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7:41:02

字词范文篇1

一、有滋有味识“雷雨”

《雷雨》这篇课文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黄亢美老师的引题方式真是别具一格———师:(板书并齐读课题)见过雷雨吗?打雷的声音是怎样的?(教师让学生握拳捶桌模拟雷鸣,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一时间雷声阵阵,急缓交替。)师:这就是雷鸣。(出示“雷”的金文“”)这是古代金文的“雷”字,上面是“雨”,下面中间是闪电,四个“⊕”表示炸雷连续响起,后来笔画减省,四个炸雷“⊕”只留下一个,而且变成“田”形了。师:“雷”字本身就是由“雨”和“⊕”(雷)组成的,如果光打雷不下雨那就不叫“雷雨”了。雨声又是怎样的呢?(教师让学生手捏一张纸,随着教师的手势时急时缓地摇晃,顿时“雨声”时而飒飒作响,时而淅淅沥沥。学生进入情境,兴致盎然。)师:又打雷又下雨才是真正的“雷雨”,下面男同学扮演“雷神”,女同学扮演“雨神”,注意观看老师的左右手势,来一场雷声鸣响、大雨滂沱的“雷雨”!(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演绎,顿时雷声雨声交加响起。)师:这就是“雷雨”。下雷雨时常常会伴有风,风一吹雨滴会是怎样的形状呢?(师板书表示雨滴的“”和“、”,让学生说说在风吹时雨滴的形态是垂直的还是斜形的。“雷”是本课要写的生字,教师即时要求学生书写“雷雨”两字,特别提示风吹雨斜,所以表示雨点的四个点要向右下斜。教师还要求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同桌写的“雷雨”两字表示雨滴的四点是不是斜的,打雷下雨常伴有风哟!一会儿,就传来一些同学“他写的‘雷雨’没有‘风’”的话语声,听课的老师们也会心地笑了。)黄老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把课题理解、汉字解析以及生字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字词。而后在讲读后面描写下雨和雷声的句子时还设计了如下板书方式:黄老师采用这种字体大小渐变的板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朗读指导真是形象直观,效果显著,体现出黄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真心和用心!

二、聚焦音义解“离离”

一些汉字的字理古今不变,教学这些字进行字理解析自然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一些字的形义变化太大,如果生搬硬套地讲字理反而会造成负干扰。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离离原上草”的“离离”一词十分抽象,“离”的字理多有歧说,与现代字义关系不密切,与表示草茂盛义更是相去甚远。怎样教学这些假借字才便于学生识记呢?黄老师下面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师:“离离”读音lílí,下面老师念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你们听听哪个字的读音最接近“离离”。“红”———(学生摇头)“蓝”———(学生摇头)“紫”———(学生摇头)“绿”———(学生点头)师:是啊,读到“离离”就可以联想到近音词“绿绿”。师:(出示小草图片)我们再看这葱绿浓密的小草,草叶交叉,相互挨挤;再看“离”的字形,笔画多,不规整,一些笔画还相互交叉。看到“离”字的笔画让你联想到小草的什么样子?生:(有所悟)看到“离”字的笔画我仿佛看到小草叶子交叉,长得很茂密。师:读到“离离”的读音就联想到———生:小草绿绿的颜色。师:看到笔画交叉的“离”字就联想到———生:小草茂密的叶子。师: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长得———生:绿绿的,又多又密。师:用一个两字词来说就是———生:茂盛。在这一环节中,黄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离”与近音字“绿”联想到草色,通过“离”的字形与茂密草叶的比照联想到草形,由此推想到“离离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一个非常抽象的假借字却教得如此的生动形象。在讲解“野火烧不尽”的“尽”字时也是别具一格。“尽”的繁体为“盡”,古文字像手持刷把正在清洗一个空的器皿。现在的“尽”属于草书楷化的简化字,已经理据退化,毫无字理可言。黄老师在教“尽”字时先出示篆体的“”,讲解其字源后说道:“今天的简化字‘尽’可以怎样识记它呢?”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也可以这样识记:把“尽”倒过来成“”,灵活想象这是一个大开口的筐子,正把东西(゛)往里装呢;再把这装着东西的大筐子往下一倒便成“尽”,里面的东西就会怎样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筐子里的东西就会全部掉完了”。就这样,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尽”就是“全部、完全”的意思,“野火烧不尽”就是野火烧不完。一个看似完全无解的“尽”字却被黄老师赋予其新的理据,而且演绎得如此浅显明白而又生动有趣。课后再与黄老师交流,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面对不少形义变化太大的演化字或简化字,教师在正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地识记,但是,对这些演化字和简化字所说的“新字理”要特别注意形义结合,不要顾形失义或顾义丢形,这是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三、借助画面学“缤纷”

黄老师在我校还执教了《台湾的蝴蝶谷》一课,这一课的教学亮点甚多,现选择下面一段字词教学与大家分享———“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生读句子,师出示重点词语“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师:“五彩缤纷”可以换成“五颜六色”吗?(生说法不一。师提示:能不能换首先要理解词义。引导学生将“五彩缤纷”先切分成“五彩”和“缤纷”,“五彩”指课文里多种色彩的蝴蝶,学生对此不难理解;问到“缤纷”一词大多学生就面露难色了。)师:“五彩”就是“五颜六色”的意思。那“缤纷”又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词语的偏旁理解词语是一种好方法。“缤纷”是绞丝旁,那它与丝线、丝带等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缤纷”本义是指丝线类之物繁多杂乱的样子。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引用杨雄《羽猎赋》的用法,注解为“纷,旗流(旒)也”。为便于学生理解,黄老师采用这一说法,他出示了一张古代旗帜后缀的多条飘带(旗旒)随风飘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风吹时旗帜飘带上下翻卷飘动,由此感知到“缤纷”所具有的一种动态。随后黄老师抓取一些彩色纸屑并展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描绘就是“五颜六色”;紧接着黄老师把手上扬,彩色的纸屑纷纷扬扬地落下,此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五彩缤纷”。)师:是啊!“缤纷”还具有一种动的感觉,简单说就是动态感。它与“五彩”组合起来就是———生:不但色彩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感。师:这段话里有关于蝴蝶的动态描写吗?它们与“五彩缤纷”有怎样的联系?大家找出来。生1:蝴蝶“上下翻飞”,所以说“五彩缤纷”。如果不是“上下翻飞”,例如天气不好,蝴蝶都在树林里或草丛中静静地不动,就不能说“五彩缤纷”。生2:蝴蝶像在空中撒的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它们“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么多不同色彩的蝴蝶在飞来飞去,所以说是“五彩缤纷”。师:说得好。现在我们再看看,课文中的“五彩缤纷”能用“五颜六色”替换吗?(两个学生先后发言,认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多,是不能替换色彩多而且还含有动态之美的“五彩缤纷”的。)这个教学片段,真实地呈现出了黄老师给我们讲的“合成词解析的方法和步骤”的基本流程:(1)语境引词———在阅读中引出“五彩缤纷”并提出相关问题;(2)分解语素———将“五彩缤纷”分解为“五彩”和“缤纷”并分别解析词义;(3)组合会意———将“五彩”与“缤纷”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4)返回语境———回到课文的语境理解“五彩缤纷”在文中的意思;(5)比较品味———对“五颜六色”和“五彩缤纷”进行比较取舍,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这样的词语解析方式,给我们随意无章的日常词语解析拓开了一条比较清晰的教学之路。

四、析形索义辨“揠苗”

字词范文篇2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教师传授的是间接经验,学生探究到的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优于间接经验。所以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应体会到自己的主人地位。这种说法已经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实践上,也卓有建树。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生字词教学上也实践这一点呢?笔者就生字词的确定,生字词的解决,生字词的巩固做了一番尝试。

什么是生字词,一篇课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算作生字词?以往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教师的依据不过是几本教学参考资料和自己的想当然。其实生字词应当是那些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大家都知道,人的认识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学生的认识不要说和编者教师有偏差,就是学生之间也有偏差。这个字、这个词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不是生字词,但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就是生字词了。笔者就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字词在教师看来学生自然知道,甚至不可能不知道,而事实出乎意料,在课堂质疑时,很多学生就会提出这些字词来询问。所以确定生字词,应当是让学生在朗读或是默读的基础上自己确定。笔者就常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记下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养成习惯。最后综合大部分学生的认识,确定学生有普遍认识困难的几个字词,作为重点字词。笔者感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因体会到自己主人的身份而学习热情高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了自己的生字词,如何解决呢?所谓解决生字词,就是学生能够脱离拼音读出生字并默写出来;能够在具体语境下理解、运用生词。传统上,教师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叫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抄录。大家可以看到,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他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存在。这使他们学得很是乏味,事倍功半。当然教师逐个指导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只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小组内的同学首先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确定生字词,然后回到学习小组互相“授长”“补短”。这样一来,通过小组内的请教、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学生自己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部分生字词,效率、效果也大为提高。对于几个重点字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讲解。以这样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至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本文不再另作阐述。

学习生字词核心目的之一是运用。运用字词也是巩固字词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前文所述,生字词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实现在一点,仅靠传统的听写,板演,造句是不够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笔者就是用下面的方法尝试的。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已解决的生词,然后课外练习用这些词语写成一段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这既可在小组内实施,也可在全班范围内实施;练习结果既可由小组成员评价,也可由教师评价。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有位同学就用“绝伦、匀称、古朴、惟妙惟肖、推崇、胜景”写成了一个文质兼美的语言片断:

“那天我做梦,和愿望一样,梦见长大的我,独自生活在一片花草树木茂密、葱郁的大森林里。那儿没有绝伦胜景,却优雅闲适;没有两株匀称的树,却有一群猿猴给我做伴,惟妙惟肖地模仿我的生活起居。森林中没有喧闹,没有繁华,有的只是一片安详,一片幽静……梦醒后,回味着那片森林,回味着我那一直推崇的古朴幸福的生活。”

反馈这些练习结果是很重要的。反馈的对象除了教师,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笔者就通过小组推荐,作业评判等方式发现文质兼美的语言片断,然后打印张贴,反馈给全体同学。这样做对学生的激励表扬作用是不言自喻的,全体同学更可以因为大量阅读范本而加深词语理解,积累更多语言材料。长此以往,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字词范文篇3

大修订“新”教材中,原来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被删除,“基础训练”中的字词练习内容被现在的“积累·运用”中的“读一读背一背”取代。可以说,单从教材呈现形式来看,几乎看不到原来字词练习的影子。对使用惯了“老”教材的一些教师来说,字词练习内容的“取消”似乎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取消字词练习,语文还教什么呢?”

这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大的一种改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抑或是教师家长在课本以外,四处寻找用于字词练习的材料,对教材做补充处理。

一种矛盾现象这里所说的字词练习,主要指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以及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形式。作为练习形式,上述几种类型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要删减这些内容?问题出在哪里呢?请看下面的现象:

1.为了考试的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去做这样的字词练习。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一般都认为,只要练习到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比较大。

2.在习作或口语交际中,不注意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篇章结构等“写法”的教学方面,对字词应用这个基础环节反而忽视。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是不纠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及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仅从上述两种表现,可以看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单在认知领域,我们极为重视字词教学;另一方面,在综合的应用领域,对字词的准确应用却又很不重视。这也许是语文考试重认知、轻能力轻应用的倾向对教学工作起到不良导向作用的结果。

矛盾的背后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字词学习进行心理学的简要分析,从中透视其矛盾所在。我们可以把字词的学习粗略地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对字词的知觉学习。即在视觉与听觉上,对字词做出辨别。反映在练习上,有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第二个类型是概念的学习。对(字)词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辨别。反映在练习上,有选词填空、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辨析等练习形式。

第三个类型是应用的学习。如原理的学习: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问题解决学习:人类的所有文字都是概念,所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语言符号的参与。

这个分类虽然十分简单,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它,来判断目前所存在的字词教学问题:

1.从学习测试(如考试)的实际情况看,前两种学习类型的测试多且标准明确,后一种学习类型的测试少,有些标准无法量化。如在习作中,词语运用得是否恰当,往往难有确切答案。由于缺少统一标准,对词语实际应用的检验受到忽.视。

2.试图以知觉与概念的学习来代替应用性的学习。这种倾向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对字词进行知觉辨认与概念辨析,学生就能获得对字词的充分把握。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学生最终把握字词,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的环节,知觉辨认与概念辨析,只是字词掌握的一个方面。

3.误把考试题型当成了训练类型。目前字词练习的许多形式(如本文前面列出的一些形式),是一种检测题型,它们是用于测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的,是用于测验的,严格说来,它们不是主要的练习形式。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说,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学习的可迁移程度很小,所以,似不应把检测题型当成主要的训练形式来使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字词练习,只是字词教学的一个方面,并且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如果为了适应考试的题型,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这些练习,在教学的精力分配上是不合算的。

解开字词教学的疙瘩

我们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大修订教材的处理,其本意并不是要削弱字词教学,相反,它力图摆脱为了应试而进行的低效率训练,使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适应字词教学的这种变化,其基本途径应是以应用促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关注以下方法:1.加强习作评改中的字词纠错。习作是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错,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认”“辨”,忽视“用”,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2.在阅读教学中,多做成段的听写、多做笔头复述。成段听写与笔头复述,是发现学生字词掌握真实情况的十分简洁的做法,通过这两种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理解了词的意思。其简洁之处在于,听写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对照课文找出问题;既使在创造性的笔头复述中,课文原文也给学生的遣词造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字词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小学学段的学生,往往生性比较活泼好动,并且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比较强烈。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以教学,会较之传统手段有很大的改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语言感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对此,笔者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过程中借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设情境,进行识字教学

认识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阅读和写作的根本所在,更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的节奏,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对于事物的关注时间比较短暂。基于此,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时候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在教授学生识字的时候,笔者试着巧用情境法,具体实践如下。针对汉字中的很多象形字,首先将它们分类整理出来,然后制成PPT,配合相应的情境,予以展示。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土”等简单汉字的时候,将它们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意象结合起来。如“火”这个字,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huǒ”,接着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进行识记。这时候,多媒体展示一个火苗燃烧的画面,当这一情境出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根据课件上展示的拼音主动地将汉字读出来,甚至有的同学还眉飞色舞,模仿着火燃烧时候“呼呼”的声音。有的同学还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告诉大家这个字更容易识记的办法:“火”字就是“一点一撇”,然后下面一个“人”字,也就是当人生气的时候,将两只手举起来,就是发火了,然后发出“呼呼”的吼声(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时候,配上相关的影音动画)。这样的识记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给他们创设了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

二、巧设游戏,进行识字教学

很多时候,机械化、单一情境化的汉字识字教学会显得枯燥无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尤其是对于活泼易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对此,结合他们喜欢游戏的特点,笔者在课堂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将知识的学习跟愉快的小游戏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成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设置了一个“小朋友摘果子”的小游戏,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出需要填空的“四字成语”,在树上面挂着很多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有一个汉字,这些汉字就是四字成语中空缺的汉字,一只小猴子拿着篮子站在树下面,然后让学生进行成语填空。学生抢答进行填空,并将自己选择的准确的汉字用鼠标进行点击,一旦正确,树上的果子就会被小朋友摘下来放到篮子中去。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这种有趣的小游戏完成对汉字的识记和填空,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十足的学习劲头;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运用演示,进行识字教学

字词范文篇5

设计理念: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习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设计特色:多方整合,巧妙融通,体现了对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活动目的:1、巩固已学过的字词,扩大字词积累,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活动准备:1、准备好课件、答题纸及竞赛题的卡片。2、把全班分成四个队,由每队推选出的一名学生组成裁判小组。活动过程:一、揭题同学们,通过将近两年的积累,大家的字词已经相当的丰富。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共同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来检验一下大家的识字、学词的水平,看看咱们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字词丰富”。二、竞赛(一)快速抢答(多媒体出示)1、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说出是哪些字。(哪队先举手,回答权归哪队,答对一题加5分。)2、比赛内容谜语类(老师说谜底):告、饭、茶、鲁故事类(老师说故事):游、苦、呆、疑图画类(多媒体出示):囚、们、胞、唱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通过创设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二)争分夺秒(多媒体出示)1、要求:每队选出一名同学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词语。(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对加二分,时间为5分钟)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1)给“青”加任意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2)写出读音为“yǔ”的字并组词(3)写出与“水”有关的字并组词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此环节体现了汉字的“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通过对认识结构识字法的探索,对形近、音近字归类辨析,努力找寻各自相对独立的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汉字教学的结构框架,做到举一反三,教一个学一串,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奇思妙想(多媒体出示)1、要求:每队选出一名同学到裁判处抽题,并按屏幕上出示的字词,用各种办法(如动作表演、说明词语意思等)让队友猜,但不能说出字词中的任何字。队中其余同学则在规定时间内猜出词语。(答对一个加5分,时间90秒)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动作类:举、抓、握、滚、咬、撕景观类:长城、故宫、香山、天坛、北海、龙庆峡动物类:狮子、熊猫、啄木鸟、白头翁、苍蝇、蜜蜂家电类:电视、电话、电脑、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平时的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四)辨别真假(多媒体出示)1、要求:大屏幕出现街头海报、店铺招牌、商业广告、街道路牌,指出其中的错别字并纠正。(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对一个加5分,时间4分钟)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师付空条波萝鸡旦密桃免弗卜萄邦忙汤元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通过改正错别字比赛,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五)大显身手(多媒体出示)1、要求:用下列词语自由编写一段话,人人动笔造句,能用上几个词语就用几个。先在每队选出一个最佳句在全班交流,用词语多的并且写得好的句子为最优。(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5分,第三名得10分,第四名得5分,时间8分钟)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笑盈盈等待悠闲小河仿佛黑夜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此环节提供的词语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学生为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就必须开拓思维,广泛联想,把这些词语置于同一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张扬。)三、总结1、统计各队得分,宣布竞赛结果,为优胜队颁奖。2、小结语:本次活动,由于同学们踊跃参与,团结协作,我们不但巩固了已学过的一些字词,还新学了许多字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认识字词的水平。

字词范文篇6

词,不要生造词头,注意正确运用现代高科技新术语;用书面语,不用口语;用现代汉语,除已通用的个别文言词(如“其、之、者、所”、广泛使用的成语之外,不要文白夹杂,故意简古。这也是文风问题。重叠式要慎用,如可用“方方面面”、“形形色色”,不可以用“开开心心”。

遣词造句,也要规范。除“值此……之际”等已经通用的句式外,一般不用文言句式。重视“约定俗成”的习惯,不用“好好看”、“我紧张你”、“特科长”等世俗新语。

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为标准。

字词范文篇7

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字词积累。丰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总结,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成空的。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从七年级起,笔者就让班里的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笔者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巩固,一册书结束时,让学生以练字的方式反复摘抄积累,作练习册上每课课前的字词练习,再把整册书的字词以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从这两种现象中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极为重视语文字词的认知方面而忽视综合运用。

二、研究策略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做法,笔者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在实施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

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6.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作到一举两得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积累这些字词,如笔者在讲课时出了以下题让学生做:填字组成词或短语。

()然泪下()然发动进攻()然若揭()然悔悟()然若失()然无声

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精神()()神痛()()痛贼()()贼举()()举防()()防

做了这些题,笔者就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7.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积累记忆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公务员之家

8.对字词的把握要放到具体语境中

听过很多课,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一上课就进行20分钟的字词大检查,学生能会吗?即使是会,那也是一种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如笔者在教读《范进中举》时,文章的结尾部分胡屠户收银子时的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分析这几个词时就要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9.以课本为依托,适当拓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

在学习“寒暄”一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10.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

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字词范文篇8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教师传授的是间接经验,学生探究到的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优于间接经验。所以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应体会到自己的主人地位。这种说法已经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实践上,也卓有建树。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生字词教学上也实践这一点呢?笔者就生字词的确定,生字词的解决,生字词的巩固做了一番尝试。

什么是生字词,一篇课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算作生字词?以往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教师的依据不过是几本教学参考资料和自己的想当然。其实生字词应当是那些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大家都知道,人的认识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学生的认识不要说和编者教师有偏差,就是学生之间也有偏差。这个字、这个词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不是生字词,但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就是生字词了。笔者就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字词在教师看来学生自然知道,甚至不可能不知道,而事实出乎意料,在课堂质疑时,很多学生就会提出这些字词来询问。所以确定生字词,应当是让学生在朗读或是默读的基础上自己确定。笔者就常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记下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养成习惯。最后综合大部分学生的认识,确定学生有普遍认识困难的几个字词,作为重点字词。笔者感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因体会到自己主人的身份而学习热情高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了自己的生字词,如何解决呢?所谓解决生字词,就是学生能够脱离拼音读出生字并默写出来;能够在具体语境下理解、运用生词。传统上,教师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叫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抄录。大家可以看到,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他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存在。这使他们学得很是乏味,事倍功半。当然教师逐个指导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只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小组内的同学首先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确定生字词,然后回到学习小组互相“授长”“补短”。这样一来,通过小组内的请教、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学生自己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部分生字词,效率、效果也大为提高。对于几个重点字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讲解。以这样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至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本文不再另作阐述。

学习生字词核心目的之一是运用。运用字词也是巩固字词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前文所述,生字词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实现在一点,仅靠传统的听写,板演,造句是不够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笔者就是用下面的方法尝试的。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已解决的生词,然后课外练习用这些词语写成一段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这既可在小组内实施,也可在全班范围内实施;练习结果既可由小组成员评价,也可由教师评价。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有位同学就用“绝伦、匀称、古朴、惟妙惟肖、推崇、胜景”写成了一个文质兼美的语言片断:

“那天我做梦,和愿望一样,梦见长大的我,独自生活在一片花草树木茂密、葱郁的大森林里。那儿没有绝伦胜景,却优雅闲适;没有两株匀称的树,却有一群猿猴给我做伴,惟妙惟肖地模仿我的生活起居。森林中没有喧闹,没有繁华,有的只是一片安详,一片幽静……梦醒后,回味着那片森林,回味着我那一直推崇的古朴幸福的生活。”

反馈这些练习结果是很重要的。反馈的对象除了教师,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笔者就通过小组推荐,作业评判等方式发现文质兼美的语言片断,然后打印张贴,反馈给全体同学。这样做对学生的激励表扬作用是不言自喻的,全体同学更可以因为大量阅读范本而加深词语理解,积累更多语言材料。长此以往,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字词范文篇9

话说[字词教学]姜堰市大冯中心小学陈秀兰翻开学生的作业,我们会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语句不通顺也是常事,三年级刚接触习作表现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大家都很重视,为何效果不佳呢?我尝试过多种字词教学的改革,效果不一。在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的有关材料后,课程标准“以学为本”、“弹性空间”等特点,启发了我。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一、收放自如读字音。初识生字,我们往往放心不下,面面俱倒,但生字读会了,有的学生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一些后进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我在指导学生预习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后进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下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指名后进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有的生字学生也许在生活中早已认识,就不再是生字。相反,有的熟字学生如果不能再认,对他们而言也只能是“生”字。针对自身情况,读会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对已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巩固。这就是所谓的“放”。过度的“放”又会使字词教学一盘散沙,显得杂乱,因而,在认识了学生中读错的字词后,我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这就所谓的“收”。这样收放自如地学习字音,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二、形式多样解词义。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学的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有何不可呢?我们教了那么多课文,学生真正能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的文具盒虽然有些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他可真是个节俭的好孩子。)其它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的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三、专心致志学写字。字词都会读了,理解了,不认真写不行。有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性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如描红时就要边描边记忆字形。学生用心去写了,还愁写得不端正、正确率不高吗?词语虽小,文章很大。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亦能于细微之处育人,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字词范文篇10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从七年级起,笔者就让班里的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笔者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巩固,一册书结束时,让学生以练字的方式反复摘抄积累,作练习册上每课课前的字词练习,再把整册书的字词以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从这两种现象中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极为重视语文字词的认知方面而忽视综合运用。

二、研究策略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做法,笔者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在实施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

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6.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作到一举两得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积累这些字词,如笔者在讲课时出了以下题让学生做:填字组成词或短语。

()然泪下()然发动进攻()然若揭

()然悔悟()然若失()然无声

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精神()()神痛()()痛

贼()()贼举()()举防()()防

做了这些题,笔者就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7.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积累记忆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8.对字词的把握要放到具体语境中

听过很多课,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一上课就进行20分钟的字词大检查,学生能会吗?即使是会,那也是一种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如笔者在教读《范进中举》时,文章的结尾部分胡屠户收银子时的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分析这几个词时就要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9.以课本为依托,适当拓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

在学习“寒暄”一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10.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

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另外,为了让学生对字词有兴趣,笔者还给他们讲了合字、拆字的妙处,就是猜字谜。如“地方话”就是“访”;《说岳全传》中写到:岳飞接到12块金牌后,梦见“两条狗面对面坐着说话”,问卜吉凶,卜卦人说恐非吉兆,将军回京凶多吉少。“两条狗面对面坐着说话不就是“狱”吗?牢狱之灾啊。”这样一来,学生对汉字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不应封闭于满足考试的局面中。只有掌握了字词,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只是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不应被弱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并抓牢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这一教学环节,这是笔者近六年的教学生涯的切身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