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6:37:14

字词句范文篇1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我坚决贯彻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改变“满堂灌”那种封闭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这里,仅就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殷”时,又联系到“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中的“殷”。这样,不仅掌握了“殷”的三个义项(盛大、众多、富足;黑红色;震动),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种词性,三种读音(形容词,读Yīn;名词,读Yān;动词,读Yǐn)。学习文言文句式,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总之,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感性知识越学越具体,对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越学越丰富,越学越实在,因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兴趣。

三、突出重点。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这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忌,因为这种单位时间内(45分钟)多中心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大胆讲,要言不繁,讲深讲透,使学生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得得相关联;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我抓了以下四点:

一抓关键词语。如《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如乐作焉”段,共169个字,我只讲了“森然”“绝”“且”“则”“吞吐”“向”“焉”这7个词语,共9个字,其余让同学解释,并翻译全段。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更应该给学生点明,因学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义的错误,如“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已改变原方位名词的词性用如动词,可译为“走上前”,“进”是“献上”的意思,因此“前进”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前进”之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仅了解词类活用,而且了解古今异义。至于《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劝告”“规劝”;“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二抓基本含义。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跑”“逃跑”“走向”“赶走”等,但基本含义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迁移”“调职”“调动”“变迁”“变化”等,但基本含义是“迁移”。再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军队;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兵器、武器”。事实上,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义项,我们如果记住词的基本意义,并掌握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内容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三抓特殊用法。如语气助词“者”放在单纯的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语气停顿,与句尾的语气助词“也”相呼应,这是语气助词“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复句中,语气助词“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给学生指出这一点,有些句子就译不通,“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这样的例句。

四、抓直译。一般情况,先译词,后译句。遇到难译的句子,必须仔细斟酌,上挂下联,力求直译。“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谓倒装,直译不通,只好意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必须补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动词谓语,然后才能翻译。一句话,译文要努力做到词、句、段紧密联系,合情合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把课上得集中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字词句范文篇2

一、为什么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字词句范文篇3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开籥(yuè)金縢(téng)匮(guì)有瘳(chōu)箕(jī)子践阼(zuò)弗辟(bì)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倍依(yǐ)竆竆(qióng)揃(jiǎn)其蚤(zhǎo)谮(zèn)严(yǎn)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将没(mò)肸(bì)伤牯(g)ù寇攘(rǎng)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笃仁(忠厚仁爱)于(介词,表比较)及(等到)辅翼(佑助,辅弼)用事主持朝廷政事)把(手持)以(连词,表目的)夹((站)在左右)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克(攻克,战胜)集(通“辑”,安定)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乃(副词,于是,就)缪(通“穆”,虔诚)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阻(遭到困厄)负子(诸侯病)以(用)旦代王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用(因而)定(使……安定)无坠(不丧失)葆(通“宝”,宝贵)尔之(取独)许我归(同“馈”,奉送)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屏(藏而不给)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信(确实,果然)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强葆(同“襁褓”)畔(通“叛”,背叛)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表结果,……的原因)辟(通“避”)蚤(同“早”)卒(始终)沐(洗头,今指洗澡)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

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宁(形-动,平定)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祉福(福瑞)集(安定)为(写作)诗训(责备)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奸(干犯,冒犯)瘳(痊愈)用事(当政,临朝)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亡(使……毁败,使……灭亡)严(同“俨”,庄重的样子)自度(以法度自律)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密靖(使……安定)鳏寡(孤独的人)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诛(讨伐)昃(太阳偏西)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欢悦)

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以(用来)明让(谦让)于(在)毕(邑名)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大木尽拔(被动句)朝服(名-动,穿好朝服)自以为功(即“质”,人质)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勤劳(为……而辛勤劳苦)彰(使……彰显)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孰(通“熟”,丰收)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兴反(兴兵造反)发之于肸(古邑名)陈(准备)风(走失)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寇攘(劫掠偷盗)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歭(储备)擢(人名)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淫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1、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字词句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但是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阅读课程少以及快速、密集的阅读方式严重导致了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下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理应将语篇分析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此,我根据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宏观导入,了解语篇的知识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兴趣基础和氛围基础,还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导入的环节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背景、内容以及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产生表层的理解能力,进而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之时就选好导入的方法和内容,力求能够先声夺人,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到语篇的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对语篇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极为重视宏观导入。以What’sthebestmovietheater?这篇阅读内容为例,我在上课之前先对这一阅读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随后又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决定以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因此,上课后,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一下大家所熟悉的电影院,将学生带入到电影院这一情境之中。随后我又要求学生来谈论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并顺利将学生引入阅读材料中,使学生对其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文本所涉及的大体内容及其结构等,从而为阅读的深入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微观剖析,抓住字词句教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英语阅读的学习是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所以他们往往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为了转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印象,教师应该从正确的方法入手,对阅读材料进行微观剖析,也就是抓住字词句进行语篇分析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阅读中的字、词、句还有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手段,从而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必然能够在运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微观剖析实际上就是具体的语篇分析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尤为重视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分析。以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的阅读教学过程为例,我在上课之后,首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组,随后要求学生找出阅读中的重点字词句,或者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和微观剖析,最后确定一下共同的争论点或难点在哪个部分。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对部分单词、短语以及“Wouldyoumind(not)doingsth?”这一句型提出了疑问,而我则根据各小组的最终疑问进行了讲解。显然,这一方式对于学生直面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整体吸收,进行练习与巩固

语篇分析的最后一部分自然就是对阅读内容的整体吸收,这也是对其进行练习和巩固的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语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上,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具体、全面,进而增强其概括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一环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对阅读材料进行练习和巩固,进而在整体吸收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归纳、判断、推理、评价及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往往会利用游戏或者活动的开展来达到语篇分析的目的,以促进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知识的整体吸收和巩固。以“Ithink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的阅读教学过程为例,我主要以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整体的知识进行回忆式巩固。因此,我将这一阅读中涉及的重点内容写到了小纸条上,随后以自我推荐和随机选择的方式来确定人选。当学生拿到纸条之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显然,这一游戏的开展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语篇进行了回忆和分析,从而有效巩固了教学效果。

总之,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当代教师,理应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重视对语篇分析的应用,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志波.语篇分析视角下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字词句范文篇5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高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揭示和思考练习。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字词句范文篇6

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揭示和思考练习。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字词句范文篇7

一、成语引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引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引入呢?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讳疾忌医”这一成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现在要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接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范读,边看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写的是谁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不让医生治疗?医生是谁?他劝了几次?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学生听完范读,很快就找到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扁鹊是如何劝告的,桓侯又是怎么拒绝的呢?下面我们仔细的阅读课文。”(边读边讲,落实字词)以前,我教这课是直接进入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显得很被动,因而对课文中的信息接受与理解要比这慢得多。初中文言文中,还有不少的篇目都可以采用这一引入法。如《〈论语〉六则》可用成语“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引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引入,《〈孟子》二章》可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岳阳楼记》可用成语“先忧后乐”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愚公移山》可用成语“愚公移山”引入,《曹刿论战》可用成语“一鼓作气”引入。这种引入法引入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文言字词教学;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

二、故事引入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一类文言文选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采用故事引入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自然兴趣浓厚。教师把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形式,先讲给学生听,这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言文内容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则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字词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识记文章的内容。还可训练听力,对学生的说话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真可谓一举多得。如《宋定伯捉鬼》《狼》《口技》《杨修之死》《伤仲永》《为学》《愚公移山》等,都可采用这种引入法进行教学。

三、制作、操作引入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文章对制作方法、操作程序的介绍,让学生动手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入文言文教学。这种引入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和文章内容。《活板》是一篇说明活板制作和使用程序的文言说明文,学生对文章内容很生疏,如果直接对文言文字词作些解释,然后讲解活板的制作与使用,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困难。如果采用制作、操作引入法来教这篇文言文,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容易多了。我在教这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准备好粘土、小刀、剪刀、金属皮、松脂、蜡、草木灰、白纸、毛刷等物品,然后利用课余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他们制作字模、铁框、排版、试樱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再来教《活板》,学生学,教师教,都显得很轻松,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课后检测的情况表明,学生对文中介绍字模的制作、活板印刷的操作等内容十分熟悉,对“板”“颖“字”等多义词的辨析也很准确。

四、讨论引入法在初中文言课文中,选用了不少说理性很强的篇章,如《马说》《说虎》《爱莲说》《陋室铭》《〈孟子〉二章》《出师表》等,教这类文言文,如果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这对完成教学任务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如何设计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它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讨论出来,否则,这种讨论就达不到引入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教《说虎》时,我先要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人与虎相比,虎的力量远比人大;不过,虽然有虎吃人的现象,但多数情况是虎败于人手,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中有的学生说人会挖陷阱,有的说人会使用刀枪和猎狗,有的说可以乘老虎不备杀死它,也有的说人杀的老虎是老弱病残的……。大部分学生讨论的结果,实质上已触及到了文章的中心。针对学生五彩缤纷的答案,我并不急于加以肯定或否定,只是顺势引入课文教学:“大家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来读一读刘基的《说虎》,看看他是怎样分析这种现象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显得很主动,很积极,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学习的内容掌握得又快又好。在教《出师表》一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然后要学生讨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可能向刘禅诉说一些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归纳起来,大体跟文章内容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出师表》一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和认识,这对学生识记和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字词句范文篇8

一、成语引入法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引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引入呢?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讳疾忌医”这一成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现在要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接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范读,边看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写的是谁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不让医生治疗?医生是谁?他劝了几次?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学生听完范读,很快就找到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扁鹊是如何劝告的,桓侯又是怎么拒绝的呢?下面我们仔细的阅读课文。”(边读边讲,落实字词)以前,我教这课是直接进入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显得很被动,因而对课文中的信息接受与理解要比这慢得多。初中文言文中,还有不少的篇目都可以采用这一引入法。如《〈论语〉六则》可用成语“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引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引入,《〈孟子》二章》可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岳阳楼记》可用成语“先忧后乐”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愚公移山》可用成语“愚公移山”引入,《曹刿论战》可用成语“一鼓作气”引入。这种引入法引入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文言字词教学;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丰富学生词汇的目的。

二、故事引入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一类文言文选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采用故事引入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自然兴趣浓厚。教师把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形式,先讲给学生听,这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言文内容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学生则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字词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识记文章的内容。还可训练听力,对学生的说话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真可谓一举多得。如《宋定伯捉鬼》《狼》《口技》《杨修之死》《伤仲永》《为学》《愚公移山》等,都可采用这种引入法进行教学。

三、制作、操作引入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文章对制作方法、操作程序的介绍,让学生动手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入文言文教学。这种引入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和文章内容。《活板》是一篇说明活板制作和使用程序的文言说明文,学生对文章内容很生疏,如果直接对文言文字词作些解释,然后讲解活板的制作与使用,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困难。如果采用制作、操作引入法来教这篇文言文,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容易多了。我在教这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准备好粘土、小刀、剪刀、金属皮、松脂、蜡、草木灰、白纸、毛刷等物品,然后利用课余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他们制作字模、铁框、排版、试樱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再来教《活板》,学生学,教师教,都显得很轻松,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课后检测的情况表明,学生对文中介绍字模的制作、活板印刷的操作等内容十分熟悉,对“板”“颖“字”等多义词的辨析也很准确。

四、讨论引入法在初中文言课文中,选用了不少说理性很强的篇章,如《马说》《说虎》《爱莲说》《陋室铭》《〈孟子〉二章》《出师表》等,教这类文言文,如果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这对完成教学任务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如何设计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它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讨论出来,否则,这种讨论就达不到引入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教《说虎》时,我先要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人与虎相比,虎的力量远比人大;不过,虽然有虎吃人的现象,但多数情况是虎败于人手,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中有的学生说人会挖陷阱,有的说人会使用刀枪和猎狗,有的说可以乘老虎不备杀死它,也有的说人杀的老虎是老弱病残的……。大部分学生讨论的结果,实质上已触及到了文章的中心。针对学生五彩缤纷的答案,我并不急于加以肯定或否定,只是顺势引入课文教学:“大家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来读一读刘基的《说虎》,看看他是怎样分析这种现象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显得很主动,很积极,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学习的内容掌握得又快又好。在教《出师表》一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然后要学生讨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可能向刘禅诉说一些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归纳起来,大体跟文章内容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出师表》一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和认识,这对学生识记和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字词句范文篇9

文言文中的遣词用句跟现代的白话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词句甚至完全相反。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记忆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情绪。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就开始的,但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只停留在背诵和了解文章大意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难度就加大了,要掌握字词的含义、用法以及它的语法功能,还要学习几种特殊文言文句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加大,很容易让很多学生晕头转向,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4.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

字词句范文篇10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言语形式;篇章视角

王荣生先生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对散文阅读的要领做过这样的总结:“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会精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从语文阅读教学这个层面来说,任何类型的篇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是在对它言语形式的学习。这种因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家风格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言语表达,往往可以在“这一篇”的谋篇、语句、字词选择中体会出来。在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品味散文的语言似乎只注意到了字词句的层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就一篇文章的内部结构而言,存在比字词句更上一层的章、篇层次。从学生的学习思维看,对字词句的理解和品悟是培养其细节思维,对篇章的理解和揣摩则是培养其整体思维,这二者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不应该有所偏废。一些语文教师在执教散文时似乎也注意到了要对文章的篇章层次进行分析。比如,执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我要记念;怎么记念;为什么记念。但这种粗线条的逻辑分析从根本上掩盖了文章更深层次的结构意蕴。这种浅层次的结构其实就是“人人可见的表层”。再者,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谈到散文的篇章形式时往往采取回避的做法。在根据线索和意脉来讨论全篇的时候,常忽略从篇章角度做深层次的探析。其实,任何一种言语形式都离不开言说主体对字词句篇的考虑和选择。在具体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篇章角度展开教学,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抓手。

一、以“章”为抓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积句而成章”,而对章的解释,他讲“宅情曰章”。可见这里的章绝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段,而应该是比段大一级却又小于篇的单位,是一个类似层次的概念。用现代文章中的概念来套用,“意义段”能大致贴近这个意思。意义段亦称层次,是根据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相对切割和各部分内容的表现次序划分出的意义单位。换言之,散文中的意义段是在散文主题统领下,围绕副主题或主题的部分而构成的段落群。段落群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要做的是探寻段落群中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找到那条文脉。根据构成情况,段落可分为以下几种:单意段,一个段落有一个中心意思。兼意段,一个段落包含两个以上有关联的意思。较长篇幅的文章,往往出现兼意段。分散段,以几个自然段的形式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当前教材的散文篇目中,除去论述性散文,大都以分散段的形式成篇。分散段落的衔接,至少有以下两种形态:一是句子的直接重现;一是代替指称。如《安塞腰鼓》一文中,在句子层面上用排比句式来增强安塞腰鼓的气势,在章的层面,由“好一个安塞腰鼓!”领衔的几个段落组成段落群,其间的意蕴和气势随行文的展开一步一步地升华,其表层逻辑是从听觉想象到视觉想象再到视听结合。其深层的结构是由“好一个安塞腰鼓”为重复句衔接这几个分散的段落,从对安塞腰鼓演奏的热爱逐渐上升到对在黄土高原产生的特有的民族艺术乃至民族精神的思考。

二、以“篇”为抓手

虽然从篇的形式看,散文似乎文无定法,但是受古文“起承转合”结构方式的影响,在选入教材的散文名篇中,还是能窥探到“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如在《小河殇》一文中,从小河这条线索出发,先是由下乡知青生活引出作者在小河中惬意的生活,小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接着“河是我们的避难所”承前启后,承接起河对“我们”精神世界的观照。转是在写完小青年由失去亲人之悲到释怀,作者看到夜清如水,月色如洗后开始深思“我们错把月饼当中秋,而不知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行文至此开始反思河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合是结尾进一步反思现在的河殇,反思对精神文化追求的遗弃,文章从起到合一气呵成。当然散文的起承转合形式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的。但是一般散文并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潜藏在文章的表达中。我们经常说散文具有双线结构,所指即在于此。双线结构是指散文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通常是人、景、物;一条是暗线,即情感。还是以《小河殇》为例,文章的明线是作者对小河不同阶段不同地方的描写,暗线是作者在不同时代对河所承载文化的情感变化。这就能回答何谓散文深层次的形式了。散文深层次的形式是文章内在的反应。散文内部的情景关系、虚实关系以及文本潜藏的文化意蕴等才是我们进行篇章分析时所要真正探求的东西。

三、以“篇对篇”的互文性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