答案的情况下,应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和职责,不能将答案通过任何方式传送给考生,如果违反了上述规定,就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虽然按照法律规定,考试外有关人员拥有知悉考试答案的权利,这种获取答案的行为并不属于犯罪,对考试试题进行解答的行为也并没有触犯相关法律。但一旦出现将答案传递给考试人员的行为,且答案准确率超出一定标准,就能够判定为泄露国家机密。但如果答案并非正确的答案,即可视为普通的作弊行为来处理。

(三)确定考生获取答案会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或同其他犯罪的牵连犯

考试过程中,考生应用不同的手段从外界得到答案的行为也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收到的答案可能是官方参考答案,也可能是与考试不相关人员解答的答案。在考试作弊行为中,通常都会通过组织的形式进行犯罪,涉及到多个人员,在刑法处置时可以根据主犯与从犯的关系,将这种犯罪行为判定为共同犯罪。当主犯为考试范围外人员时,构成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当主犯为考生时,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当作弊行为过程中应用了高科技窃听装置,可认定为非法使用窃听装置罪及牵连罪,需要进行从一种罪处罚。

四、总结

作弊范文篇7

教育论坛里,“女儿的好朋友考试时偷看她,怎么办?”的帖子点击率非常高。不少家长在跟帖中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也有不少热心读者发邮件给我们,发表了他们对孩子的同学考试作弊这类事情的看法。

孩子的同学作弊不少家长选择听之任之

“我的孩子成绩不错,期末考试的时候,坐在他边上的同学就一直偷看他。孩子回来就和我们提起了这件事,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孩子下半年就读初二的学生家长钱进良看到报道后,马上给我们发来了邮件。“其实,后来看到水杉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我也在反省,当初我处理这件事情的做法是否合适呢?”钱进良对此很担忧。

其实,对于孩子的同学考试作弊这件事情,大多数家长都采取了这种听之任之的做法。在随机采访中,70%以上的家长都表示,孩子的同学作弊,又不是自己的孩子作弊,没必要兴师动众。他们一般会告诉孩子:别人作弊不关你的事,只要不是你作弊就行了,管好你自己。19楼网友“家有考生”说:“我儿子小学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回来说他同学考试看他。我说那就给他看吧,他有什么不懂问你,你也告诉他得了。”还有一些跟帖的网友表示,朋友关系很重要,如果因为处理不好作弊事件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但是,水杉对这样听之任之的处理方法明显感到不满意。作弊本来就是不对,如果父母采取不作为的方法,等于是助长了这种作弊之风。但是如果不是听之任之,那又该如何处理才好。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要让孩子的同学意识到作弊是不对的,让他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同时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方面,也得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不让别人抄考试答案是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管自己鸵鸟政策其实要不得

网友maqing12345看到上期报道之后,登陆19楼教育论坛查看了帖子,并且问孩子,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孩子说,“我的同学也看过我的,不过我回来没说过。自己做事自己负责,我不是故意给他们看的,他们看了是他们的事,到时候考试严的时候考不好,或者被老师抓到了,也是他们自找的。”妈妈听了女儿的想法之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孩子年纪小,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似乎有些太难了,但是作为家长,怎样的处理方法才是最恰当的呢?让孩子告诉老师,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同学关系,告诉同学的家长,也会让孩子今后难以面对同学。

有些网友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采取鸵鸟政策。既不告诉老师,也不告诉同学的家长,而是应该管好自己。“考试的时候,让孩子管好自己的试卷,尽量遮遮牢,这样别的同学就看不到了,省去了很多麻烦”。

作弊范文篇8

摘要:成人教育考试作弊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从教风建设、考试模式以及考试监管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各种措施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遏制作弊,构建起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防火墙。

关键词:成人教育考试作弊教学质量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教师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成人教育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弱化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反馈,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现状

成人教育考试的作弊,呈现出了两个趋势。一是作弊主体扩大化。不管成教学生的学习形式是脱产、业余还是函授,在考试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作弊现象。作弊主体呈现出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的趋势,作弊学生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不少作弊还具有专业的辅助作弊团队。二是作弊形式多样化。考生现在的作弊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考场上交头接耳、传递答案、相互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在作弊上具的利用上,也由最初的纸条、计算器发展到手机、微型耳机等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滥用,造成了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泛滥。

2成人教育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学习动机不正确,诱发了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

成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都带有现实性或职业性特点,通常能较好地处理工学矛盾,但有部分学生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只为混取文凭,将考试视为获取文凭的关卡。从考试作弊的手段分析,成教学生作弊多为考前有准备的、有预谋的行为,有调查表明,成人学生的作弊动机绝大部分是为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等学历学位。这说明通过考试混取文凭是成教学生的主要作弊动机。

2.2教学考试模式陈旧,影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僵化,内容陈旧,对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帮助不大;在教师的配置卜,新手较多,有的甚至是聘请在读的研究生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没有新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部分课程授课教师不稳定,频繁更换教师,学生对此不适应甚至反感,学习积极性下降。此外,成人教育的考核内容多局限于教材,重机械记忆,轻理解应用,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鼓励,打击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热情。

2.3考试监管不严,滋长了学生的作弊心理

个别学校为了招揽生源或受其它的利益驱使,在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和理解;监考人员不想得罪学生,对考场监管不严,工作不到位,对学生作弊视而不见;考务部门对考试违纪处理不力,对作弊学生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或漏处理。对考试的错误理解和管理中的不到位,滋长了学生的作弊心理,助长了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3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成人学生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合理选择内容。听取教师、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等多方面的建议,及时修订培养计划,摒弃过时、陈旧内容,选择有活力,有发展,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端正教学态度,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程学习提纲,明确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加强对学生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的教学检查,对学生进行预警机制: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及时提出警告,如果达到一定的限量,将失去考试资格。学生平时用功,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心中有数,自然就不会冒险作弊了。

3.2修订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

考试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如口试、笔试、做小论文、小设计,写文献综述等形式,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对考试模式创新进行了尝试,有的采用“半开卷”形式,学生可带部分资料进入考场使用;有的采用开放题型,学生可自主选择难易不同的试卷,考试结果通过系数平衡。这些新的考试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考试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增加考勤、课堂提问及平时测试等因素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在平时多学习,多用功,不寄希望于“一考”。在考试内容上,命题要科学化。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内所讲授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少出填空、选择和判断题,使学生在考场上无“标准答案”可抄。

作弊范文篇9

说它是意料之外,是因为这样的事以前还没有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已经彻底打破了“铁饭碗”的概念,不用说企业内的劳动关系,就是政府机关内部,也在探索和推进多种形式的竞争上岗、辞退、问责制度,当了干部,成了国家公务员,也不等于就捧上了“铁饭碗”,进了保险箱。但是,官贵民轻的封建意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身份待遇差异,使一些人总认为“吃皇粮”的干部不同于工人、农民,不仅各种待遇有保障,而且干部身份本身就是一道“护身符”,只要不出大事,有点小过失、犯点小错误没什么,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事实上,党政机关过去对干部考试作弊这类事的处理,的确存在糊弄了事的现象,或随意减免,或走走过场,即使有人在考试中作弊,组织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得过去就算完事。对待考试的这种态度,结果看起来是皆大欢喜,实际上不仅起不到提高公务员行政水平的作用,反而会助长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引起群众的反感。这也是造成长期以来不少党政干部法治意识淡漠、依法行政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重庆市的做法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干部本来就应当做诚实守信的模范,一旦作出像考试作弊这样的失信行为,就应当“罪加一等”,施以重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具有比真金白银更可贵的价值。建设诚信社会,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首当其冲。而政府的诚信,来自于每个公务员的诚信。人民群众就是从公务员们的一言一行来看政府形象的。重庆市发生的200多名机关干部在考试中作弊事件,损害的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正常秩序,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对作弊者予以严厉惩处,不仅是保证考试工作正常进行的需要,而且是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公务员法治意识的需要。

作弊范文篇10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中,除了学校公共必修课之外,凡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课程基本是专业核心课或专业必修课,也就是某一专业最关键的课程,集中了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知识。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对该课程认真学习,期末复习反复记忆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奖、评优、评先进(具体包括奖学金、评优、入党、提干、推研、就业和心理满足)的重要参考指标等。但是,对于一些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而言,期末考试成了一种枷锁。比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貌似他们更在意期末考试能否通过。当然了,这与学校很多制度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是分不开的,比如学分绩点制要求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以上者才能获得学位,评奖、评优、评先进重点参考学习成绩且不允许有挂科等。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作弊的目的以及考试作弊的成本收益区间。如果从作弊目的来划分,作弊学生暂且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资格性作弊,这部分学生作弊单纯为了不挂科的资格“,60分万岁”,保证大学顺利毕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作弊,这部分学生基本不存在挂科的问题,作弊只是为了使成绩更上一层楼,以便在班级排名以及评优、评奖、评先进中获得竞争性优势,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二、考生作弊的制度因素分析

按照诺斯的观点,“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约束通过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可以预防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减少不确定性。制度包括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以及实施机制。下面从制度方面分析考生作弊行为。首先,考试作弊认定及处罚的正式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或者学校制定一系列规范化、带有强制性的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的规则、条例,比如《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3年)、《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以及学校、学院对考试作弊行为处罚的相关规定等。这些正式制度明令禁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并对相关作弊行为以及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进行界定,以此预防考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现有这些正式制度对考试作弊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也不可否认这些正式制度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产生了很强的震慑作用,但即便如此,大学考试依然存在作弊现象,也就是说实践证明,现有的正式制度并不足以完全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其次,诚信等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一般被认为是正式制度的延伸阐释或修正,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准则。违反或者触犯社会或者某一团体的非正式制度,有可能使违反者本人感到羞愧、自责以及精神痛苦,也有可能会损害其他人或者合作者的利益,进而受到团体内其他人的鄙视与排斥,减少与其的合作。对于考试作弊而言,丧失的是诚信这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理应引起作弊者羞愧以及其他学生的抵制。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对于资格性作弊,作弊者本人以及所在团体往往并不认为作弊是一种可耻行为,因为这种作弊只是一种自保行为,并不侵害其他人的利益,作弊者看成是理所当然,其他人由于自己利益不受损害对这种作弊的容忍度也较高,而且这种作弊行为往往不被看成违反诚信原则,或者认为是违反诚信但危害极小,并且不会将其与作弊者品质关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件对当事人利益攸关,当事人采取了利己不损人的即便是违反非正式制度的行为时,被默认为是合法的。这种情况之下,非正式约束对考试作弊的约束力大大降低。但是,对于竞争性作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就会更大一些。因为这种作弊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损人利己的,作弊者所在团体对这种行为的容忍度一般较低,而且往往会将作弊直接与其本人的品质相关联。所以,竞争性作弊行为一旦被发现,作弊者本人往往更加羞愧,相应的成本往往更高。再次,制度的实施机制。制度再完善,也需要确保其实施、贯彻的机制。比如,法律制度的实施,是由警察、法院等国家暴力机关予以确保的。考试作弊处罚正式制度的实施,往往是由监考教师、巡考员以及学校职能部门(比如教务处)确保实施的。其中,监考教师往往是比较关键的一环。监考教师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考试作弊处罚正式制度贯彻力度。如果监考教师不认真,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或者监考教师发现作弊但碍于情面不进行举报,那制度就形同虚设,相应的约束力也就不高。如果每个教师都认真监考,凡作弊者皆被抓且被按制度处罚,那制度的约束力自然而言也就高。而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是作弊者自身的道德约束以及所在团体共同惩罚的威胁。当作弊不被认为是违反内心行为准则以及不被别人认为是违反行为规范的,诚信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就下降了。

三、考生作弊的成本收益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资格性作弊。假设某学生在考试中失败,挂科了,那他除了承受考试失败的精神压力成本外,还要支付补考甚至重修的物质成本、补考或者重修依然考不过的精神压力以及因此失去评优、评奖、评先进等潜在收益,甚至因此课程始终考不过导致不能正常毕业的高额成本。因此,该学生一旦作弊成功,就可以节省了上述可能发生的成本,或者说收益一般而言会比较高。但是,作弊有被发现的风险,风险的高低往往与监考教师的认真程度(取决于教师监考的成本收益,下文详述)正相关,与作弊手段的高超程度负相关(此问题在此不做扩展论述)。而作弊一旦被发现是需要支付成本的,除了支付“丢面子”“感到羞愧”的精神成本外,还可能支付高昂的物质成本以及后续精神压力成本。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作弊被发现后所面临的处罚风险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监考教师的行为选择。暂且假设有两种可能:一是监考教师仅仅是制止了作弊行为但不予处罚(一般而言,监考教师碍于师生情面,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此时,作弊被发现遭受处罚的风险成本为0。二是监考教师对作弊行为进行制止并处罚。处罚轻的可能是勒令交卷。处罚较重的可能是上报学院、学校,并按校规、校纪进行处罚。轻处罚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作为经济人,很少有学生一开考就作弊,那样一旦被发现成本极高,除非是考试题都不会,作弊的机会成本接近0。大部分作弊行为往往发生在会做的题都做完之后,也就是确保既得收益之后,此时作弊边际收益较高,但边际成本很低,因为即便被发现交了卷也没啥损失,反正剩下的都不会做,交卷的机会成本为0)。而重处罚的成本则相对较高,按校规、校纪被记过或者通报批评且该科重修,比起单纯的考试挂科,付出的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都比较高昂。我们可以将资格性作弊的成本收益总结成表1进行分析(见表1)。假设考生面临的外部环境为监考严格(选择作弊会被发现且遭受重处罚)与监考宽松(作弊不会被发现或者被发现只受轻处罚)。考生行为选择分为作弊与不作弊。不作弊没有收益,但却要付出成本,假设为-2。如果作弊,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收益为-3,低于不作弊时的收益-2,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收益为0(此处0并不代表没有收益,而是代表潜在成本被消除了),高于不作弊的收益-2。假设理性的考生会根据所面临外部环境相机选择收益最大的行为。那么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考生采取不作弊策略;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选择作弊策略。但是,在学生看来,作弊被发现并且遭受重处罚只是小概率事件(从历史来看,重处罚相对较少,因为每年因考试作弊被通报的学生并不多见),而小概率事件对经济人而言往往被认为是不会发生的。这种侥幸心理很大程度上放纵了学生选择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致使考试作弊屡见不鲜。其次,来看一下竞争性作弊。一般而言,这部分考生期末准备相对比较充分,试卷大部分题目难不住他们,只有少数几个题目可能由于考场紧张短暂失忆等原因不会答。及格是没问题的,但是想多多益善,所以可能诱发作弊行为。对此类型作弊,作弊空间较小,对总成绩的提升空间有限,因此,成功的收益相对也较小(肯定大于0),但作弊失败的成本可能相当高。这里的“可能”还是指作弊被发现并且遭受重处罚而言的(除此之外,与上面分析相似,作弊失败成本接近0)。一旦因作弊被处分,所有评优、评奖、评先进的资格都将失去,其他科目所积累的竞争性优势也将荡然无存,“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假设竞争性作弊考生面临的外部环境行为选择与资格性作弊考生相同。不作弊没有收益,但不需要像资格性考生那样要付出成本,假设为0(不考虑潜在利益的损失)。如果作弊,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收益为-5,低于不作弊时的收益0,且要低于资格性考生此情况时的-3,因为竞争性考生考试作弊被发现且被重处罚的成本要更高,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收益为2,高于不作弊的收益0。同样,面对不同的环境,理性的考生会做出与上面资格性考生相同的策略选择。而且可以推断,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竞争性作弊考生选择作弊的可能性比资格性作弊考生更低。但是,如果这部分学生也认为作弊被发现且遭受重处罚是小概率事件,自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也会增强。

四、监考教师成本收益及行为选择分析

监考教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有作弊动机学生的策略选择。作为考生在作弊之前如何确定监考教师是严格还是宽松呢?一般而言,有作弊动机的学生作弊之前会积极搜寻监考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果是自己熟悉的教师(以前给自己上过课或者听说过),之前所积累的信息会使在考场的信息搜寻时间成本相对低一些。比如,监考教师是院里的“四大名捕”之一,信息搜寻便很快结束———监考教师会严格监考,作弊风险过高,理性选择是放弃作弊。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师,之前没有信息积累,在考场通过观察监考教师言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时间成本相对高一些。比如,监考教师开考后只顾低头忙自己的事情,看手机啊、读报纸啊、批卷子啊等等,这就显示监考相对宽松,作弊风险较低,采取作弊行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反之,如果监考教师表情严厉、目光如炬、持续走动监考,那还是不作弊为妙!监考教师为什么有的严格有的宽松呢?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暂不提教师自身性格等方面因素,主要分析监考教师自身的制度约束和成本收益权衡。首先,从制度约束来看,教师监考受到学校正式制度以及教师职业所决定的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学校对教师监考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比如监考教师不允许带手机进考场、不允许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应该走动监考等等。为了确保制度执行,学院领导以及学校指派的巡考员会到考场对监考教师进行监督,对监考教师形成外部压力,促进其进行认真监考。此外,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也对教师认真监考形成一种内在压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理应爱岗敬业,在监考过程中认真负责。这些内在的行为规范与责任感,正是大部分教师认真监考的主要原因。其次,从成本收益来看,按现有制度,期末监考是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没有课时补贴或者监考费,也就是说,对于监考教师而言,期末监考的额外收益不高于0(有时可能因为监考事故遭受负收益)。但是,监考的成本却较高。一是监考的体力成本。拆装试卷、整理考场、填写考试记录以及走动监考等等都是需要耗费体力的,这都是体力成本(鞋底成本暂且不计)。二是监考时间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教师把时间用来监考就不能用来批阅卷纸、填录成绩等了。三是制止学生作弊的“麻烦”成本,比如,制止作弊时学生的不合作、事后作弊学生对监考教师的怨恨、填写作弊学生记录等。根据经济人假设,在额外收益既定的条件下,理性选择就是尽量降低监考成本。这就导致了某些教师在监考过程中以利益为导向,监考不够认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作弊。

五、对策

学生作弊与否,直接取决于作弊的成本收益,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时,选择作弊是一种理性选择,潜在收益小于潜在成本时,选择不作弊则是理性的。因此,要进一步预防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就应该加大作弊的潜在成本,减少作弊的潜在收益,具体建议如下:

1.积极探索期末考试制度改革。

(1)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要参考考试成绩,也应参考学生思想品德、人际关系、身体素质等方面,避免“唯以成绩论英雄”,避免评奖、评优、评先进与成绩直接挂钩。

(2)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增加作弊学生考前作弊准备的成本。

(3)将专业课考试尽量安排在前几个学期,以便没考过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尽可能多的补考机会,避免其孤注一掷选择作弊。

2.完善监考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议对监考教师发放监考费或进行课时补贴(比如,监考一场加补2学时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师监考收益,促进其认真监考。

(2)尝试建立考场教师、学生互相监督机制,监考教师可以检举学生作弊,学生也可举报教师监考不认真,以此提高监考教师失职被发现的风险性(虽有可能出现师生心照不宣的合谋,但教师并不能保证考生百分之百参与合谋,这就增加了其被举报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被举报,理性人会选择认真监考)。

(3)加强巡考员的监管力度,尽量避免由于顾及人情而导致巡考员“不好意思”问责失职教师的情况,对巡考员的资格应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其认真巡考、如实记录、严格问责。也可以考虑聘用符合条件的校外人士担任巡考员。

3.加强校园诚信等非正式制度建设。

(1)加强校园诚信建设。要让学生讲诚信,首先,要保证教师讲诚信。教师重师德,积极履行对学生、同事等的承诺,在利益面前能以信为先,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弄虚作假,这不仅会受到学生爱戴,也自会被学生们效仿。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利用宣传栏、讲座、辩论赛等载体,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说明成功者多诚信、败者多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