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14:54

走向范文篇1

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局面,其中日本尤为突出,日本动漫已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但美国作为世界文化的象征,聚集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以迪斯尼为首,创造着雅致的画廊。面向儿童的,就该纯真;面向成人的,就该美妙。动漫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也就应该有超越思维的永恒。当前,世界动漫发展正处于黄金期,而国产动漫正处于起步与发展的阶段。因此,迫切需要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动漫进行研究,弄清其发展规律,以服务于国产动漫的发展。

一、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如今在日本动漫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其经济地位已超过了汽车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居第六,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据统计,2004年日本动画片仅在美国的销售额便己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而美国的游戏业已经连续4年超过位居全球第一的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然而情况正在起变化。由于劳动条件和收入迟迟得不到改善,以及业务国际外包的扩大,日本动漫产业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和“空心化”的新趋势。愿意从事绘制工作的日本人越来越少,不少优秀的人才跳到游戏产业。据统计,日本动画行业的离职率在80%左右。如东京KBC证券的一名师所说:“对于大多数动漫企业而言,成功稍纵即逝,而盈利的机会时有时无。”

因米老鼠和唐老鸭而享誉全球的迪斯尼公司,在2001年4月裁员4000人,第三季度股价下跌40%,主题公园收入持续下降。由于在动画片领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不得不向动画领域之外扩张,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推出了《珍珠港》和《加勒比海盗》。在影片《珍珠港》中,许多可以用电脑特技合成的镜头却采用了实景拍摄,结果其成本由500万美元抬高到1.35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迪斯尼试图“转型”的决心。由此可见,虽然动漫产业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其仍然有一定起伏,如2005年10月美国视频游戏零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且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均衡,而游戏产业比动画产业发展势头更猛。但我国对动画产业的支持力度却明显大于游戏产业。据NPDGroup统计,美国2004年游戏总销售金额为99亿美元。其中游戏软件销售的具体数字是,视频游戏软件的销售额达52亿美元,PC游戏软件销售额达11亿美元,掌机游戏销售额达10亿美元。因此,如果对动漫产业内部状况不加以细分,笼统地提出一个动漫产业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中国动漫产业概况及发展潜力

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并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与政策,鼓励与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中国动画也开始朝着多元化、型、高层次方向发展,为动画产业提供和贮备了专业的制作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近200所,在校生约两万人。此外,日本和美国把大量动画业务外包给中国,为中国的动画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狮子王》《花木兰》的制作过程都包含了中国人的劳动成果。这些都反映了人们普遍看好动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巨大的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由于国内的动漫产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下的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播放市场的低收购价格与高成本的制作费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宝莲灯》的制作成本是14000元/min,而中央电视台的收购价是500元/min。单纯以播放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是国内动画片生产停滞甚至萎缩的原因,因此,动漫产业的开发应该是多层次的立体经营模式,而不仅仅是盯准播放市场,围绕动漫的播放可开拓图书、音像市场以及相应品牌的服装、玩具、文化用品等。湖南三辰公司的《蓝猫系列》动画片,围绕动画片三辰公司开发出了系列产品,涉及到食品、服装、文具等多个行业,并使“蓝猫”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几年来长盛不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福州等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此外,该片在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动漫市场处于深度饥渴状态,市场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眼下运营和测试的上百种网络游戏中,国内自主研发率仅占25.7%;动画片市场,市场缺口是供给的10倍多,国内动画片市场需求至少26.8万min,但是总产量只有2.9万min。

三、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游戏长期以来不能被主流所认可,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由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的家庭悲剧,仿佛游戏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无异于因为车祸的发生而要摧毁汽车一样。动漫产业在中国必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游戏产业,尤其是视频游戏产业,比平行推进的政策更合理,因为电脑游戏的动画制作技艺越来越精湛,而且很多电脑游戏的资料片本身就是很成功的动画片,如《最终幻想》,重点发展游戏产业可以带动动画产业的发展。从美国2004年游戏软件销售的具体数字来看,视频游戏软件远远高于其他游戏软件。“韩流”席卷了亚洲,但韩国动画给人的印象远不如游戏深刻。由此可见,动漫产业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是困扰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产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国际上通行的界定老龄社会的标志,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2000年进行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指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0.87亿,占当时全国人口比例7%,这标志着中国已跨进老龄化门槛。这意味着卡通片的观众减少,动画市场的逐步萎缩,日本动画业的现状正反映了这一趋势。然而网络游戏面向的年龄段多元化,所以消费人群庞大。日本游戏市场每年创造2万亿日元市值规模。

网络游戏在中国发展只有七八年时间,但其迅猛的发展态势造就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网络游戏与电影电视“相得益彰”如《古墓丽影》《仙剑奇侠传》,以及国产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四大卫视播出后一款以八年抗战为历史背景,号称“中国最据民族特色的军事网游巨作”——《抗战》在网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两者结合取得双赢成效,扩大宣传。可以说是国产网游挖掘民族历史性与注重商业操作性的一完美兼顾。

走向范文篇2

面对这种竞争的态势,医院药学的发展面临着竞争机制的挑战。这意味着:谁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谁就能够生存;否则将被淘汰出局。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迎接挑战完成新形势下药师的职责呢?

1观念向国际先进水平转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药师走向病人的行动应该源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单纯处方调配到对医师处方或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情报服务以及药物咨询等,我国医院药师已经在临床药学的工作中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近几年我们接受的新观念──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则集中体现了当代国际药学服务的先进思想。它的核心是:药师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提供药品的态度、行为、承诺、关怀、伦理、职责、知识和技能,都是为了使病人获取最佳的治疗结果。美国临床药学经历了4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药学博士培养和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制度,并由经过这些严格训练的临床药师(ClinicalPharmacist)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深入到病人床边,其药学服务已深入人心。

1999年12月9日-1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召开的第34届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HospitalPharmacists,ASHP)年会上ASHP主席BruceScott强调:什麽是“ASHP2000”,那就是使病人受益。本届年会将“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作为一个大会的主要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前提下,药学监护包括面向病人和面向社会两方面的具体实践。比如大会设立的专题包括:ASHP关注卫生保健和急救医学;ASHP关注卫生保健市场的变化对经营者购买决定的影响;ASHP关注降低贫困者保健费用经济负担的政策等。基于这种前提,“药学服务培训”成为大会的另一个主要议题。大会设有“设计你自己的计划提高员工提供药学保健的积极性”、“发掘你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等主题。从以上可以看出药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病人利益的观念贯穿于ASHP药师服务的始终。因此,我国药师要走向病人、走向社区首要的是转变观念。

2培植服务环境,营造浓厚的"药师就在病人身边"的良好氛围。

解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转变问题,还需要努力营造药师就在病人身边的良好职业形象。美国临床药师已经在治疗药物监测、参加病房查房、药物治疗决策以及社区巡诊等工作中,开展了得到法律认可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那里,对病人健康负责任的不仅有医师、护士,还必不可少的有药师。医师根据医院和保险公司共同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作出诊断,临床药师则在医师开处方前与其共同研讨并决定药物治疗方案,甚至一些临床药师还取得了诸如止痛或外科手术的抗感染等方面有限的药疗决定权。

在我国,临床药师的工作刚刚起步,远未深入到以上阶段。但我们每一位药师应该明确:药师是在为人工作,不是为药工作。要把每一位来取药和接受药师服务的病人,当作一个实实在在与自己有同等权利的人。树立病人的健康服务除了有医生,还有药师的思想。也就是说,病人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与我们药师息息相关。正如FDA官员Dr.JaneE.Henney在第34届ASHP开幕式发言中所讲:药师要与医师一起把药物的危险性减少到最小,把药物的益处增加到最大。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应该通过宣传和实际工作让病人明了并切身感受到。

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开展的药物咨询工作,已使许多病人受益。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如何同用、药物与进餐的关系、药物的用法用量、各种缓释制剂的正确使用、各种喷雾剂的正确使用、眼药水的正确使用等、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等有关药品的选择和使用的问题,由于药师的出色工作,已在病人中建立了良好的职业信誉。特别是国家已公布并正在开始实施的非处方药物管理制度,更给药师在病人身边的形象提供了实践的机遇。现在许多医院药学情报咨询服务积极探索网上药学服务的问题,则是满足病人个体化需要的良好途径之一。这不仅是药师走近病人的良好途径,更是病人走向药师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总之,面对医改,我们应该尽量设法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让病人感到医院药师提供的药品可靠、咨询可信、服务可心。培植药师服务的环境,营造浓厚的“药师就在你身边”的形象氛围,让广大的病人知道要吃药找药师,小病去药店,吃OTC药更要找药师。转更新和补充知识结构,迎接挑战

面对医改、面对临床、面对病人,我们医院药师需要更新和补充知识结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变更应始于在校药学教育。

3.1在校药学教育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其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及毕业前的两年药学实践(PharmacyPractice)。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就通过了"对药学博士(Pharm.D)专业教育实施程序的认证标准指南",要求美国药学教育从2000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Pharm.D专业教育(即临床药师培养教育),在2005年后停止其它临床药学专业教育。

而我国药学教育多年来实施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提供药品和保证药品质量为专业目的,尚未将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相应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因此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在临床工作中所必要的解剖学、诊断学、内外科知识及临床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走上临床时面临巨大的学科障碍。因此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出发,药学教育必须补充临床有关知识。

3.2毕业后教育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还得益于美国药学教育的职业化。凡取得药学博士学位的药学院学生还需要进行2年的专业工作培训(相当于博士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双向选择专业化工作培训的地点、专业和导师。计划将来从事临床实践的人与住院医一起在临床科室轮转,管病人、开医嘱;拟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则进入实验室,在参与临床查房的同时,独立完成若干临床课题,并给低年级在校生讲授临床课程。经过这样的系统训练,他们已具备独挡一面的素质,具备与医护人员、患者交流的知识和参与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的能力。

我国医师的毕业后教育(5年住院医培训)已开展多年并进入惯性运行,而毕业后药学教育是近几年才提到议事日程上。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于今年年初刚刚出台医院药学培训基地的评估办法和5年药师培训计划。应该说这是在医改形势下,药师从关心药品走向关心病人的服务模式转变的基础。把这支药师队伍培训好,事关医院药学的未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毕业后教育,除了医院药学本身的内容之外,应加入临床医学知识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并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既热爱自己的专业,又懂得与医生和病人的沟通,在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满足药学服务需要的同时,实现青年药师们的自身价值。

3.3继续教育美国的职业药师制度,非常注重继续教育。许多州规定:若在服务期内未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则不能被接受下一轮的注册。其作用主要在于知识更新,使药师保持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个人发展和专业实力的需要。要求注册药师不断的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1999年第34届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年会的报告中提出:药师的作用好坏与5项因素有关,列于首位的是跨学科的药师队伍,其次是自动发药系统、电子病历、支持药师的医务人员和高级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临床药师队伍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临床知识的匮乏,或者说跨学科知识的严重不足。许多药师满足于在药房内或实验室中工作的成就,视下临床与医生交流(或与病人交流)为畏途。由于我国临床药学教学体制尚不完善,在美国获得了药学博士学位的高学历的药师才符合临床药师的基本条件,而我国一般仅是药学本科毕业生,所学到的知识及实践经验均很贫乏,主要是在医院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现在尚可通过继续教育的办法弥补。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主管药师职称以上业务骨干向临床药师发展的培训办法。目前北京药学会继续教育内容中已增加许多临床专家的授课,其目的也在于此。这支临床药师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关系到医院药学的发展和医改的竞争能力。

走向范文篇3

中国电视媒介40年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大至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这是中国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自1961起,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行,中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国电视媒介也步入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10年间,这是中国电视媒介的停滞阶段。1966年开始“”,全国的经济秩序、生产秩序和正常的生活秩序被严重干扰破坏,全国大多数电视台被迫停办,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停播了一个多月。

第三阶段是1976年10月粉碎“”以后到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以前的8年间,这是中国电视业的复苏阶段。这一期间,我们的国家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刚刚重新起步。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已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得到明确,整个国家处在一个由乱到治的阶段。作为传输信息重要工具的电视媒介同整个国家形势一样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第四阶段是从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到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召开的近10年间,这是中国电视业迅猛发展的时期。这10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10年,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正因为这样,到1992年我国的电视台已有586座。

第五阶段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的7年间。这既是中国电视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广播电视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转轨的时期。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它必然要求社会其它部门(包括广播电视部门)能够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为其提供有效服务,这使我国电视台发展成倍增长。同时,电视台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入了市场机制。

中国电视媒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同我国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它从传媒的角度证明了我国经济是高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为中国电视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电视不可能脱离市场经济而独立存在,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角逐成败。

二、电视走向市场的必然性

电视媒介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一种传播媒介。它的问世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科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和手段,它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阶级都可以利用它。它没有国界,也没有阶级。如果电视媒介作为一种机构即电视台,它的阶级性是十分明确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电视台,不管它是属于国家的,还是私人的,都必须执行这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如果从电视媒介传输的信息内容来分析,由于相当一部分信息是无阶级的或阶级性不强的,因而使电视媒介传送的信息可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传送,而一国获取另一国电视台制作的以节目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又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这就使这些节目性信息具有了商品性。但是也有一些信息,特别是以新闻性信息表现出来的信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很强的政治性,这类信息是不通过市场的,也不可能通过市场。于是有人提出:“电视不能走向市场,因为新闻不是商品”。

基于上述情况,电视是否可以走向市场呢?回答是肯定的。其一,电视作为一种手段、工具,它本身不是新闻。新闻是内容,电视是媒介,新闻内容是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给受众的,受众接收的是新闻内容,而不是电视本身。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媒介同它所传输信息内容的性质无关,作为工具可以为任何人服务。其二,电视作为一种从事新闻活动的机构,这种机构是否走向市场与新闻的阶级属性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就我们国家来说,过去搞计划经济,没有走向市场,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如今搞市场经济,走向了市场,仍然是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多数电视台都是私营的,完全在市场条件下运作,但其为本阶级服务的属性是不变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国家的电视台,还是我国目前的电视台,没有一家不进行经营活动,而且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例如:1990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法案,英国原有的独立广播局和电缆电视局撤销,成立了独立电视委员会负责商业电视管理。根据新法案每个地区商业台的经营者都要通过公开招标产生且定期更换,从而为商业电视创造了较为自由的竞争环境。而在此之前英国的广播电视是由BBC垄断的。我国电视媒介的发展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顺应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运作越来越规范的今天,电视媒介的市场化运作已经初步形成。

三、电视节目是电视经营之本

马克思曾论述: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从电视媒介传输信息的内容来看,最具商品性的节目性信息,是电视工作者通过搜集、加工、整理、制作并播出的,是劳动产品,同时它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因此,在某种情况下,电视节目首先可以成为商品参与市场运作。

(一)我国电视节目进入国际市场

据中国电视节目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电视节目的海外销售额1998年

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表现了中国电视进军海外的强劲势头。据介绍,这种势头一是得益于各国电视频道数量迅猛增长,节目需求量空前膨胀,给中国电视走向海外带来契机;二是我国电视节目有了长足进步,电视栏目也越来越接近国际收视习惯。

这说明中国电视在市场经济下的运作已经取得可喜成绩,走在各类电视信息内容前列的“电视节目”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实现现国际接轨。

(二)广告是电视经营的主要收入,与电视收视率有关美国是世界上传播媒介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媒介产业已步入成熟阶段,电视媒介运作更加成熟规范。从美国最大的25家电视公司的情况来看,其电视媒介的收入主要依靠三部分。第一,出售所制作产品(主要是电视节目或电视剧)获得收入;第二,通过有线电视网订户或收费电视的收入;第三是商业广告的收入。广告在美国商业性广播电视业占总收入100%。英国议会决定允许开办商业电视是在1954年,英国的私营电视台收入的98%来自广告。为了吸引广告客户,私营台在节目制作和播出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我国目前电视媒介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广告。广告是广播电视业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经营的重点,也是增加广播电视产业部门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广告是商品买卖和进行公关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对于电视产业来说,进行广告经营就是出卖“时间”。“时间”价格是同收视率密切相关。当然影响收视率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因素,也有受众的心理因素和播出时间的差异。但是带来收视率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电视节目”本身。如前所述,无论是美国电视的三种收入形式还是英国电视的吸引广告方式都是紧紧抓住“电视节目”,以此做为立足之本。用好的电视节目和合理的播出安排赢得收视率,赢得收入。

(三)优秀电视节目是创收之本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蜚声全国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与《玫瑰之约》1999年广告插播权在长沙拍卖,作为首次竞卖的省级电视台精品栏目的广告时段,报出了高价,首条15秒广告插播分别以3.8899万元和2.8899万元成交。这两档节目自开播以来影响越来越大,广告客户也越来越多,虽然广告的时间缩短了,但客户没有减少,收入在不断增加。

与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火爆不同,济南电视台两档服务类节目《市场特快》、《购物乐园》改观很大,收入颇丰。济南电视台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鼓励栏目走向市场,在市场运作中寻找立足点,同时强调“收视率”是市场运作的基础,良好的节目定位和节目制作是根本。《市场特快》和《购物乐园》是两档分别在济南一套、二套晚上黄金时间首播的服务类节目,其前身是《市场纵横》和《商业七色光》。两档节目自1999年1月1日改版,《市场特快》定位为经济信息类服务节目,在“快”字上下文章,报道每天市场上最鲜活的动态信息,这些信息来自市场,服务受众,其本身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购物乐园》顾名思议,将生活服务信息用“快乐消费”的形式推荐给受众,“在这个乐园里购物,在购物中得到快乐”。使两档节目改变了过去完全类同,两套节目互相撞车的局面。重新定位的节目同时附合了一套、二套节目的总体定位。改版半年来,仍是原班人马操作,创收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却翻了一番。实践中让我们再次体会节目是创收之本。

四、电视节目生产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相一致

电视媒介从它的产生开始就是与先进的技术紧密相连的,就是与大工业生产不可分割的。在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人们生产活动范围虽然比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内容要宽,劳动力水平也高,但是这种活动范围还有一定限度,电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并不充分,人们对它的需求也没那么迫切。至于电视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居民生活中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媒介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乃至个人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电视节目经营与工业产品经营一致

最具商品性的电视节目作为电视媒介所传输的信息,在其生产领域把初级信息产品加工成被使用或消费的电视节目,在传输领域把已加工好的信息产品根据用户的需要传送给用户即消费者。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它符合商品生产的特点,其生产过程与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工业产品的生产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经营特点也有许多类比之处。

一个新产品与消费者见面,并在市场上获取效益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方案定→试生产,然后再回到市场调研对新产品进行进一步改造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最终进行大规模生产、销售。工业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物质需要,而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信息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精神的需要。电视节目进入市场与工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完全一致:受众调查→节目定位→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播出,再回到受众调查,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对节目进行改进。

无论是工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还是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播出都离不开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即以市场调研、受众调查作为基础。所谓市场调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以市场和市场营销中的各种问题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从而为明确事实和制定各项营销决策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和资料。受众调查就是搜集和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运用反馈信息,最终为广播电视以最有效和最优化的方法发挥其功能而提供决策性依据。工业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拥有自己的目标受众、目标市场。电视节目要有准确定位,选择自己的受众群体。这都需要进行市场细分化。

(二)合理的市场细分化带来科学的节目定位

市场细分化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特点,把市场分为若干个小市场,然后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组织产品的营销活动,提高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细分市场在总体市场中所占比重。市场细分化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经营者的利益,因此,细分化后市场一定要有利于市场管理,有利于目标市场的选择有利于市场定位。

电视媒介市场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由于观众群体的差异,如受众知识层次,收视习惯,年龄等差异,它又可以分割为许多小市场。这些小市场就是在不同节目时间的不同的收视群体。电视节目的定位就要依据不同收视群体的需求来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电视节目在目标受众中的目标收视率。实践证明,凡是定位准确的节目都得到了良好的回报。据中国电视节目公司提供的信息:我国一些电视节目在海外特别是一些周边国家倍受欢迎,销售红火。而最受关注的包括中央台的《半边天》《夕阳红》等栏目。其中《夕阳红》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老年节目,每日早8:30播出。该节目以老年人生活为中心,在老年观众中的收视率非常高,该节目的定位及播出时间的选择就是以观众调查为基础的。观众调查表明,白天收看电视节目的人群中以离退休人员居多,《夕阳红》作为一个对象性节目可以满足这部分观众的需要,应该能收到好效果。而播出后的观众调查显示了预测的正确性。《半边天》是针对女性观众设置的。成为女性的知心朋友而受关注。

例如:《生活杂志》是我们在有线生活频道开办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本身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要想把节目做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无法满足所有受众对“生活”类节目的需求,于是我们在进行广泛观众调查基础上采用了专版形式播出如《家电版》、《健康版》、《美食版》、《服饰版》。专版节目的定位正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在某一时间满足目标观众的收视需要,收到很好效果,收视率一直稳居该频道榜首。不仅吸引了许多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而且吸引了许多商家,来与我们共同经营专版。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我们将电视媒介市场进行细分化之后,我们的某一个电视节目不再面对所有电视观众,而是有效地针对目标观众的需要制作节目,使不同电视节目受到不同观众的关注,也比较容易在某个领域形成较有深度、较有权威的节目形态,培养出专家型记者、主持人,有利于电视节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形成电视节目制作的良性循环。

在市场细分化基础上对电视节目进行定位,形成特色节目、专业性节目的做法在全国各电视台都已被广泛采用。除此之外随着电视频道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频道的专业化细分也发展迅猛。如中央台8套节目已形成各自特色,各地方台也都采用频道分工,以满足不同观众的收视需要。如济南台,一套新闻、二套经济、娱乐;有线四个频道分为新闻、综艺、生活、图文。在我国频道资源细分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国际上电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如欧州仅体育频道1995年还只有三个,目前就已超过20个,20个体育频道每天向1.5亿有线和卫星电视家庭播出各类体育节目,可见其频道资源的专业化细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三)受众调查是电视节目生产经营的基础

市场细分是以受众调查为基础的,受众调查不仅为电视节目的定位和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信息反馈,也是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通过考察节目是否被收看及公众对节目的评价来检查节目制作策略和计划的效果,并在必要的时侯对其进行修正。另一方面是作为制定节目计划的依据,或称为辅助工具而存在。

在电视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式下,观众对节目评价的测量为电视台决策者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估价节目效果的方法。首先,通过节目评价分可以知道对某个节目感兴趣的人数比例,而且,个体间对某个节目评价分的离散度,可以反映该节目受欢迎程度差异的大小,从而暗示有些节目是否适合于某一些观众而不适合于另一些观众。其次,评价分也可以用来评价整套节目。第三,评价分还有助于制定节目计划,收视率低而评价分高的节目是可以考虑列入节目表中的,但在时间安排上要与节目定位的目标受众收视习惯相适应。第四,对节目的评价还有助于测定某节目在其节目周期内对观众吸引力大小,预测从计划中取消或重新列入计划的最佳时刻。

一般来说,收视率常在三个不同水平上被应用。第一是单个节目水平同水平,确定某个节目的观众数量和比例。第二是单个电视台的状况,确定某一电视台全部或部分节目的收看人数及比例。第三是整个电视行业的状况,确定电视业整体的各类节目的收看人数和比例,以得到观众对节目兴趣趋向的资料。除此之外,收视率还会影响电视台广告的数量,影响电视机构的收入。

五、因地制宜,建立良好的电视经营模式

前面论述了在市场经济中电视节目的运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带来好的收视效果,赢得收视率。收视率高低为广告价格提供依据。结论是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带来好的收入。

但是如何实现好的节目与好的收入之间的结合,不同电视台也有不同做法。目前济南电视台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一部分电视媒介时间是广告与节目同时经营,由一个部门自行管理一段节目时间,如体育部、文艺部实现经费自理,自收自支。而其它的媒介时间将节目制作与广告经营分别进行。这一经营模式是在济南电视台目前基本情况基础上确立的,自1999年1月1日开始运作以来取得良好效果,创收收入及部门经费使用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电视经营模式的建立,还可以借鉴国外传媒的一些作法。如美国ABC电视网是一个商业性电视网,因此它的最高目标就是赚取利润。从机构设置到各类节目的定位以及播出时的段的划分,一切事务的运作都是围绕金钱展开的。

ABC认为,必须合理设置栏目和划分播出时段以获得最高的收视率。在ABC电视网的机构设置中,除少数特殊节目(如新闻、体育)以外,一般不是按节目类型来划分部门,而是按照播出时段来划分部门。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视

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部门要对它所控制的时段的收视率负责,因而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

走向范文篇4

感谢厅领导、机关党委、工会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把阅读《的读书生活》一书的深切感受与各位分享,我的演讲题目是《读书让平凡走向辉煌》。

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阅览室、你舒适的书房里捧读一本书时,能否想象一个人头顶着炮火震落的尘土还在潜心读书?

当你出入于各大书店、书吧,随意翻看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时,是否能体会一个人因得到一份过期的报纸而欣喜若狂?

而这正是经历过的读书环境。其实,不管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从未放弃过读书,是读书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是他的老师,让他收获知识;书是他的挚友,让他丰盈人生;书是他的灵魂,让他充满睿智。

《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一阵子我每天晚上都去向采访共产党党史,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什么都不管了。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我正像牛闯进了菜园,初尝菜味,就大口大口吃个不停。”

据不完全统计,一生读书13万余册,其中《红楼梦》5遍,《资治通鉴》遍,《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熟读成诵,《共产党宣言》毕生在读。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年月日5时50分,是临终前最后一次读书,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月日时10分,一代伟人离我们而去,也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书籍。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时,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那么,是什么让一个人如此狂热地爱上读书?是修身立国的迫切愿望使然!是追求真理的执着,是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担当!中国出了个这样的巨人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

今天,捧读《的读书生活》,学的读书经验,分享他读书的喜悦,除了对一代伟人倍增崇敬,我也深深感到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兴衰的重大意义。

据一份权威读书报告: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年看书17本,中国人平均每年看书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是中国人的倍还多。众所周知,犹太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让世界惊叹的是,尽管灾难如此罕见,他们却向世界贡献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敢于忽视犹太人的存在,这不正是读书的力量吗?又据年我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年60%,年54%,2003年51%,年48%。年第五次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年阅读率仍有大幅度下降。照这样的速度,是不是若干年后,中国几无读书之人。比照主席读书的一生,我们是否为此感到汗颜呢?

如今的世界,已不容我们对学习稍有松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则被动挨打,我们挨打的历史还短吗?如今的世界,是浮躁的世界,仿佛天下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可你要知道成大器者都是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鹜之人。用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书是力量的源泉,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就要比别人拥有更强大的知识储备。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允许我说“国家兴亡,唯我之责”。从我做起,从读一本书做起,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中国。民族振兴的重担不是一两个伟人就能承担得起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走向范文篇5

笔者试想以国债政策为切入点,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之走向谈几点看法。

一、国债规模的现状分析

通过发行国债,聚集民间资金来扩大内需,发挥其乘数效应,这不仅有理论支持,更有实践经验总结。但是,我们并非因此一谈扩大内需就油然想起要发债。国债空间大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这恐怕还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从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

如表1,从债务负担率来看,我国尚存发债空间。但是,债务依存度,尤其是中央财政的依存度形势不容乐观。虽然目前财政收入受到制度外收费项目的排挤,经过调整之后,人们对此指标尚可接受。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费改税工程才刚刚起步,在未来3-5年内不可能有彻底改观。因此,笔者认为财政收入受到收费项目的排挤,侵蚀财源的现象在以后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债务依存度依然较高,政府在发债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发债空间。

(二)从债务总规模看我国的国债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新启动公债发行,尤其是1994年以后,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政府调配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有些人把我国的国债规模与美国进行横向比较,得出让人放心的结论(与美国相比,我国国债总规模还比较小)。但是,我国的国债发行历史较短,且偿债方式基本上是借新债还旧债,依靠政府投资项目取得的收益和经济内生增长力量来还债基本上未能反映在偿债资金里。因此,把我国国债规模与美国进行比较得出让人放心的结论实质上并非让人放心。

(三)从政府的隐性债务看国债总规模

单纯从国债本身这个范畴来进行比较,我国国债规模尚未达到警戒线(《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达标指标),但我国现实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债务和各种不良资产,增大了政府发债的风险性。日前,我国有影响的政府债务包括:政策性银行的债务和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公共担保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外债;社会保障欠账;粮食挂账和供销社挂账;地方财政的隐性债务,例如欠发达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等。

综合上述五大要素看我国的国债规模,情况非常严峻,据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政策协调司财务处估计,截至1999年止,政府的债务负担率为90%-125%.

二、国债两大实质效应分析

(一)从应债主体上看国债的挤出效应国债的挤出效应

在此主要是指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在资金上的争夺,有些人认为由于国债投资领域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特点(重视社会效应、周期长、回收慢等)决定了其投资具有不可替代性,民间投资根本无力在政府投资领域内分得一块自留地。其实不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和公共财政下明确的政府分工,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会越来越宽,门槛也会越来越低。如在此情况下仍对发债乐此不疲,则不仅会影响其资金的流向,更会打击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事实上,民间投资对经济的真正“飞跃性”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二)国债风险效应分析

由于政府的主权地位,人们一般认为国债的风险较小,发展中国家往往利用政府的主权地位大规模在国内外举债来促进或保持经济的增长。事实上,也达到了举债主权国政府的举债目标。但国际经验表明,许多政府错把这种经济增长带来的表面繁荣误认为永久的繁荣,没有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表面繁荣带来的经济泡沫,结果陷入了债务危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国债风险主要内在于以下两方面:

1.从国债的偿债方式来看,我国的国债还本主要是通过举新债而完成偿还旧债,逐步滚动累积下去,政府不仅要承担更大的还本压力,更要承担巨额付息的风险,尤其是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者将面临更多的投资机会。那么,政府要参与与其他金融资产争夺市场,不仅要有信誉作保证,更要为投资者带来投资实惠,否则,政府很可能顾此失彼,而隐入债务窘境。

2.经济增长未见预期成效,以国债为中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未达到政府的预期调控目标,乘数效应未能完全释放出来,这是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意见,经济增长不稳定是其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不是与经济发展同步,也不是通过严肃立法而取得的,对于税收增长的可持续性人们更持怀疑态度。因此,主要以税收收入来偿还债务,降低国债总规模在我国目前情况似乎前景非常黯然。同时,国债资金使用上的低效益性和任意改变资金用途,更加剧了国债的风险。

200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7.8%,虽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下降了0.3个百分点。据专家估计,受美国经济缩水的影响,200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贸出口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积极财政政策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相机抉择的长期政策。但是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发债空间已经很小,财政风险较大,经济增长基础不稳固。因此,政府在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时,必然要实现转向。在条件成熟时,国债应淡出积极财政政策体系,为积极财政政策体系中其它政策工具发挥效应腾足空间。

三、积极财政政策之走向

(一)减税应是刺激民间投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

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用著名的“拉弗曲线”论证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供给角度剖析了经济发展的另一源动力。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也应双管齐下,注重供给管理,这样,才能稳定经济增长基础,释放和化解财政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件早晚的事情。但是,从全球总体企业税负水平来看,我国处于偏高水平,且存在内外资企业两套税制,非常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虽然出口退税政策几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激励,但在正式加入WTO后,自由贸易政策将会自动抵销其出口退税正效应。此外,全球税制改革的一大潮流就是减税,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留足资金空间。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减税应该是指根据国内客观经济情况,灵活地降低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对其形成较实惠的激励,而不是简单的税种“剪贴”。其重心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得税方面。在两税未能合并之前,企业所得税与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应先在税率上统一起来,究竟采用哪档税率,可参照周边国家和美国的标准,制定在25%-29%之间;其次,要规范两税中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减少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寻租行为,为企业公开纳税创造一个透明化、制度化的空间;第三,要加快费改税工程的工作,对一切强加于企业头上的不合理收费,可以通过立法,赋予企业拒付的权力。

2.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增值税其实质是政府敛财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能促成投资激励和科技进步,尤其是对于那些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而言,长期得不到资金来更换设备提高竞争力。当然,有些人担心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政府收入会损失一块,这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更认为,增值税转型之后,客观上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将会极大地刺激其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经济活动量也会因此而成倍增长,这样一来流转税类中其他税种收入的自然增长会弥补转型后财政收入损失中的一块,二来也可以通过公司(企业)所得税补回一块。更为重要的是,增值税转型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扩大了经济活动量,也更符合国际惯例。如此看来,增值税的转型在我国不仅具有可行性,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其它税种的调整。对于因宏观经济形势而开征的土地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等税种,在目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其已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此,要及时、有计划地将土增值税及其个别税种停征。同时,对于在地方税体系中存在内、外两套征收方法的税种,要尽快统一标准,公平税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坚决予以停征,不能再把它们看作是聚集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而应该更重视它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和对经济活动量增长的贡献大小。

(二)增加财政支出,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加强项目监管

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普遍反映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工程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非常严重。对于利用国际组织贷款来发展的一些项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政府只管投资而忽视效益。形成极大的资金“漏斗区”,不仅项目本身不能盈利,无法安排资金还贷,甚至还要求国家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很显然,这种支出增长根本不可能发挥其乘数效应,其结果往往是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在今后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体系中,财政支出还要加大投资力度,但其重心一定要放在效益和监管上。在立法可能的前提下,明晰政府的具体职责,突出其服务和宏观调控功能而淡化其投资者的角色,同时,要加快预算管理,一改过去支出随意性特点,使预算(预算草案)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硬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三)税式支出应重点放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也已到了末期,我们可以在清理和整理的过程中结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政策支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无力筹集它们想要的资金,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不愿给它们提供贷款,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其发展一要靠自身积累,二要靠政府支持。税式支出是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积累率的重要政策。中小型企业,不仅是生产者,更是一个消费者,它发展的优劣状态,直接影响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与经济增长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四)投资重点应放在农村、教育和环保方面

走向范文篇6

手淫,首先是肉体的,其次才是精神的和思索的,甚而是生活方式的。纪德对玛德莱娜的圣洁之爱,几乎达到了消除实体——人,的地步,此中不难看出一个清教徒的的深的宗教影响。同时,这种对实体的消除的爱注定跟源自肉体的骚动是割裂开的。灵与肉的这种状态,使纪德同时趋向天堂和地狱,一种二元论逐渐的将主体——人,撕裂开来,使其饱受痛苦。而另一方面,新教提倡的内省和反省,无疑加重了分裂的封闭性和纪德的幻梦和想象,把事件掩饰起来,单单在心灵里通过忏悔达到一种空的“和谐”。然而这种灵与肉的持续对峙却越发变得压抑和窒息。纪德深陷西奈半岛的阴暗之中。

身体,被纪德曾经称为行为的起源的所在,却丛生着疾病,以致过早地将纪德拉入一种生成的焦虑中,而且对自己的生命很是担忧。在这样狭缝式状态中,或者是哈姆雷特,或者是唐璜,或者是唐·吉诃德。如此三个角色在纪德的人生舞台上穿插演绎那些悲喜剧,将痛苦、快慰、压抑、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纪德在情感低落的时候,在为自己探索一个和谐存在的时候,曾试图批判三者的滑稽;但未能彻底,直到临死前,他说:“始终是介乎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挣扎?”

文学创作,或者说唐·吉诃德之矛,在纪德的自我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纪德借《伪币制造者》中小说家爱德华的思考,表示:“我的心只因同感而跳动;我只通过他人而生活;可以说我是通过或者与人结合而生存,而我从没有比躲开自己而成为另外一个人更感到生命力的充沛。”一种生命的他者求索,其实就是一种幻梦和想象的表现,也是一种象征。他,纪德,小说的创作者,在不同的角色中游荡着,穿梭着,体会他们不同的情感。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或者可以说,小说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纪德。他把自己身体潜在的冲突、情感、欲望,生成笔下各样的人物,并在小说的情节里求索一个可能的和谐相处。

分裂,就一定要完整吗?起码最初,纪德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后来有了更深的认识。纪德于1919年写道:“我从来不会放弃什么,我在自身同时庇护着精华与糟粕,我生活在分裂的状态之中。可是,我身上共存的各趋极端的东西并没有像某种存在和生活动人心魄的集中感受那样,给我带来太多的不安和痛苦,这该如何解释呢?截然对立的倾向没能使我成为一个痛苦的人,却使我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存在,——因为,痛苦伴随着某种人们希望摆脱的状态,而我并不想逃避这种使我全部存在的可能得到发挥的状态。这种对许多人几乎是不堪忍受的对话状态,对我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心境,就像一个嗜酒的人喝醉的状态,他不是在酒中求索,而是在醉酒后求索。他渴求的是那样的状态。

然而,每次的对性压抑本身的冲破,随后都会带来重新的分裂或者是依然的分裂。特别是在手淫控制他的时候,他思想混乱,身体虚弱,情绪低落,如他所说,“为了可悲的安宁”。什么样的“安宁”呢?分裂的冲突和一种对自身的模糊所造成的混乱。越是如此,他越是无法摆脱手淫。直到从爱恋童稚中得到第一次的灵与肉的和谐相处,仿佛行为依照了自身的伦理观。这种激情和欢乐,使他很容易摆脱了手淫的控制和思索的混乱,使他感觉到“新力量”的存在。

平衡只能是一种失落感,因为纪德始终没有认同平衡,和谐也是如此。如此的状态不具有一种衍射社会环境的作用,起码在当时社会,只能在一种个人伦理观的照看下存在。而纪德本身的真诚是承受不了这种对自己阴暗面的掩饰、欺骗所带来的窒息感的。一方面他必须把自己的“罪行”公开,另一方面,他又在某种意义上隐藏着自己。这也正说明了,文学表现形式对纪德而言,意味着某种解决其心灵问题的途径。在我看来,隐藏的不是细节,而是求索,纪德没有把一种模糊中的求索呈现。1924年10月31日他写信给卢韦伊尔说:“我认为让真正寻找我的思想的人发现它比将它展示出来更恰当些。”这种隐藏无疑是自知的,就像在交往中发生误会一样,如果你过分的解释,反倒失去了你解释的意义。而紧要的是,也许你的解释反而遮蔽了你的本真呢。

走向范文篇7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在村民自治的法治框架的背景下,增强党组织权威的民意基础。这是实施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一大难题。

村民自治是赋权于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在村的范围内,全体享有选举权的村民通过秘密划票、平等竞争、公开直选等形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出能够代表村民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民主选举不仅变村干部由自“上”而“下”的任命为从“下”往“上”的“选任”,赋予了村民自主决定村庄领导人的民主权利;而且,授权方式的转变,也使村委会获得了来自村民普遍认同的合法性权威。广泛的村民基础,使村委会在村庄政治生活中拥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作为村庄社区领导核心的村党支部,其成员的产生方式则主要是由上级党组织任命或由支部成员(少数几个人)选举。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差异,使村支部书记缺乏充分的民意基础,工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以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面前感到底气不足,党支部领导不了村委会,导致“两委”关系不协调。

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尽管村委会是由村民直选产生的,但其并不享有挑战党支部权威的权力。但是,村党支部选举方式不如村委会主任选举方式开放,往往是“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或直接由上级组织任命,削弱了党支部的群众基础,抑止了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水市的“两票制”实践,创新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方式。通过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的办法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不仅使村党支部获得了村庄社区的合法性权威,而且有利于干部作风的转变,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两票制”也发出了不能代表群众利益的党员不能当村支书的明确信息,使村民感受到,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一选举制度创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和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两票制”选举,以民主的方式产生“当家人”,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这是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修订以后村民自治进程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仅仅有民主选举远远不够。民主选举虽然是保证村民意志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但它不必然保证选举产生的权威性组织,一定能在制度实践中代表村民利益和自觉实现村民利益。如何在实行民主选举后加强民主决策,更是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现阶段实施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又一难题。

现代民主政治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公民选举官员和公民控制决策。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践来看,民主选举较好地解决了“公民选举官员”的问题,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则为有效“控制决策”提供了制度保证。村民自治的内容不仅表现在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而且还表现在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村民都享有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两会制”的实行,使村民参与村务有了具体的民主实现形式。根据“两会制”的规定,村务要事的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由党员大会提出决议预案,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决议,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村“两委会”执行。通过“议题、预案、决议、执行、报告、评议”等六道程序,“两会制”不仅使村民能够参与到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村务要事的民主决策中来,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解决了“民主决策”的问题,而且,也同时解决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问题。从随州市实践的情况来看,“两会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走向范文篇8

所谓规范化德育,是指这样的一种德育理念和模式:教育者坚持自我本位,片面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质疑的绝对的道德权威,受教育者被看做是服从主体的无意识的满足教育者主体价值需要的价值对象;教育者以强制、灌输、训导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目的的改造,要求受教育者无条件的认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1]在我国历史上,“改革开放以前,规范化德育模式一统天下”,一直在社会思想教育中占统治地位。规范化德育长期存在并有效运行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一,社会政治根源。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缺乏民主的社会,新中国诞生前,在极端的专制统治下,专制政权把德育纳入其权力体制,并作为日常维系专制统治的主要手段,因而德育本身也必然是专制的,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臣民和顺民。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在很长时间内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状况、阶级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和建国前相比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党在执政方式上仍然继续了革命党理念下的“革命化执政”,依靠广泛的政治权力推行其路线、方针、政策,强调政治优先、思想统一,德育的根本要求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在缺乏民主的政治环境下,德育不可能培养人们的自由思想和自主意识,规范化德育模式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不二选择。

第二,社会经济根源。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并受其深刻影响的社会,社会具有天然的封闭性,社会内部、社会与外部之间缺乏联系,受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较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上都高度依赖国家和社会,缺乏个体主体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信息闭塞,缺乏竞争观念和开放意识,思想观念保守且根深蒂固,缺乏怀疑和批判的能力,使规范化德育能够在它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上天经地义地持续着。

第三,社会文化根源。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作为信仰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缺乏主体性的文化,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人对于自然界的主体性,而是将自然与人合一,甚至将人置于自然界之下,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人对于宗族和国家的义务,极少将人视作独立的个人。在长期的传统文化浸润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没有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的主体地位,缺乏独立的道德思考和价值判断,使规范化德育长期延续得以可能。

第四,社会思想道德根源。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思想一统、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单一的社会,当然,说道德价值观单一,并不是说在这个社会中只存在一种道德价值观。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存在着价值观的差异和多样,但价值观的差异与多样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社会。传统社会中尽管也存在与统治阶级不同甚至对立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在政治上都不具有合法性,统治阶级总是把代表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道德价值观强行推展到整个社会中,强迫其他阶级和阶层承认、接受、遵守这种道德价值观体系。因而在客观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存在其他道德选择的可能性,这使得规范化德育不会遭受质疑和其他合法道德观的挑战,并得以长期有效实施。

二、社会转型与规范化德育合理性的丧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型,对德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维系规范化德育的社会基础被彻底颠覆,规范化德育存在的合理性丧失。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自主经营、平等互利、公平竞争、效率优先的经济,强调自主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摆脱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保守依赖心理,呼唤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与发展。德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主性的要求,自觉地以培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标,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公正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和锐意创新观念的个体。而规范化德育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作为被动的道德接收终端,缺乏个性特色,反对标新立异,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完全背离的。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前进,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现代化理念的指导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开始转向“建设性执政”,社会的控制方式变得宽容与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政治依附性,拓展了人们的思想发展、权利主张和意志自由的空间,在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的同时,也为德育对人的培养规定了新的任务。德育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自觉地以培养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他们的公民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民主精神、法制观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健全自律的个体。而规范化德育的强调权威、强制训导、教会顺从,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不相容的。

第三,社会的价值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要求自主的道德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改革,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引起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造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产生了多元利益取向和多元价值观念。同时,在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国由相对封闭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外部文化流进我国社会,形成文化的多元化。“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故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2]207

在一个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各种合理的价值观都应该得到尊重,因为“选择自由正是现代价值观多元社会的权利”。规范化德育要求受教育者对单一价值无条件认同和服从,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精神相冲突。第四,社会信息化需要道德判断力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人类进入了社会信息化的阶段。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地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网络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都会在这里交织碰撞,许多问题往往还没有及时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受教育者就已经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多样性、多变性、多质性的信息,冲击着德育的主导价值取向。因此,信息社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受教育者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引导受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各种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中选择能够指导自己正确的生活目标的道德价值观念。规范化德育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教育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空间中反应被动,力不从心。

三、规范化德育的危机与主体性德育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变革,规范化德育的内在缺陷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规范化德育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动性,“蜕变为一种单调的知识灌输和机械的道德训练行为”[3],是对受教育者作为人的本质的否定;第二,规范化德育忽视受教育者自我价值的满足,过分强调教育者主体意志的实现和对社会需要的服从,导致道德教育的“权利缺场”,即“道德教育仅仅是指道德义务教育,追求道德权利的教育不是道德教育的范畴”[4],缺乏对受教育者个体的真正的人文关怀;第三,规范化德育的强制性教育方式,导致道德专制,即“一个人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选择个人信仰与善生活的自由。”[2]224

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德育伦理,其效果是以人性的压抑为代价的。规范化德育的缺陷使它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正常有效地运行下去,发生了德育危机。第一,教育者对德育活动控制力削弱、穷于应付,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德育活动产生困惑并缺乏信心;第二,受教育者对德育不感兴趣,消极对待,逃避甚至抵制德育;第三,德育效果不彰,社会道德紊乱、道德滑坡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引起社会的不满,遭到社会的质疑、非议和责难;第四,德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越来越受到轻视甚至歧视,正渐趋边缘化。

规范化德育的危机表明,规范化德育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及其对德育的要求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虽然通过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一矛盾,但这个矛盾是无法通过规范化德育自身的修补来彻底克服的。规范化德育已经走到了其历史的尽头,创建新的德育模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就是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者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把受教育者看做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育者看做是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的顾问,而不再是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受教育者的指导,而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1]

四、主体性德育对规范化德育的超越主体性德育的产生,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德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实现了对规范化德育的超越,昭示着德育发展的时代走向。

第一,德育主客体关系的转换。主体性德育以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前提,德育活动的结构发生了从规范化德育下“主体—中介—客体”的模式向“主体—中介—主体”模式的转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也从规范化德育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从上至下的关系转变为具有交互主体性的主体间的协作关系。[5]这种转换克服了规范化德育下“无视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漠视了发展中的个体作为潜在的或显在的道德活动的主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6]的弊端,突出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使德育从受教育者的被动改造转变为受教育者的自主发展,从“物性化”走向“人性化”。

第二,德育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德育中,受教育者是具有自主意识和一定道德观基础的主体,对道德和价值有自己的态度、愿望和需要,和教育者一样成为德育活动的平等参与者。道德教育从规范化德育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片面的主体地位和道德权威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双方内心世界的接纳、追求道德共识的方式来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德育方法从规范化德育中的强制灌输、规范约束的训导方式转变为民主开放、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德育过程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往,从规范化德育下的教师替学生做主转变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做主。

走向范文篇9

1“低碳”涂料推广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涂料曾一度成为世界环境公害,过去几年,涂料已经成为世界环境污染的十大危害之一,有资料显示,涂料造成的污染已经仅次于汽车尾气的危害,位列全球环境污染源的第二位。涂料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其组成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现代涂料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和有一定毒性的各种助剂、防腐剂及含重金属的颜料填料,在生产与使用中都可能产生有害物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全球变暖的警钟已经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危及整个地球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发展,干旱带来的饥荒正逐渐蔓延全球,洪涝冰雪灾害更是频频发生,不久前的哥本哈根会议已经顺利召开,众多涂料企业也在朝低碳前行。而这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也标志着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革命至今的第三次革命——低碳革命。低碳建筑涂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不含有害物质,而是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近年来,涂料引起的中毒事件不断见诸媒体,人们对涂料的环保问题已经日益关注,绿色环保涂料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买涂料时会选择购买高品质、低污染的绿色环保涂料。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资源产出率的指标不难看出,随着低碳环保全民行动的不断深入,国家也十分重视国内生产企业是否对低碳环保做出贡献。精细化学品产业作为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预计也是此次重点规范的对象,而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涂料产业更是不能幸免,涂料行业首当其冲受重创。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10种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涂料行业生产原料以石化制品、煤加工副产品合成或植物提取、合成产品为主,生产过程副反应多,产生废弃物组分复杂。生产过程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如苯、苯酚以及衍生物,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CODCr常几万mg/L)、色度高、含盐高、pH极端、难生化降解等特性。国家一旦制定资源产出率指标,涂料行业首当其冲会受到重创。那么,为了稳定涂料行业的发展步伐,涂料企业也必须做出节能减排、技术更新的准备。十二五期间,国家政策的变化都将对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据了解,国家对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法规标准,涂料亦是如此,从建筑涂料到木器涂料再到工业涂料,每个系分领域都有相应的标准在规范着市场。涂料标准法规的出台,不但可以规范行业市场,提高涂料产品整体质量,同时还对涂料中的可挥发有害物质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例如正式实施《GB24613-2009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限量》对,铅总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而这些标准的出台,也可以促使玩具涂料市场的规范发展。作为配角,涂料发挥着极大的“主人翁精神”为很多行业“增光加彩”,当然,中国涂料产业发展至今,已具有很大的规模,自2009年起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涂料产业虽大却不强,这是因为我国涂料企业在涂料技术以及高端原材料供应上仍与欧美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是目前我国涂料产业的症结所在。而在未来涂料产业中,高端市场却是整个涂料行业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这一点需要更多本土企业的关注,如果发展涂料的技术水平,让中国进入涂料强国之列。

2建筑涂料的功能特点及市场潜力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都能体会到,都市生活是繁忙而紧张的,一个温暖的家能带给每个人最放松的休闲时光。让家变得温暖舒适,首先是房屋室内、外离不开低碳环保的建筑涂料。建筑涂料涂层对被保护建筑物有装饰和保护功能,以及防水防火等特殊功能。建筑涂料的目的首先在于遮盖建筑屋表面的各种缺陷,使其显得美观大方、明快舒畅,又能与周围的环境协调配合。涂料的装饰功能包括平面(色彩、色彩图案和光泽)和立体(立体花纹的设计构思)两个不同质感的装饰。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功能基本相同,但要求标准不一样,通常内墙喜欢采用较平的立体花纹或色彩花纹,避免高光泽,而外墙要求光泽和富有立体质感的花纹。建筑涂料能够阻止或延迟空气中的氧气、水气、紫外线以及工厂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对建筑物的破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不同种类的被保护体,要求不同性能的涂料。混泥土沙浆基底的外装修,要求涂料具有水分控制功能即防水性、防潮性、排湿性,以及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等隔离作用,和对各种化学药品的隔绝作用。金属(如铁)基底,最重要的防锈性。室内、室外环境不同,室外涂层时常受到风吹雨淋、冬冷夏热的高低温变化,以及紫外线的破坏,因此,外墙涂层要求达到的指标比内墙更高。随着各种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功能性建筑涂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外墙涂料除了对建筑物具有保护和装饰作用外,还应有其它特殊功能,如涂料的防水防渗、高耐污、防碳化、抗静电、防霉杀菌、保温隔热、防火阻燃、隔声抗裂等功能。部分室内涂层要求具有隔音、防结露、防霉防藻功能,有些建筑装修要求涂层具有防火、防水、防辐射、杀虫、隔热等功能。此外,为了满足建筑涂装的某些功能要求,过去工业涂料领域使用的一些功能性涂料经过性能上的改进,近年来也在建筑涂料领域得到开发应用,成为新的功能性建筑涂料,例如:防腐涂料、防锈涂料、防滑地面涂料、耐磨地面涂料、弹性地面涂料、可逆变色涂料等。这类涂料拓宽了建筑涂料的应用范围,增大了建筑涂料的实用性,提高了涂料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地位。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树脂涂料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合成树脂涂料中,醇酸涂料和氨基醇酸涂料的使用比例正逐渐缩小,而质量较高的丙烯酸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及各种水溶性树脂涂料呈增长趋势,利用高憎水性能的丙烯酸胶为基料生产的抗裂防水弹性涂料将会发展很快。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粉末涂料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粉末涂料完全不用溶剂,是一种既节省资源又无毒无污染的建筑涂料新品种,欧美等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呈持续增长的势头。我国建筑涂料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看好,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涂料厂商在中国的建筑涂料市场中已获相当效益。国内涂料行业也已形成多档次、多品种、全方位的生产格局,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比重和市场占有率均逐步扩大。我国目前生产的建筑涂料主要有2大类:一是合成树脂乳胶类,包括乙丙乳胶漆、苯丙乳胶漆、氯乙烯—偏氯乙烯乳胶漆、聚醋酸乙烯乳胶漆、环氧—丙烯酸乳胶漆等。二是无机高分子类,主要包括以硅酸盐、硅溶胶为基础配制的各种无机建筑涂料。建筑乳胶漆的技术关键在于乳液合成。内墙涂料市场上以苯丙乳胶涂料、乙丙乳胶涂料为代表的中档产品为主;以聚乙烯醇及其缩甲醛类为基料的低档涂料市场在萎缩。内墙涂料占建筑涂料总量的75%~80%。以纯丙或苯丙乳胶漆为代表的中高档外墙涂料的比例仍然较低,产量约占涂料总量的15%,防火防霉、防虫杀虫、隔音隔热、抗静电等功能性建筑涂料产量则更低。据有分析,中国涂料市场年需求总量应该不少于370亿元,且近10年内,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涂料的产品优势不断凸现,行业人士预测涂料销量今后几年将会以每年至少15%的速率递增。我国建筑涂料市场的特点是:产需同步增长,总量供应有余,高低档产品比例失调,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亟待调整,市场潜力巨大。十二五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艰巨,采用新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将是未来建筑节能推广工作的重点。涂料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技术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高性能涂料、特种用途无机颜料;制定环保、节能目标,向节能减耗、低碳环保方向发展,保持与国际建筑涂料行业同步,并兼顾建筑涂料功能化和健康化的发展要求。

3涂料企业多种新技术的低碳之路

涂料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众所周知,涂料原料基本都是化工产品,要做到真正的低碳环保需要技术科研上的保障。针对绿色低碳,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面对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涂料行业也应该有所行动,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能为人类节能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实现低碳,既是人们拥有绿色环保生活所期盼的,也是商家,创业一族掘金的更好契机。面对未来“低碳”的发展趋势,涂料行业其实早有准备。近年来,涂料行业一直致力于开发低污染、高固体份或无溶剂(包括粉末、光固化)涂料、水性涂料;开发低环境风险的防污技术和防污涂料;开发非铅、铬的防锈颜料及替代品开发钛白粉、氧化铁颜料的清洁生产工艺;积极制定涂料行业清洁生产工艺评价标准等,以推动涂料行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开发的玻璃节能涂料、辐射散热降温涂料、防晒隔热涂料、耐高温封闭涂料、高效耐污损太阳热吸收涂料等新型涂料,也为涂料行业在“低碳”道路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早在几年前,涂料业就向节能减排等环保目标迈进,一些涂料企业也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近两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涂料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涂料企业的环保举措就更加显得有力:从3A环保漆提出“全程环保”的理念,到近日陶氏化学、巴斯夫等国际知名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公开表态,都说明了涂料企业低碳减排之路正在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越走越远。报载,河南省原阳新型材料公司独立开发出一种具有‘防晒防水,防冻保温’的新型建筑外墙涂料“晒不热”。自然温差8~15℃,空调房间可节电40%,真正“让房子‘冬暖夏凉’不在是梦”也是该公司在低碳经济时代立足的保障,这是一项节能环保一体化的新技术急需推广。据了解,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率、低成本”优势的“晒不热”涂料,通过推广应用,实现了用户认可,商业绩突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三赢局面。推动节能环保涂料行业向低碳、健康方向发展,为亿万家庭绿色家居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新的标准。建筑涂料的涂装基层由坚固牢靠的水泥基材料(水泥砂浆、灰浆等)改变为保温隔热材料面层上的一层薄质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并且对饰面涂料的种类与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会显著影响建筑涂料的使用,外墙用高装饰性建筑涂料的发展也将受其影响。广泛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强制性标准(JG158—2004)规定:连续性复层建筑涂料主涂层的断裂伸长率必须不小于100%;平涂用涂料的断裂伸长率必须不小于150%。这样,具有弹性性能的拉毛涂料和复层涂料都将会得到更多应用,并在大量应用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溶剂型仿幕墙涂料的应用将显著减少,其发展也将受到很大限制。因其与广泛应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不相容,与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相容性也不好。工程中因为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出现过质量问题。而且这类涂料应用于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时,其抗裂性指标也不能满足要求。因而,该类涂膜在这两种广泛采用的外保温系统中应用都有问题。加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使其应用减少成为必然。仿花岗岩涂料或其改进型涂膜在内装修中的应用将增多。因为长时间以来,应用于内墙涂装的绝大多数是薄质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装饰风格单调,缺少个性和特性。主要原因是没有新型高装饰性涂料可供选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重视,其在发展过程中将可能会向多功能性方面发展。建筑涂料是一种以装饰为主要功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其装饰性能也是人们的必然追求,在这种追求过程中将促进高装饰性建筑涂料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过去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后仍将会循着这一途径前进。应用是发展的前提,得到大量的应用必然会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提高或产生新的品种,这将是外墙用高装饰性涂料发展的基础,而内墙用高装饰性建筑涂料的发展将可能是多功能化,尤其是有利于健康的功能化,例如调节湿度、释放负离子、耐污、防霉等。2010年是涂料行业的不平凡之年:无论是世人瞩目的“嫦娥二号”,还是精美绝伦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场馆,使用的都是高科技涂料;就连上海11.15特大火灾,也与防火涂料脱不了干系。随后年底涨价寒潮来袭,通货膨胀的影响接踵而至,令涂料企业倍感压力。进入2011年,作为中国二次转型的开端时期,十二五规划第一年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展望十二五涂料行业的发展,可以预测,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将是十二五涂料行业发展的主轴线。国内涂料企业规模小、呈分散竞争格局已制约行业可持续性发展。而国外涂料企业国际化程度和集中度都很高,必将携带其资本、技术、规模等优势抢占国内涂料市场份额。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之间的并购,有望突破行业结构带来的强而不大的发展瓶颈。不难看出,十二五期间的调整和转型孕育着新一轮繁荣与竞争。理顺市场脉络,发掘涂料商机。我们翘首期盼,也热切关注着涂料行业向“由大转强”的目标发展。

4低碳节能建筑涂料的技术、新市场

建筑涂料是一种经过保护处理墙体的与之相适宜的建筑装饰材料。它与基层结构相结合,分别能满足建筑物防水、耐候、粘结、抗侵蚀、抗弯、保色、隔音等多种性能的要求,具备现代建筑物所必需的多种功能;它不仅可以保护墙体,而且可以美化建筑物,是目前理想的墙体装饰材料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中,成为现代化城市立体艺术不可缺少的极其活跃的重要组成内容。需求是发展的动力,世界的多姿多彩需要涂料的装扮。建筑涂料在涂料领域里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近几年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给我国建筑涂料带来巨大商机,使产量从2002年的100万吨到2009年的361万吨(包括内外墙涂料、装饰装修涂料),增长了3.6倍。在21世纪的今天,高性能、环境友好型的建筑乳胶涂料、外墙外保温涂料优势越发凸显,仿大理石和仿铝幕墙等质感装饰涂料的问世将带动建筑涂料产业升级和发展,使之朝着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涂料产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竞争也日益激烈。防火涂料是指涂覆于木材、纤维、纸、塑料等易燃建筑基材或涂于电缆、金属构件的表面,能降低被涂材料表面的可燃性,阻止火灾的迅速蔓延,或是涂覆于结构材料表面,用以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一类物质。随着建筑的高层化、集群化发展,防火涂料在建筑消防安全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随着整个涂料行业向“五E”方向迈进,即提高涂膜质量(Excellence)、方便施工(Easyofalication)、节省资源(Economics)、节省能源(Energysaving)、生态平衡(Ecolohy)。防火涂料新技术成就了市场,在火灾发生时,防火涂料可防止受保护材料的温度上升,以保持物体的结构完整或物料温度过高,为人们的安全撤离和灭火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以减少资产损失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据介绍,中国严重的火灾损失与涂料的使用不当有直接关系,其中有些原因导致了防火涂料的使用不当:一是是人们常常心存侥幸,不按照相关规范使用防火涂料;二是盲目的节省成本,选择以次充好价格低廉的防火涂料;三是一些不法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使其丧失了防火保护的作用。目前,我国防火涂料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防火涂料年产销量已达数万吨,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据了解,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钢结构防火涂料》等;推荐使用的规范有《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测试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据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防火涂料的标准和规范是十分“给力”的,要求的严格程度不亚于国外,甚至有的指标还比国外标准高。例如中国要求建筑物达到一级耐火等级时,建筑构件中的“柱”的耐火极限是3小时,二级时的耐火极限是2.5小时。自防火涂料配方被研制出来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防火涂料已经发展成为集耐水性、耐热性、防锈防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种涂料。近几年,随着我国隧道建设及钢结构设施的完善,国内外企业针对这些领域的防火涂料都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与技术。据了解,阿克苏诺贝尔旗下国际油漆公司最近新推出了一款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此种防火涂料不仅不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氯元素,还可降低膨胀型涂料每平方米的施工成本。江西龙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一款独立研发成功JX-108新型隧道专用防火涂料,该产品具有耐火性能高、吸音降噪效果好、附着力强以及耐水、耐酸、耐碱性好等特点,对隧道具有较好装饰效果。我国防火涂料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建设与各项基础设施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于公共建筑设施涂料阻燃性的硬性要求,再加之国外涂料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在防火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市场前景方面,我国防火涂料都具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当然在这个以绿色环保为主趋势的时代里,提高环保型防火涂料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似乎已经“迫在眉睫”。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170号),要求各地继续加大以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促进建筑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工作。其中,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给予了肯定。今后几年,涂料行业竞争将逐渐加剧,为此,涂料企业应该了解世界涂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涂料行业顶着“世界工厂”的名号,中国的制造业多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重要性和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产品大多属于低端领域。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化”的进程并没有解决大部分农民消费能力不高的问题。同时,快餐式的消费心理也催活了城市的低端市场,比如山寨手机,迎合的就是这么一种低端口味。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山寨”横行市场的根源,对品牌行货带来和威胁的原因。与此同时,中国涂料行业也没能逃脱“低端”的魔咒。毋庸置疑,价格低廉是低端产品取胜的最大优势,因此在低端市场可以很容易打开市场、俘获消费者的心,可以帮助企业在起步阶段很好地打开市场并回笼资金。可以说,未来的低端涂料市场是风险和机遇的一场博弈。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还陶醉在低端市场中,那它很可能是陷阱,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低端”的泥淖里再无出头之日。随着现代涂料行业的发展,涂料产业链逐渐划分为原材料生产、成品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这些环节通常由不同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完成,原料商与成品生产商、经销商之间同时存在着合作和制约的关系。上下游产业链合作通常被称为联合营销或者协同营销,而且应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除了不同行业之间,还包括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等等。在全国轰轰烈烈倡导“低碳”的热潮下,涂料业也相应的提出了“低碳涂料”的目标。一些大型涂料企业努力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而且他们一直在努力研发新产品,一旦时机成熟就迅速推向市场,显示了自己强大的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企业仍停留在原有技术的小改小革上,就无法逃脱市场萎缩与产品降档的命运。在这方面,涂料成品企业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低碳”、“环保”是一个非常贴合时下热议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营销项目。但是“低碳”生产出来的涂料不仅要求涂料本身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同时也要求使用的原材料应该也是低碳环保的。

5低碳环保涂料成为涂料业发展潮流

目前,我国涂料产业虽然产量大,但是产品水平参差不齐,且企业规模普便偏小,真正的大企业屈指可数,产品类型也都趋于中下水平,真正的高端涂料市场份额仍然握在国外品牌手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优质性能的涂料产品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将会越做越大,而产品性能差的产品也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中国涂料企业还是要趋向于发展高端产品,很多国内的涂料企业也具备了研发生产高端涂料的能力,但还要看是否有这个勇气去跟国外的企业去争这个市场,在高端涂料领域打出自己的品牌。既然高端涂料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内企业就必需有自己的高端涂料产品,在行业的洗礼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涂料虽然不被人们所常用,但却是家庭装修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或墙面、或家具都会用到,传统的涂料中含有较高的可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人们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很多消费者常常花高价钱购买涂料,由此可见,人们的意识正在发生着转变。水性涂料因为以水做为溶剂,因此可挥发物极少又无毒环保无气味,已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绿色内墙涂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内墙建筑涂料,即要求绿色涂料不仅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健康要求,生产、再利用和废弃后的处理过程中都必须满足环保要求和“绿色”标准。近些年来,由于涂料的危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涂料中的有害物质已经越来越少,环保涂料已经成为涂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经常见到的涂料市场产品都比较的人性化,而在适合人居居住需求的同时,水性涂料成为了人们的热爱产品,水性涂料本身的综合性能、丰满度、漆膜硬度、耐磨性、使用寿命以及色彩配方等等,都要有较高的水平,即为水性涂料中的高级产品,高级产品在生产成本及技术上也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也一直是业内比较关注问题。全球建筑涂料发展迅速,高科技在建筑涂料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新品种不断地被研究和开发。施工工艺打破了以刷涂为主的传统工艺,出现了以喷涂、滚涂为主,刷涂、抹涂以及多种复合工艺,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图案和效果。水性化是未来建筑涂料的发展方向。由于溶剂型涂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危害很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水性建筑涂料,并制订有关法规,严格限制建筑涂料中VOC(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使用溶剂型建筑涂料的比例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水性建筑涂料。现在世界涂料品种结构向着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耐候性好、水性化和功能复合方向发展。内墙涂料要发展环保型乳胶漆;外墙涂料要发展高耐候性、高耐沾污性、高弹性、高保色性和低毒性涂料,并由溶剂型涂料向水性涂料和低毒溶济型涂料发展,涂层厚度由薄型向厚型发展,从单层向复层发展。目前,要淘汰聚乙烯醇类及其改性涂料、各类溶剂型内墙涂料,推荐使用环保型乳胶漆,优先使用高性能水乳型外墙涂料,在高层和公共建筑上推广使用有机硅丙烯酸系列、水性丙烯酸系列、丙烯酸聚氨酯及低毒溶剂型丙烯酸涂料、氟碳涂料等。水性涂料因为以水为分散介质,除具有一般涂料的特点外,还具有无毒、无味、不易燃烧等特点,符合环保要求而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高级水性涂料产品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其设备及技术水平根本还达不到,而国内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生产。但是在未来发展中,高端涂料必定是一个发展大趋势,如何抢占这一市场,或将也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一大问题。中国传统的溶剂型涂料比重逐渐下降,水性涂料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聚乙烯醇类低档品种仍占较大比重。提高水性涂料的质量、开发新的品种是巩固和发展水性涂料的重要环节。重点研究和开发应以醋酸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苯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以及纯丙烯酸系列为基料的乳胶涂料为主,并争取在耐久性、漆膜平滑性、丰满度、施工性、装饰性等方面有所突破;对于已较成熟的环氧乳液、水性聚氨酯的水性基料应继续研究具有高性能的水性涂料,满足部分的特殊要求。水性建筑涂料具有技术先进、工艺清洁、低能耗、低排放、安全无毒等优点,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建筑涂料行业提出了未来建筑内墙涂料的发展方向,色、氧、菌、除臭等环保功能将成为内墙涂料领域的发展重点,这些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的绿色环保涂料将在今后的消费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涂料产业结构中,随着应用的不断细化,在建筑涂料领域,内墙和外墙涂料已经被明确的独立起来,这是因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内墙涂料和外墙涂料在性能上有不少区别。首先,外墙涂料由于直接暴露在外界,需要对抗紫外线以及风霜雨雪等复杂的自然环境,因此,外墙涂料对抗紫外线、耐沾污以及耐候性等性能要求比较严格,而内墙涂料由于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对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其次,内墙涂料更多的受居住者个人关注,由居住者个人喜好决定,因此它的色彩等因素比外墙涂料更缤纷、更能张扬个性。住宅建筑的外墙饰面和相当一部分公共建筑外墙装饰,应大力推广使用优质建筑涂料。外墙装饰材料应该兼顾建筑外观、环境美化、基底材料保护与改性等多种功能,其力学性能、粘接性、吸水率、施工性与安全性都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建筑涂料在今后外墙饰材中颇具发展潜力,将成为外墙饰材中的主导产品。内墙涂料的发展方向是中高档乳胶漆,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擦洗性、开罐性、流变性、涂刷性等,还将对涂料本身的视觉效果提出新的要求,即光泽要齐全(亮光、半亚光、亚光),色彩要淡雅柔和,质感要细腻等。内墙涂料还必须向健康型方向发展,逐渐实现零VOC和尽可能少的残存单体。外墙涂料的发展方向是高抗沾污性、自乳化、高固体份及低VOC乳胶漆。开发高耐候性氟碳树脂涂料;开发以有机硅等憎水基团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可防水防渗,且能让空气通过的“呼吸型”外墙涂料;开发可防止墙面收缩产生裂纹的弹性乳胶涂料;开发水性聚氨酯涂料等。功能性内外墙涂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用厚质保温层或反辐射材料制成的隔热保温涂料,可赋予建筑外墙隔热保温功能,产生节能效果;还有防碳化涂料、装饰性防火涂料、防蚊蝇涂料、防霉杀菌涂料、隔音涂料等。地面涂料将向水性化、高固体、无溶剂和多功能方向发展,要求具有自流平性、耐磨防滑性、弹性、耐腐蚀性和抗静电性等,其品种有环氧、聚氨酯及不饱和聚酯等。防水涂料将向着水性、弹性、耐酸、耐碱、斥水、隔音、密封和抗龟裂等方向发展。如硅橡胶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性PVC防水涂料、VAE防水涂料、丙烯酸乳液型防水涂料、高交联型防水涂料、焦油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厚质保温防水涂料、节能型防水涂料、氯丁胶沥青防水涂料等。企业目前除在防火、防毒、防虫、杀虫、隔热保温等现有质量水平较低的功能涂料上加大力度、进行科研攻关外,还应加紧研究和解决建筑装饰中的难、新问题。复合化技术将是提高和满足各类功能的有效途径。一是功能的复合化。如弹性功能与呼吸功能复合:将优良的弹性乳液与被亲水官能团表面修饰微壳(超微粒子)复合化,使弹性能力与透湿性并存。弹性功能与低污染功能的复合:将常温反应型乳液与涂膜亲水性技术复合,通过使用交联分子量大的反应乳胶,提高伸长率和膜密度,使弹性功能与低污染性相结合;二是加强对耐酸雨涂料的基础研究,解决建筑物受酸雨腐蚀问题,争取能在基料复合技术及相关助剂的匹配上取得突破,解决中国日趋严重的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这一大难题;三是基料的改性功能复合化,对于已有的基料进行某种特殊性能的改性,并且与特殊功能相复合。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的耐候性与潮气固化聚氨酯透湿性相结合,以此来达到双重特殊功能的作用。

走向范文篇10

关键词:规范;描写;翻译研究

Abstract:Thispapertracestheorigin,growthanddevelopmentof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oneofthemostinfluentialschoolsofthoughtintranslationstudiesintheWesttoday.Followingabriefdescriptionofitsmajorcharacteristics,thepaperdwellsontheschool’srelevancetotheChinesetranslators.Thepointismadethatthedescriptivetheorycanexplaintheorientationofallkindsoftranslations,broadenthescopeofthefieldofstudyandenrichthepracticeoftranslationinChina.

Keywords:prescriptive;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

翻译研究,从一开始的归纳式的经验总结,如严复的信、达、雅,即用自己从翻译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浓缩成警句式的“标准”,传授给后人,让别人照着去做;到后来的演绎式的科学研究,如奈达的动态对等,即利用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翻译过程进行严格(rigorous)的描述,对翻译的终极产品进行严格的鉴定,用四个语义单位、七个核心句、五个逆转换步骤,细细地规定出翻译的全过程,用以指导翻译实践。这种种研究翻译的方法,都是“规范性”(prescriptive)的。规范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定出一个规范(norm),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timeless),不分工作对象,不分译者、读者的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在他们的翻译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若有违反便叱之为“不忠实”或“结构笨重”(heavystructure)、“误导读者”(misleading)等等。美国知名的描写翻译学者MariaTymoczko认为,规范性翻译理论根源在于把翻译看作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用一些超越时间的语言规则来加以考察。(Asalanguageart,translationhasoftenbeenconsideredfromtheviewpointoftimelesslinguisticrules(whichhasledtoanormativetendencyinthetheory)…)①[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翻译常常被人用一些超越时间(或译成“永远有效”)的语言规则来加以考察(这种做法造成了理论研究中的规范倾向)]。

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一直是翻译界不可动摇的指导方针,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也一直没有人提出过质疑。人们似乎认为理论的作用就是规范行为,统一思想,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没有了那些规范性标准,翻译界岂不要天下大乱。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翻译界早就已经是“乱”得可以。且不说直译意译之争,时断时续,绵延不断,且不说林纾的翻译到底是译文还是“译写”、庞德翻译的汉诗到底是不是翻译,就拿翻译的核心问题“忠实”来说,也是众说纷纭。夏济安翻译霍桑的“古屋杂忆”,故意把“母牛”翻成“乌鸦”,以衬托凄凉氛围,有人说译者与原作用“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②有人则嗤之以鼻,认为译文连最起码的“忠实”都没做到,③再举古爱尔兰英雄史诗厄尔斯特故事Ulstercycle的翻译为例,更是朴朔迷离。古爱尔兰语早已失传,“原文”已几乎无人可以读懂,“忠实”根本无从谈起,加上后世的译者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添枝加叶或削足适履。或增或删可以说把“原文”弄得面貌全非。但是,这些译作在爱尔兰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确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④说它是翻译吧。连个原文都找不到;要说不是翻译吧,它同纯粹的创作还是有点不一样。面对这些并不罕见的翻译实例,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显得苍白无力。

翻译的实践在呼唤新的理论,描写翻译理论便应运而生了。所谓描写翻译理论,用MariaTymoczko的话来说,就是:“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whentheyattendtoprocess,product,andfunction—settranslationpracticesintimeand,thusbyextension,inpolitics,ideology,economics,culture.)⑤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的重点是它的宽容。正如描写学派代表人物图瑞(GideonToury)指出的: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一段目的的语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atranslationwillbeanytargetlanguagetextwhichispresentedorregardedassuchinatargetsystem,onwhatevergrounds.)⑥

描写翻译理论根本不关心直译意译,他们关心的是把翻译语境化(tocontexualizetranslation),也就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翻译。是什么因素促使译者选中了这篇著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描写派学者经常自问自答的两个最常见的问题。举一个最新的例子。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出了两个中译本。我们的评论家,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分析哪个是直译,哪个是意译,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描写翻译学派却说,出了两个译本是件大好事,充分反映出中国真的开放了。⑦我们不是说规范性的翻译研究不好,而是说,规范性的翻译研究不够全面。翻译研究应该还有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宏观的角度。两者并不矛盾,两者应该结合起来,这样的翻译研究才能揭示翻译的全部。MariaTymoczko教授把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研究分别比作望远镜与显微镜式的研究是很有道理的。

描写翻译学派的思想发端于50年代。1953年约翰·麦克法兰(JohnMa

cFarlane)在杜伦大学学报(DurhramUniversityJournal)上“翻译的模式”。麦克法兰在论文中指出,“否认翻译的作用,剥夺某些译法所自己叫做翻译的权利,仅仅因为译文没有作到在所有方面同时实现对等,这是一种胡批滥评,简单易行,然而又是随处可见。”⑧麦克法兰引用理查兹(I.A.Richards)在英美新批评重要著作《文学批评原理》中的话指出,对于同一部作品常常同时有不同的读法。由此可以推断,“我们决不可以认为有唯一的翻译;由于(原文)有不同的意义,不可避免地会从中产生出不同的翻译,这些翻译也许都是翻译,但没有一个翻译是‘理想的’或‘真实的’翻译”。麦克法兰进一步指出,意义既然如此复杂、如此不可琢磨,我们便不可能从中得出准确翻译的绝对标准。他争辩道“我们倒是需要一种与此不同的研究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接受现有的翻译,而不去理会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翻译,这种方法从研究翻译的性质中获得灵感,而不是让翻译从事它办不到的事情。”⑨遗憾的是,麦克法兰的话当时没有引起译界的注意。

直到60年代,麦克法兰的观点才终于有了响应者。他们是当时在阿姆斯特丹工作的美国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理论家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Homes)以及一批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其中包括列维(JiriLevy)、波波维奇(AntonPopovic)与米科(FrantisekMiko)。他们感兴趣的课题有: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翻译在学史中的地位、从风格与题材角度对翻译与原文的区别进行描写的方法,翻译同其它平行文本(metatext)相比它的区别性特征。然而由于列维(1967)、波波维奇(1984)的英年早逝,捷克学派不久便销声匿迹了。不过,这些学者在生前与后来成为描写学派主力的以色列学者佐哈尔(ItamarEven-Zohar)、以及佛莱芒语学者、卢纹(Leuven)大学的何塞·兰博特(JoseLambert),当时正在安特卫普一所翻译学院任职的凡登布洛克(RaymondvandenBroeck)、以及列夫维尔(AndreLefevere)有过接触。他们的观点,多多少少影响了这批后起的学者。

描写翻译学派理论的形成要归功于三次小型的系列会议。它们分别于1976年在卢纹(Leuven),1978年在特拉维夫与1980年在安特卫普举行。这三次会议的论文集奠定了描写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并产生了一批骨干分子。这些学者都是大学教师,有文学研究的背景,对比较文学与文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描写学派在8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的《翻译研究》,(1980年版,1990再版),《对文学的摆布》(1985,论文集),以及斯奈尔弘比(MarySnell-Hornby)的《翻译研究》(1988)都是这个时期有影响的理论著作。90年代,兰博特与图瑞创办了Target杂志,借助于这个阵地,描写翻译学派的文章大量发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个学派的队伍中来。同时,这些学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在比较文学界扩大翻译研究的作用、提升翻译研究的地位。进入90年代以后,以巴斯奈特与列夫维尔主编的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为明显标志,翻译描写学派出现了文化转向(culturalturn),学者们开始把翻译放在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研究,权力、摆布是他们的主要议题,他们的研究另外还涉及女性主义与后殖民。千禧之年的2000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召开了有200人参加的翻译研究模式研讨会,当今描写学派的活跃人们几乎全部到会。会议显示,描写学派还在蓬勃发展,还有不少学者已在开拓新的领域了。当然也有一些学者退出了这个学派。

描写学派的功劳在于给予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无止无休的争论。描写翻译学派对翻译有两个基本的认识。一个是翻译的“不完整性”(partiality),就是说你不可能把原文百分之百统统翻到译文中去。在这个基础上导出描写学派的另一个认识,即任何翻译都经过了译者程序不等的摆布(manipulation),因此同一个原文会在不同的译者手里,会在不同的的时代出现许多不同的译文。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描写翻译学派并不想完全推翻传统的规范性的翻译标准。他们是想解构(deconstruct)传统的翻译理论,也就是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当中的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提出批评,而不是想摧毁(destroy)传统的翻译理论。毋庸讳言,规范性的翻译标准是有它的作用的。它给出了从论者角度出发,翻译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但是它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总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并想把它的应该范围推广到天下所有的翻译上去(如奈达之于动态对等论),或者总有别的什么人想这样去做(如后人之于严复的信达雅论)。然而它却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翻译,其中有符合这种规范性标准的,但是,同时也有不少翻译是不符合这种标准或者不完全符合这种标准的。规范性翻译标准的另一个不足是,它把自己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不太考虑文化的大环境。即使涉及到了文化,最终的目标还是落在了具体的翻译技巧上,过分专注于翻译技巧的钻研。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规范性的翻译研究总是脱离不开直译、意译之争。描写翻译学派则恰恰相反,它十分宽容,只要你说得出现由,也不管这种理由以传统的眼光看过去是多么地“荒唐”,某个文本就可以被认为是翻译。描写翻译学派的兴趣不在语言上,它试图探讨翻译的起因以及翻译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只要稍加注意,世界上这种处于“边缘”地位的翻译是不少的,这种边缘翻译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格特(Ernst-AugustGutt)的一个例子也许能说明这一点。

在德国的Travemunde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之间有滚装渡轮定期航班。船上有一种旅游手册,以德、芬两种文字书就,并排排列。它与一般的双语材料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原文与译文的身份不明,不知是先有的德文文本还是先有的芬兰文本;其次,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目的港的风光,这一部分在两个广西不是互为翻译,芬兰文本为芬兰游客介绍德国目的港的风光而德国文本则为德国游客介绍芬兰目的港的景点。⑩用描写学派的观点衡量,这当然是翻译,因为它符合交际当中关于关联(relevance)的要求。否则要是一味地按“原文”“忠实地”直译,必然会使一半的读者觉得“译犹未译”也,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作用了。翻译,同时还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规范的与文学规范制约,而揭示这种关系,也是描写学派很感兴趣的课题。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原文:Lumberandboatandjunkyard.Thebarebehindofindustry,itsdirtyunderwear,sobeautifullydisguisedbywinter.11

译文一:还有木材,小船和废物场。这里是工业荒凉的后院,这些是它的残破的内衣,一切都被冬日巧妙地掩盖了。(刘洪新译)

译文二:木材、小船,还有静静的

船坞。工业的废污在冬的掩映下消失的无影无踪。(黄娟译)

译文三:光秃秃的树木,木材,小船还有废料场,这些垃圾与污垢都被冬天的白地所掩饰。(王丽英译)

原文中的暗喻thebarebehind(光腚)所有的译者(30人)竟无一人照直翻译,而一概用了委婉语如“后院”、“废污”、“垃圾”等等。Underwear(衬衣衬裤)直译者同样寥寥。描写学派看到这样的译文,并不关心译文是否“忠实”,而是更加关心为什么译者会选择这样的译法。这儿,译者显然受到了中国作文方法的影响,比如不要将污秽的语言写到文章当中去等等。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使翻译研究换一个角度而得以不断深化。再说,离开了文化的大背景去指责译文不忠实原文等等,这种指责有时会显得过于简单化,因为严格地讲,这里的“误译”显然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于译者的语言能力。又如《红楼梦》第9回中有一段文字,一贯以忠实著称的杨氏夫妇在他们的英译本中采取了并不忠实的“净化”译法。他们的译文如下:Whatwedoisnobusinessofyours.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位红楼梦全译本的译者DavidHawkes却一反常态,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他的译文如下:“Whetherwefuckassholesornot,”hesaid,“whatfuckingbusinessisitofyours?Youshouldbebloodygratefulwehaven’tfuckedyourdad…”这儿要解释他们为什么在翻译同一本书的时候,译法会发生这样根本的变化,恐怕也不是仅仅用直译意译能够说的清楚的。

描写学派还可以为繁荣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比如,汉诗英译中韵律与内容的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翻译界。以前,大概(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如ArthurWaley那样,保留内容舍弃韵脚;一是如许渊冲那样,保留韵脚而部分舍弃内容(当然,许教授对这个说法不会接受,他会认为自己译出了原诗的“意美”)。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两者是不可兼顾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加以承认,从而大胆地只保留语音(包括韵脚)而完全放弃内容。随着描写学派的问世,竟然真的出现了所谓的语音翻译(phonetictranslation),请看下例:

原诗(选自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HumptyDumptysatonawall,

HumptyDumptyhadagreatfall.

AlltheKing’shorsesandalltheking’smen

Couldn’tputHumpty(Dumpty)togetheragain.

法语译文:

Unpetitd’unpetit

S’etonneauxHalls

Unpetitd’unpetit

Ah!Degretefallent

Indolentquinesortcess

Indolentquinesemene

Qu’importeunpetitd’unpe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