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0:40:16

资费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111个村,8个居民委员会,62191户,其中农村住户49700户,总人口为19.5万人,乡村人口15.71万人;年农村人平总收入4142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318元。在本县范围内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的企业仅中国电信集团湖北电信有限公司分公司。该分公司面向用户主要提供固定电话、夷陵通、宽带等语音和数据业务。目前固定电话已实现了“村村通”。分公司在县内设有九个营业网点,现有在册职工48人,固定资产总额9865万元,现有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4.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62万户,农村固定电话1.54万户,宽带用户3700户;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6万元;全县人均电信消费为110.9元。

二、年固定电话本地网收入情况

从电信分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情况表明:年该分公司电话月租费收入259.31万元,占总收入的25.28%,本地网通话费收入403.70万元,占总收入的39.35%,其中区内(本县范围内)通话费收入160.94万元,占总收入的15.69%;区间通话费收入241.56万元,占收入的23.55%;上网通信费收入1.12万元,占总收入的0.11%。现行的固定电话收费标准执行的是鄂价房服[]87号文所规定的标准,具体月租费标准:鸣凤城区15元/月户,乡村住户10元/月户。县内通话费标准:首次三分钟0.22元,续次0.11元/分钟,区间通话费标准依照宜价经费[]81号文规定按0.5元/分钟的标准执行。经测算若县内通话费标准不变,将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上限标准下调60%,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例为:6.8%。

三、电信资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电信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制定不够合理。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家为了扶持电信事业的发展,在电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出台一定的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此项政策已运行多年,作为电信部门的增容投资早已收回;其二、如今夷陵通电话在全宜昌市范围可以和移动电话功能等同,但收费标准与固定电话相同,许多农民对此很有意见。建议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应该下调。

(二)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下调空间较大。现行移动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为0.2元/分钟,而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为0.5元/分钟,农民用户认为这一标准很不合理,应大幅下调固定电话区间费标准,建议与移动电话相同区间费标准保持一致即0.2元/分钟。

资费范文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邮政管理局、邮政局:

为理顺邮政资费结构,缓解邮政行业经营困难,促进邮政行业发展和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经国务院批准,决定适当调整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年11月15日起,信函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调整为0.8元,外埠由0.8元调整为1.2元;100克以上的续重资费维持每重100克本埠1.2元、外埠2.0元不变。明信片资费由每件0.6元调整为0.8元。

二、邮政企业要按规定做好明码标价和对外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在营业场所张贴资费调整公告和有关标准,主动接受社会和用户的监督。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邮政资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或借机乱涨价、乱收费的,要严肃查处。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邮政局。

资费范文篇3

在垄断时期,西方国家的电信资费政策由有关电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决定。这些立法构成主管部门对电信资费进行管制的主要依据,在美国,有关电信资费管制的联邦立法有两个:一个是《1934年电信法》,另一个是对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进行管制授权的《FCC法》联邦立法确定了资费的定价原则、基本定价办法、管制的目的、管制机构的构成、进行管制的权力范围及行使权力的方式、程序等。除《1934年电信法》和《FCC法》两部专门电信立法外,其他立法也可对电信资费管制发生法律效力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在这些立法中,消费者在接受电信服务时,享有和接受其他服务同样受保护的权利。

引入竞争前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电信的经营管理体制虽然和和美国有很大不同,但在资费政策决定上,这些国家和美国大同小异,资费政策的基本内容也由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主要电信业务资费调整要报国会审批。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电信市场的国家,其电信市场从完全垄断逐步走向完全开放。英国电信业改革的历程和中国的情况十分类似,经历了寡头垄断时期、双寡头垄断时期,然后逐步开放。2003年7月17日,英国议会批准了新的《通信法》草案,从而2003年《通信法》取代1984年《电信法》成为英国电信规制的根本性法律文件。这是英国依据欧盟的新规制框架和有关电信规制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结合全球电信规制成果和英国自身的经验对英国电信规制进行的重大改革。英国2003年《通信法》的颁布旨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范,建立更高效的监管体系。下表列出了《通信法》与电信资费相关的改革前后对比及其启示(参见表1)。

表1英国2003年《通信法》与资费相关改革及启示

措施改革前改革后启示

上限规制

发展延续

构建有效

事前规制上限规制初期,OFTEL

针对BT降低服务品质以降低成本、交叉补贴排挤竞争对手等情况,通过颁布服务标准和细化电信业务分组等方式,有效解决这种情况。新《通信法》进一步规范了服务质量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电信业务分组,保障竞争公正公平。同时加强对资费成本的监控,确保资费正确反应成本,与价格上限相吻合。采用价格上限规制模型(RPI-X),构建有效的事前规制体系,有效抑制恶性价格战。服务质量等配套规制方法激励电信运营商自动提高电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利润

事后规制

有法可依

构建高效

监管体系

在1998年《竞争法》、《2002年企业法》法律效应保证下,有效规范行业合理竞争电信资费规制进一步效法《竞争法》原则,遇到不涉及互联互通争端的反竞争行为个案时,在《竞争法》等框架下展开调查,只有在竞争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使用行业监管权力以2003年新《通信法》为核心,指定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对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监督,以进一步晚上市场规范,建立更高效的监管体系。

充分重视

社会监督

“顾客小姐”充当社会监督的角色赋予“顾客小姐”更独立自主的度量标准,同时成立“电信意见调查员”,保证消费者充分了解电信资费信息,并提供似的那个的顾客争议解决机制

社会监督作为顾客的独立喉舌,保证电信规制部门及电信运营商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新《通信法》较原有的《电信法》在资费方面有所改进。电信行政管理费用取代了许可费,并取消了固定收费项目。2003年《通信法》第38款规定OFCOM(通信管理局)可以确定行政管理费用,以替代原电信法规定的年度许可收费。尽管这种收费机制在结构上与许可费类似,但在收费范围上有一些重大变化。

中国电信资费法律规制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信业的自由化浪潮,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要求被提上了改革日程,资费规制政策越来越重视“市场效率”这一目标,一系列规制举措得以颁布和实施(见表2)。

表2中国电信资费规制进程

2000年之前完全的政府定价,电信企业一律需遵照政府制定的统一资费标准收费

2000年《电信条例》颁布,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方式,增值电信业务实行市场定价,基础电信也不基本实行政府定价

2002年政府完全控制电信业务资费的现状被打破,已经形成较充分竞争的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解价,电信市场竞争水平由此跃上新台阶

2004年7月1日

信产部204号文件针对局部地区各电信企业之间不正常的价格竞争行为,204号文件要求各大电信集团公司加强对电信资费的内部管理,规范下属企业的资费行为,加大对电信资费的内审内控力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2005年8月2日

信产部、发改委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适应了移动、固定话音业务之间新的竞争形势

2005年8月19日

信部联清408号文件

(简称《通知》)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及港澳台地区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IP电话扔实行市场调解价中国的电信立法始于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和1986年《邮政法》的颁布实施。其后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电信行业改革,从联通成立到邮电分营,再到电信、移动分家,再到2002年的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电信法,仅有2000年9月正式颁布的《电信条例》。《电信条例》规定了电信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电信网间互联调解制度、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等八项制度。经过七年多的实践证明,《电信条例》对促进电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对开展电信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内的法律环境建设为实施上限规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中国2003年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企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限定,从法律层面对电信企业产生了威慑。《反垄断法》的出台,有关限制企业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法律适用条款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有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电信市场。2005年由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的《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可以看作中国电信政府规制改革进程的大胆尝试,以下就是笔者面对《通知》的三点喜悦,和一点沉思:

第一,《通知》体现了中国电信业政府规制模式的制度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模式过于单调,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而《通知》较好的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体现了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比如《通知》对国内长途电话资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等与公共利益休戚相关的资费标准做了明确规定,而对网络使用费也就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上网费”,则可由ISP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和市场状况自行制定。政府行为不一定是负向的禁止或刻板的规定,完全可以通过柔性的行政规则来引导培育电信市场的发展。

第二,《通知》较好的处理了电信产业规制和竞争的关系。我国的电信产业至今还具备管制经济学上所谓的“自然垄断产业”的某些特征,在过去我国的电信主管部门常常面临公共利益和经营效率之间的两难选择,而面对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出现带来的中国电信产业主体多元化,以及“入世”门槛对中国电信业的挑战。《通知》中,政府不仅不再直接制定垄断价格,也认识到了电信业政府管制的能力和限度,努力为电信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取消了电信业务附加费等收费项目;在寻呼机服务费、IP电话业务资费等资费领域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无疑是我国电信管制的可喜进步。

第三,《通知》体现了“立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它更为关注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作为个体的公民权利,这与现代行政法治理念有深层次的契合。《通知》中,长途电话计费单元由1分钟缩短为6秒钟,互联网业务资费的下调,都说明我们这次电信资费改革中,作为管制主体和立法动议者的电信部门,较多的考虑了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消费者和企业利益。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用户通话费用的下调,因为不管是所谓的“数网竞争”理论模式也好,还是入世后的外国电信业的进入也罢,短期内都很难波及到广袤的农村大地。电信资费改革能够关注9亿农民,关注寂静田野里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虽属份内之责,但也委实难能可贵。

总体上讲,这次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方案是一个现阶段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前景美丽灿烂,但是其关键就在于这些制度设计能否落到实处,同时政府调整后的电信资费标准,虽然经过了缜密细致的调研,但实践落实过程中还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消费者和企业的呼声和诉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而如何让社会各界的声音传递回馈到电信产业主管部门并影响决策,这需要健全的法治化的行政决策程序来保障。同时作为这次电信资费改革最重要法律依据的《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通知》,是三部委联合颁发的规范性文件;而英国、芬兰等国外的电信改革都是以《电信法》的改革为前导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电信资费改革还在进行,《电信法》还没有出台,仅仅有一部《电信条例》是远远不够的,《电信条例》作为一部全面与综合调整电信法律关系的部门法规,其局限性与缺陷也日渐凸现。《电信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的根本属性,不仅影响了它所调整法律关系的广度,还决定了所调整法律关系的深度。并且,在《电信条例》中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与缺陷,而由于它并非电信法,本身即为一部行政法规,所以,其缺陷就不可能通过其他法律法规来进行矫正。近年来,电信行业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在电信资费规制方面,价格战日益激烈,各式各样的资费套餐突破资费规制下限,甚至变相实现移动通信单向收费等。而这些问题也并非《电信条例》所能解决的,这就迫切要求了《电信法》的尽早出台。未来电信资费管理走向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通信行业特点,中国未来电信资费管理的走向应该是: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引导需求”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

(1)事前规制,建立规范上限规制体系

在中国当前电信市场竞争仍不完全的情况下,实施上限规制可以起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防止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乱涨价、侵害消费者利益。上限规制还将给予企业更大的定价权,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更为灵活的价格策略。因此,在事前规制上,进一步推进规范的上限规制体系的建立,中国政府对于电信资费下一步出台的规制政策应该是对基础电信业务全面实施价格上限规制。同时开展有关的上限规制相关因素测算和评估工作,进一步深化上限规制的改革。

(2)考虑选择性的下限规制

上限规制主要在于促进和激励,而下限管理则更多的体现对市场的干预。即电信业在出现竞争者之间为排挤对手恶意降价、出现严重价格战时更适合使用下限管理手段。目前,中国的电信市场还没有达到有效竞争的程度,市场中还存在影响正当竞争的不利因素。一些电信运营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惜采取低成本的营销策略进行不规范价格战,形成恶性竞争。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资费上限规制方法。鉴于电信业长远稳定发展,在对电信资费进行规制时,应该考虑选择性的下限规制

(3)事前事后规制结合,构建高效监管体系

实施事前规制可避免非规制而引起的市场成本,事后规制可以有效规范不正当竞争。因此,未来资费规制应该强调事前、事后规制相结合,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电信资费监管趋势看,在事后规制上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十分重视社会监督,强调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对不正当竞争市场行为的监管。目前,中国虽然已有一些法律条款对企业的低价倾销、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限制,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是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仅仅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难以对电信行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起到实际的作用。而行业主管部门的调查、调节往往更具有实效性和现实意义。因此,在事后管理上,必须推动《电信法》尽早出台,以《电信法》为核心,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反垄断法》,建立一个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规体系。

资费范文篇4

根据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信部联清[2000]1255号)及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标准的批复》(信部清[20**]54号)的精神,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对我省公用电话(含有人值守的IC卡公用电话、无人值守的IC卡公用电话、有人值守的普通代办公用电话、有人值守的普通兼办公用电话,下同)资费标准作相应调整,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我省公用电话计费方式

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实行首次3分钟,以后每1分钟计费1次;本地网营业区间、国内长途和国际及港澳台电话按1分钟1次计费。

二、我省公用电话资费标准

1.国内长途电话每分钟0.80元(其中代办服务费每分钟0.10元),国际电话每分钟8.2元(其中代办服务费每分钟0.20元),港澳台电话每分钟2.2元(其中代办服务费每分钟0.20元)。公用电话在优惠时段的长途电话代办费标准不变,长途电话的具体优惠时段、优惠标准及执行时间由**省电信公司报**省通信管理局、省物价局备案后执行。

2.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含有人值守的IC卡公用电话)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首次3分钟0.40元(其中代办服务费0.1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其中代办服务费0.10元),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每分钟0.50元(其中代办服务费0.10元)。

3.公用电话资费标准内已包括了代办服务费,故在通话费标准之外,不得再向用户加收任何其它费用。**省电信公司应加强对公用电话的管理,及时处理代办户乱收费等有关事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无人值守的IC卡公用电话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首次3分钟0.3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每分钟0.40元。

三、公用电话拨打119、110、120、122等紧急特服时,免收通话费,免收代办服务费。

四、在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上使用200、300、800电话业务,每使用一次(不计通话时长)收取0.50元代办服务费。

五、寻呼复机应答代办服务费按每次0.10元执行(不计通话时长)。

六、考虑到磁卡公用电话数量逐渐减少的实际情况,对磁卡公用电话维持现行计费方式和资费标准不变。

七、为减轻代办户负担,在执行新公用电话资费标准时,同时取消我省有人值守的普通兼办公用电话的初装费、装机手续费、工料费、基本月租费。

资费范文篇5

当前,在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并正式提出了关于三网融合实施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后,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在三网融合条件下,通信网络技术、市场结构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对当前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也提出了挑战。三网融合趋势下,传统的资费调控政策和措施难以继续维持、适应通信业三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对资费管制制度、政策和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是许多国家在通信业融合发展大趋势下的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三网融合趋势及对通信监管带来的挑战

所谓“三网融合”,简单说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互相兼容或相互渗透、逐步演变为可提供包括视频、语音和数据等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信息平台的过程。三网融合趋势下,传统的电信行业、互联网行业和广电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进入,行业界限模糊,逐渐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通信行业。传统的行业监管制度和相关政策受到严峻的挑战,必须加以变革才能顺应三网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并推进这一进程。从资费监管角度看,三网融合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制主体亟待明确统一当前我国政府颁布的《三网融合加快推进政策》,虽然明确了三网融合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对相关监管主体的改革并未明确。传统上,三网分属不同的行业,各自有不同的监管制度。传统的电信行业往往处于较为严格的电信管制框架之下,侧重于针对网络实施经济监管。广电行业集合网络和信息内容传播与一身,侧重于实行网络和内容的纵向一体化监管。

2.市场竞争主体增加,管制客体复杂化融合趋势下,电信行业的内涵已经进一步扩大至信息通信行业,市场竞争主体也从传统上所说的电信运营商,扩大到包括广电网络运营商甚至电力提供商,此外各种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及各种新媒体和互联网企业,都可以看作是新概念的信息通信产业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利润来源与传统的电信运营业完全不同,这就对传统电信监管体系中,将监管对象集中于固定运营商或者在位运营商的做法提出了挑战。

3.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带来影响传统的电信市场中,我国宽带接入业务由工信部负责监管,定性为电信增值业务,采用许可证管理,由于监管层面矛盾,大部分有线网络未能获得宽带接入业务许可,被排除在宽带市场之外,宽带接入市场竞争不足。三网融合后,广电获得了经营宽带接入业务的许可,宽带接入业务的本地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竞争加剧。但广电没有互联网骨干网资源及出口带宽,互联互通中网间结算的企业定价行为、互联互通中的歧视性对接行为带来新的监管难题。

4.融合趋势下,信息内容定价带来的困扰三网融合条件下,产业价值网上下游各环节的联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引发更加复杂的企业间批发业务的定价问题和监管问题。以IPTV为例,根据我国三网融合政策,“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管理已明确了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除广播电视台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交由电信负责。电信运营商要从事IPTV业务和手机电视业务需要从广电运营商购买内容服务,引发内容定价和监管问题。

三、融合趋势下我国通信资费管制的管制边界

三网融合条件下,通信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传统的电信市场大为增强。对融合后的大通信行业市场进行管制,特别是进行资费管制必须结合各类通信服务产品市场的实际竞争状况来进行。此时,管制主要是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即在竞争有效的业务市场,确保竞争得以发生,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自然垄断环节(如对通信瓶颈资源的控制环节)或不适宜竞争(资源有限)或没有达到有效竞争,依然存在垄断势力的地方,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或有限的资源或具有垄断势力的业务和经营者进行恰当的政府管制。这样,融合趋势下规范的管制制度(包括资费管制制度)应当建立在两个制度基础之上,一是建立一套规范的划分市场范围的方法;二是建立判断市场竞争状况的标准,按照相关标准判断并找出需要管制的产品和服务,施加相关的资费管制措施。

1.对通信市场的界定市场的有效竞争程度是决定资费是否需要管制,管制程度的根本因素。因此对市场范围的界定是建立有效的资费管制的前提和基础。2009年5月24日,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该指南也可作为当前通信市场管制过程中界定需要管制的市场范围时的参照。具体需要界定的相关市场指的是:“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据此,确定市场范围需要从两个因素入手,即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因素和地域因素。本文认为,通信业在界定业务市场范围时,可先将业务进行细分,之后再根据业务特点确定提供业务的区域,从而确定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某种业务市场。具体的,可将通信业务按照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做大类划分。在零售业务中又可划分出语音业务(包括本地、长途和国际业务)、宽带接入业务、漫游业务等。批发业务再划分为网间互联(接入)服务、内容接入服务等。根据各类业务的地理区域特点,将零售业务的地理区域考察范围确定在本地网范围内,而将批发类业务的地理区域考察范围限定在行政省或者大区的范围内。

2.对显著市场势力(SignificantMarketPower,SMP)的评估当通过市场竞争有效性判断后,认为相关业务市场不满足有效竞争的要求时,需要进一步寻找影响该市场竞争有效的原因,同时对具有显著市场势力(SMP)的运营商施加资费管制政策。SMP指如果一个企业单独或与其他运营商联合具有相当于主导运营商的能力,即其经济实力所赋予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独立于竞争者、客户和最终消费者而采取行动的能力,这个企业就被认为具有SMP。欧盟在识别SMP时同样具有一套判别标准。该标准包括12项内容,分别是:①市场占有率,欧盟把40%的市场份额作为判定SMP的重要因素,这40%是以公司营业额为标准;②企业的规模;③该企业所控制的基础设施不会被轻易地复制;④技术领先优势;⑤缺乏购买力抵消;⑥易于进入资本市场,或容易获得资金;⑦产品/服务多样化;⑧经济规模;⑨经济范围;⑩高度发达的分销和销售网;瑏瑡该市场缺少潜在的竞争;瑏瑢扩张障碍。

在各国家地区的资费管制政策中,欧盟的SMP评估体系已经被认可为成功的例子,已在欧盟外的美、日等国效仿发展成为适于当地国情的SMP评估体系。上述的标准很多,逐条判断也很繁琐。因此,在对我国通信市场尤其是在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市场进行分析时,本文根据三网融合下市场的特点简化并修改其中一些标准,选择有助于迅速、清晰考察市场竞争性的标准,制定出我国判定具有显著市场势力运营商的标准。在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SMP时,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视为最重要的指标,但它也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欧盟标准中将40%的市场份额作为判定SMP的重要因素,而结合我国通信市场实际,由于我国通信市场的竞争主体比较少,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只有三家,三网融合后增加了广电,40%的市场份额判定不适用于我国。依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经营者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当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因此本文也采用50%的市场份额作为判定SMP的重要因素。

三网融合后由于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带来两项新的融合业务,广电在提供宽带服务时需要租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资源,而电信在提供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时需要购买广电的内容资源,在三网融合条件下,骨干网资源和内容资源成为未来通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融合产品价格或其他方面的经营决策时会到受竞争者的产品价格或其它方面的经营决策影响,因此本文中将企业是否控制瓶颈资源作为SMP判定的重要因素。三网融合带来很多新兴的融合业务,通过把竞争性市场上的产品与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捆绑,SMP运营商可以把显著市场势力延伸到相关市场上,因此在三网融合条件下,企业是否捆绑产品或服务也是SMP判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SMP的判定标准确定为以下三条:①市场份额标准:当市场份额超50%时,该企业可被判定为SMP;②该企业控制有瓶颈资源;③该企业捆绑产品或服务。过于宽松的标准会造成市场竞争不足,而过于严格的标准会限制企业和新业务的发展。针对我国三网融合的新环境,满足以上三点中任意一条即可判定为SMP。

四、区分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条件下的资费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一个短期内适应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趋势的通信资费管制框架,其基本思路是:在目前我国通信资费管制范围的基础上,区分零售和批发业务市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各类市场中现有主要业务以及三网融合后各家企业主要参与的业务进行竞争情况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关资费管制的建议。

1.零售业务的管制政策我国零售业务市场的资费制度和政策框架归纳见表1。

2.批发业务的资费管制政策本文讨论的涉及资费管制的批发业务主要指市场上基础网络运营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接入服务(互联互通)业务,以及内容播控业务。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其他的批发业务一般都是运营商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向市场提供的,基本处于一种买方市场,即市场是竞争性的。而网间互联等业务则属于管制机构要求主导运营商提供的,处于一种完全的卖方市场,即垄断市场。相对于买方———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来说,提供商对此种业务的交易具有绝对的主导控制权。因此,这类业务往往纳入各国的资费管制框架之下。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我们讨论的业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即网间互联业务资费的管制以及内容播控的资费管制,见表2。

资费范文篇6

现将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信部联清[**]1255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根据三部委文件要求,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我省固定电话资费作相应调整,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网资费

(一)固定本地网电话基本月租费

住宅电话月租费资费标准:合肥市20元/月;其余省辖市15元/月,但考虑到池州市、黄山市现行资费偏低,亳州市本地网目前尚未形成的实际情况,故池州市、黄山市、亳州市的住宅电话月租费资费标准暂定为12元/月,待条件成熟时,由当地物价局报省通信管理局和省物价局审批后调整为15元/月;县(含县级市)城12元/月;宿州市、阜阳市、滁州市、六安市、巢湖市、宣城市、池州市所辖的农村乡镇及全省各县(含县级市)所辖的农村乡镇住宅电话12元/月。

办公电话月租费资费标准:合肥市30元/月,其余各市、县、农村均为25元/月。

(二)固定本地网营业区内电话(市话)资费

营业区内通话费计费单元由按3分钟一次计费改为按首次3分钟,以后每1分钟计费1次。首次3分钟资费标准为0.20元,以后每分钟资费标准为0.10元。

(三)拨号上网用户的通信费一律由现行按市话资费减半收取(每3分钟1次0.10元),统一调整为每分钟1次0.02元。

(四)调整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

将我省固定电话的本地网营业区范围扩大到行政县(含县级市),同时分别将市话营业区扩大到其所辖农村乡镇,在本地网同一营业区内用户间的通话均执行本地网营业区内(市话)资费标准。

二、国内智能网业务的资费标准

国内智能网“300”业务的本地电话资费:不分营业区内和营业区间,暂执行每分钟0.30元,以1分钟为计费单元。

国内智能网“200”业务的本地电话资费:营业区内通话费计费单元按首次3分钟,以后每1分钟计费1次;首次3分钟资费标准为0.20元,以后每分钟资费标准为0.10元;营业区间通话费计费单元为1分钟,资费标准为每分钟0.30元。

“2**”校园卡业务的本地电话资费:营业区内通话费计费单元按首次3分钟,以后每1分钟计费1次;首次3分钟资费标准为0.30元,以后每分钟资费标准为0.10元;营业区间通话费计费单元为1分钟,资费标准为每分钟0.40元。

国内智能网“200”业务、“300”业务及“2**”校园卡业务的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费标准执行。

三、取消国内移动电话拨叫市郊、农村电话时另加收的市郊、农村电话费每分钟0.10元。当国内移动电话拨叫市郊、农村电话时,仅收取移动电话通话费,不再另加收市郊、农村电话费。

四、各项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执行时间

(一)出租电路资费调整时间

自20**年1月1日起,相关电信运营企业执行出租电路(含帧中继业务)及市内用户中继线调整后的资费标准,同时将用于因特网业务的数字中继线月租费由4500元调整到**元。

(二)因特网网络使用费调整时间

自20**年1月21日起,**省电信公司执行因特网专线上网网络使用费及拨号上网网络使用费调整后的资费标准。

(三)长途电话资费调整时间

自20**年2月21日起,相关电信运营企业执行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调整后的资费标准,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拨打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及港澳台电话按照移动电话基本通话费(以1分钟为计费单元)加相应长途通话费(以6秒为计费单元)收取。

智能网业务的长话资费调整与相应的国内长途电话、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同时进行调整。

(四)固定本地电话资费调整时间

自20**年2月21日起,**省电信公司执行固定本地电话资费和拨号上网通信费调整后的资费标准及智能网业务的资费标准,调整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划分范围,取消固定本地网营业区外通话费、营业区外线路建设费,取消固定电话话机代维费。

(五)电信业务附加费取消时间

**省移动通信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自20**年1月1日起,取消附加在长途电话资费上的电信建设附加费每分钟0.15元;**省电信公司自20**年2月21日起,取消附加在长途电话资费上的电信建设附加费每分钟0.15元,取消附加在固定电话基本月租费上的10%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五、公用电话的资费标准及执行时间待另行制定后下发。

六、资费调整后,法定节假日、夜间国内长途电话费优惠问题,由电信运营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确定,并报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备案后执行。

资费范文篇7

第二条信息产业部统一负责全国的电信资费审批备案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会同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电信资费审批备案工作。

第三条制定或调整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资费实行集体审议制度。

信息产业部和通信管理局应建立电信资费审议委员会或其它集体审议方式,负责听取制定或调整电信资费的汇报,咨询有关情况,审议并作出是否制定或调整资费的决策意见。

第四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资费提出调整申请报告,按照电信资费管理权限报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并抄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或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

第五条电信资费制定或调整申请报告应包括:

(一)拟制定或调整电信业务的定义、特征、使用对象及特点、电信业务的开通时间、市场供求情况,最近三年的业务量、用户数、设备容量和设备利用率。

(二)该项电信业务的网络组织结构、设备构成、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

(三)该项电信业务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电信业务经营者报送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及有关测算资料,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可根据需要请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

(四)现行资费、建议制定或调整的资费水平。

(五)制定或调整资费的依据和理由。

(六)资费调整后该项业务的用户数、业务量、收入和盈利与亏损的静态和动态测算分析资料。

(七)制定或调整资费对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影响。

(八)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应当在收到电信业务经营者报送的电信资费方案材料齐备后次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分别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或会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将审批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需要报上级政府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应当在此期间提出上报意见。

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会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由于客观原因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作出决定的,可以相应顺延,但是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电信业务经营者说明原因。

第七条对于经信息产业部认定的、运用新技术试办《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未列出的新型电信业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开展业务前,向信息产业部提交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的申请,由信息产业部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具体价格形式。

第八条对于重大的全国性的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固定本地电话基本资费,移动电话基本资费)调整,由信息产业部经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价格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提出解决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其他需要审批的重要的全国性电信业务资费,由信息产业部根据需要,采用公告、专家咨询会议等多种方式公开收集电信用户、电信业务经营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公布实施。

各省(区、市)辖区内重要的电信业务资费调整,由通信管理局会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参照本条前两款组织实施。

第九条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电信资费制定或调整后,属于全国性的,由信息产业部在主要公共媒体上公布;属于省(区、市)辖区内的,由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在当地主要公共媒体上公布。

第十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自新资费执行之日起半年内,及时向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或通信管理局、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提交资费调整情况跟踪报告。该报告应包括调整后电信业务的发展情况、资费执行情况、社会各方面的反映等。

第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自主制定和调整政府指导价幅度内和市场调节价的电信业务资费,并在执行前按照电信资费管理权限分别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或通信管理局、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对于报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的电信资费,在执行前,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分支机构还应将执行方案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对未按本规定要求进行备案的,政府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备案的各项电信资费,如政府主管部门发现资费水平明显不合理的,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补充材料,或重新调整资费标准。

资费范文篇8

资费的下调会对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初装费和资费的降低可能导致业务收入的下降,使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减少。另一方面,资费的下调,使用户对通信的需求激增,对企业的通信能力是一个挑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客观地进行分析。从不利的方面看,一些业务资费降价幅度较大,如果降价产生的收入损失不能由业务量的提高来弥补的话,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将减少。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降价将刺激需求增论文长。关键是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和营销策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制定新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充分运用各种营销、促销手段,使电信企业的经营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在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电信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三种营销和经营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和提高生产率。

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化策略就是在市场价格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向用户提供与竞争者有区别、并且具有创新特色的服务,发展差别供应和建立差别形象。对用户来说,其更加关心的是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而不是服务的提供者。

实行差异化营销可以在提供主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次要服务”或附加服务,使与竞争者的服务有差异。如赠送、价格优惠、专业培训,周到、迅速的维修服务等。建立差别形象一般通过品牌、符号来实现。

一般通过三种方法实行差异化营销,通过人员、有形展开和服务过程,即服务营销中的7P组合中的3P要素。企业要成功实现差异化营销,必须具有比竞争对手更高、更能干的服务人员,拥有更加吸引人的服务环境和更加迅速快捷的服务传递过程。

──人(People)7P营销策略组合中人的因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企业职工和顾客。

企业职工是营销策略组合中的重要因素,由于服务业是与顾客有不同程度直接接触的服务,而且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人在服务的生产与营销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服务产品是通过人的服务来销售的,人的服务就成为营销策略组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企业职工的态度与行为对消费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服务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企业的每个职工都是服务产品的推销员。在服务企业中,职工分为必须与顾客接触的职工和不需要与顾客接触的职工两种。必须与顾客接触的职工是服务企业的关键人物,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如我们电信企业常说的前台窗口服务人员,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服务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思想。用户在购买或消费服务时首先要与人接触,职工的素质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企业与用户的各种纠纷中,有许多是由于不规范服务造成的,这些纠纷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对职工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让职工了解详细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技能。尤其需要培训具有处理与用户纠纷等问题的特殊才能的人员。

影响服务企业营销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顾客。一位顾客对某项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感受,很可能会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在进行营销策略组合时,应考虑在顾客与顾客间相互影响方面的质量控制。

──有形展示(PhysicalEvidence)有形展示在服务市场营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感观刺激,让顾客感受到服务给自身带来的好处。

(2)运用有形展示让顾客具体地把握服务的特征和功能,引导顾客对服务产品产生合理的期望。

(3)影响顾客对服务产品的第一印象。

(4)促使顾客对服务质量产生优质的感觉。

(5)帮助顾客识别服务企业及其产品的形象。

(6)利用有形展示培训服务人员。

有形展示的目的是使顾客对产品形成深刻印象并作出购买决定。在产品营销中,有形展示就是产品本身。而对于服务业来说,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感知性,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服务产品之前,要根据自身可以感知到的有形物体所提供的信息和线索进行购买决策。所以,服务市场营销组合中的有形展示比产品营销中的有形展示范围要更加广泛,其中包括了一切可以传递服务特色的有形组成部分,如环境布置、企业标识、物质设备、服务人员的仪表、信息资料、价目表等,所有这些都会给消费者形成深刻印象,对他们的购买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服务过程(Process)服务过程是指服务的传送过程。服务产品的消费过程与产品消费过程有很大的区别。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点,消费者购买服务的过程也就是其消费服务的过程。顾客在与服务人员及设备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企业的服务进行评价。所以服务过程的控制对于服务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关系到顾客对于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

在进行服务过程控制中应用到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理论。服务人员愉快的表情,对顾客的良好态度,可以减轻由于技术服务上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服务过程这一组合要素的内容还包括:采用何种程序向顾客提供服务,服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裁量权,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器械化(自动化)程度,顾客参与服务操作过程的程度,预约与等候制度等因素。

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是目前电信企业最为重要的营销战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关键是满足或超过用户的预期服务质量。用户的预期是由过去的感受、口碑和电信企业的广告宣传等形成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服务提供者,并且在接受服务后把感知的服务和预期的服务进行比较,如果感知的服务得到满足或超过预期,用户就会满意;如果感知的服务达不到预期的服务水平,用户就不满意。

影响服务质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差距:

(1)用户预期质量与管理者感知之间的差距,管理者不能正确感知用户的需求。

(2)管理者的感知与服务质量规范之间的差距,管理者可能正确感知了用户的需求,但是没有建立量化的质量标准。

(3)服务质量规范和服务提供之间的差距,职工由于缺乏训练,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按标准提供服务。

(4)服务提供与外部沟通之间的差距,用户预期质量会受到广告或宣传媒介的影响,如果广告或宣传不真实,这种外部沟通就扭曲了用户的预期质量。

(5)感知服务质量与预期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不同层次的用户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服务质量。

以上五种差距都会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目前影响电信企业服务质量最多的是话费争议、资费标准缺乏透明度等论文问题。电信企业已经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如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服务承诺制、规范化服务、180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系统、用户满意度调查等。这些都对提高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不满意的顾客,国外成功的服务企业均制定一种“服务补救计划”,并设立专门机构处理顾客抱怨。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将好的体验告诉3个人,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向11个人诉苦。如果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再向其他人诉说,则传坏口碑的人数可能会呈指数增长。“服务补救计划”要使不满意的顾客都很容易地进行抱怨,要求接受顾客抱怨的服务人员要经过培训,具有良好的素质,并授权他们迅速、满意地解决顾客的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这方面的组织机构建设,并把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这类机构中去。

提高生产率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与竞争,我国的电信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外企业竞争。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最重要的发展策略。我们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粗放经营。粗略比较,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香港电讯的八分之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电信企业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策略。

初装费和入网费的下调对企业有不利的一面,收入会降低。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有利的一面,这就是为加快电话放号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装电话的人越多,可以提高电话的实装率。电话实装率的提高将会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电信企业的电话实装率1998年全国平均为67%左右,也就是说,企业的设备有近三分之一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产生效益。香港电讯把电话实装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营指标,其电话实装率要求达到90%以上。

电话的“热装冷用”仍是目前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的经营策略应重点解决电话的热装冷用。

资费范文篇9

移动互联网真的来了,OTT业务对语音、短信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大。运营商如何灵活应用资费这一武器,应对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是移动互联时代资费设计的重要课题。随着3G网络的完善和4G网络的发展,运营商经营流量的能力大幅提升。这为运营商通过调整资费体系,应对传统业务下滑,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此,我们对标杆运营商的资费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运营商破解竞争困局提供线索。

2移动通信资费体系呈现五大趋势

美日等国4G商用较早,而国内运营商4G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美日韩等国运营商资费对国内运营商资费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入分析标杆运营商的资费发现,运营商在不断调整资费体系,希望通过资费的变化,来应对行业内外激励的竞争,其资费有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过去,语音是运营商的核心产品,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资费设计以语音为中心。而如今,流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费设计是以语音为主还是以流量为主,不仅会影响运营商的收入,还会影响运营商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比如,在语音低值化的背景下,降低语音资费甚至语音免费,将大受欢迎。选择什么产品作为资费套餐的主元素,受到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阶段的影响,是资费设计的核心。纵观历史,移动通信经历了语音驱动、语音+流量驱动两个阶段,并逐步走向流量驱动阶段。与之对应,移动资费套餐经历了以语音为中心、语音+流量并重两个阶段,并逐步过渡到以流量为中心。从国际主流运营商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运营商已经进入以流量作为主元素的发展阶段,语音和短信走向随意打,不再成为资费设计的差异化元素。特别是流量共享套餐,完全打破了此前以语音为定价准则的主流趋势,把流量作为区分套餐档位的主要变量。由于语音走向随意打,这种资费设计容易在用户心中留下实惠的印象。还有部分运营商正处于过渡阶段,把语音和流量同时作为资费设计的主元素,语音低值化,但还在低价值套餐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LTE运营商,其4G资费完全以流量为主,如英国的EE和日本的DoCoMo。DoCoMo区分3G和4G,其4G资费体系以流量作为区分套餐档次的主要元素。AT&T和Verizon实行融合计费,不区分3G和4G,其资费以流量为主,语音走向随意打。部分没有推出4G的运营商也将流量作为资费设计的主元素,如沃达丰(英国)和ORANGE(英国)等。(2)大力精简套餐结构,发展自由组合套餐过去,运营商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了大量套餐,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顾客选择的成本。其原因在于,语音经营时代运营商主要采用预设型套餐,在语音产品基础上,通过细分客户群,设计多种类型的套餐。典型代表如OR-ANGEUK,根据用户特点设计了七类固定资费组合,分别以动物命名,每种组合又根据内容多寡分设置1档或多档。长期累积下来,运营商的资费种类臃肿不堪,如中国移动的资费套餐最多时可达几万种。复杂的资费体系增加了用户理解和选择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而在语音低值化的背景下,运营商纷纷借助网络和业务升级契机,取消或统一本地通话、长途通话、语音漫游等资费,大幅减少基于语音的定价要素,简化资费结构大幅。其中,自由组合套餐是精简套餐结构典型举措。它将资费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模块化,如语音、短信、流量、数据业务等,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DoCoMo和AT&T是自由组合套餐的典型代表。AT&T一直采用自由组合套餐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语音、流量、短信。Verizon在推出分享一切套餐之前,采用的也是自由组合模式。中国电信于2013年4月在全国推出统一了用户自选型资费方案———积木套餐,由语音、流量、短信和3G应用四部分组成,用户可自主选择并定制通信资费,语音部分仍为必选项。中国移动也于2013年5月,面向全网推出了18~48元的自选套餐,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语音通话、上网流量和数据业务,从而组合出自己满意的资费套餐,做到由客户自由选择、自主组合。(3)将终端作为重要区隔元素当前,移动终端设备种类极大丰富,不同终端的功能不同,其对网络资源消耗能力和用户使用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运营商根据终端类型(包括智能终端、非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设计针对性的资费套餐,实行差异化定价。如Verizon和AT&T将终端作为重要区隔元素,此外,由于智能手机对资费水平影响较大,Verizon和AT&T还着重区分共享套餐是否包含智能手机(如图1所示)。Verizon的共享套餐将终端分为包含智能手机的终端、仅含互联网设备、功能机三大类,不同类型设备专属的资费套餐在资费门槛设置、套内流量单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Verizon和AT&T以外,EE等运营商也推出了针对不同设备的套餐,终端成为用户选择资费套餐的第一要素。(4)流量共享日益受到运营商重视随着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用户普遍持有多种终端,如果不同终端可以共享流量,将会既方便又实惠。于是,不少运营商顺势而为,推出了流量共享套图1AT&T根据终端类型设计针对性套餐图2Verizon流量共享套餐餐。2012年6月,Verizon推出全球第一款流量共享套餐———分享一切(ShareEverythingPlans);2012年8月底,AT&T也推出了自己的流量共享套餐。在美国运营商的带动下,加拿大运营商Rogers也推出共享套餐;2013年3月,北欧运营商TeliaSonera将流量共享套餐引入欧洲;2013年6月,英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EE推出数据共享套餐Shared4GEE。Verizon是流量共享套餐的创始者,其流量共享套餐具有代表性。Verizon针对不同终端组合类型推出三种流量共享套餐,用户接入新的终端需缴纳接入费,不同类型的终端需缴纳的费用不同,智能手机接入费最高,连接设备接入费最低。(如图2所示)不同运营商的流量共享套餐在细节设计上千差万别,如AT&T流量共享套餐分为包含智能手机的流量共享套餐和不包含智能手机的流量共享套餐,再如EE分享套餐设备加入费区分“主卡手机+新捆绑副卡终端”和“主卡手机+自备终端”,AT&T则未做区分。但是,不同运营商的流量共享套餐在本质上异曲同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量共享套餐都以流量作为资费套餐的主要区隔元素;•语音和短信走向随意打,用户可不限量使用;•套餐内包含的流量大幅提升,部分运营商套内流量高达50G;•不同类型终端接入费不同。(5)资费管理集中化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标杆运营商的资费管理方式正从分散转向集中,先后统一了资费框架、资费水平和套餐外资费。AT&T于1998年从中高端客户切入,逐渐形成长市漫合一的资费体系,实现了从资费结构到资费水平的完全统一。Verizon则分阶段推进资费管理变革,从2000到2005年统一了资费框架,从2006年到2010年统一了套餐外资费。OrangeUK和Movistar等运营商也统一了套餐外资费,其中,OrangeUK的套餐外基本无可选包,方便了用户的查询和使用。

3移动通信资费设计四大原则

资费范文篇10

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将业务模式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业务运作方式或者运作模式,包括业务要素、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形成的收益和支出。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角度看,国际漫游业务的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内用户到国外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出市场,另一种是境外用户到国内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入市场。因此,我们这里国际漫游业务模式主要是指漫出和漫入的业务运作及其带来的业务收益和支出。

(1)漫出业务模式

说明:

出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和境外移动通信网络共同提供。

(境内)出访漫游用户与其归属(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出访漫游用户收取通信费用作为收入。

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购买境内、国际和境外的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其中,境内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境内本网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成本几乎完全由境内业务承担。国际漫游业务所承担的境内网络成本与上述另外两项国际漫游业务成本相比很小。

(2)漫入业务模式

说明:来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和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共同提供。境外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运营商与(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为其用户提供出访国际漫游服务。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收取服务费用作为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和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购买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3)整体业务模式

从境内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国际漫游收入来源于两部分:漫出业务收入和漫入业务收入。漫出业务收入是出访漫游用户带来的收入,漫入业务收入是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带来的运营商来访结算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成本主要有漫出业务的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的国际网络及业务服务成本、境内通信网络成本。其中,随着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发展,与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成为国际漫游业务的主要成本,其他两项成本成为边际成本。

2.业务资费

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也分成两大类:漫出资费和漫入资费。

漫入和漫出市场的资费构成是不同的。对于漫出市场,国内运营商的漫出业务收入来源于本网用户在国外漫游期间产生的话费,其成本由两部分构成:漫出地国外运营商向国内运营商收取的漫出网间结算成本,以及国内运营商为此用户正常通信产生的本网网络运行成本。对于漫入市场,国内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收入是指境外运营商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成本为国内运营商网络运行的相关成本(详见如图4所示)。无论是漫入市场的资费还是漫出市场的资费,都直接和运营商之间的国际漫游网间结算标准紧密相关,它直接影响了运营商为其最终用户提供的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高低,也影响到运营商的收入利润状况。

3.漫入资费模式分析

(1)结算捆绑模式

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初期,国际漫游用户很少的时候采取的是结算捆绑模式,即由归属地运营商向漫游地运营商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归属地运营商保证国际漫游移动业务运行所产生的成本。原邮电部在《关于数字移动电话国际及港澳台自动漫游业务计费原则及资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我国国际自动漫游出访用户的收费按被访国资费标准上浮15%后向用户收取”,该规定执行之日起成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国际漫游业务资费标准制定的主要指导原则和依据。这里“被访国资费标准”即为漫游地运营商网络的结算资费标准。这种在国际漫游业务结算成本基础上加收比例,向用户收取资费的方式,就是用户资费与结算资费(结算成本)相互捆绑的资费模式,即结算捆绑模式。

结算捆绑模式在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发展初期,可漫游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极为有限,同一漫游地可漫游运营商通常也就是一个,用户使用业务也容易计算费用,成本和利润情况透明,用户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业务量很小,若考虑其他高额的国际网络成本,运营商应处于亏损状态。从这种计费模式能够看出,移动通信运营商国际漫游出访业务成本很高但收益不高,但较长时期内为移动用户所接受和认可,对于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迅速发展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2)统一资费模式

统一资费模式的计费方式采用统一计费单位和统一采用归属地运营商货币的方式,如国内移动通信用户出国漫游计费单位统一使用人民币单位,客户漫游到某一国家(地区)时,无论使用该国家(地区)的哪一个通信网络,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漫游资费。

统一资费方式由于其与结算成本分离,不完全依赖于与境外运营商的漫游协议谈判,可以自行确定国际漫游资费价格,甚至还能够支持低于结算成本的资费方式。这种方式使运营商可以审时度势,采用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更能适于竞争的市场环境。

采取统一资费模式,用户资费独立于结算资费,收入和利润均可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当漫出流量大于漫入流量时,统一资费模式可在降低结算资费费率的同时,保持用户资费不变或小幅度下调,降低结算成本增加利润收益;当漫出流量小于漫入流量时,统一资费模式可采取保持结算资费不下降或小幅度调整以保证来访国际漫游业务收益稳定,同时降低用户出访漫游业务资费促进出访漫游业务发展,其中相对较高额的出访国际漫游业务成本,可由来访漫游业务收益进行弥补。因此,可以看出结算捆绑模式要求通过保持资费的稳定性来保证收入和利润的稳定性,而统一资费模式可根据漫入、漫出话务量差,分别对用户资费和结算资费进行相应的调整控制,即可实现保持国际漫游收入和利润增长空间。4.国际漫游业务市场分析

国际漫游来访业务是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出售网络服务,供境外来访用户消费使用,国际漫游出访市场是境内国际漫游用户的集合。国际漫游出访业务是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购买网络服务向境内移动用户出售,境内移动用户购买此项业务用于境外消费使用。尽管国际漫游来访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也是个人(移动用户)组成的消费群体,但对提供来访服务的境内运营商来讲,购买者是境外运营商,国际漫游来访市场是境外运营商的集合。(1)漫入市场境内移动运营商将其业务产品和资费价格以协议合同形式提供给境外运营商,境内运营商为卖方,境外运营商为买方。是境内与境外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双方之间采取的是业务批发的方式,业务资费价格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漫入市场是国内运营商之间竞争国际运营商来访市场,国际运营商选择国内运营商进行业务合作。(2)漫出市场境内移动运营商将其业务产品和资费价格以协议合同形式提供给境内移动用户,境内移动运营商为卖方,用户为买方。这就是移动通信国际漫游的业务模式。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批发的业务,以零售方式卖给用户使用国内移动运营商竞争国内用户群体市场5.完善业务模式建议按照漫入和漫出业务量的分布及相应大小关系,细分国际漫游市场区域,分区域不同制定不同的国际漫游业务发展策略,结合国际漫游业务分区制定其相对应相平衡的资费价格体系。根据细分市场情况,对于漫出大于漫入的市场,加大谈判力度,深化业务合作,用漫出橇动漫入争取扩大来访市场弥补出访成本,或争取降低出访成本。完善业务模式,对于来访漫游业务结合业务量情况与境外运营商采取业务批发方式保障业务收益、促进业务增长,对于出访漫游业务与境外运营商采取业务批量购买的模式降低业务成本,争取创新用户出访漫游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谢雪梅,吕廷杰.国际漫游的批量结算模式.通信企业管理,2003.4.

[2]王琦,郭晓岩,吕廷杰.国际漫游资费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