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7:52:15

中庭范文篇1

1某中庭建筑的基本情况

某建筑是一幢通过中庭贯通的四层商场,其平面如图1所示,每层建筑面积4325rn,层高4.5m,建筑内部设有6座疏散楼梯,疏散楼梯总宽度为7.2m。中庭内设有一座步行梯(以下简称步梯),宽度为2.4m,步梯人口距楼层内最近商业单元的距离为2.3m。商场主要经营服装、日用百货、床上用品等,由于是个体承包经营,因此每个摊位都堆积了大量的商品,火灾荷载较大。且各个店铺之间没有用防火板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店铺间蔓延。

2中庭消防设计方案

2.1防排烟设计

目前,中庭建筑防排烟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排烟就是在中庭顶部设置排烟口,利用自然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中庭内的烟气排出。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投入少,维护管理方便,安全可靠,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对于中庭四周各层房间及小规模火灾排烟效果较差,因此运用又受到了一定限制。分散式排烟是在建筑内各部位设置排烟风管,直接将着火处的烟气排出。其优点是能有效排除中庭四周各层火灾烟气。但设计、施工复杂,投入大,日常维护困难,对建筑功能和美观有一定影响,且不能排除中庭内的烟气。综合该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适用。对于该中庭建筑,分散式排烟可将排烟口选择在起火区或回廊部位。为充分利用建筑层高,同时降低投入,中庭四周各层排烟口设在回廊。如图2所示,在中庭四周每层走廊两侧、吊顶下方设置挡烟垂壁,高度为0.6m,防烟分区间采用到顶实体墙分割,这样在走廊内形成了4个宽2m、高2.1m的蓄烟池。当某个店铺发生火灾后,烟气首先在防烟分区内蓄积,烟气层下降到挡烟垂壁以下高度时,烟气开始进入走廊的蓄烟池,通过走廊即回廊内的机械排烟系统排出。如果走廊机械排烟量不足,烟气将溢入中庭,由中庭内的排烟风机排出。设计排烟方案如下:在各楼层的蓄烟池内设置机械排烟口,哪个区域起火,就在其相邻的蓄烟池内排烟;同时对中庭进行机械排烟。排烟量按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的有关规定确定。该建筑中庭体积为12m×64m×21m:16128m,中庭每小时换气次数为6次,折算成排烟量为96768m/h,取100000m/h。各回廊内的排烟量定为20000m/h。运用数值模拟计算进行验证,判定条件是若第四层的烟气下降到危险高度1.5m时,第四层人员已全部撤离该层,则该方案可行。反之,各区域的机械排烟量要重新确定。

2.2防火分区的划分

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已设计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装修也符合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每层建筑面积为4325m。,因此每层可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在中庭连通部分,考虑到中庭四周有2m宽的走廊,走廊外沿还设有1.2m高的钢筋混凝土护栏,商铺着火时,火焰难于通过中庭向上蔓延。本研究中,中庭内要求不设置固定商铺,为防止走廊和中庭内流动可燃物起火时的火灾蔓延,在中庭四周设置了自动消防水炮和双波段光截面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根据已阐述的火灾防排烟设计,中庭四周可不设置防火卷帘。

2.3人员疏散设计

如图1示,建筑每层设计了6座疏散楼梯,总宽度为7.2m。中庭内有一步梯,宽度为2.4m。按照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3.1.2条、第4.2.5条和《建规》第5.3.17条的规定,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应按疏散人数和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第一、二层为0.85、第三层为0.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为0.60;面积折算值取0.5;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地上一、二层0.65m/百人、地上三层0.75m/百人,地上四层及以上各层1.00m/百人。计算结果见表1。由表1和前述疏散楼梯的设计可知,存在疏散宽度不足的问题。若将中庭步梯用于初期的人员疏散,将大幅改善疏散需要。影响中庭步梯疏散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火灾烟气的直接危害(这在后面的烟气运动分析中将会说明),但在正常情况下,火灾初期的烟气运动难以对使用中庭步梯人员构成较为严重的危险。二是火焰辐射危害。为减少火焰辐射危害,在楼层到中庭步梯人口处设置了水幕保护。参见图1中虚线位置,设置了两排水幕,水幕与回廊的外梁平齐。据有关研究,当水幕喷头的流量为2L/(S•m),喷头工作压力在0.1MPa时,水幕可降低火焰辐射强度的一半,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减少火焰辐射的危害。

3分析与探讨

3.1火灾烟气流动预测分析

根据建筑内可燃物的分布,本研究设置了典型火灾场景,并使用CFAST区域模拟软件进行了烟气流动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水喷淋正常工作乃至水喷淋局部失效的情况下,烟气要在950s后,才能下降到1.5m的人员疏散的危险高度。在最危险情况水喷淋大面积失效时,烟气也要在720s时达到这一高度。在此场景下,顶层烟气不会达到180℃

3.2人员疏散预测分析

根据建筑单位提供的人员载荷数据,使用EVACNET4(人员疏散模拟软件)对人员疏散进行了模拟数值分析,表3中列出了不使用和使用中庭步梯的计算结果。可见,采用中庭步梯进行疏散,能减少疏散时间150S左右,有利于提高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如果人员载荷没有超过设计疏散人数,疏散用时将更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将能更好地得到保障。

3.3结论

由上述的火灾烟气运动预测分析和人员疏散预测分析可知,对于周围楼层起火的情况,即使在水喷淋局部失效时,即在最危险状态下,烟气下降到威胁人身安全的1.5m的时间超过950s。而根据建筑单位提供的人员载荷数据计算得出的时间(见表3),第四层人员疏散时间,在不使用中庭步梯时疏散时间为788s,使用中庭步梯时疏散时间为620s。显然,该方案是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要求的。因此,中庭的防排烟设计、防火分隔设计和人员疏散设计等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

中庭范文篇2

(一)中庭建筑的定义

《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规程》中给出的中庭的定义为:三层或三层以上、且短边不小于6m的大容积空间,即称为中庭。

(二)中庭建筑火灾中烟气层的形成

中庭建筑的烟气流动不同于普通建筑,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烟气在上升过程中会卷吸大量周围冷空气,并可能导致以下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火灾产生的高温气体上升到火焰上方形成烟羽流,烟羽流受热浮力驱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卷吸周围的空气,在浮力、膨胀力和“烟囱效应”等作用下,烟气上升到顶棚,进而沿顶棚四周向下扩散填充,形成烟气层。随着火灾的发展,烟气层厚度不断增加,当烟气层下降到其它层顶棚以下时,热烟气就会逐渐蔓延到着火层以上各层。另一方面,烟气在中庭的上升过程中,由于层高较高,随着高度的增加,烟气通过上部墙壁开口、缝隙、建筑导热构件等散热很大,烟气温度逐渐降低,其上浮力越来越小,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会出现“层化”现象,即在火灾初期火场温度较低,同时烟气在上升过程中被不断卷入的低温空气冷却,部分下落,在未达到顶部空间时就横向扩展,逐步停止上升,从而在中庭的中间或稍底位置,在热对流的作用下形成混合气流,致使烟流方向倒转。实验证明,相当多的烟气在上升到22m后,再上升的速度已相当缓慢,常常无法到达中庭建筑顶部而悬浮在中庭中部偏高处形成烟气层。

(三)中庭建筑火灾条件下烟气的流动特性

通过对烟气层的受力分析,不难看出,中庭建筑发生火灾时,悬浮的烟气层将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本身重力,二是上浮力。二力平衡的支撑面则是“中性面”。“中性面”对人的危害作用是很大的。中性面的主要特征是:在中性面的范围内,既不进风,又不排气。人处在中性面范围内将很难生存。中性面越低,对人的危害越大。“中性面”的基本含义是室内压力等于室外压力的一个理论分界面。一般情况下,中性面以下空间,空气从外部通过门窗、缝隙等向内部渗入;中性面以上空间,空气则由内部向外部渗出。而处在中性面范围内的空气却几乎是不流动的。中庭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量越大,其本身重力越大,中性面越低;反之,烟气排出量越大,烟气重力越小,中性面越高。中庭建筑底部开口越多(大),进入的空气量越多,燃烧越猛,烟气温度越高,上浮力越大,中性面越高;反之,下部开口越少(小),进入的空气量越少,物质燃烧越不完全,产生的温度越低,烟气的上浮力越小,中性面越低。再次,外部风力对中庭建筑内部的烟气中性面也有较大的影响。上部迎风面若开口,大量空气被压入,烟气层下移,中性面下降。因此,上部迎风面开口,不仅不利于排烟,反而促使烟气向下运动,中性面降低,对人员的危害也就越大。

(四)中庭建筑排烟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庭建筑空间高大,机械排烟效率低,难以达到控制烟气层降低的要求实验证明,排除空间较高建筑内的烟气比排除空间较低建筑内的烟气要困难得多。对大空间中庭建筑顶部排烟而言,较低的中庭建筑可以直接在屋顶设天窗进行自然排烟,较高的中庭建筑往往不能进行自然排烟,其机械排烟效率也随其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上部空气温度比下部空气温度高。一般情况下,这个差值随着中庭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导致其内部烟气层比贴近屋顶的空气层的温度低,在离屋顶一定距离处,烟气层便失去了浮力作用,烟气层将很难上升到屋顶,并且上升到一定高度转而下沉。另外,目前一些中庭建筑设置的排烟机,从其实际动作看,排出的除烟气外,还有大量渗入空气。且建筑高度越高,渗入的空气量越大,烟气将被大量空气稀释,大大减少了排烟机的排烟量,降低了排烟效率。

2.排烟口设置不合理,烟气难以有效通过排烟口而排出据调查,中庭建筑的排烟口都是按目前《高规》的要求,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若按这一规定设置排烟口,对大空间中庭建筑来说,是难以达到排烟要求的。因为大空间中庭建筑内的烟气层不可能到达其顶部,因而也就不可能接近排烟口,烟气也就难以高效通过排烟口而排出。

(五)中庭建筑火灾中的排烟对策

1.设置伸缩式排烟管道的活动排烟口,插入烟层内机械排烟。大空间中庭建筑本身的建筑特点及发生火灾时烟气的流动特点告诉我们,对中庭建筑仅设简单的自然排烟方式是不够的,应在自然排烟方式的前提下,采取特有的机械防排烟方式。即:带有“伸缩式排烟管道的排烟口”设置在大空间中庭建筑顶部,火灾时,通过手动、自动按钮,位于大空间中庭建筑顶部的排烟口下移,伸入到下部烟层内进行排烟,把烟气层底面高度控制在对人员没有危害的高度。

2.设置软质活动式挡烟重壁与水幕联合系统,将烟气团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建立中庭中上部防烟分区,为实施有效机械排烟创造条件。软质活动式挡烟垂壁,平时卷缩在中庭建筑顶部;火灾时,通过自动、手动按钮,使软质活动式挡烟垂壁下降至有效防排烟的高度。同时,水幕系统开启,对其进行保护。

3.对于中庭式大空间建筑这类特殊建筑,只设置一种探测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必须对火灾中出现的多种物理现象进行多参量复合监测,以降低误报警。因此,中庭式大空间建筑可以在与其相连的各个楼层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和CO气体探测器,由于CO是火灾烟气的主要产物,也是危害人员生命的主凶,当可见烟气被发现时,CO可能早就扩散到人员所在区域,在火灾案例中,常有当人们发现浓烟时,有人已经因吸入CO而无力逃生;在中庭墙壁的适当位置布置线型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中庭高度1/2的墙上和顶棚布置烟雾图象探测器和火焰图象探测器。装有热像仪的图象探测器,其红外摄像头接收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能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由图像处理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予以存储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图象探测器可以在大空间、大面积、多粉尘、高湿度及室外环境中使用,可对火灾现象中的图象信息作出快速反应并提供直观的火灾信息。

中庭范文篇3

关键词: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

图书馆为资源中心以及公关活动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信息时展产生的挑战,需要在根本上做好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保证每个节点均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同度。其中,中庭空间作为读者集中使用的场地,其设计是否合理,将会在根本上决定着读者对图书馆的看法与态度,因此中庭空间一直都是图书馆设计要点。

1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分析

中庭空间一般为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是建筑内部所有走廊过道的交通枢纽,决定着整个建筑内部的交通性能。设计时,需要基于内部空间流动性、丰富性等要求进行分析。并且基于图书馆功能的特殊性,中庭空间可为读者提供心理过渡空间,作为行为转换场所存在,便于读者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行为方式,可以更舒适的使用并享受图书馆。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在建设与运营上也将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图书馆要点,中庭空间的设计需要在基础功能前提下,结合不同人群特征与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上来反映出图书馆环境的特点,提高自身的可识别性,既可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同时又可以突出人文特点[1]。

2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特点

2.1宽敞性

中庭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穿插在建筑内部,创造出一个宽敞的空间,无论是从内部任何位置望去均可以给人带来开阔感觉。为提高空间的层次感,以及交通的顺畅性,经常会选择桥、廊、平台等形式对不同空间进行连接,根据需求营造出重叠、贯通等形式,视觉上具有更强烈的穿透与开阔感。中庭空间的存在,可以为人们提供连续、共享大空间,使得人们在精神上感觉更为放松和自由,不但可以同时容纳更多人员活动,且从视线上可以看到很远。

2.2流动性

中庭空间还具有流动性特点,可以通过梯道实现不同空间的不断延伸与交叉,引导人们在建筑内不断前进,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无限效果。多个空间间相互渗透、延伸、过渡,即实现了中庭空间的流动性,提高人们行为活动的自由性与流畅性,空间变化更为丰富,空间组合方式也更为复杂。具体可以体现在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个方面,其中水平流动即在空间水平方向利用渗透、引导、联系、分隔等方法创造出多层次空间,使得水平空间得到有效扩展[2];垂直流动则主要体现在层与层间贯通,利用连续的序列变化产生竖向流动,并借助水平流动逐渐向上发展,形成有效的垂直流动空间。

2.3复合性

中庭空间可根据实际需求,与功能不同、类型不同以及时期不同的建筑有效结合在一起,体现过渡空间的复合性。基于图书馆功能需求,通过设计使得人们可在中庭空间内进行阅读、休息、交流以及咨询等多项功能,且因为中庭空间未设置任何边界,人们的行为更为自由,人与人间的交流也更为紧密。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庭空间实现新老建筑结合的桥梁,综合利用传统与新兴专业技术,对传统建筑功能进行丰富化设计与更新。

3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要点

3.1整体化设计

(1)形式设计。图书馆中庭空间设计时经常会选择应用几何形状,对基本几何体量进行切割和增减。基于简单几何形状,添加多种有机形态变形后不规则形状,使得空间形式更为多样化,例如最基本的直线、曲线、斜线等灵活应用,提高空间设计的趣味性。实际需求中庭空间所处位置不同,对应的设计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选择设计形式时,需要确定空间多元化发展趋势,以满足使用者功能追求为核心,如垂直式可以确保最多量阳光在顶面天窗或侧面幕墙射入,满足光照要求。空间形式处理简单,读者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自己位置,实现中庭空间核心空间作用。(2)交流组织。水平交通为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要点,中庭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休息场所,还可以实现自然过渡,具有较高的空间文化性。天桥主要用于调节水平与垂直交通问题,有效缩短直线距离,且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提高内部空间丰富度,还可以对空间比例尺寸进行调整。廊道最大的特点的是通风和采光,与中庭空间有着密切联系,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围绕其座。

3.2人性化设计

(1)空间模式设计。空间秩序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得图书馆中庭空间组织模式更为丰富,提高内部空间趣味性,保证读者在长时间阅读后可以在室内通过视觉来体会到一定乐趣,使得整个中庭设计更具人性化特点。设计时可以根据功能、类型以及时期等元素对不同建筑进行有效结合,构造出阅读、交流、休息等功能区域,不设置明确的界限,不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得读者可以体会到更高的自由度。(2)情感体验设计。图书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点,在对中庭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确定人性化设计的核心目标。不仅要满足读者生理需求,还需要满足人心理需求,在保证空间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空间设计品质。例如通过不规则空间形式向人们提供自然、流畅空间感觉;开敞空间给人自由、流动感觉;高挺空间为人打来崇高、神圣感觉。通过不同空间尺度来向人们传达相应的精神感受,直接影响到读者思想,同时搭配相应家具,全方面满足人们需求。

3.3生态化设计

中庭空间生态化设计,需要尊重自然环境,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来代替传统能源,达到节能降耗以及环保的目的。例如设计太阳能中庭,并在室内搭配景观元素,太阳光直射到室内树木上,建筑内外交互性更强,且建筑间阴凉走到与室外空间还具有休息区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工照明,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与自然环境的交互,有效缓解了图书馆过于严肃的气氛。另外,还需要提高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的灵活性,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应用,对中庭空间意境进行有目的的打造,使得读者可以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4结束语

将图书馆中庭空间作为对象进行分析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充分利用各项新型技术与材料,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同时,可以满足读者生理与心理需求。

作者:杨静 单位:中山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中庭范文篇4

关键词超高中庭排烟热量释放着火层烟气量烟温烟势流速自控排烟窗

中庭排烟的主要任务:一是在火灾时能及时排除烟气,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使消防人员获得更有效的安全工作环境,把人员,建筑物及设备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及时排除办公层火灾时涌入中庭的烟气,防止烟气层化,减少非着火层工作人员对火灾的恐惧感,防止由于恐慌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结合上海交银金融大厦项目就中庭烟气来源于自身的裙房层和办公层这一观点进行阐述。

交银大厦地面以上一层至五层为裙房(主要为营业,计算机房,餐饮);裙房以上为南北两幢办公塔楼(楼高分别是190m和230m)。南北办公楼中间由163m高中庭相连。办公楼和中庭的东西外墙均为玻璃幕墙,中庭的南北向与办公楼之间由玻璃幕墙隔开,(幕墙上设一扇可开启窗)根据消防规定中庭和办公楼均须作消防排烟处理。

一、办公层火灾时对中庭的影响

火灾发生时如何确保火灾区的人员在洁静的环境下有秩序地疏散到安全区,便成为消防排烟设计的主要课题。保证人员疏散所必需的安全高度的确定对排烟量有很大影响,控制此高度实际上就是控制烟气量。笔都根据规范和国外某些计算方法结合交银大厦项目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

1.按防烟分区单位面积风量计算烟气量

《高规》8.4.2.2条指出"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

算。"按此标准,本排风系统排烟量为

L=F×q=600×120=72000m3/h

(办公层面积600m2);相当于42次/时换气。这样大的风量,无论采用土建风道(最大风速小于15m/s)还是金属风道(最大风速小于20m/s)都将占用大块的办公面积。

2.按换气次数计算烟气量

《技术规程》4.2.2.4指出"没有喷淋的大空间办公室按6次/时计算。但不应小于30000m3/h。"实际计算烟量L=600×2.8×6=10080m3/h。

3.按火情法计算烟气量

本项目计算采用《准则》《技术规程》现代建筑排烟所推荐的计算方法结合办公层的使用特点,设定了有关数据,经计算,烟气量为42500m3/h,相当于25次/时换气。

M=0.19×P×Y×3/2=0.19×12×2.5×3/2×9.01kg/s

θ=Q/(M×C)=1500×(9.01×1)=166℃

V=(M×T)/(P0×T0)

=[M×(θ+T0)]/(P0×T0)

=[9.01×(166+293)]/(1.2×293)

=11.76m3/s=42344m3/h

n=42344/(600×2.8)=25.2次/h

式中:M----烟气质量流量,kg/s;

P----火灾周长,m;

Y----烟层底高,m,办公层Y=2.5m,裙房Y=2.5m;

θ----烟气与周围环境的温差,℃;

Q----热量释放,MW(kW);办公层Q=1.5MW;裙房Q=2.5MW

V----烟气体积流量m3/s;

T0----环境温度T0=20℃(20+273=293K)

P0----环境空气密度kg/m3,n=换气次数(次/h)。

上述计算说明,简单地用6次/时换气次数和120m3/h的方法来确定消防排烟量,计算值差异太大,对该项目而言,是不恰当的。因为在烟气热量释放值确定后,排烟量主要取决于烟气上升到烟层底的高度,与楼面位置或空间是无关的。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了计算方法2和计算方法3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从经济效果考虑,确定办公层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6次/时换气计算,这样,当办公层出现小型火灾时就能投入使用,既减少了占用办公面积的矛盾,又能满足人员疏散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引起的经济损失。当办公层出现1~1.5MW热释放量时,仅用6次/时换气的排烟系统是无法排出全部烟气的,此时烟层会急剧下降,烟温将提高,甚至会出现烟雾淹没疏散通道的情形,给办公人员逃生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如果烟温不断升高到600℃时,将会引起爆燃现象,这无疑又会扩大火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由于喷淋装置的及投入(一般不会超过5min)及围护结构的吸热作用(约吸收1/3),使烟温又所降低。有资料介绍,当烟温比周围空气温度高100℃时,和此烟直接接触的6mm厚玻璃就会破碎。另外玻璃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急剧加热时,再受喷淋水的喷洒后,也会发生爆裂破碎。这时烟雾将会以5~15kg/s的速度涌入中庭(经计算,烟层厚度约620mm)。办公层大量烟雾的涌出可保证办公层人员的及时疏散,但大量的烟气排放任务却转嫁给了中庭。

M=(0.19×P×W×h×3/2)/[W×3/2+(0.19×P/2)×3/2÷0.65]×3/2

=(0.19×12×8.4×2.4×3/2)/[8.4×3/2+(0.19×12/2)×3/2÷0.65]×3/2

=4.5kg/s

D=[M/(2×W)]×3/2÷cd

=[4.5/(2×8.4)]×3/2×0.65

=0.62m

式中:D----流动烟层厚度,m;

M----烟气质量流量,kg/s;

W----开口宽度,W=8.4m;

P----火灾周长,m,裙房P=12m;

h----开口自地凸起的净高,m,h=2.4m;

c----开口排放有效系数cd=0.65。

二、中庭烟气量计算

1.按换气次数法计算

《高规》的8.4.2.3指出:"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本中庭排烟量L=42000m3×4次/h=168000m3/h。"

2.按火情法计算

与中庭相连的裙房部分大部分作为营业厅使用,其热量释放值很难确定。本计算考虑了带喷淋的宾馆的公共区域的释放热量为Q=2.5mW计算,排烟量约52580m3/h。

M=0.19×P×Y×3/2=0.19×12×3/2

=9.01kg/s

θ=Q/(M×C)=2500×(9.01×1)=277℃

V=[M(θ+T0)]/(P0×T0)

=[9.01×(277+293)]/(1.2×293)

=14.6m3/s=52580m3/h

上述计算仅仅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即烟气形成后,可以在空间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储烟仓,并且烟层的底部离开发烟点不高于12m的范围,这是对人员疏散提出的基本条件。而目前的中庭排烟主要任务是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积存的烟气。这不仅可以防止火灾秧及另一幢办公楼(二楼间距12m),同时对稳定其他办公层工作人员的情绪起到了很大作用。另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42000m3容积的超高中庭,超过了在前面所选用的公式和有关国内外消防排烟设计计算中所涵盖的范围。

诸如烟气在上升中由于周围冷空气渗入,出现烟气层化现象的计算高度;烟层平均限制在深度30m,是否会出现烟气层化现象;排烟窗如何配合等问题都有待于解决。为此,考虑了其中一部分计算,验证其过程,英之杰工程设备和英国COLT国际集团根据我们提供的有关数据采用CFD模型作了烟气流动计算和实体流体状态模型试验。试验设定火灾发生在14层、30层时,夏季室外温度35℃,冬季-4℃,中庭底部空气温度25℃,分别就冬季和夏季的模拟研究提供了试验结果和有关图示,并且做了专项说明,解决了设计院所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模拟试验同时也证明了本设计对中庭排烟设计说明的可行性。故最后经与建筑协商,在7、12、19、25、32、38层设置排烟窗共72个。(见附图2)三、模拟研究结果

1.夏季火源在30层排烟装置在接受火警信号30s后打开。随着火势的发展以及排烟装置的开启,堆积作用开始产生,使烟气保持在高于着火层的上方,中庭的下部被补充空气冷却,在10min后通过排烟装置的流量分别为:楼层38322519127

流量m3/s-31.7-14.9-12.2+20.6+20.6+23.0

注意:正值代表送进,负值表示排除。

2.夏季火源在14层排烟装置在接受火警信号30s后打开。随着火势的发展以及排烟装置的开启,使烟气保持在高于着火层的上方,20min后中庭的气体构成基本稳定,通过排烟装置的流量分别为:

楼层38322519127

流动率(m3/s)-34.4-26.4-12.9+11.2+29.3+31.1

注意:正值代表送进,负值表示排除。

3.冬季火源在30层排烟装置在接受火警信号30s打开。随着火势的发展以及排烟装置的开启,堆积作用开始产生,使烟气保持在高于着火层的上方,中庭的下部被补充空气冷却,10min后通过排烟装置的流量分别为:

楼层38322519127

流动率(m3/s)-39.4-18.0-9.8+18.1+22.9+23.4

注意:正值代表送进,负值表示排除。

4.冬季火源在14层排烟装置在接受火警信号30s后打开,使烟气保持在高于着火层的上方,在20min后中庭的气体构成基本稳定,通过排烟装置的流量分别为:

楼层38322519127

流动率(m3/s)-42.9-33.1-16.6+15.9+37.0+37.1

注意:正值代表送进,负值表示排除。

由COLT排烟工程公司提供的方案被试验验证为完全有效并且能够产生合理的堆积效应,室外空气被有组织地引入,因而烟层能够一直维持在着火层的上方,而在上部被排烟系统排除。

四、中庭排烟窗在具体设计上的考虑

在设计中,同时考虑了平时自然通风对中庭空气温度梯度的影响,模拟试验图示表明,当中庭无通风时,中庭上部空气温度约达50℃。

为确保办公室50m3新风量除了利用卫生间排风外,部分空调风将通过可开启窗进入中庭。这样既满足了新风进风量又利用空调风降低中庭内空气温度。平时利用自控排烟窗进行自然通风,降低中庭上部空气温度与办公层之间的温差,节省能源。

中庭排烟窗分别设置在东西玻璃墙的7、12、19、25、32、38层,人工开窗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了自动控制并与大楼BA系统相联,并对排烟窗的自控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1.排烟作必须上开,上开角度不小于50℃,以防止风的倒灌和便于窗扇的开关。

2.根据室外风向、风压、空气温度自动调节窗的开关,保证排烟效果。

3.设置自动防雨装置,在突然下雨时能自动关闭,防止雨水淋入中庭,影响正常工作。

4.窗扇应备有独立的电源,防止火灾时突然停电,同时又应具备在停电时保证窗扇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5.窗扇为常闭型,只在受到温度作用后,依据控制要求30s打开。

不可否认,自然排烟窗由于配置了较完善的自动控制,其价格昂贵,每一扇窗的自控装置价格高,窗扇数越多、造价越

高,因此在选择排烟窗时,应在满足排烟面积前提上,尽量配合建筑,尽量放大排烟窗单扇面积,减少排烟窗数量,力求降低造价。

参考文献

1中庭建筑烟雾控制设计手段,《英国》消防研究站;

2封闭购物中心中的烟雾控制设计准则,《英国》消防研究站;

3《交银》烟气流动计算机实体流体状态模拟分析及设计说明,英之杰工程设备(现上海科维贸易有限公司)英国COLT国际集团;

4现代建筑排烟,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庭范文篇5

关键字:景观意境与电影;有限空间;空间序列;中国竹文化

根据心理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正如你所说拍电影是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中庭环境要给人的情感感受

透过明净的玻璃门窗,丛丛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洒满斑驳竹影的林间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绿波荡漾,闲坐竹下,洗尽一天的疲劳,静静欣赏竹子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风姿,品味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涤人的灵魂和思想,使其得到升华。人们不由自主的吟出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中庭现状

中庭面积约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长29米,宽23米,四周由建筑围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东面高7.090米为主入口,两个侧入口与其相联,西侧有一个入口,宿舍约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闭的外部空间,与餐厅和超市相联接,所以首要解决中庭的交通功能。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供员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员工,要解决他们停留、休息、交流、观赏的功能。中庭四面围和,感觉比较狭小,封闭,要解决小中见大的问题。温泉城的大环境是以会议、度假为目的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优于一般城市景观),如何于统一中寻求个性,解决景观的可识别性问题。

设计构思分析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1.交通分析

1.1运动与通路

根据运动与通路研究,人们的动行为分为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明确目标的运动是紧张的运动,道路需快捷简短,因此采用直线道路解决。通过十字形交叉多节点放射性步道网络解决交通问题,边缘的道路为人们提供散步,观赏等放松运动的通道,满足人们不同的运动需求。

1.2引导性

西侧原有廊道的改造,出口处各增加一个三角形铺装,明确完善了空间的功能,空间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2.空间分析

2.1空间的小中见大

东方园林通过空间的曲折幽深,空间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性来实现。

西方园林则通过多节点放射性的视景网络和步道网络以及几何图案来实现。两种手法的本质都是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变幻产生一种更为丰富,深远的空间体验。我们采用90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多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南北两侧条状翠竹景观,成为十字交通轴的对景,人在通过时有景可看,遮挡墙体与铺装的交接处,场所空间的边缘由实变虚,增大视觉空间体验。

2.2空间的采光问题

利用有限的自然光,,通过把一片完整的竹林用直线开出一条条的光通道,使空间变的灿烂而愉快。班驳的竹影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时刻变幻,镜面的花岗岩,嵌入地面的光带材料的反光折射效果,空间内的景物进行新的视觉重组,视觉信息量的增加,使空间丰富而明亮。

2.3可用的户外空间

作为一个中庭,应是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能让人驻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90交叉十字交通主轴的边缘形成一些静态的空间,依据距十字交通轴的远近而渐变,距十字轴的愈远静态空间的功能愈明确,形成动态的,过度性,静态的不同空间,在统一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解决人们对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方形树池宽0.45M,高0.5M,可以供人停留休息。

2.4空间的可识别性与观赏性

中庭的环境与温泉城的环境通过追求景观意境(生态的,原生的森林)的一致性而达到统一的目的。通过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实现景观的可识别性,通过方形元素(镜面森林绿花岗岩树池与翠竹的组合)重复组合,加强人们的空间印象,达到易记易识别的目的。规则的几何图案为顶视提供了极佳的观赏景观。

2.5空间的质感

质感感受同样要为意境服务,整个基面以暖色(黄木纹)为主基调与建筑立面喷涂色调和谐一致,表面粗糙的质感朴实,厚重营造山林的意境。镜面冷色调的树池与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材质的粗糙与光滑同样形成强烈的对比,空间具备雕塑感,树池犹如从土中生出,绿色的竹子与树池连成一个生命体色调的统一,明暗的对比,本身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铺装上嵌草带与森林绿树池连接形成绿色的网状图案,石板,草坪构成象征的山体肌理。3.构成与景观序列分析

景观序列是强化的序列,竹林高度5m、6m、7m、6M、5M弱强弱的节奏韵律来实现。通过同种元素的尺度递增的序列变化,人对整个空间的感受逐渐加强。以方形为基本母题,使得庭院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斜向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庭院中同组元素的重组产生一个强化空间。

4.生态功能分析

竹林的制氧能力比同面积的落叶乔木高出1.5倍,防噪吸尘作用强于一般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简单粗放,具有很好的自繁性。

中庭范文篇6

1工程概况

某商业中心作为商业部分面积达到10万m2以上的大型综合商业建筑,还结合了超高层写字楼,而且商业部分布置餐饮、精品店、超市、影院等多种业态,这些区域不但使用功能复杂,而且建筑内日常容纳人员数量巨大。中部超大中庭就是其中难以按现行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的部位之一,见图1所示。按照规范要求,中庭应使用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分隔,但本工程中为解决与中庭邻近的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不足的问题,性能化设计过程中决定把中庭及回廊作为亚安全区使用,见图2所示。采取措施让该区域在火灾时成为能暂时供人员停留的疏散缓冲区域,减小某些商业防火分区中楼梯宽度不足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图2二层亚安全区示意图要形成亚安全区,主要是使用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把中庭(包括中庭每层回廊)与商业区域分隔,但由于本工程中需形成的亚安全区面积较大、结构复杂且形状极不规则,若全部使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性能化设计中拟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以及“安全玻璃(钢化玻璃)+水喷淋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对将形成的亚安全区进行保护,防火分隔设置位置见图2所示。同时,在疏散过程中人员由相邻防火分区疏散至亚安全区后最终仍需疏散至室外,为保证疏散至亚安全区的人员能顺利到达室外,要求在亚安全区内设计独立使用的楼梯,见图2所示。鉴于亚安全区的重要作用,虽然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但由于本工程中亚安全区作为解决相邻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不足的重要方式,两侧商铺不可避免地需向亚安全区开设出口,一旦商铺发生火灾将有可能对亚安全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着重对这一点进行计算模拟分析,以确定发生这种情况时亚安全区内的消防系统能否有效控制火灾及烟气蔓延。

2模拟分析

2.1火源设置

模拟对象包含区域为首层发生火灾的零售商铺以及整个亚安全区,如图3(a)所示。其中,首层起火店铺面积约为117m2,整个亚安全区(包括首层~五层)总面积约为18978.06m2,主要是验证分析亚安全区两侧中小型商铺发生火灾时对亚安全区的影响。起火点在零售店铺中间位置,如图3(b)所示。在模拟中设置当店铺发生火灾时,店铺前门作为与亚安全区连通的开口面。根据建筑设计图,该开口面尺寸为1.8m×2.4m。零售店铺层高约为6m,店铺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为60m3/(m2•s)。同时,店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2.2火灾规模确定

火灾规模的确定参照了上海市地方标准DGJ08-88-2006《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对各类火灾规模取值的规定,如表1所示。笔者所考虑的火灾场景为零售商店,参照表1中设有喷淋的商场确定其火灾规模为3MW。

2.3结果及分析

中庭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建筑;中庭空间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提倡和高校建筑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中庭空间作为高校教学建筑的组成部分,不再仅仅是承载交通功能的公共空间,其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也更加多样和丰富,中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凸显。

一、中庭空间的发展历史

中庭的原型源自古罗马时期的中心庭院式建筑,而后出现在教堂及神庙。现代中庭始于19世纪,1849年建成的利物浦海员之家是一个拥有五层高玻璃顶庭院的中庭式旅馆建筑,1903年建成的位于洛杉矶布拉德伯里大楼有着种植了棕榈树和蕨类的四层顶面采光中庭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把室外庭院引入亚特兰大市的海特•摄政旅馆中,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庭就此诞生了。现今,中庭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建筑公共空间而迅速发展,出现在各类型的建筑之中。它既具有室内的特性,给人们遮风避雨,还具有城市化、室外化的空间特性,有植物花草、光影变化甚至还有山石流水,满足了人们对空间舒适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二、中庭空间在高校教学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建筑中,中庭空间多作为建筑的辅助空间和交通场所存在。与一些商业建筑的中庭空间相比较,中庭空间的使用率及使用效果仍需提升和加强。在强调高效利用建筑空间,以及现代教育建筑设计的理念影响下,教学建筑中庭空间的性质、功能及如何组织,需要进一步的定位、拓展和规划。

(一)中庭空间对建筑品质的提升

波特曼在中庭设计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将中庭塑造为一个微观意义上的,城市从里到外最需要的公共空间——一个为城市服务的“肺”②,波特曼在自己的建筑中对中庭进行了许多设计,将室外的城市生活引进中庭,例如散步、交谈、表演以及露天的商业行为等,将中庭作为室内的城市广场,使得室内空间更加丰富和复杂起来。室外设计元素在室内的运用,如绿化植被、水景池塘、雕塑作品以及自然光线的引入和气流的调节,令人们置身其中既得到了室内空间带来的遮风避雨,又得以体会室外的放松开阔。这种集交通、交流、休闲、娱乐、服务等多功能的“共享性”空间也使得建筑本身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建筑的品质也达到了空前的提升。

(二)中庭空间在高校教学建筑中的功能特点

作为高校建筑组成部分的中庭空间,除了需要具有空间过渡、集散人流、协调空间组合等作用,解决建筑采光、气流调节、气候缓冲等问题以外,重要的功能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辅助教学。运用中庭的公共空间属性,体量容积也较大,在此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跨越班级的划分,加强班级间、年级间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获取更多地评价和建议。通过调研发现,普遍的国外院校对中庭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视,空间利用率较高。中庭既是表达学校、系部、专业信息和知识的宣传空间,还是传递教学通知和交换消息的展示空间,此外,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广泛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美国高校教学中常见的pinup——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用钉子钉在墙上进行展示,并伴随着教师讲评、学生演讲、共同交流、积极讨论甚至开展会议等教学行为。在中庭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外向性,开阔的场所极便于互相欣赏作品、便于进行广泛地讨论、便于扩大对外展示的影响和力度。在此空间进行学生的作品展示是对他们学习的更高要求,是对他们包括书面、画面以及口头等表达能力的锻炼,也是对他们成果的肯定,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综合提升学生素质。此外,中庭还是传达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课外学习、社交、休闲、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的好去处。在国外高校,中庭成为建筑中人流最多的空间之一,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忙碌地身影。反观我国高校教学建筑,往往缺少充分使用的中庭空间,中庭似乎仅仅是交通集散地的存在,既很少在上课期间发挥作用,下课闲暇了,学生也很少到中庭进行活动。更遑论营造校园文化,塑造校园精神和展示教育理念了。

三、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分析及规划

在进行中庭空间规划时,我们需要整体考虑空间的特征及属性,考虑空间的功能及精神。既做到空间统一完整、划分合理、界面美观、节能环保,又要做到体现人文关怀、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理念,满足师生的需求。

(一)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人性化原则

人是空间的创作者也是使用者,高校建筑的中庭设计应该首先考虑到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因素摆在首位,将中庭空间设计要求与学生各种行为活动紧密结合。如综合考虑展示、研讨、检索等教学活动和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行为,规划出动静结合、收放有序、丰富多彩、便捷舒适和亲切自然的中庭空间,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产生的各种要求。此外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令使用者无论是在水平还是垂直交通线路都可以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原则。

(二)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开放性原则

在进行中庭空间设计时,我们还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刻理解高校教育理念的变化与发展,把握住高校教学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在空间设计上要把握住强调开放、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思想,并做到有效控制公共空间中各种行为的相互联系和干扰。

(三)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可持续发展原则

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高效利用建筑,即中庭设计应当具有高度的多元化和多层性,以满足公共空间使用功能的需求,使之能为各种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成为灵活、丰富的“复合空间”;二是节能环保,由于中庭空间体量大,且在围合的界面上大量采用玻璃材质,如果设计不当,极易造成巨大的能耗。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因地制宜,主动利用各种日照条件、气候特征进行采光、遮阳、保温、通风,并通过对中庭的合理布局,发挥空间自身结构的作用。如根据不同平面方位、不同剖面结构的中庭具备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规划,形成有效的“烟囱效应”,加强自然通风,使中庭成为调节整个空间的“肺”,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所做的帕雷克住宅,他从德里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红堡”中得到启发,将“空间转换”的启示应用在帕雷克住宅的设计中。通过两个不同形态的剖面并置,分别来适应夏季和冬季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金字塔形的夏季剖面使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开来,可以减少夏日热量的袭入,主要适应于炎热夏季的午后使用;相反,倒转金字塔形的冬季剖面,使室内向天空开敞,以适应严寒季节和在夏季的夜晚使用。③

1.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个性化原则中庭空间的设计要能够体现文化属性,要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个性化的空间氛围可以增强视觉体验和带来象征性的意味,使师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我们在进行中庭空间设计时,需要在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基础上,牢牢把握住校园独具个性的精神、文化和学术氛围。

2.高校教学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智能化原则当代的教学活动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人们注重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和交流并且影响到了教学建筑的变化和发展。在中庭空间中设置计算机控制系统,支持实时交互、多媒体教学以及远程教育等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趋势。

四、结语

中庭空间不仅是教学建筑中景观、气候调节、休憩的公共场所,合理设计的中庭空间能在建筑运用和管理中起到提升教学空间品质、高效利用建筑和发挥生态效能的作用,其形态和发展对塑造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宣传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建设、加强师生交流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等方面也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英]查理•萨克森.“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M].戴复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石铁矛,李志明.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一辑——约翰•波特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中庭范文篇8

关键词:商业建筑商业文化开放空间中庭城市中的商业环境对于城市社会和市民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买卖、经营、购物之所,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窗口,成为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它是整个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承接、发送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商业环境是汇集商品,收纳资金之地,是体现竞争的环境,由于它富有吸引力,成为人的公共交往空间。商业环境中的中庭与室内商业街,是商业环境中非营业性的开放空间。因为它具备舒适的步行条件,结合了游乐活动,文娱设施,文化展示,而成为城市中欢乐愉悦的场所,是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背景,有"城市大起居室"之称。它为人们提供了休息、交往、观光会晤的空间,同时,将商业人流高效地组织到交通中去。

这种室内开放空间具有解决交通集散、综合各种功能、组织环境景观、完善公共设施、提供信息交换的作用。沟通了与消费者的促销渠道,随时随地向人们发出商业的信息与动态,对于提高购物活动的效率以及开发商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庭开放空间的形态创造中庭(Atrium)最先见于古罗马时代,由建筑物围起一个院子,有时也采用柱廊式墙体围合,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到十九世纪,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和玻璃材料的使用,使人们在露天的中庭加上有玻璃的顶盖,成为室内型公共空间。

中庭为现代商业建筑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中庭空间是商业建筑空间形象的一个精彩高潮,也是创造别致的商业气氛的重要场所。在这里,空间艺术的创造使中庭形成整个商业建筑独特而别具风格的景观中心。

中庭作为建筑物体内部带有玻璃顶盖的多层内院,多设置垂直交通工具而成为整个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不同方向的人流在这里交汇,集散。同时,这里也是人们憩息,观赏和交往行为的场所,使中庭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活动空间。这种新的内部空间形态反映了现代建筑中室内室外化,室外室内化的倾向。因而中庭不同于一般的室内空间,在尺度、形状、内容等方面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室内空间观念。

1、内院式中庭这是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中庭形式,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宽大的直通屋顶的"内院",各层营业厅向中庭开敞,顶部通常为大面积的采光顶,通过扶梯式观赏电梯做为垂直交通,从而使中庭形成交通枢纽。

①例如:日本的MYCAL桑名市郊的大型综合商业中心,其中1号街的中庭空间贯通四层,四周环以走廊,顾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中庭营业层面貌,在中庭设置了喷水、画廊和绿化等形成富有活力的商业气氛。

②大阪的亚太贸易中心的ITM中心共享空间相配合,使庞大的空间有了变化,设计上不采用昂贵的材料,为表现空间的活力,着重以色彩为主。强烈的原色创造了很有活力的空间氛围,增强了空间的跃动感。

2、建筑间相联系的中庭这种中庭形式往往存在于两段或几段建筑实体之间。以高架的玻璃采光顶和围护结构将建筑空间联系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最佳的气候环境。空间相当高大通透,使人有种身处室外的感觉,中庭内的巨大空间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形成人们游憩、娱乐、餐玩、交谈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也为演艺、集会、展示等商业活动的加入提供了空间。

日本京都港区的浮桥大厦连接两栋建筑中间的拱形共享空间是南北两广场室外空间的延伸,设计尽力创造丰富的都市中心生活,使特有的各种价值观都可以共同欣赏,这样的空间同时为外来者和在此工作者创造了交流的场所,实现了充满阳光的开放空间设想。

3、沿街中庭如果在设计中有意识地把公共空间置于购物中心一侧,形成沿街中厅,并以大面积的玻璃窗向外展示,非常有利于提高内部空间的开放性。在这种中庭中向各层开放的走廊有的设计得层层后退式叠错有致,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温室花园。由于采光极好,又亲近室外,亭阁、绿化、流水、山石…常常是中庭置景的主角,甚至可以引进大自然的景色,使人置身中庭犹如处在湖畔山川之间。

4、建筑顶部的采光顶中庭当建筑要追求尽量大的使用面积时,中庭就上升到建筑的顶部一层或几层作为一片相对独立的休息和接受阳光的空中花园,相当于空中商业街的交汇广场,消除了高层与地面的隔绝感,这种中庭虽然没有宏大的气势和壮观的商业色彩,但仍给人一种空间开朗,阳光融融的愉悦。

5、线状中庭线状中庭的特色在于创造一种以人深邃的纵深感的空间并诱发人产生走向尽端的心理。通过色彩纷呈的广告,店面,独具特色的采光顶棚处理,营造出丰富,繁华的商业气氛,形成一种全天候立体化商业街式的中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尼卡市圣卡广场,中间的双层线式中庭,上空是高耸的玻璃拱廊,每层开放的挑廊上都种植花草,垂挂在廊外,从中庭下方看去是一片生机盎然,这个中庭还是一个多层的中心枢纽,通过电梯和扶梯与地下各层停车场相连通,每层都有相应的观赏平台,这个空间如同一条热闹非凡的全天候市场,连接着两端的商业综合体。

6、相对独立的中庭所谓相对独立是指这种中庭往往拥有四个采光的墙面,使中庭内的空间与其它部分相对独立开来,也有些中庭在处理上用相对独特的语言使自身空间得到强调。

德国杜塞尔多大商业综合体中的中庭是东西南北四条商业步行街的交汇之处,周围多家店面,咖啡馆,露台,将它全部环绕起来,这种核心的位置强调了中庭空间的向心感,通过对称性的阶梯布局以及向心性的地面铺装强调自

身空间。顶部是一个高出其它营业厅二层高度的巨大半球形玻璃穹顶,将中庭完全遮罩起来,更加强了空间的内聚力,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

以上几种中庭在空间上各具特色,在使用功能与视觉效果上也是各有利弊,在大型商业建筑中,一个中庭往往兼具备上述的几种空间特色,很难将它们严格区分,它们在商业建筑中以全天候的条件,千变万化的空间形象以及巨大的玻璃天棚将建筑空间变成富有休闲情调的购物世界。

二、创意的空间--商业文化以及空间多元趋势商业建筑的中庭是商业建筑关注公共性、舒适性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人们追求"安全、舒适、愉快的购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放空间创造中关注历史性、民族性、地方特色以及个性表现已经成为空间创意的重要内容。

地方建筑材料有助于突出地方特色和色彩的统一,圣地亚哥郊外的乡村广场以木构创造出质朴的商业空间,这显示了商业设施构成形态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定位。又如日本的一些商店,为了创造吸引人的交往环境,内装修变化很快,同时用园艺设计等简便的方法更高频率变换面貌,给人出其不意的新鲜感。

随着商业环境的发展成熟,单一的购物空间也在发生着变化,越便宜越好的时代过去了,商业设施的魅力在于娱乐性,多种选择,空间舒适。包括吃喝玩乐的所有内容。因此,商业广告、餐饮娱乐展示,演艺等多种商业形式也加入进来,愈来愈密切地与购物融合在一起,形成老少皆宜的城市文化,在这个进程的发展中,呈现出几种趋向:

1、餐饮化从80年代开始,大都市中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购物与餐饮结合在一起,如在中庭中设置冷热饮,咖啡座或者开辟出独具风味的快餐广场,休闲茶座等,甚至特色餐馆也挤入购物中心,以尽量为人群提供方便。

2、娱乐化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呈现出"购物+N种娱乐"的模式,电影院、夜总会、旋转木马等娱乐设施也走进购物中心,中庭的设计创意空前大胆,甚至是蒙太奇式的。特色上有彻底的"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叫人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乐园,体验时空的错觉。也有一些开放空间内容包括了溜冰场和游泳池,休斯顿加勒里亚购物中心(HoustonGallena1997年)就是以溜冰场为中心构成的,上方有架空在冰场上的走廊,顶棚为采光拱顶,购物的游客与冰上的溜冰者相望,形成奇妙的景观。

3、展示演艺的加入在中庭内设时装表演在购物中心已经非常普遍,这种表演使营销形象变得引人入胜,这种免费的演艺形式是消费者不花钱就能享受到的娱乐。

中庭还是购物中心多功能的展览空间,信息在这里千变万化,商业广告更是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中庭内的巨型屏幕随时报导着从世界大事到总统绯闻,从天气预报到商品价格无所不包的信息,人们来到这个空间,有如身在世界中心,世界在这一方庭院里大同起来了。

中庭范文篇9

外向空间的本质是利用不同位置所创造的空间之间相互交融,在扩大整体空间容积的同时又进一步削弱了地下空间中会带来给使用群体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外向空间的营造有以下几种途径:

a.水平方向的交融。在地下建筑中利用多种元素和材质,例如玻璃墙、镜面或透明玻璃等,对空间进行水平方向的界定,使其具有一定的视觉通透性,形成良好的面向建筑内部、中庭甚至更远方向的景观渗透。

b.垂直方向的交融。空间的融会贯通可以通过楼梯、夹层、中庭等竖向空间使地下建筑内部空间数层之间相互穿插。

2动态性空间。

在地下建筑空间中,可以营造动态来对地下空间进行破解。动态性空间的营造可以使用这些手法:

a.径直利用固有的一些建筑内含动态元素,例如将一些观景电梯、垂直扶梯等交通动向功能放在中庭中,再配合流水、动态雕塑等要素来制造出流动的空间效果。

b.利用使用者的活动本身。对使用群体活动的流线进行一定的组织,能够在建筑中衍生出一个人为的“人看人”的空间。

c.光影。光线在不同时段当中被照射进来产生的光影效果,可以给地下空间带来一定的变化和动感。使得空间有多重复合的效果。在地下建筑空间的设计要素中,重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下沉式庭院。

下沉式庭院能够为地下建筑空间提供阳光、景观及和其他空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并在建筑内部加强方向感。并且从地下建筑空间之中能够享受一些外向性的庭院也可以带给使用群体舒适感受。对于下沉式庭院适用尺寸的确定取决于它所预期达成的功能特点。若想使下沉式庭院成为地下建筑的主要休闲处和构成深刻印象的地方,那么首先就应考虑使中庭规模尽可能地扩大。而如果只是希望眼睛能聚焦于远处,那么宽度达到5m左右就能满足要求。在确定尺度之后,还应在下沉式庭院中创造出良好景观。这些景观应当有这几个特征:内容丰富,可以包括建筑外立面、天空、地平线等,尽量利用自然景象。在下沉式庭院中广泛应用绿化是比较理想的。植物可柔化由硬性材料构成的庭院围合界面,与此同时还能加强下沉式庭院作为一个过渡体的形象。人自身在下沉式庭院中的活动也能构成景观,因此为鼓励人们进入到其中就应当提供可满足休憩、就餐、娱乐等功能设施,提高庭院易达程度,并将其放在活动流线与开放区域的交集部分,使主要行走通道毗邻下沉式庭院,这能使人们在地下建筑空间中活动时察觉到其存在,并有机会从其中大量穿过。

2)中庭空间。

在地下建筑中,中庭空间是一种常用的设计要素。它常常成为地下建筑空间中的核心地标,并构建出整个地下建筑的内在形象。由于其外向发射的空间特征,人们往往在很短的体验时间内就能从中庭空间里感受良多,这使得建筑的设计理念更易于被接受。与此同时,在一个内向封闭空间环境中,多种释放信息必须通过在竖向楼层分离的体察中才能得到。中庭可以是主要活动动线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节点,它可以内含标志物或自身就是一个标志物。

3)独特区域。

中庭范文篇10

关键词:动线设计;虚实空间;装饰线条;三维技术

随着各大商业综合体的相继出现,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在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设计师会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实现人们对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视觉体验。例如通过虚实效果,控制不同的装饰线条,实现商业空间的动线设计。为了使设计理念可以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通过三维技术进行,提前比较视觉效果,在控制建筑功能空间净高、实现复杂造型、室内异形吊顶及二次机电末端点位的安装显得尤为重要。

1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概况

本文中商业综合体位于上海市大宁板块的中心,周边状况为:北侧至东北侧为广中公园,西侧为住宅区,南侧为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东侧则被高架环绕。基地周围基础设施便利,沿共和新路,基地北侧为广中公园,公共交通极为便利。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4.8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75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16.92万m2,商业建筑面积为10.50万m2(其中地上商业建筑面积7.52万m2,地下商业建筑面积约2.9万m2),文化娱乐建筑面积为1.7万m2,办公建筑面积为8.18万m2;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13.9万m2。地上20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为99.9m。本项目属一类高层建筑,其地上、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本案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便捷、舒适、集客能力强、可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商业办公综合体,可与周边大宁国际、大宁公园等设施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商业地标。设计理念以大宁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起点,努力实现商业办公景观与公园景观的一体化布局,引入“溪谷”的建筑设计概念,采用屋顶绿化平台、立体绿化等多种设计手法,塑造高效率、高品质的商业节能空间。

2商业综合体室内动线设计

商业的动线分类即外部动线和内部动线。2.1外部动线。外部动线包括停车场进出动线,行人动线,货车动线等。外部动线中行人动线在商业综合体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升行人在商业区域的视觉感受,控制商业走道净高是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2.1.1商业走道及商铺净高控制。本项目中部分走道区域属于公共区域,商业走道与商铺紧密相连。前场走道净高控制较高,当大部分主要管线通过时,净高无法满足前场公共走道净高要求,故调整管线路由将部分主要管线调整路由。但当室内吊顶介入后,由于室内吊顶灯带造型的特殊性,一些机电主管会与灯槽发生冲突,导致吊顶灯槽无法安装。为了满足吊顶的完整性,故将部分机电主要管线路由调整至租户内,牺牲租户的净高来满足前场区公共走道吊顶高度。由于商铺内后期管理及调整由租户承担,故前期设计中将对商铺及商业走道间的净高关系进行控制。租户吊顶不可低于前场区走道吊顶高度,以免影响整体视觉效果。2.2内部动线:中庭。中庭空间多位于各个道路行程的动线交汇点,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和集散地,此处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能鼓励人流上行。形象中庭是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是购物中心的形象代表也是人们对这个购物中心的一个强烈的记忆点。2.2.1公共区域中庭精装构造控制。中庭室内效果的呈现尤为重要,本项目为了与外幕墙及其他区域的室内流线元素相呼应,在中庭空间位置随着土建楼板不同的进退关系,外装饰面增加向内倾斜的切角。并且利用线条不同的排列组合,使中庭的装饰效果显得更加立体生动。在配合中庭精装时发现,中庭挑空区域结构楼板边界根据建筑提资范围确定后无法满足中庭精装造型。由于室内中庭外包需要一定的构造空间,但由于建筑楼板边界提资结构时没有与室内精装拍图,故提资结构时忽略了中庭外包构造空间,导致结构构件与中庭外包造型相冲突,很多挑空区域外包的精装构造无法安装。通过对精装模型及土建模型结合查看并且通过剖切问题位置,查看模型中庭外包与土建楼板边界的真正关系,并且确定外包构件与土建楼板边界之间的构造空间。通过调整结构楼板边界满足中庭外包的构造空间;在不影响精装效果的情况下调整精装造型及构造,解决精装与土建之间的碰撞问题,避免在后期施工中存在无法安装的情况。中庭吊顶构造与土建板边界如图1所示。

3公共区域精装中的装饰线条设计

装饰性线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实体线条和隐形线条。实体性线条将线条直接显现出来,充分展现线条的设计美感,体现曲线的流畅度、弧度美感等。隐形线条主要用于墙面装饰和幕墙装饰,通过将线条完美的融合,将曲线隐藏于整体的设计当中,创造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意境。3.1前场区吊顶构造控制4.1吊顶与结构构件之间关系验证。根据室内设计的位置不同,装饰性线条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案。3.2电梯厅异形吊顶构造三维验证4.1吊顶与结构构件之间关系验证。本项目公共区域精装造型较为复杂,在墙面与天花板交界处的线条显得过于生硬,所以通常使用阴角线并且很多情况会使用流线型吊顶造型,使墙面与天花板交界处通过线型设计的延展性得到改善。由于阴角线在空间中的转折方向发生了变化,故在二维设计过程中,控制转角处吊顶造型及构造较为困难。由于吊顶边缘造型为弧形凹槽,灯槽路径为流线造型,所以控制转角最小处的构造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若转角角度过小会影响吊顶造型无法完美呈现,若转角角度过大则会破坏吊顶流线效果。以详图构造及平面吊顶作为参考,通过三维技术,将真实的吊顶形式通过三维方式来验证弧形吊顶的可行性。在创建三维模型验证过程中发现部分转角处吊顶弧形凹槽无法实现。为了满足室内效果的呈现,在三维中调整转角空间,反复研究验证总结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灯槽路径并且反馈到二维图纸中,从而解决由于吊顶构造空间而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电梯厅吊顶如图2所示。

4室内设计虚实效果

“虚”与“实”在室内界面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存在形式,室内空间界面又包括平面、墙面及顶面三个维度。顶面通常利用天花的虚实处理来达到扩展空间的目的。顶面是室内空间中视觉冲击力较高的部分,封闭的顶面私密性和领域感较强,开放的顶面可扩大空间的纵深感与视觉范围。在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两个区域连接处为了增加空间丰富的变化,加强视觉效果与空间性格。在城市连廊处通过菱形水波纹吊顶,减弱斜柱对室内空间的影响。本项目在三层设置一个城市连廊,连廊处完全用钢结构连接,通过计算尽可能使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尽量保证在结构体系完整的情况下控制斜撑数量。在二维设计中由于结构斜撑在平面中无法清楚表现出来,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结构斜撑的位置。通过三维模型中不难发现,在结构斜撑处与室内吊顶相冲突,并且导致吊顶无法安装。在协调过程中确认结构构件已到最大极限不可调整,只能修改室内吊顶形式,解决吊顶与钢结构的碰撞问题。

5结语

本项目利用三维技术,通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配合,在施工前期通过三维空间中查找出不满足净高及构造空间不足等问题,减少现场变更及现场返工,并可通过三维展示提前了解设计效果,避免较大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勇.BIM技术在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18(5):48-50.

[2]许建均.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动线设计研究.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