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9:48:27

竹产业

竹产业范文篇1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万亩,%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其余四县仅占%。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年加工产值仅.亿元,尚有%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家,占%以上,××县家,××县家,其余四县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年竹林面积达到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竹产业范文篇2

今天开这个现场会,主要是简单回顾和总结“十五”期间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认真研究怎么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活林业的体制机制和市场主体,提高林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我市“七山一水两分田”,“七山”的潜力很大,理应为现代农业、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上午大家看了县的几个点,县、市分别介绍了竹产业发展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改革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市林业局长徐同志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林业发展特别是竹产业发展的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讲得很明确,请大家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借此机会,就林业有关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做大做强竹木产业,使它成为“十一五”山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今天开这个会不是要求各个县都去发展竹产业,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每个县都有自身的特色,但要把特色做大做强,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比如说的竹产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初具规模了,产业明显提升了;的木材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产值已接近25亿元,比农业产业大多了,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开化虽然是山区县,但他的优势不在用材林,而是在茶叶,开化龙顶茶的品牌影响力近几年不断扩大,不仅在,甚至在全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启示:不是今天开这个竹产业发展现场会,就是让大家都去搞竹产业,主要是拓宽一些思路,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把我们的“七山”文章做好,进一步挖掘潜力,使之成为我市“十一五”农民增收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林业部门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就林业抓林业,而且要有一个很大的转变。确实,农口部门的思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许多问题、很多领域想不进去、不敢想、不敢做,对此我已多次强调、多年强调。今天开会,主要的一个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拓展职能部门的思路。

这几年,我们竹木产业发展非常迅猛,速度非常快。我概括一下,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一是科技提升。无论是竹产业、木材产业,还是开化的名茶、的竹炭,都与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分不开,这是我们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说明有关县(市、区)在这方面下了苦功,营造了好的环境,切实增加了科技的投入。二是产业集聚。林业产业的壮大主要依靠集聚发展。竹产业、木业、开化名茶、竹炭都是集聚发展的典范,而且集聚的功能、威力不断增强,如竹产业产值已占该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6%,木业产值近25亿元,已被该市列为“六大产业”之一。三是政策推动。虽然在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方面我市总体上政策力度不够大,但在发展较快的、等地,都为竹木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有力的政策,而且力度正逐年加大。四是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感到竹木产业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并形成集聚效应,我们的职能部门特别是林业部门功不可没。竹木资源我市并不是十分丰富,但竹木加工业为什么在我市形成集聚,而没有在我们的周边地区集聚,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我们的职能部门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如果要“赶”也十分容易,前几年林业“两金”多少厉害啊,只要稍微卡紧一点,竹木加工企业早就倒闭了。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并不少,如的烟草市场,历史上湖镇的烟草市场是非常有名的;汽车配件市场也曾有非常大的规模,但两下一弄都跑光了。所以我说林业部门功不可没,而且林业部门在我市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也包括土管部门。竹木加工园区的兴起,就是得益于宽松的环境,利用当地的黄土丘陵优势,企业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五是市场的拉动。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要快速发展,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个竹产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因为竹子资源生产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生态恢复能力也强,所以它替代了很多木材资源;而且竹子的用途广泛,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以上这些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

当然竹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刚才同志都说了,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我非常的关注。一是环境问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过度采伐造成水土流失、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这都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还有分散、低水平的加工带来的环境破坏,这都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高度地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然再过五年、十年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会后悔的。目前的GDP是上去了,但把整个大环境破坏掉了,以后要恢复谈何容易啊?竹木加工的快速发展固然可喜,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式。这几年我市快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一个印证,原来很穷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发展最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这就是环境的价值啊!我们各个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规范监管的问题,尤其是林业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忌无序开发。二是竹木加工小散粗、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我们的竹木加工基本上是资源消耗型的,集约型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非常少,这严重影响了发展后劲。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大量的资源消耗,而竹木生产都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无限供应,到最后大家只能争资源、抢资源,造成恶性竞争。因此下一步的产业发展的路子怎么走,非常值得研究。三是政策措施推动的问题。总体上,我们的政策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几年我们虽然对竹木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还列入了“410”重点产业,但对竹木产业的政策扶持几乎没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很大。四是林业的生产条件问题。总体条件还是很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近两年毛竹价格大幅度上涨,最高的已涨到35元一百斤,为什么?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一根根毛竹都是靠人从山上背下来的,劳动力成本就占了一半以上。而根本的原因还是林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林区道路建设十分滞后,还有采伐机械的使用也十分滞后,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改善林区生产条件已迫在眉睫,必须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个问题解决了,林业的生产效益就大大提高了。

“十一五”期间,竹木产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要狠抓规划。这要作为林业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深入细致地研究。首先是竹木资源开发的规划、竹木生产基地改造的规划,要认真搞,明确哪些是可以开发的,哪些是要严格保护的,哪些是要控制性开发的。如溪口方向,这几年竹木加工发展非常快、非常好,但我感到环境跟前十年已不能比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量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工废弃物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最明显的是水质恶化。还有笋竹两用林,也不能百分之百都搞,那样只会劳命伤财。其次是竹木加工的规划也要认真研究,务必相对集聚,形成加工小区,不然基础设施配套、废弃物的处理、环境的保护都难以到位。二是要依靠科技。要舍得在科技上投入,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依靠科技来提升竹木产业的发展水平。现在的发展已不是以GDP论英雄了,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基地建设、资源开发还是加工产品开发,都要在科技上下功夫,没有科技含量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这在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处处都有标准在限制你,没有科技含量根本就出不去。三是要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抓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竹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这要作为我们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对重复的、低水平的、污染环境的、高消耗资源的企业要严格地控制,不是你说要来就让你来的。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的规划控制,有保有压,不然竹木产业将会陷入恶性竞争。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了企业难以承受,难以发展,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最后倒闭了农民也跟着受损。抓发展关键要讲求效益,而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四是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和农家乐。这要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在一些部门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项工作是一举多得、一本万利的好事。只要发展起来了,有吸引力了,游客进去后,要吃、要住、要消费,当地的农副产品就自然升值了,附加值就上去了。林业部门要认真研究,拓宽思路,不仅要发展加工用林,更要发展观赏用林、休闲用林。五是要认真研究做大做强的产业政策。会后,市本级请市林业部门认真研究,竹木产业作为“410”重点产业,确实有规模、有潜力,需要研究几条实实在在、有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相应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财政贴息补助政策、用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普遍都是微利性的,但他带动的是千千万万山区农民,更需要优惠的政策。如果政策紧一点,企业马上倒闭了,宽松一点,企业就发展壮大了。

二、深化改革,推进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

这项改革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关键。不深化改革,林业生产要素不流转,林业产业是做不大的。仅靠农民自己的钱,靠财政每年几十万的补助,林业产业能做大吗?工商资本、银行资本、社会资本一点进不到林业建设当中,林业产业做得大吗?当前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各类资本进入林业的载体,这就是林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转。这项工作要作为“十一五”林业战线重中之重的工作,这是抓林业的“牛鼻子”,抓林业产业的“牛鼻子”,这项工作做好了,林业部门就是“第二土管局”。林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转,是中央明确倡导的,2003年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林业部门的所有干部、林技员都务必认真学习中央的《决定》,深刻理解和领会,集全部门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同时,这也要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作为明年的一项突破性工作来抓。对此,我简要强调几点:

一是要抓住机遇。这么好的政策,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它充分用足用好。我简单地算过,现在980万亩林地,除去3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用于土地开发等其他用途,还有500多万亩可以流转,每一亩平均按100块钱租金,流转三十年它的资产就是150多亿,怎么把资产变成资本,就看怎么流转了,这150个亿完全可以到银行担保抵押贷款,按70%算,也有105个亿。而且流转后,还有工商资本的投入,这么多钱集聚到林业战线上,将会产生多大的效应啊!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林业休闲旅游、农家乐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现在关键是要加大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

二是要突出重点。这着棋下活了,农村整盘棋就活了,各职能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推进这项改革,关键是要构筑市场化流转的平台。每个县(市、区)都要建几个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交易中心,重点乡镇可以建交易所,就像土地交易所、房产交易所一样。平台建设的重点就是发证、评估、登记、注册(销)等,形成流转的程序。起步阶段,可以先粗后细,从不规范到规范,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透明、方便、快捷、少费,方便群众,取信于民,取信于银行。

三是要尽快启动。现在、已开展了试点,刚才市已作了介绍。其他地方也要尽快开展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在建好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要以实现交易为目标,不然做了再多的工作也是无用功。实现交易一要产权明晰,二要准确评估,不然银行也是不敢办理的。

竹产业范文篇3

县乡地处南部山区,南靠遂昌,西连衢江,距县城22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16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3140余人,山林总面积8.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7.01万亩,总立竹量有1100多万株,居首位,省排第二位,年采伐量170余万株,亩度可产春冬笋11500吨,竹制品主要有水煮笋、竹胶板、竹拉丝、竹凉席、竹鸟笼、茶杯工艺品、棒冰棒等,笋竹产业年产值可达1.6亿元。1998年被省农办命名为竹制品专业之乡,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毛竹之乡。

二、竹产业发展现状

1、竹资源培育情况。县是省重点产竹县之一,竹林资源丰富,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享有“竹库”之美誉。而乡则是县竹子第一竹大乡,该乡竹林以毛竹为主,所占比重在95%以上。据调查,乡毛竹第一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通过竹林地垦复,林分结构调整等技术措施的实施,近1万公顷的毛竹林得到了改造,竹材、竹笋产量大幅提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实施以林分结构调控和林地土壤管理为核心的规模化毛竹笋竹两用林开发,使全乡竹林栽培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也可以说由此奠定该乡毛竹经营水平的全国领先地位。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可持续经营为主题,实行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生产无公害竹林产品,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在县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和市场旺盛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毛竹原材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从年至年,毛竹原竹价格由15元/百斤上升至36元/百斤,竹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乡95%以上的山林种上了毛竹,毛竹一产得到很好的发展,竹林年均亩产值超500元,这成为当地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2、竹加工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竹业经济效益,乡十分重视竹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围绕竹加工业“扩总量、扶龙头、深加工、拓市场、创品牌”的要求,加快竹子综合开发利用,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笋竹产业链己越拉越长。全乡有以恒昌笋竹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板材、水煮笋加工企业(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有以生产竹丝为主的家庭作坊式小厂300多家,据统计,全乡年毛竹二产产值1.2亿元,已成为最大的毛竹初级加工基地,主要产品如竹板材、水煮笋罐头、竹丝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竹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虽然乡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离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制约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竹业一产方面,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自该乡笋竹两用林推广以来,前期发展得较快,近几年来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部分毛竹主产区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存在下降趋势,集中表现在大强度采伐、化肥与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造成部分竹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竹林地有害物质累积,竹林呈衰败趋势。从基础设施建设看,竹区道路、采收便道及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采收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据调查,乡有机耕路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3-3.5元;有采收便道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5-5.5元;采收不方便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为7-10元。此外,乡笋用小竹发展未形成规模,形不成市场,销售渠道没有进一步拓宽。

2、竹业二产方面,由于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竹产业不断发展,毛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调查统计,乡年各类竹加工企业消耗原竹近400万支,而县内能供给乡的仅176万支,所缺的原竹需向周边省、县购进。由于周边地区也在加快发展竹加工业,对原竹外运加以限制,从外省、县购进原料难度越来越大。加之近几年来,原竹价格攀升,竹农急功近利,提前对壮龄二度4年竹过度采伐,导致竹子“竹壁变薄、竹质变脆”,竹材质量下降,竹材供需矛盾一时无法解决。竹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深加工比重太低、深度不够,产品品种单一,低层次重复投资多,布局乱,缺乏科学规划。产品档次低、质量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管理缺位,创新乏力。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质量意识不强,竞争意识不健康,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缺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发展合作意识淡薄,企业——农户——基地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有效的连接机制,因而农户的原料生产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极不稳定,各企业在原料、客户中形成无序恶性竞争,在生产管理与常规技术上交流少,不重视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企业主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加工设备落后,新产品开发、研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

3、竹业三产方面,由于起步晚,资金投入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目前,乡竹业三产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本上还是“小打小闹”,在竹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对地方经济贡献小,而且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号召力不强、与周边乡镇、县市资源整合不够,竹业三产发展缺乏后劲。

四、建议采取对策

1、进一步加大毛竹中、低产林改造力度。我想,乡约80%以上的山林都是毛竹林,要继续提高竹业一产水平,扩大竹林面积的潜力已很小,只有在“质”字上做文章,加大毛竹中、低产林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竹林生产力和亩产值,才能实现竹资源总量的扩张和效益的明显提高。

2、建立“乡高效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建议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竹区建立一个“高效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道路建设、竹林灌溉设施建设,并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学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通过以竹林生态系统管理、退化竹林恢复、有机竹笋栽培、优质工业用大径材定向培育等新型竹林经营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并辐射和带动全乡及周边地区的竹林。

3、建立新型合作社,引导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在,本人任指导员的乡村已建立了科教兴农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一体的新型合作社——“民众竹业合作社”,建议其它的村也建立相应的合作社,以不断加强企业——农户——基地之间的联系,实现“自由组合、自愿入股、自主经营、共建产业、共销产品、共享利益、共同富裕”,从而带动乡风和谐文明和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乡要从根本上提高竹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普遍提高业主和林农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竹林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竹子病虫害除治能力。此外,建议乡有实力的企业如“恒昌笋竹制品有限公司”等,主动出击参加人才市场交流会,着手从林学院及外地企业引进部分人才,以增强企业科研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到外地建立竹林基地,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由于周边省、县加强了对毛竹原竹出运的限制,因此,关靠县里出台的原竹“宽进严出”政策还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提高原竹加工利用率以外,建议有实力的竹加工企业到周边省、县投资,建立竹林基地,从而解决部分原竹供应问题。

6、加强对毛竹初级加工的引导和规划。乡竹加工业最大的特色是初级加工,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做好规划,把集聚在乡村至溪东、凉蓬村一带的约300家小厂,进行适当整合,改变“小、散、乱”的状况,组建企业规模合理、竞争力强的“乡毛竹初级加工特色园区”,努力将其培育成为全省毛竹初级加工中心。

竹产业范文篇4

今天开这个现场会,主要是简单回顾和总结“十五”期间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认真研究怎么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活林业的体制机制和市场主体,提高林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我市“七山一水两分田”,“七山”的潜力很大,理应为现代农业、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上午大家看了龙游县的几个点,龙游县、江山市分别介绍了竹产业发展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改革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市林业局长徐土土同志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林业发展特别是竹产业发展的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讲得很明确,请大家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借此机会,就林业有关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做大做强竹木产业,使它成为“十一五”山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今天开这个会不是要求各个县都去发展竹产业,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每个县都有自身的特色,但要把特色做大做强,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比如说龙游的竹产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初具规模了,产业明显提升了;江山的木材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产值已接近25亿元,比农业产业大多了,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开化虽然是山区县,但他的优势不在用材林,而是在茶叶,开化龙顶茶的品牌影响力近几年不断扩大,不仅在浙江,甚至在全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启示:不是今天开这个竹产业发展现场会,就是让大家都去搞竹产业,主要是拓宽一些思路,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把我们的“七山”文章做好,进一步挖掘潜力,使之成为我市“十一五”农民增收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林业部门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就林业抓林业,而且要有一个很大的转变。确实,农口部门的思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许多问题、很多领域想不进去、不敢想、不敢做,对此我已多次强调、多年强调。今天开会,主要的一个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拓展职能部门的思路。

这几年,我们衢州竹木产业发展非常迅猛,速度非常快。我概括一下,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一是科技提升。无论是竹产业、木材产业,还是开化的名茶、衢江的竹炭,都与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分不开,这是我们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说明有关县(市、区)在这方面下了苦功,营造了好的环境,切实增加了科技的投入。二是产业集聚。林业产业的壮大主要依靠集聚发展。龙游竹产业、江山木业、开化名茶、衢江竹炭都是集聚发展的典范,而且集聚的功能、威力不断增强,如龙游竹产业产值已占该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6%,江山木业产值近25亿元,已被该市列为“六大产业”之一。三是政策推动。虽然在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方面我市总体上政策力度不够大,但在发展较快的龙游、江山等地,都为竹木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有力的政策,而且力度正逐年加大。四是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感到竹木产业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并形成集聚效应,我们的职能部门特别是林业部门功不可没。竹木资源我市并不是十分丰富,但竹木加工业为什么在我市形成集聚,而没有在我们的周边地区集聚,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我们的职能部门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如果要“赶”也十分容易,前几年林业“两金”多少厉害啊,只要稍微卡紧一点,竹木加工企业早就倒闭了。这方面我们衢州的教训并不少,如龙游的烟草市场,历史上湖镇的烟草市场是非常有名的;汽车配件市场也曾有非常大的规模,但两下一弄都跑光了。所以我说林业部门功不可没,而且林业部门在我市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也包括土管部门。江山竹木加工园区的兴起,就是得益于宽松的环境,利用当地的黄土丘陵优势,企业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五是市场的拉动。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要快速发展,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个竹产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因为竹子资源生产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生态恢复能力也强,所以它替代了很多木材资源;而且竹子的用途广泛,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以上这些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

当然竹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刚才土土同志都说了,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我非常的关注。一是环境问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过度采伐造成水土流失、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这都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还有分散、低水平的加工带来的环境破坏,这都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高度地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然再过五年、十年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会后悔的。目前的GDP是上去了,但把整个大环境破坏掉了,以后要恢复谈何容易啊?竹木加工的快速发展固然可喜,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式。这几年我市快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一个印证,原来很穷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发展最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这就是环境的价值啊!我们各个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规范监管的问题,尤其是林业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忌无序开发。二是竹木加工小散粗、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我们的竹木加工基本上是资源消耗型的,集约型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非常少,这严重影响了发展后劲。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大量的资源消耗,而竹木生产都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无限供应,到最后大家只能争资源、抢资源,造成恶性竞争。因此下一步的产业发展的路子怎么走,非常值得研究。三是政策措施推动的问题。总体上,我们的政策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几年我们虽然对竹木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还列入了“410”重点产业,但对竹木产业的政策扶持几乎没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很大。四是林业的生产条件问题。总体条件还是很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近两年毛竹价格大幅度上涨,最高的已涨到35元一百斤,为什么?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一根根毛竹都是靠人从山上背下来的,劳动力成本就占了一半以上。而根本的原因还是林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林区道路建设十分滞后,还有采伐机械的使用也十分滞后,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改善林区生产条件已迫在眉睫,必须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个问题解决了,林业的生产效益就大大提高了。

“十一五”期间,竹木产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要狠抓规划。这要作为林业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深入细致地研究。首先是竹木资源开发的规划、竹木生产基地改造的规划,要认真搞,明确哪些是可以开发的,哪些是要严格保护的,哪些是要控制性开发的。如龙游溪口方向,这几年竹木加工发展非常快、非常好,但我感到环境跟前十年已不能比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量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工废弃物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最明显的是水质恶化。还有笋竹两用林,也不能百分之百都搞,那样只会劳命伤财。其次是竹木加工的规划也要认真研究,务必相对集聚,形成加工小区,不然基础设施配套、废弃物的处理、环境的保护都难以到位。二是要依靠科技。要舍得在科技上投入,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依靠科技来提升竹木产业的发展水平。现在的发展已不是以GDP论英雄了,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基地建设、资源开发还是加工产品开发,都要在科技上下功夫,没有科技含量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这在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处处都有标准在限制你,没有科技含量根本就出不去。三是要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抓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竹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这要作为我们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对重复的、低水平的、污染环境的、高消耗资源的企业要严格地控制,不是你说要来就让你来的。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的规划控制,有保有压,不然竹木产业将会陷入恶性竞争。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了企业难以承受,难以发展,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最后倒闭了农民也跟着受损。抓发展关键要讲求效益,而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四是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和农家乐。这要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在一些部门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项工作是一举多得、一本万利的好事。只要发展起来了,有吸引力了,游客进去后,要吃、要住、要消费,当地的农副产品就自然升值了,附加值就上去了。林业部门要认真研究,拓宽思路,不仅要发展加工用林,更要发展观赏用林、休闲用林。五是要认真研究做大做强的产业政策。会后,市本级请市林业部门认真研究,竹木产业作为“410”重点产业,确实有规模、有潜力,需要研究几条实实在在、有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相应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财政贴息补助政策、用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普遍都是微利性的,但他带动的是千千万万山区农民,更需要优惠的政策。如果政策紧一点,企业马上倒闭了,宽松一点,企业就发展壮大了。

二、深化改革,推进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

这项改革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关键。不深化改革,林业生产要素不流转,林业产业是做不大的。仅靠农民自己的钱,靠财政每年几十万的补助,林业产业能做大吗?工商资本、银行资本、社会资本一点进不到林业建设当中,林业产业做得大吗?当前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各类资本进入林业的载体,这就是林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转。这项工作要作为“十一五”林业战线重中之重的工作,这是抓林业的“牛鼻子”,抓林业产业的“牛鼻子”,这项工作做好了,林业部门就是“第二土管局”。林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转,是中央明确倡导的,2003年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林业部门的所有干部、林技员都务必认真学习中央的《决定》,深刻理解和领会,集全部门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同时,这也要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作为明年的一项突破性工作来抓。对此,我简要强调几点:

一是要抓住机遇。这么好的政策,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它充分用足用好。我简单地算过,现在980万亩林地,除去3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用于土地开发等其他用途,还有500多万亩可以流转,每一亩平均按100块钱租金,流转三十年它的资产就是150多亿,怎么把资产变成资本,就看怎么流转了,这150个亿完全可以到银行担保抵押贷款,按70%算,也有105个亿。而且流转后,还有工商资本的投入,这么多钱集聚到林业战线上,将会产生多大的效应啊!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林业休闲旅游、农家乐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现在关键是要加大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

二是要突出重点。这着棋下活了,农村整盘棋就活了,各职能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推进这项改革,关键是要构筑市场化流转的平台。每个县(市、区)都要建几个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交易中心,重点乡镇可以建交易所,就像土地交易所、房产交易所一样。平台建设的重点就是发证、评估、登记、注册(销)等,形成流转的程序。起步阶段,可以先粗后细,从不规范到规范,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透明、方便、快捷、少费,方便群众,取信于民,取信于银行。公务员之家:

三是要尽快启动。现在江山、衢江已开展了试点,刚才江山市已作了介绍。其他地方也要尽快开展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在建好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要以实现交易为目标,不然做了再多的工作也是无用功。实现交易一要产权明晰,二要准确评估,不然银行也是不敢办理的。

竹产业范文篇5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万亩,%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其余四县仅占%。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年加工产值仅.亿元,尚有%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家,占%以上,××县家,××县家,其余四县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年竹林面积达到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竹产业范文篇6

一、优化布局,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

我们把培育本土种源、就地采种育苗、就近供苗造林作为建设林木种苗基地的总体思路,抓住工程造林和产业基地建设用苗量大的良好机遇,招引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信誉度高的业主,在朝天等核桃产业大区(县)建立优质核桃育苗基地,在苍溪等林板加工强县建立杨树、桤木等树种的育苗基地,在全市开展核桃高接换优建立采穗圃,选择优良的天然林或品种纯正的人工林建立藏柏、马尾松等母树林和种子园,并积极发展绿化花卉苗木基地,实现种苗与原料林建设的捆绑发展和林木种苗基地的优化布局。全市现已建立8个骨干苗圃基地、680处私营苗圃,育苗面积近1.2万亩;优质核桃采穗圃4处共800亩,种子园2处共1190亩;马尾松、藏柏、日本落叶松等母树林4处共4055亩——基本满足了我市育苗和绿化造林需求。

二、创新机制,增添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在种苗机制创新中,我们以责任保质量、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林木种苗管理、供应、投入等机制体制,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创新种苗管理机制。成立市、县(区)两级种苗质量工作指导小组,实行“谁引种、谁供苗、谁签字、谁负责”的品种质量终身负责制,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监督引种和育苗全过程,确保引进品种的纯正和种苗的质量。市、县(区)两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向政策法规落实、市场准入管理、质量监督等行业管理工作,有效制止劣质苗木上山造林。二是创新种苗供应机制。坚持前移种苗招标关口,变种苗招标采购为比选业主本土育苗,市林业局、县(区)林业局和中标业主三方约定供苗价格、品种、数量等合同内容,各中标业主根据三方合同定向供应苗木,在防止价格暴涨、保障充足的苗木以满足建设产业基地的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创新种苗投入机制。针对经济林苗木价格高、品种鉴定难等特点,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探索出了以项目资金扶持和农民自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优质核桃基地的种苗投入新机制,减轻了农民购买种苗的经济压力,加快了良种苗木建设产业基地的步伐。

三、依法管理,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种苗法规宣传。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从业人员法规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强化《种子法》等种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种苗法律意识,提高种苗管理机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种苗凭证经营。落实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全面清理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资质,严肃惩处租借、过期不更换、制造假冒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及无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有效规范了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三是强化种苗质量监管。严格依照种苗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分级等工作,杜绝不合格种苗用于各类造林项目,尤其对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等造林项目,必须使用种源清楚、品质纯正的种苗造林,严格控制外调种源参与本地造林项目,基本改变了盲目调种、有种就育、有苗就栽的状况。四是加大种苗执法力度。把种苗执法工作纳入林业综合执法,同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种苗违法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种滥培育、虚假宣传等违法案件逐年下降,切实保护了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了种苗市场秩序。

四、突出科技,全面提升林木种苗质量

竹产业范文篇7

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现状。全市现有木本竹类属种,属占世界的%、中国的%、的%,种占世界的.%、中国的.%、的%。全市现有竹林面积.万亩,占省竹林面积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竹种有:龙竹、黄竹、勃氏甜龙竹、巨龙竹、箭竹、麻竹、方竹、香糯竹和细叶龙竹等,全市十县(区)均有分布。天然竹林面积.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主要有分布于江沿岸的天然黄竹林、香糯竹林,、两县海拔米以上的方竹林,、、、县(区)以龙竹为主的竹木混交林;人工种植竹林面积.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

(二)开发利用情况。年以来,部分县(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竹材的开发利用力度,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竹材的加工利用水平,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全市现有竹材加工企业户,年加工竹子.万吨,工业产值亿元,税利超过万元。生产竹笋干吨,产值万元。目前,全市利用竹资源开发的产品主要有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包装箱板、竹胶板、竹大片刨花板、竹子杂木混合浆、中密度纤维板、竹笋、竹席、竹筷、竹箩、竹工艺品等。如云景林纸公司,年生产出竹子杂木混合浆.万吨,实现产值约.亿元,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等品标准。县绿特制品厂年建成投产后主要生产竹大片刨花板,年收购原料吨,生产板材立方米,产值达万元,实现税利多万元,当地竹农增收多万元。镇沅县林产品公司年生产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立方米,产值万元。林业股份公司已建成一条年产万立方米的集装箱底板生产线,计划扩建成年产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竹子价格不断攀升,平均价格由元/吨上升到目前的-元/吨,竹材开发利用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发展竹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明显

市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竹类生长。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竹林适生面积广,宜造竹林地面积达万亩。现有竹林中,幼龄竹、壮龄竹、老龄竹的株数比例分别为.%、.%、.%,大部分竹子正处于可开发利用的最佳时期。

竹子与其他树种相比还具有以下优势:

周期短、见效快。在科学管护的前提下,竹子-年即可成林采笋采竹取得收益见成效,每亩产值可达-元,而其他林木一般也需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采伐。因此竹子是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工业生产原料的最好树种之一。

投资小、受益长。竹子一次造林后可年年抽笋、岁岁长竹、连年收获,受益期长达数十年,相对于其他树种而言,竹子投资较小。

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竹子萌发力强并具有庞大的根茎系统,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和生态防护功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以竹代木、节约木材。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如抗弯、抗压强度、硬度、耐磨度等)较好,其纤维较长,长宽比大,无论加工成各种建材或用作造纸原料,其性能都不亚于木材,发展竹子能有效减少对其他木材的依赖。

随处种植、不争农地。竹子特别适于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堤岸旁边、沟坎塌方案种植,不与农业争地。

(二)政策环境好

国家林业政策明确规定“对竹材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这是发展竹产业最有利的政策条件。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下发了《造纸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同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加快推进林纸浆一体化工程建设。今年,省委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将把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作为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集体林改成果、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现代林业的重大战略举措,用年左右时间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到“十二五”期末改造万亩中低产林,到基本完成全部中低产林改造任务。会议明确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的战略目标,即到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省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翠竹扶贫工程”,到年将在个州(市)、个县(区)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分步建设.万公顷笋、材两用竹林基地。

(三)市场前景广阔

、竹材市场。近几年来,科技在竹材加工方面的广泛应用,其竹材加工水平已趋向现代化,能加工成各种人造板,如竹编胶合板、竹材胶合板、竹纤维板、竹木复合地板、竹刨花板、胶合材料等。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的户竹加工企业中,年需要竹子万吨以上的生产竹纸浆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上的集装箱底板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上的中密度纤维板企业户,年需要竹材万吨以下的企业户。局部地区竹材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竹浆市场。竹子被称为“第二木材”,竹浆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优于草浆仅次于针叶木浆,是木材以外最好的造纸原料,适宜生产中高档纸品。中国是纸品消费大国,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纸品以满足国内需求。有关专家预测,到年,中国纸品的需求量将达-万吨,到年消费量接近亿吨。而目前我国年产量仅为万吨。发展竹浆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竹笋市场。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纤维多、营养丰富的理想绿色食品。近年来,我市竹笋生产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市笋用竹林面积.万亩,年产鲜笋.万吨,笋干吨,综合产值达万元。目前国际市场笋干、笋片的消费量达万吨以上,加上鲜笋的消费量,市场容量非常大。

、天然竹纤维市场。天然竹纤维是从竹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再生植物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人类应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可以替代棉花和其他纤维进行纺纱,被称赞为“会呼吸的生态家纺”、“纤维皇后”。目前,国内用竹纤维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内衣、毛巾浴巾、床上用品、袜子、T恤等。有关资料显示,年我国竹纤维产量约为万吨,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正处于市场开发阶段。

三、制约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开发利用水平低。我市竹产业开发以小型企业占多数,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原材料浪费严重,优越的开发条件和落后的开发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二)种植管理粗放,竹种结构单一。我市大面积生长的龙竹不同于省外的毛竹,具有生物生长量大、水肥需求量大的特点。由于目前竹材价格低廉,绝大部分竹林处于不投入、不管理状态,不少竹林呈现“矮、黄、瘦、稀、病”现象。加之竹林分散而偏远,交通不便,竹林可及度差。笋材两用林少,竹种结构不合理。

(三)基础技术研究薄弱。我市竹资源较为丰富,但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较为落后,竹业研究人才少,科技投入不足,竹材基地建设从良种选育到丰产栽培和科学管理等整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还相对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现有竹子栽培、利用等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内外、省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得不到引进推广运用,难以适应竹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龙头企业少、小、弱。长期以来,竹产业既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也缺少技术好、开发程度深的各类中小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呈现出“大资源、小产业、高消耗、低效益”的现状,与竹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四、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确立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生态、绿色”的要求,坚持以培植竹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为契机,以研发新产品、做强传统产业,调整优化竹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竹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中心,以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竹产业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把竹产业发展成为市的一个特色骨干产业。力争用年左右时间,使竹子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培育竹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个以上。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现行产业政策要求,充分考虑竹原料交通运输成本和企业资金、技术的满足程度,做好区域布局规划。建议按片区进行规划布局和开发利用(运输半径公里左右)。、、片区,以金光集团为龙头企业。该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竹材原料基地,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片区,以云景林纸和林业为龙头企业。现有竹林面积近万亩,新发展万亩竹材基地,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镇沅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在镇沅县建万吨纸浆厂,同时提供其它竹材加工厂原料供应。、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在建万吨纸浆厂。片区,现有竹林面积万亩,计划新发展万亩,使可用竹材面积达万亩以上。可依托现有企业,扩建一条年产万吨竹浆的生产线。

(三)整合项目资金,扩大种植规模

整合各类扶贫开发、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等项目,扩大种植规模。在省级财政每亩补助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用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等资金每亩补助元,总体上每亩达到不低于元的标准进行扶持。采取企业自主经营核心基地、企业与农民合作造林、扶持农民分散种竹等模式,大力推进竹原料林建设。

竹产业范文篇8

一、以发展竹产业为抓手,助推*经济发展新跨越

(一)抓规划先行,找准科学发展的切入点

我县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的规划工作。2001年编制了《70万亩竹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江门20万吨竹浆项目的需要,2005年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调整了规划,并形成了《100万亩竹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注重将林竹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有机结合,统筹考虑。2006年起,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三百工程”(即沿主要河流两岸各100米范围内的宜竹区造竹100公里,沿主要公路两旁各100米范围内的宜竹区造竹100公里,全县竹基地建设规模达100万亩)、实现“三个一目标”(即竹基地总规模达到100万亩,竹产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创税收1亿元)的战略构想。在规划布局上立足于“强推老区,发展新区”的原则,提出了围绕十个重点乡、百个重点村、千亩示范园、万户专业户,整合项目资源,突出发展重点,奋力推进环线竹基地和竹业经济圈建设规划。在规划深度上着力推动竹产业向纵深发展,因地制宜,层层细化,将规划落实到乡、村、户及具体地块。做到县有模型、乡有详规、村有册、户有表。在规划重点上,围绕制浆造纸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围绕竹材加工发展楠竹;围绕竹笋加工发展大竹、罗汉笋、方竹、苦竹等速生、丰产、高效品种。

(二)抓模式创新,找准加快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政府推动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竹产业发展领导组,组建了县竹产业发展办公室。2006年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激励政策。2007年,在县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150万元竹产业发展资金,用于补助造竹农户和奖励发展竹产业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县政府把竹基地建设纳入对16个造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县领导和林业技术人员挂乡包片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的责任机制,冬春造竹季节实行周上报和月通报制度。2008年,县安排本级财政资金2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800万元,突出竹苗培育、苗木补助、示范林建设、竹区公路等重点集中投入竹基地建设。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全球500强企业印尼金光集团和宜宾永鑫竹业、安吉江丰竹业等竹类加工企业落户*,有力拉动了县内竹材价格的攀升,带动了全县竹基地的快速发展。三是项目推动型。充分利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工程项目,走多形式、规模发展的道路,自200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100万元,工程造竹18万亩,推动了全县竹基地建设。四是合作造林型。与省大渡河造林局签署投资750万元合作造竹10万亩协议,从2008年起,大渡河造林局将每年在*县投入150万元资金,造竹2万亩。五是社会参与型。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竹产业发展中来,增强了全县竹产业发展后劲,县内外10余家私营业主,以租赁荒山荒地、“公司+农户”等方式投资竹基地建设。如*龙腾运输公司融资1000万元,通过林权有偿流转的方式,与农户合作造林10万亩,促进了山区竹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抓科技兴竹,找准增产增收的支撑点

坚持把科技兴竹放在首位,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竹业技术培训,引导竹农走科技兴竹的路子。一是在2006年成立全省首家竹产业技术学校,围绕造、管、采等重点内容,突出竹区乡镇、村社干部、专业大户、中介组织等重点对象开展培训,以干部带群众、以骨干带散户的形式,带动竹农学科技用科技。目前,已开展短期培训13期,培训竹农9800余人次。二是在全县抽调了一批林业专家和科技骨干组成竹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团,深入到16个竹基地乡镇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共培训竹农8500余人次。三是组织林业技术人员编写《*县竹林丰产技术手册》、《*县主要竹种造林技术》等科普资料4万余册,免费赠送到竹农手中,指导竹农科学种竹。如水尾镇钢铁村村民邓士旭运用学到的新技术,对苦竹实行覆盖、松土,其苦笋提前40天上市,产量提高15%以上;天池镇甲寨子村一村民新造硬头黄,栽后第三年亩产达4.66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抓配套建设,找准助推发展的关键点

围绕产业+路、水、土的“1+3”模式,狠抓以交通为主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林业部门会同交通、农机部门,把竹区公路列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重点进行规划和建设,着力打通竹区环线通道,改善竹区交通条件,打破制约竹材运输影响竹农收益的瓶颈障碍。全县拟建竹区道路约1000公里,其中辐射竹区的主骨架公路300公里,县委、县政府将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每年以建成200公里的速度推进,预计2011年可以全线贯通。竹区群众也积极支持竹区公路建设,如水尾镇青杠村村民自愿筹资20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40余公里。

(五)抓深化改革,找准激发活力的契合点

我县把深化改革作为从根本上激发竹农积极性、挖掘林业自身潜力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今年10月底将全面完成林改主体工作。通过改革,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切实做到还权、还林、还利于民,以此激发竹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以开展石漠化治理为突破,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加之大炼钢铁及土法炼磺等历史原因,致使我县石漠化灾害严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于2003年初组织开展了石漠化监测调查,全县石漠化土地83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42万亩,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大树河流域、两河流域、磺烟污染区。我们开展石漠化治理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试点,探索经验

2003年,我县在摸清家底、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石漠化治理试点。试点中,我县立足县情,结合多年来实施项目工程的经验,在探索中治理,在治理中探索,逐步总结出了治理石漠化的几种措施:一是砌坎培土,增加土层厚度;二是林粮混种,实行以耕代抚;三是兴修蓄水池,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需要;四是封山禁牧,禁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土壤改良、施肥,促进林竹生长。

(二)逐步推开,分区治理

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县推开。根据我县岩溶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特点,分两大流域进行治理。一是赤水河流域,该流域相对高差大,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重点发展甜橙、桃李等水果,麻疯树、漆树、油桐等工业原料林和杉木用材林。二是大树河流域,该流域海拔较低,湿度较大,水分充足,土壤条件相对较好,主要发展绵竹、慈竹等纸浆原料林和楠竹、杉木、香椿等用材林。截至目前,全县已治理石漠化面积8.2万亩,原来的荒山秃岭和石旮旯被长势良好的竹木植被所覆盖,水土流失得到明显遏制,地质灾害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上下联动,部门互动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国土、财政、农业、粮食、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整合,实行多部门联动治理。同时,县、乡、村、社、户五级联动,增大了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面。

竹产业范文篇9

一、大力推进毛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毛竹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亲睐,广泛用于建材、家俱、医药、造纸、电脑键盘、医疗保健、绿色食品、高分子材料以及旅游观光等,为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新开发的竹产品,如重竹地板、高档竹家俱、竹模压平托盘、侧压板、竹键盘等竹产品已经走上市场,并形成了规模生产和出口创汇。近年来,由于全市加大了竹产品的研发,仅今年投入竹产品开发的资金达到了8.92亿元,明年将突破1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就竹产业一项可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综上所述,大力推进我市竹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森林、实现绿色崛起、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强县富民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引导林农和企业走绿色崛起、低碳环保之路,下大力气培育丰产林基地,千方百计提高单产、增加毛竹蓄积量,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不断创新产品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走出一条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强县富民的新路子,从而打造为全省最大的竹产业加工基地。

2、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1-2015年):采取新造、低产林改造和诱导鞭根扩竹,建设100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使全市丰产毛竹林基地达到200万亩;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培植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5个,5000万元-1亿元的骨干企业25个。到2015年,全市毛竹林平均立竹度达到140株/亩,丰产毛竹林达到160株/亩,实现毛竹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远期目标(2016-2020年):加强毛竹林抚育管理,提高竹林生产力,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着力打造赣西北毛竹产业经济带。到2020年,全市毛竹林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丰产林基地进一步扩大,平均立竹度达到150株/亩以上,丰产林达到达200株/亩以上,实现毛竹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起比较发达的毛竹产业体系。

三、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组织、政策、资金、科技保持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进毛竹产业的发展,市政府成立毛竹产业推进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工商银行、市中国银行等为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协同合作、各负其责、强化服务,认真及时处理毛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持毛竹产业的发展。

(2)科学制订规划。市毛竹产业发展经省级专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编制规划任务。各县(市、区)尤其是毛竹主产县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当地自然条件、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制定出相应的毛竹产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方向、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3)加大宣传力度。毛竹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柱产业,要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产业论坛等形式,加大对毛竹产业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大户、企业经营毛竹的积极性,多途径参与毛竹产业的发展建设。

(4)重视社会协作。支持林农、企业发展多形式的毛竹经营或相关协作组织,通过协作组织平台,加强毛竹资源培育、加工利用、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和咨询,提供产品的供需信息,开展竹产品展销展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应对能力。

2、政策保障措施

(1)加大招商力度。毛竹重点产区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个平台,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用地、供电、供水、税费、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要大力支持企业组建研发团队,不断开发毛竹新产品,尤其要鼓励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2)创新发展机制。要进一步放活经营机制,开展依法、公开、有序的毛竹林地流转,鼓励有实力的大户或企业采取拍卖、租赁、承包、与林农开展股份合作等形式经营竹林。同时,支持毛竹经营户以资源入股加工企业,促进毛竹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引进、内联、重组、兼并、收购、改造、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组建竹产业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统一质量标准,做强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高耗材、低效益的竹加工企业,从严控制竹坯板加工企业的加工许可证的发放。

3、资金保障措施

(1)争取财政扶持。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建立毛竹发展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支持毛竹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竹加工企业的贴息贷款支持,以帮助企业缓解困难;另一方面,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毛竹发展专项资金,整合退耕还林新增项目资金、长防林荒山造林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以支持对毛竹产业的科技投入、新上或扩建项目,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技术研究与产业经营发展体系。

(2)实行信贷支持。要大力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毛竹资源培育及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的信贷支持,实行优惠的利率。要充分利用世行项目贷款、日本政府贷款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等。要鼓励支持毛竹林地、林木使用权进行低押贷款。

(3)放宽税费政策。要进一步放宽税费政策,凡新上项目落户工业园区,要享受其它工业企业的税收政策,严禁产、销环节重复征税。要允许毛竹原材料在市内流通,以提高竞争力、增加林农收入。林业部门要对竹产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放宽准入门槛,实行经营许可证随报随办、即报即办;简化放行手续,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放活企业经营。

4、科技保障措施

(1)强化科技支撑。要依托大专院校和省市科研部门的技术力量,搭建企业与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基地,组建研发团队,加大科技攻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当前,尤其要在竹纤维、竹碳、竹医药、竹家俱、重地板、竹键盘以及竹高分子材料上开发新产品,推动竹产品向“精、深、细”方向发展。

竹产业范文篇10

中共沐川县委办公室

沐川县立足山区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在实践中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绿色明珠”的发展目标和“纸电兴沐川,开放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林业立县,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产业富民,大力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的林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以林促纸、以纸兴林、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林浆纸产业化发展路子,着力推进以永丰公司为龙头的林浆纸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富民兴县的目标。

一、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打造林业大县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沐川实际,做出了“从绿色崛起,靠兴林立县”的战略决策,积极实施“-”部省联营造林工程、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工程和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带动了广大农户栽竹造林,造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一)科学规划,严把造林质量关。按照生态优先、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竹为主,适地植树,结合海拔高度和立地条件,将高山区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区、中山区规划为商品经济林区、低山河谷区规划为特种经济林区,科学选择树竹品种,精心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定点育苗,科学壮苗,定向供苗,严格检疫”的办法,确保种苗质量;抽调林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按规划指导农户整地、打窝、栽植,统一规范种植;派出由林业、国土、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造林地块进行实测验收,保证验收数据真实准确。

(二)以造为主,保护与管护并重。实施-造林工程,年营造杉木万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年造林万亩,实施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年造林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公益林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造林万亩。在大力推进四大造林工程的同时,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已造林竹的管护。划区保护天然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完成森林抚育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实现了连续年无森林火灾。

(三)科技兴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积极推广撑绿杂交竹号万亩,杨树万亩,巨桉亩。建成麻竹、杨树、慈竹示范片亩,注重林区合理布局,优化了林竹品种结构。加强林竹丰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竹农万人次以上,建立县、乡、村、组茨竹丰产示范片万亩,慈竹亩产提高以上。推广竹蟓防治综合技术,慈竹上林率由提高到以上。大力推广苦笋、大头麻竹地膜覆盖技术,提早出笋期,提高出笋率,增加竹农收入。

(四)兴修公路,改善林区交通条件。根据林区分布,制定了林区路网规划,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和林农投工投劳建设林区公路。通过林权、林地使用权转让,引进成都石人公司投资万元修建杨村乡“蓉杨公路”公里,实施村村通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投入资金万元,新修和改造林区公路公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发放低息贷款万元,补助建设林区公路公里。全县林区公路里程达到公里,林区通车率达到。

二、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林业强县

县委把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作为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林业强县,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以丰富的林竹资源为基础,着力培育竹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

(一)培育龙头企业。沐川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施林浆纸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支持永丰公司先后投资亿元,进行了五期技改扩建,公司规模从一个小型造纸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资产亿元,年造纸能力万吨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包装纸发展到多个品种的高档文化用纸,畅销全国,分别获得部优、省名牌产品和行业评比第一名。企业规模和利税名列全省造纸行业前茅,现为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轻工协会优秀企业,“”级信等级企业。支持永丰公司投资亿元新建万吨制浆项目,力争××××年实现万吨制浆造纸生产能力;支持健全造纸厂改扩建;支持沐鑫竹业万平方米竹压板生产线建设,林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建设原料基地。龙头企业的不断扩张,原料需求的急剧膨胀,促进了林竹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政策启动。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支持林竹公司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采用租地造林、合作造林方式建成原料基地万亩,与万户林农签订了万亩竹材收购合同。租地造林和合作造林农户均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内,林竹收益由公司和农户按:分成,补助期满后按分成,既解决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农民的生存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原料需求,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二是示范带动。在永福镇建立了万亩县级林竹示范基地,引进香港凯胤集团凯乐公司、天森公司、石人公司等业主,建设林竹基地万亩。通过政府、业主、农户不同形式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了林竹基地发展,全县年累计造林万亩,涌现出栽竹造林专业户千亩以上的户、亩以上的多户,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逐步增多。三是利益驱动。对农户利用荒山造林栽竹的,在享受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的同时,政府按每亩奖励乡镇和林农-元,及时减免退耕还林农户农业税。四是科技推动。县林业局利用各乡镇林竹协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杂交竹、麻竹、杨树、巨桉等速生丰产品种,大大提高了林竹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仅引进杂交竹,单产就由原来的每亩公斤左右提高到公斤以上,收入增加倍多。

(三)创新运行机制。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林竹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推行订单竹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在原料基地建设中实行股份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二是风险保障机制。林竹公司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资金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受到冲击时,补贴林农,保护农民利益;积极鼓励林农参加财产保险,减少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三是信息服务机制。林竹公司和乡镇林竹协会,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病虫害防治,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成为龙头企业联接农户的桥梁与纽带,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

三、林纸产业逐步壮大,三大效益成效显著

沐川县立足山区优势,坚持把林业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着力培植林竹资源,积极推进林纸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林业立县、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三大效益。先后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县、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

(一)林竹资源迅速富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四大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沐川林业的发展,使荒山披绿,翠竹成荫。活立木蓄积量从年的万立方米增加到××××年的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从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森林覆盖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贫瘠、缺水、陡坡地的水土保持问题,过去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面积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逐步减少,危害逐年减轻,全县增加水源涵养能力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