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6:40:46

重特大范文篇1

今天,把大家再次召集在一起,召开第三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主要是结合第三季度的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明确防范重点,落实防范措施。

刚才,市安委办、预联办、公安消防局、建设局的负责同志作了通报。他们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同时,还给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的九位代表颁发了《深圳市安全生产专家聘书》,这标致着我市安全生产专家制度已建设到位。我们要大力发挥各位专家在安全生产决策、咨询、事故调查与分析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安全生产专家技术平台。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鸿忠书记指示,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够威、够硬、够严、够细“四够”。宗衡市长指示,要以一万的努力严防万一的发生,要做到永不言胜,常抓不懈。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城市的安全与和谐,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马虎不得,侥幸不得,松懈不得。7月6日晚10:58分,福田区某住宅发生管道煤气爆炸,严重影响居民和商住单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教训深刻,市政府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福田区的专项工作小组进行全力处置。所以,平安、和谐对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确立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

我再次强调,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从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起来,解决思想到位的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的安定、和谐,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前不久,市委常委会组织集体学习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教授讲授科学发展观。在会上,我也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应该包涵三个大点九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次,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做到“三个文明”、“三个效益”、“五个统筹”,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第三,在发展的路子和模式上,要求我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平安发展型的发展模式。所以,总的来讲,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关爱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对我们而言,还要加上“平安深圳”的目标。

近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了全局、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态势、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总书记在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全面系统、深刻精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方针原则和对策措施。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明确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总理在今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7个方面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安排章节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进一步强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切实实地确立安全发展的原则,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在安全有保障或以安全为基础、为前提的原则上来。安全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反映了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只有做到安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平安幸福。

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党和政府。鸿忠书记、宗衡市长对我们安全生产工作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大力支持。今年,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专门增加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市委、市政府在编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市政府专门邀请了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讲课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教授来深圳讲课,提高大家的认识。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有效地落实安全发展的原则,力争在这个方面也能发挥排头兵作用。所以,大家在思想认识上也要与时俱进,将安全发展的原则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把握季节特点,重点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多发易发态势

7、8、9三个月是我市高温酷热多雨季节,台风高发,经济活动频繁,也是生产活动的旺季,而且还是学生暑期。这些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据市安委办统计,2004年三季度和2005年三季度生产安全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的33%-34%;在2003年-2005年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中,发生在这三个月的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占75%,消防火灾重特大事故占三分之一,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占近25%。去年的“8?23”龙华特大交通事故,2004年的捷德印染厂和盐排高速窒息死亡事故,以及长排村塌方事故,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我市历史上的“8?5”大爆炸也是发生在高温高热的第三季度。所以,这段时间是我们安全生产灾难事故时间分布较为集中的季节,主要是高温高热,作业环境相对恶劣,一线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懈怠,各种事故诱因容易集聚而引发事故的发生,大家要集中精神,加倍努力。

刚才,会议专门安排了市公安消防局和市建设局进行专题汇报。这种方式很好。尤其是公安消防部门,这些年来为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会同区、街道,在清理、整顿、关闭不具安全生产条件的城中村娱乐场所方面,敢于严格执法,敢于碰硬;会同建设部门,开展预防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活动,抓到了点子上。针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福田区准备配置消防摩托车,届时可以搞一个仪式进行宣传推广。总之,我们要继续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紧紧围绕季节特点,加大整治力度。

---在生产安全监管领域。市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打击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违反《劳动法》、超强度加班加点的行为。市建设、交通部门要专门针对建筑施工场地和道路施工场地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施工条件的,要责令整改甚至责令停工整顿,并要责令施工企业做好防台风、防高温措施。市安监部门要组织市、区、街道三级力量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领域。市公安消防部门要继续做好火患预防工作,重点加强商场、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保障能力;对存在重大火灾事故隐患的单位,要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并向社会和新闻媒体通报、曝光。市质监部门、旅游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针对暑假旅游高峰特点,重点做好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的安全监管。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领域。市安监、交通、公安、环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隐患排查和整治情况;检查危险化学品防爆、防泄漏措施以及应急预案落实演练情况;要加强对油库、气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企业的安全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车辆、运输秩序的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最近,佟星副省长对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做了专项批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对截止今年6月30日仍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从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坚决实施“关、停、搬、转”,并加强动态监管。

---在交通安全监管领域。市公安交警、交通、海事、铁路、机场等部门,要督促各类交通运输企业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加强对车辆、船舶、飞机、机车技术状况的检查检验,突出加强对客运车辆和校车的安全检查,坚决杜绝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加大对客货车船超载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全市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危险桥梁和航道的监控;切实维护交通沿线及车站、码头、机场的治安秩序,做好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查堵工作。要研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成因、特点和规律,提高事故防控能力,重点加强宝安、龙岗两区的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力度,加强校车、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建筑工程运输车辆、摩托车的管理和整治,加强驾驶员考核培训管理,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在安全生产执法方面。近年来,市安监局对部分重点行业和事故多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重点执法警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当前,市、区、街道三级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和队伍已基本筹建就绪。在三季度,要有好的开局,要树立安全生产执法的权威形象,对那些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屡教不改的企业,要严厉执法,敢动真格,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停产停业整顿甚至责令关闭,并向全社会公布和宣传,真正产生威慑作用,要敢于执法整治。对一些综合性较强、涉及多个部门监管的隐患企业,市安监部门要积极发挥综合监管职能,大胆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真正做到够威、够硬、够严、够细“四够”。

重特大范文篇2

第一条为迅速有效地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302号令),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上(含10人),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以及造成较大政治、社会影响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三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坚持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迅速高效,自救和互救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原则。

第四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任何组织和个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第二章应急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㈠督促有关单位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㈡统一调配应急人力、物力、器材和经费;

㈢审查批准重特大安全事故新闻和专题报导。

第六条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为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㈠负责日常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工作;

㈡承办县政府交办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相关事项;

㈢动态掌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

㈣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档案记载及批复结案等文档工作;

㈤配合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新闻工作。

第七条县政府值班室设立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值班电话,其主要职责是:

㈠受理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并及时报告县政府领导;

㈡根据事故性质,及时通知县直有关部门;

㈢与县110、119、120形成应急通信网络。

第八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县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县长、副县长和安监、经贸、公安、交通、卫生、人劳社保、总工会主要负责人,并根据需要吸收建设、农经、质监、国土资源、教育、水产、文体等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㈠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治安保卫、人员物资调配和通信联络等工作;

㈡组织制定现场抢救救援及各种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

㈢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分别由县长、分管副县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通常下设抢救组、现场勘察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置组和后勤保障组。

㈠抢救组。根据重特大安全事故类别分别设立。

1、重特大火灾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消防支队、卫生局、安监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2、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安监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3、重特大海上捕捞安全事故抢救组,由水产局、海洋局、交通局、卫生局、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水产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4、重特大建筑质量和房屋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局、安监局和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经营业主等组成,建设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5、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安监局、农经局、消防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6、重特大工业企业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安监局、经贸局、公安局、卫生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安监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7、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由质监局、公安局、安监局、消防队、卫生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质监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8、其它类别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其主要职责是:

1、迅速查明重特大安全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抢险救援预案;

2、迅速组建抢险和现场救治医疗队伍,指定医院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

㈡现场勘察组。由公安局、安监局、监察局、检察院、总工会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人员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公安局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调查工作需要划定事故现场保护范围;

2、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像、拍照并绘制事故现场草图;

3、搜集与事故有关的各种物证和资料以及证人证言。

㈢治安保卫组。由公安局、事发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公安干警、武警和安全保卫人员对现场勘察组划定的事故现场进行保卫、维护事发区域治安、交通秩序;

2、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3、处置事故引发的其它治安突发事件。

㈣善后处置组。由县政府有关领导、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安监局、人劳社保局、总工会负责人组成,由县政府有关领导或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抚恤、安置及家属接待工作;

2、负责事故防范措施的组织落实及生产、工作的恢复。

㈤后勤保障组。根据需要由经贸局、交通局、卫生局、财政局和医药、通信、供电及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工具、器材、通信、供电、排水设备、急救药品及经费等筹措调集工作。

第三章应急准备

第十条各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本预案,结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㈠应急救援工作基本任务、应急防范的重点区域和单位;

㈡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队伍及其职责;

㈢应急救援准备和应急信息报告、通报、快速反应的详细方案;

㈣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具体实施计划;

㈤应急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保障。

第十一条县公安、交通、建设、安监、经贸、质监、卫生等主管部门应分别制定重特大火灾,民用爆炸物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业企业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中毒事故等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㈠本系统、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基本任务及应急防范的重点区域和单位;

㈡本系统、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队伍及其职责;

㈢应急准备和事故信息报告、快速反应的详细方案;

㈣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具体实施计划;

㈤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保障;

㈥相关部门支援任务区分及申报程序。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建筑企业,学校、医院、文化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单位应分别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三条各企事业单位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其主管部门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重点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并处于良好应急状态。

对照第九条第一款,县公安、水产、建设、卫生、质监等部门,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快速反应分队、应急专业分队、应急救援专家小组。

第四章应急程序、措施和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

第十五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以最快速度将所发生重特大事故基本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事发地域公民有义务将重特大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事故报告的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电话等。

第十七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封闭并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八条接到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县政府、有关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应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迅速实施救援行动,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九条县救援指挥部及其根据需要设立的抢救组、现场勘察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置组和后勤保障组,应立即制定救援方案,经指挥部批准并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职责分工有计划地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第二十条根据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需要,救援指挥部可以决定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划定警戒区域,实行交通、治安管制,命令受到严重威胁的工厂、单位立即停止生产、工作,撤离、疏散人员。

第二十一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初步勘察工作可同时展开,以迅速获得最原始的物证及资料。事故现场保护范围和撤除时间由事故调查组复核决定,未经调查组同意不得随意撤除、恢复。

第二十二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以事发单位的主管部门为主,县政府协调督导。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根据事故的伤亡损失情况,按照规定配合上级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或由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发生之日起9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写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得超过180日。

第五章资金和物资保障

第二十四条各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组织机构、人员、设施和设备等,努力提高应急准备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益,并使应急准备工作与单位发展规划相结合,逐步改善应急救援指挥及保障条件。

第二十五条单位应急准备资金由单位承担,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需应急准备资金,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自行筹措。

第二十六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费用由事故发生单位承担。县人民政府从预备费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第二十七条因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需要,执行应急任务的救援指挥部和行政机关有权征用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有关部门不得拒绝提供。

对征用的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应当予以登记并在使用后及时退还,造成损坏的,由指挥部核定后由财政部门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在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㈠出色完成抢险救援应急任务的;

㈡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绩显著的;

㈢在应急准备和抢险救援中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㈣措施得当,有效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损失的;

重特大范文篇3

一、应急工作原则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分类

(一)原则统一指挥原则;部门负责和协调一致原则;紧急处置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二)分类

l、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2、重特大建设施工安全事故;

3、公路水毁、防滑、地质灾害事故;

4、其它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重特大事故严重程度标准

1、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人或一次死亡1—2人,重伤10人以上的事故;

2、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3、重特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的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重特大事故的现场组织和报告

(一)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二)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市公路局,市公路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上级公路、交通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上述报告应在1小时内完成,责任单位应在8小时内向市公路局书面报告,市公路局应在24小时内向市交通局、市公路局书面上报事故情况。

(三)重特大事故报告内容

1、时间、地点、单位;

2、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处理基本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

(四)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后,责任单位及市公路局相关股室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工作。

(六)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及疏通交通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拍摄现场图片或录像并做好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件。

(七)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市公路局根据实际需要可调度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交通工具参加抢险。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一)成立市公路局重特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和处置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决策抢救方案,协调各单位部门参与抢险,将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行政局长任组长,各分管责任单位的副局长和分管安全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和责任股室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职责是传达领导小组的指令,协调各应急小组的统一行动,及时了解掌握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对外信息。

四、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专班

市公路局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各专业组,按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作出应急处理,负责或协助上级领导小组做好抢险、保卫、保障、安置、疏散、宣传及善后处理事宜。

(一)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组

由市公路局派员赶赴事故现场,根据需要组织运输车辆,协助公安部门搞好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重特大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

由行办、养护工程股和工程建设指挥部牵头,负责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组织,及时清除路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事故原因的调查。

(三)公路水毁、防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组

由养护工程股、路政大队、养护总公司组成,负责道路抢修、防滑和交通秩序维护,必要时修建便道、便桥,组织绕道通行等,尽一切措施确保道路通行。

(四)其它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组

由局属各单位根据专业派员组成,及时赶赴现场,负责车辆运输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勘察和善后处理事宜。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程序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股室应及时向市公路局报告,市公路局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根据需要组织局属有关单位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施救,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按专业分工进行施救工作。

六、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从讲政策、保稳定,

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重特大范文篇4

1.1编制目的

规范我区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安委办字〔2005〕52号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农业机械在本自治区境内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和田间、农村场院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或者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尽快恢复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的正常交通秩序或者生产秩序。

1.4.3实行分工负责。按照事故处理职责范围,事故发生地农机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预防为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和应急队伍建设、预案演练等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自治区成立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由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谈爱和主任担任组长,李一洪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冯光伟、赖永裕、黄卡林、冯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的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赖永裕兼任,副主任由黄卡林兼任。

各市、县要成立相应的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辖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指挥部应由政府办公室、农机、安监、公安、卫生、交通、纪检监察、检察、保险等有关部门组成,由当地人民政府领导或农机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

2.2内设机构及分工

直接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理的市、县,指挥部应下设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治安维护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等机构,人员要配齐并相对稳定。预案启动时,各小组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2.1现场指挥组:掌握全面情况,保护好事故现场,制订现场抢救措施,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和排险工作。

2.2.2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抢救伤员;发生群伤时,制定救护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

2.2.3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负责对现场取证、勘查、分析,写好调查报告,搞好事故责任认定。

2.2.4治安维护组:维护现场的治安秩序,做好群众的疏散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现场抢救正常进行。

2.2.5善后处理组: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稳定群众思想情绪,解决伤亡者家属的实际问题,维护稳定,避免上访等事件发生。

2.2.6后勤保障组:保证各种抢救物资及时到位;做好现场抢救人员的生活安排等工作。

3应急响应

3.1分级响应

按照重特大农机事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3.1.1Ⅰ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2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农机事故,为Ⅰ级应急响应。

(2)Ⅰ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组织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2Ⅱ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特大农机事故,为Ⅱ级应急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组织现场抢救;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参与和指导抢救工作;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3Ⅲ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特大农机事故,为Ⅲ级应急响应。

(2)Ⅲ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现场抢救,县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主要领导赴现场指导;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4Ⅳ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重特大农机事故,为Ⅳ级应急响应。

(2)Ⅳ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现场抢救,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组织事故调查,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派员赶赴现场指导调查。

3.2信息报告

各级农机部门负责本预案规定的处理权限的农机重特大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总结和报告工作。接到重特大农机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按规定上报,最迟不超过2小时:

(1)县级处理的农机事故,县级农机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同时直接报自治区农机安委办;

(2)市级处理的农机事故,市级农机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机安委办;

(3)自治区农机安委会接到报告后,报自治区安委办和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

3.2通信

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建立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与应急求援各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系。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落实事故现场信息通信保障工作。

3.3指挥和协调

(1)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小组负责Ⅲ级以上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统一指挥、协调和作出重大决策。

(2)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指挥命令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协同配合,共同实施紧急处置行动。

(3)事故现场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求援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农机监理机构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3.4紧急处置

(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人民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急处置力量进行。

(2)自治区处置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协调相关部门的专业求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增援。

(3)参加现场应急求援的队伍和人员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下进行应急求援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求援时,应优先救助受伤人员和幸存人员。

3.5救护和医疗

(1)提请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2)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商请卫生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3)事发地农机主管部门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农机事故,农机主管部门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3.6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提请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3.7群众的安全防护

(1)农机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当地群众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2)凡需要对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农机主管部门应立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3)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3.8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上级重特大农机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3.9信息

自治区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机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农机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3.10应急结束

当农机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

4.后期处置

4.1善后处理

事发地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伤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

4.2保险理赔

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

4.3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农机事故应急求援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救援指挥部应对整个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上级农机主管部门。

5保障措施

5.1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1)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协调、检查、促进下级重特大农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2)各地农机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车辆、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5.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农机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5.4医疗卫生保障

(1)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协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可用于重特大农机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2)各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农机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区域发生农机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5.5治安保障

市、县级农机应急处置预案中,要协商公安机关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负责人,并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5.6资金保障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求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经费从财政预算中开支或由事故责任者承担,事故责任者无力承担的,由农机主管部门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5.7技术储备与保障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级重特大农机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教育

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要结合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和机手的安全意识。

6.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农机应急管理机构要对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6.3演练

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组每年组织一次联合演练,市、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习。根据需要,可开展区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农机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7附则

7.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重特大农机事故性质按《**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实施本应急预案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由各级应急指挥小组(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应急处置中因公殉职的人员需追认烈士时,报请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按有关程序办理。对玩忽职守、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特大范文篇5

关键词: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短波通信;无线网络

重特大灾害对公共网络设施有强大破坏力,所以构建消防应急通信系统对快速落实救援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各类灾害具有突发性,无法预先判断系统的通信容量标准,于是在重特大灾害发生时,便需要借助应急技术维持火场和指挥部门的正常通信。

一、重特大灾害中的消防应急通信

近些年,我国消防应急通信处理能力在长期研究与实践中得以实现高速发展。消防无线通信网属于灾害应急中的常用渠道,国内消防无线通信能分三级,相应的集群通信网也正在迅速开发中。一级通信网下包含消防部门对应的集群网与公安集群网。在二级通信网中,涉及指挥人员的车载台,也可以是手持台。三级无线网下,包含后方的指挥人员手持台与头盔台。其中的短波电台与卫星电话,属于现代应急通信中比较关键的构成。

二、重特大灾害中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概述

(一)无线通信

一般情况下,消防领域的无线通信网包含三级组网,各组网对应各自的技术条件。结合上文所述的应急通信现状划分,一级组网可保障消防指挥中心对不同辖区消防资源的迅速调动,保证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而二级组网则是深入到应急救援任务中,保障消防总队指挥人员能和支队、中队的指挥人员取得联系。三级组网是保障消防指挥人员与消防队员之间的沟通,对救援现场进行全面指挥。

(二)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属于远程通信的范畴,其在重特大灾害现场甚至在战争中都不会轻易受到干扰,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均不能制约此种通信过程。在构建应急通信系统时,短波电台可以作为备用通信方法。此种通信方式本身运行机理比较简单,而且能保障信息的传达质量,使用成本较低。但无线网络的短波波段当前可达到的范围还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远距离作战的任务中。

(三)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方式有突出的应用优势,支持远距离交流,覆盖范围广,并且建设落成效率高、线路可靠、通信质量优、灵活度高。假设包括微波与光缆在内的中继线路无法正常工作,卫星通信也能利用较短的时间恢复通信状态,所以其在灾害救援中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

(四)计算机网络

便捷迅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灾害发生后,随着救援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公共通信会逐渐恢复。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防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发送灾害现场的环境影像及文字资料等。

三、优化消防应急通信技术运用效果的举措

(一)深化通信网络建设

重特大灾害中原本的通信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通信网络的有序运转受到影响。一般的通信网络会发生信息丢失和卡顿等情况,严重的话通信网络的传输信息功能直接失效。因此,要优化应急通信技术运用效果需注重通信网络的改进。比如,短波通信借助较短的电磁波完成信息传递的动作,支持在某一频道中实现高效通信,确保各级指挥人员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安排好救援任务,以提高救援效率与针对性,减少实际灾后损失。但短波技术的应用标准较高,所以要求消防员拥有较强的短波通信技能,使此项通信手段的作用能真正发挥出来。对此,消防队伍应格外强调消防队员日常的技能训练,保证灾害现场的消防员能借助短波通信获得接下来的消防救援指令。运用短波技术改进通信网络时,需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保障通信装置的日常维护落实到位,避免在灾情现场使用时出现特殊情况,造成信号中断,提高救援工作的难度。短波技术的运用成效关系着救援工作的效果乃至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消防人员要对此技术有清晰的认知,在日常训练时可安排专门的时间,使用短波通信并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运行原理,以此确保实践操作顺畅。第二,注重短波通信运用,消防员需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确保人员和装备能充分融合,突显出通信设备的作用,迅速下达及接收指令,让身处灾害现场的救援者随时掌握灾情的整体状态,有效利用好所有的救援资源。

(二)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消防指挥工作

若想把重特大灾害产生的危害控制在最低,消防员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做好分组工作。这就显现出消防指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保证指挥工作的最优效用,应积极运用当前的信息化手段落实各级指挥,同时还需强调相关装备的应用操作和消防指挥达到有效配合,确保灾害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及处理。为此,消防指挥人员需完成几项基本工作:首先,指挥人员需不间断地观察灾情,与救援现场进行有效通信,并能迅速确定救援方式,结合灾情变化进行调整,进而保障救援的效果。其次,指挥人员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根据实时获取的反馈资料,下达合适的救援指令,巧妙运用可调度的救援资源,制定完整的救援计划,并确保后方供给的连续性。再次,要增加通信技术的运用类型,形成多元化的通信渠道,以免仅依靠一种通信方式延误救援行动。最后,负责信息处理的人员需正确处理各项灾情信息,确保灾害现场救援人员可以收到正确的信号,避免其他因素对信号的干扰。为此,应当注重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建设,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给传达指令提供基础保障。

(三)融入宽带通信手段

现代重特大灾害救援中,网络系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消防部门要借助宽带信息手段形成支持全局调度的消防系统,以对灾害现场的救援行动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由于重特大灾害现场环境恶劣,救援工作非常复杂,救援人员进行相关工作时需确保信息输送通畅,可实现随时交流,才能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融入宽带通信手段时,能采用的实际举措有:首先,借助电子视频终端,实现在线监控。在日常的重特大灾害预演训练中,指挥人员借助监控装置能对演训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在实际的救援任务中,相关人员也能利用监控设备全面及时地获取灾情信息,确保救援人员能从多个角度掌握现场情况,提升营救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建设宽带通信网络,建立包含救援技能练习与线上点名等多项操作的办公处理体系,增强应急通信的落实效果。最后,网络报警系统能保证输送危险信号的及时性,确保现场救援人员可以快速获得灾情信息并确定处理方案。尤其是GIP装置的三维影像功能可使消防员看到较为立体直观的灾情现场,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利用宽带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既可以提高救援行动的速度,又能降低救援过程中的风险。

四、重特大灾害现场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式

(一)公共通信网络

公共通信网络涵盖内容较多,如移动电话、4G/5G、互联网等。在落实应急保障时,可借助公共通信网络,使语音及视频等内容的传达距离、通信带宽,均得到有效扩展。利用公网信号当前的覆盖广度,使救援资源能尽快到达灾害现场,并依托于公共通信网络,实现信息的远程传送。比如在4G/5G下,能实现随时发送灾害救援现场的影像资料,为远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卫星通信体系

基于已有的消防卫星频率,努力建设全覆盖式的卫星系统,将地面站及移动站等均包含在内。此处讨论的消防卫星系统基于卫星地面站,以及移动式的指挥车等相关设备,直接通过消防卫星专网进行内部的视频会议与传送救援现场的资料等。此种系统的覆盖率高,并且不容易被环境因素干扰,比较适用于各类突发性的消防事故救援。消防资源到达灾害现场的过程中,利用卫星通信车等通信设备将灾害现场状态实时更新上报,使后方指挥中心能按照灾情发展状况合理调度救援人员与设备,迅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防指挥方案。

(三)短波通信保障

结合上文所述,短波通信方式不容易受到干扰,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完成远程通信。重特大灾害环境中,大多数基础设施通常无法继续使用,此时便可运用短波通信。例如,山火及洪涝等灾害波及范围较广的情况下,通过短波通信,基于中转台的作用,信号能在3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进行稳定输送。根据相关技术的应用状况来看,短波通信搭配中频的数字化结构,可在模拟中频下,完成A/D采样,把获取到的数据传送到DSP设备,并进行变频与调节处理。该条件下,软件无线电和中频接收机能构成多频次的通信系统,而且和常规短波通信相较,运用DSP技术可进一步增强复杂灾情现场的通信适应性。

(四)无线通信模式

现阶段,消防部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无线通信方式,因为其在重特大灾害中有较好的适应力,实际应用中,能借助集群通信与普通手段组合的方式,构成通信网络。其中集群通信技术的保密能力较强,可通过现场信号情况改进调度程序,适用于自然灾害的救援任务中。救援进行中,可以利用数字化的集群通信手段保障无线通信的覆盖广度,设备支持使用多种通信接口。技术应用中,TETRA系统在业务层中,基于Zone阶段,构成交换模块,对于重特大灾害的通信需要,能借助Zone堆叠出通信网络。此通信系统是由远程的互联网关及域控制装置等构成,通过不同等级的控制装置,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利于优化通信质量。

(五)融合通信系统

融合通信系统能将视频会议、语音调度等各系统整合起来,支持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工作,实现全方位通信效率的强化。出现重特大灾害后,原本较为完善的通信设施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的状态,而为了支持在复杂环境中的正常通信,有关部门需全面构建融合通信系统,综合利用各项可调度的资源。以便支持消防救援过程中能选择最顺畅的通信路径,完成必要的交流,保障救援指令准确及时下达。为达到上述效果,融合通信系统尽可能应用各类网络手段如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按照对应地区的网络建设情况与技术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免融合通信系统在使用期间被其他问题影响。为此,消防部门开展该系统建设时,主要借助各类消防专网,确保通信路径能适应复杂多样的灾害现场。

(六)移动视频系统

发生重特大灾害时,可利用移动式视频通信方式,保证救援过程中的稳定通信。灾害现场与附近的通信设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现场通信瘫痪。面对此种情况,可运用移动式视频系统,给救援现场创造通信条件,借助更加直观的视频通信既能有效了解灾情,对现场救援人员下达行动指令,又可结合现场状况,及时改变救援方案,确保应急救援的安全与效率。但是,使用移动式应急系统对有线环境、无线视距传输等也有一定要求。重特大灾害现场存在地区差异,实际的网络建设程度有很大区别,导致该系统极易被诸多外部条件制约,使现实的建设成果无法达到通信标准。针对以上问题,消防部门应在前期建设中主动运用高新装置与技术。例如,基于卫星视频系统,添加IP手段,提高系统的可移动程度,为救援现场提供安全有效的通信保护。

(七)应急通信指挥车

指挥系统是整个消防救援任务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迅速应对救援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要保证前方与后方的指挥中心了解到实时的灾情信息,并以此制定救援计划,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准确传达救援行动安排。为达到此目的,可借助应急通信指挥车作为临时的前方指挥中心。此种指挥车本身自带通信功能,能使前方指挥中心迅速落成,并且能组织视频讨论,依托通信组网完成现场侦察以及灾情信息采集等功能,“扮演”着通信枢纽的角色,保障现场信息传输顺畅。重特大灾害的救援中使用应急通信指挥车,其自带系统可以把从现场采集到的影像与其他形式的资料,实时传送至固定指挥中心,后者在收到数据后,在掌握灾害现场形势的前提下,快速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及时抑制灾情的进一步加重,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完善。另外,应急指挥车还能较为灵活地移动,并具有启用周边各类可用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即便现场的信号条件并不好,也能尽量建立稳定的通信的路径,为现场救援做好通信支持。

五、结语

重特大的消防救灾任务中应急通信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鉴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利用各类专网及通信手段,保障应急通信的落实效果,迅速推进救援行动的开展。目前,各级消防部门都应当在增强队员救援技能的同时,强化现场应急通信的建设,以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硕.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今日消防,2021,06(06):60-61.

[2]郭剑.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0):3-4.

[3]罗学义.重特大事故中消防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11):82+85.

[4]宋小琼.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初探[J].山西科技,2020,35(04):47-49.

重特大范文篇6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区农业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从而提高本地区应对重特大植物疫情的能力,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互相配合、依法管理。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3.2《市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1.3.3《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3.4《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基本情况

我区重特大植物疫情对象主要有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水稻褐飞虱、水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

1.4.1现状

1.4.1.1水稻螟虫

近几年,水稻螟虫特别是二化螟呈现大发生到中等发生危害。危害严重时,平均枯鞘穴率达57%,高的田块可达88%,而平均枯鞘株率也有7.8%,高的田块达13%以上,白穗率高的田块可达30%以上。2001年~2005年五年中,全年二化螟扑灯量(均至9月27日止)均维持在3000头以上,大发生的2002年更是达到4028头。三化螟发生特点具区域性,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几个镇,如祝桥镇、老港镇等。2001年三化螟呈局部大发生,全年扑灯量至9月底止为1714头,而一般年份仅在几百头,田间白穗率平均6.6%,01年最高田块高达96.4%,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1.4.1.2水稻褐飞虱

除2005年突发性的大暴发外,前几年一直维持在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2005年发生特点:(1)突发性:8月15日田间调查数据比8月8日调查数据猛增21倍之多。(2)灯下成虫始见早,全年扑灯量大(1.249万头)。(3)回迁峰频繁,持续时间长(8月26日1350头,8月27日5300头,8月30日2953头,9月19日450头,10月2日425头)。(4)田间虫、卵量特别高,如周浦一块田卵量竟达5000万粒/亩,测报点最高的也达2589.4万粒/亩。

1.4.1.3水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近几年一直维持在大发生程度。田间蛾量、卵量均较高。但由于前期防治抓得早、准,一般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4.1.4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及周边省市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扩大且迅速蔓延态势,水稻感病后减产幅度一般在20~50%,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本区2004年大部分地区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在惠南、万祥等镇部分田块发生较重。2005年,从对灰飞虱越冬基数的调查情况看,田间虫量上升速度快,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东部地区如万祥、泥城、书院、大团等镇虫量发生大,中西部地区发生一般。

1.4.2为害表现

1.4.2.1水稻螟虫

二化螟:幼虫进入二龄末期,开始蛀入稻茎,并转株为害,严重时,一条幼虫能转株为害8~10株水稻,前期导致枯心、枯鞘,水稻抽穗后导致白穗。

三化螟:稻苗易受蚁螟为害,造成枯心,凡稻苗处在分蘖盛期、叶色嫩绿的田块,遇上发蛾盛期,受害就重。正在破口抽穗的稻株,也易受蚁螟为害,造成白穗。

1.4.2.2水稻褐飞虱

前期褐飞虱聚集在水稻根茎部吸食水稻茎秆的汁液,随着虫量的增加,为害加重,可造成稻株枯死,形成枯死点、枯死片甚至全田绝收。

1.4.2.3水稻纵卷叶螟

初孵幼虫喜于水稻嫩叶上啃食叶肉,形成白色斑点,然后爬到叶尖上吐丝卷叶为害,以后逐渐下移到叶片中部做成纵卷的圆筒状单叶苞,也有做成3~5叶的多叶苞,在苞内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叶枯白,俗称“开天窗”。

1.4.2.4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经带毒灰飞虱为害后感染病毒,经7~10天表现症状,心叶卷曲成纸捻状或枯死,形成矮缩“假枯心”,老叶一般不表现症状,苗龄越小,病毒潜伏期越短,症状越严重,三叶期前被感染,一般形成死苗,分蘖期被感染,全株显症,个别分蘖枯死。

1.4.3发展趋势

1.4.3.1水稻螟虫

除2001年三化螟呈局部大发生,二化螟2002年中等偏重发生外,近几年一直呈中等至中等偏轻发生。

1.4.3.2水稻褐飞虱

水稻褐飞虱由于2005年大暴发,故要警惕以后几年的发生情况。

1.4.3.3水稻纵卷叶螟

近年来,受南方虫源影响,维持在大发生程度。

1.4.3.4水稻条纹叶枯病

目前维持在中等发生,但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生物灾害,主要是可以预见的或已发生的重特大植物疫情的暴发流行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和框架

2.1.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区农委主任任组长,农委、计经委、气象、财政、供销合作总社、工商等部门参加,负责全区重特大植物疫情控制工作。

2.1.2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委员会。

2.1.3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2各部门工作职责

2.2.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统一安排紧急灾害的应对工作;收集、分析重大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启动或停止执行本预案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地区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2.2.2农业部门

1)调集有关科技人员,开展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应急工作;

2)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并对发生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3)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治水平;

4)负责紧急应对处置所需的农用物资(主要是农药、机械器具)的调运、分发;

5)评估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后所需的补贴资金,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2.2.3计经委

负责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的计划安排。

2.2.4财政部门

负责安排农用物资储备金和应急补贴资金。

2.2.5气象部门

及时提供相关气象资料

2.2.6供销合作总社

负责主要救急农用物资的供应。

2.2.7工商部门

负责查处全区无证销售点及假冒伪劣农资物品。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在本区设立病虫预测预报加强点,技术上由区农业部门负责,定时对病虫预测预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病虫发展趋势。

3.1.2信息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迅速及时地将有关信息上报至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严格报告制度,对重大疫情发生发展情况要做到每半小时口头报告一次,一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

3.2预警级别及

3.2.1预警级别

按照本地区植物疫情发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拟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具体见下表),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3.2.2

重特大植物疫情的发生发展动态情况由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控,主要从以下两个途径对外:1)区农业部门的《病虫情报》、《大发生或大暴发警报》等;2)区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特别严重的逐级上报至区应急办、市农委和市人民政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Ⅳ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情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病虫情报》形式下发至各镇。

3、各镇农业系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4.1.2Ⅲ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大发生警报》至各镇。

3、各镇农业系统根据区农业部门的技术意见组织实施各项防控工作。

4、灾后有关损失的补偿按照规定进行。

4.1.3Ⅱ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大暴发警报》,必要时,新闻媒体给予相关预警报道。

3、各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防控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区农委、区计经委、区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在防治技术、应急物资上提供保障。

5、灾后各级财政部门和保险部门对有关损失进行评估补偿。

4.1.4Ⅰ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特大暴发警报》,区各级新闻媒体同时进行相关预警报道。

3、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将特大暴发预测情况及时上报至区人民政府,并报送市农委、市人民政府,在市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制定具体防控对策,并组织实施,农资部门负责应急救灾物资的供应。

4、各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防控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5、灾后各级财政部门和保险部门对有关损失进行评估补偿。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由各镇农业部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应急信息系统,病虫预测预报情况由区农业部门负责采集,并上报至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市政府和区委、区府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确定信息公开。

4.3通讯

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58022535。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电话:58022898。

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农委主任担任,副组长设三名,由农委副主任担任,其中常务副组长由农委分管主任担任。

4.4指挥和协调

由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工作,各相关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各镇组织力量,严格按照区应急方案进行防控和补救。

4.5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员全区广大种植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加强预防和防治意识,并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指挥下参与防控工作。

4.6调查分析与后果评估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配合协助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开展重大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势态的预测、调查分析,并对后果进行评估。

4.7新闻报道

根据区政府有关规定,由区政府新闻办统一对外新闻信息。

4.8应急结束

由农业植物病虫害预测、诊断技术小组提出结束意见,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与要求予以。

5后期处理

5.1善后工作

由区农业部门和各镇农业部门负责后期处置工作。

5.2救助与保险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补贴,保险部门根据受灾实际情况进行保险理赔。

6保障措施

6.1物资保障

由农业部门、计经委、供销合作总社负责协调供应。

6.2资金保障

由区及各镇财政负责。

6.3技术保障

农业部门设立市、区、镇三级病虫预测预报加强点,负责本地区的病虫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生病虫为害,根据具体实际提出防治意见。

6.4人员保障

建立农业植物病虫害预测、诊断技术小组,为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技术决策建议。

6.5保险保障

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保险公司灾后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7宣传与培训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农业部门和各镇农业部门大力普及植物疫情及防治措施的有关知识,增强广大种植户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7.2培训

由区农业部门组织并做好应急管理人员和机动队伍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重特大植物疫情的预测预报方法和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8.2对应急不力,由主观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集体和个人通报批评、并追究其行政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

重特大范文篇7

1.1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关于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依据《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我市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Ⅰ级(特别重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安全生产事故。

Ⅳ级(一般):Ⅲ级(较大)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1.4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Ⅲ级(较大)和Ⅱ级(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超出乡(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乡(镇)、涉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

(3)需要县政府处置的其他安全生产事故。

1.5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家、专业救援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检验、监测手段、救援装备和技术,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1.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开发区和县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1.5.3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单位,必须做出“第一反应”,果断、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先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有效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事故(事件)发生。同时,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县政府迅速对事故作出判断,决定应急响应行动。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县政府(或县安委会)、县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专业协调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抢险救援队伍(含专业和志愿者)和生产经营单位组成。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县长

常务副总指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政府所有副县长

成员:政府办、县政府应急办、武装部、宣传部、总工会、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财政局、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卫生局、环境保护局、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站、经济贸易发展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供销联社、工商行政管理局、气象局、民政局、水利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煤炭管理办公室、地震办、驻法武警部队、公安消防大队、中国移动通讯*县分公司、中国网通*县分公司和其它有关部门(依据事故类型临时增加),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浙商产业园管委会等有关部门的单位负责人。

2.1.1总指挥:负责重大决策和全面指挥。

2.1.2常务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指导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2.1.3副总指挥:按照职责,做好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2.1.4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各行业领域的应急协调保障工作。

2.2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

2.2.1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全县应急管理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协调全县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必要时协调县武装部、驻法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2.2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

承担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的全部职能;负责全县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预防、联合救援、综合协调及其相关组织管理工作;编制修订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联合救援队伍体系和应急信息综合保障体系;督促检查减灾科研、宣传、教育及其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

2.2.3县有关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中负责消防、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燃气、道路交通、重大食物中毒等子预案而设的指挥机构为县专业协调指挥机构,既负有本部门应急响应的职责,又承担县政府、县安委会所安排的应急响应任务,确保子预案的顺利实施。

2.2.4县有关部门与县安委会办公室建立应急联系工作机制,做好与本预案及专项子预案的衔接工作。负责子预案应急管理机构必须与*市相关预案的管理机构做好衔接,保持沟通,争取指导和支持。

2.3应急指挥中心

进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后,县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投入运作。县应急指挥中心由下列成员组成:

总指挥:县长(或常务副县长)

副总指挥:分管副县长

成员:政府办、应急办、武装部、宣传部、总工会、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财政局、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卫生局、环境保护局、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站、经济贸易发展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供销联社、工商行政管理局、气象局、民政局、水利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煤炭管理办公室、地震办、驻法武警部队、公安消防大队、中国移动通讯*县分公司、中国网通*县分公司和其它有关部门(依据事故类型临时增加),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浙商产业园管委会。

县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4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2.4.1总指挥:负责重大决策和全面指挥。

2.4.2副总指挥:按分工负责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2.4.3县政府办公室:协助县正、副总指挥工作。

2.4.4县政府应急办

(1)负责指挥部内部的信息沟通;

(2)负责向上级政府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3)对正副指挥的命令执行情况跟踪反馈;

(4)为指挥部提供车辆运输、通讯及后勤保障;

2.4.5县武装部

根据总指挥的决定,县武装部组织协调民兵、服预备役、驻法武装部队参与抢险救援。

2.4.6县委宣传部

统一协调安全生产特大事故抢险救援的信息工作;做好应急救援中先进事迹的宣传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4.7县公安局

(1)负责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封锁危险区域,设立隔离区,实行交通管制,维持治安秩序,组织疏散人员;

(2)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适时调集消防、交警、治安等警力参与救援;

(3)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记录、视听资料、证人证言收集等取证工作;

(4)负责事故中失踪、死亡人员身份的核查及对死亡人员的法医鉴定工作。

2.4.8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协调指挥中心实施应急预案

(2)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汇报事故及救援情况;

(3)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组”对抢险救援提供咨询和对策;

(4)收集与事故原因及过程有关的信息资料,在职权范围内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定性、处理工作,同时为配合上级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准备。

(5)建立县安全生产特大事故档案。

2.4.9县财政局

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安排。

2.4.10县城建局

(1)负责调集并组织使用起重机、挖掘机等抢险排险设备;

(2)负责提供市政、建筑等工程技术资料支持;

(3)按照有关预案负责燃气、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排险和修复工作。

(4)参加相关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全县建筑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2.4.11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1)按照有关预案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救援工作;

(2)负责提供特种设备技术资料支持,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3)负责协调安排应急救援所需的叉车、吊车等特种设备;

(4)配合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4.12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负责为应急救援提供相关企业基本情况和消费资料市场信息;对灾后生产经营单位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给予政策优惠。

2.4.13县交通局

(1)根据预案负责道路交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车的调度;

(3)按照有关预案负责桥梁、道路的排险、疏通、恢复工作;

2.4.14县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卫生系统应急预案;

(2)负责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对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进行抢救,实施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3)负责事故发生区域疫情监测和防疫工作;

(4)负责向应急指挥中心和上级卫生部门报告人员伤亡、疫情监测及防治情况;

(5)在紧急情况下向兄弟县(市)或上级部门寻求医疗支援。

2.4.15县环保局

(1)负责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2)负责环境污染的特大事故现场调查、现场监测、污染预测,确定危害区域和提出对环境和人员保护措施。

(3)负责发生环境污染和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2.4.16农电局

(1)负责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供、用电应急处置。

(2)按照指挥部指令,必要时架设临时供电线路,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2.4.17县气象局

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工作。

2.4.18县经济贸易发展局

负责全县在发生特大事故时,会同有关部门对救灾、战备物资的紧急生产调度,掌握全县救援物资生产企业的分布,保障各项救援物资及时到位。

2.4.19教育局

负责制定县属各类教育机构安全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4.20民政局

负责制定本系统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负责全县发生特大事故后,抗灾救灾工作及上级的救灾物资的下拨和管理。

2.4.21水利局

负责全县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水利工程相关资料;制定年度防汛方案,储备相应防汛物资,做好防汛工作。

2.4.2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药品依法监管,负责协调并保证应急事件发生时药品的质量。并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

2.4.23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4.24煤炭管理办公室

(1)负责煤矿的行业监管,督促煤矿对预案进行修订并加强管理。

(2)负责向上级部门及时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

2.4.25地震办

负责组织编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应急救援训练、演习工作。开展对本地区科普宣传、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及时平息地震谣传、误传,加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2.4.26中国网通*县分公司、中国移动*县分公司。

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通讯保障。

2.4.27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组织制定、实施并定期演练本辖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接到事故报告后,乡、镇、街主要领导20分钟内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负责做好本辖区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4)承办县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其他成员单位依照自身职责和县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参加应急处理、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善后恢复等工作。

2.5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及其职责

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面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必须组织受事故威胁的附近居民进行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在未启动特大事故应急响应时,要立即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有关部门(单位)参加,并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要将应急救援预案、救援队伍和救援情况及时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监控与信息报告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110公安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及单位负责人,同时单位负责人要立即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当地政府接报后应当立即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同时报县安委会办公室,紧急情况下现场有关人员或单位可越级上报。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主要危害物质及危险源、事故性质、波及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2预警行动

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后,应迅速按照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事故发生地的危害进行辨识评估,确定事故影响的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从而对警情做出准确及时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并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则应急响应关闭。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行动,既本预案的启动由县长批准、县政府(或县安委会)组织实施。启动子预案由分管副县长批准实施。

发生一般伤亡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由县政府或县安委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及时报请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1.1县政府应急办和安委会办公室的响应

(1)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报告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2)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乡镇或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讯联系。

(3)经专家对警情判断,报请县政府领导决定,启动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并立即通知县应急指挥中心全体成员,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适宜启动子预案,建议由专业协调指挥机构实施。

4.1.2县有关部门的响应

(1)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县安监局按照《*县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2)发生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按照《*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3)发生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县城乡建设局按照《*县建筑施工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4)发生道路交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县公安局牵头,交通局配合,按照《*县道路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5)发生燃气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城乡建设局按照《*县燃气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6)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由公安消防大队按照《*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7)发生食物中毒重特大安全事故,由县卫生局按照《*县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8)发生药品中毒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县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9)发生其他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有关职能部门按部门预案组织实施。

4.2指挥和协调

进入重特大安全事故响应后,县安委办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

(1)启动县应急救援预案,召集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到位,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2)掌握现场信息,提出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要求;

(3)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4)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5)及时向县政府负责人、县安委会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6)如应急响应升级,应考虑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可设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等机构,协调内部有关应急力量,配合*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

4.3信息资源采集

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包括事故单位情况;事故致因物;气象、地理、地质、水文信息;居民分布信息;抢险救援设备、设施信息;事故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信息等。对采集的信息要进行分析整合,按要求进行反馈。

4.4紧急处理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征求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5医疗卫生救护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并根据事故类型,按照专业规程进行现场防疫工作。

4.6应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制定战术、技术方案,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规定。向应急救援人员宣传必要的救援知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用具。应急救援人员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序开展工作。

当遇到可能威胁应急救援人员险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伤害时,应急救援人员要善于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指挥中心应果断决策,决定应急救援人员是否全部或部分撤离现场。

4.7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

(1)企业与当地政府、村(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共同确定保护群众安全的方案和措施;

(2)确定紧急状态下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所;

(3)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4)负责疏散人群及居住地的治安管理。

4.8公众动员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志愿者配合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参与救援工作。

4.9现场检测与事故危害评估

根据需要,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

检测、鉴定与事故危害评估活动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垮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

4.10新闻

县委宣传部会同县安委会办公室和事故处理的主管部门对事故相关新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组织媒体报道。

4.11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进行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程序。由县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县主管部门和民政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疏散人员回迁、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安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保险理赔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按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3事故调查

按程序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全面调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形成总结报告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市安委会办公室。

6.保障措施

6.1信息与通讯保障

建立全县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系统;重大危险源信息和监控系统;保证应急预警、报警、警报、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必要时,可紧急调用或征集其他部门和社会通讯设施,确保指挥信息畅通。

县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部门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县安委会办公室报送有关信息,重要信息和变更信息要及时报送,县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有关信息。

6.2应急装备保障

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当掌握本专业的特种救援装备情况,各专业队伍按规程配备救援装备。

6.3应急队伍保障

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以县公安消防大队为骨干的应急队伍;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县政府掌握辖区内、行业内所有应急救援队伍资源信息情况,并督促检查应急队伍建设和准备情况。。

6.4交通运输保障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县应急办、县安委会办公室或有关部门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铁路、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交警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道路受损时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6.5医疗卫生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村(街道)和县卫生局要加强急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院(站、所)对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治能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实施监督管理,保证所用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县卫生局要全面掌握卫生资源信息。要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了解我县主要危险人群造成伤害的类型及正确的消毒和治疗方法。

6.6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和装备。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掌握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能力储备情况。

6.7应急经费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做好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资金首先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暂时无力承担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县政府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所需工作经费,按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规定解决。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信息交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企业、社区要建立互动机制,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要了解潜在的危险性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2培训

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7.3演习

各专业协调指挥机构,依据子预案的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各企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高危行业或存在重大危险源、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结合《*市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宣传相关知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习,从而使应急预案经得起实战检验。

上述机构和单位演习结束后,要形成总结报告送县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8.监督管理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预案实施后,经评估发现其缺陷和不足,县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组织修订完善,上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奖励与责任

8.2.1奖励

在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的,成绩显著的。

(2)抢排险事故或者抢救人员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8.2.2责任追究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分别在管辖范围内进行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规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及时报告事故真实情况,延误处置时机的;

(3)不服从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和指挥,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救援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救援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救援工作行为的;

重特大范文篇8

**年12月20日17时20分,綦江县罗天煤矿+445m水平六石门K3煤层掘进工作面,在施工防突钻孔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重大事故,突出煤量约200吨,涌出瓦斯量15000m3。当班井下有31人作业,事故发生后有27人出井,其中9人受伤(1人抢救无效死亡),尚有4人下落不明,目前抢险施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据调查,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井下防突安全措施不到位,违规操作;二是矿主未执行停产整顿指令。12月21日,王鸿举市长作出重要批示:“这样的矿、这次的事故在我市有典型性,一定要把血的教训变成全市的儆戒。‘四不放过’要从快进行。要立即通报全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今天决定的十二条”。

**年12月21日16时30分,城口县高观镇茨竹村村级公路上一农用四轮车翻下悬崖,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据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施工车辆违章搭载人员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

这两起重大事故发生在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开展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检查和整治的情况下,影响严重,教训深刻。今年5月以来,我市各地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安全整改,近7个月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煤矿事故仍处在指标高位。綦江县“12·20”事故、城口县“12·21”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当前我市一些区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中仍然存在监管不严、安全措施不到位、违规操作等突出问题。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时期,特别是冬季电煤供应紧张,春运高峰即将来临,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多。为确保岁末年初的煤矿等领域的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32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通报》(安委字〔**〕3号)和全市四季度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綦江县“12·20”、城口县“12·21”事故教训,认真贯彻王鸿举市长重要批示,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抓好当前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产煤区县(自治县、市)及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机构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建设和谐**的高度,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1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等精神,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47号)要求,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逐级抓落实,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基层。

二、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煤矿

全市各级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国土、工商等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入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认真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17号)附件3“**市区县、乡镇停产整顿煤矿复产验收表”规定的十六条标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彻底排查,规范生产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一是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落实整改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作业范围,明确整改责任人。各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加强技术、设备、工艺和现场管理,严惩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和煤矿监管、煤监机构对辖区内煤矿重大隐患要登记建档,指定专人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认真整改。二是加大对停产整顿矿井的监管力度,确保停产整顿到位。全市各地对已公布的停产整顿矿井,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派出监督人员盯守,组织巡回检查或实行分片包干,监督煤矿整改所有停产整顿矿井,必须限期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验收不合格的要依法关闭。三是坚决完成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目标任务。要严格按照渝办发〔**〕247号文件要求,逐级落实领导责任,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务必把关闭任务落实到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和煤矿企业,坚决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年关闭232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的目标任务。要向社会公告关闭矿井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要把落实关闭矿井情况纳入各级政务督查、行政监察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问责制。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关闭之前非法突击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对群众举报的非法违法案件,要立即进行查证处理,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要继续坚决打击、取缔非法小矿点,发现一处关闭一处,并按照《特别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瓦斯预防的有效措施

綦江县罗天煤矿“12·20”事故表明,瓦斯事故依然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防范重点。为此,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按照瓦斯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折不扣地推行矿井通风、抽放、保护层开采和监测监控四大治本措施。一是矿井、采区和作业面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二是突出矿井必须强制性开采保护层和实施抽放,做到可保尽保、应抽尽抽;三是高瓦斯矿井必须装备瓦斯监控系统,探头的数量和安装符合要求,并且必须接入市、县联网监控。

四、认真执行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对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查处力度

对今年发生的重特大煤矿事故,凡已结案的,要加快落实处理决定;尚未结案的,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未制订不放过、职工未受安全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分不放过)的原则,抓紧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要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认真查找原因,落实责任,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同时,要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对事故矿井实行公开拍卖,依法追究矿主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

五、切实抓好道路、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重特大范文篇9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和谐发展的理念。把遏制和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作为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通过抓好源头、完善设施、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格执法,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努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为构建平安和谐创造一个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确保全年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数与上年相比实现零增长。

(二)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信号灯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通往龟山、薄刀峰、吴家山、太平寨、挪步园等五大旅游景区的150公里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治理合格率达到100%对车流量大、危险性大的国省道、县乡村道路平交处,治理合格率达到100%

(四)交通安全执法严格、公正、公开。公路严重交通堵塞明显减少,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机动车交强险投保率达95%以上。县(市)城区驾乘摩托车佩戴头盔率达70%以上,2007年底前实现彻底“禁麻”目标。

(五)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县乡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得到改善。

(六)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一步深入。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交通守法率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平安出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将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公安、交通、宣传、教育、司法、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整合力量,进一步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通报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剖析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曝光和点评机动车驾驶人超速、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等违法行为,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春运前,各级政府要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掀起交通安全宣传高潮。要在主要国、省道、旅游公路沿线和集镇、公路叉口等车流大的地方悬挂、张贴、刷写警示性的宣传横幅和标语,大力营造交通安全宣传声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宣传。一是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把大中型客货运输企业和车辆驾驶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人、摩托车驾驶人以及驾龄在3年以下的机动车驾驶人作为重点,建立重点驾驶人安全宣传教育档案,定期开展培训教育。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对外出务工农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自觉不坐超员超速车、不坐疲劳驾驶车,主动制止和举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按照五进”宣传活动的有关要求,大力开展创建交通安全学校活动,指导和督促学校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加强客运企业及驾驶员整顿。做到三定一公开”即:定人、定责、定岗,公开姓名和联系方式。二是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车辆保养定期报告制度。客运企业应每月主动向驻站工作组和管辖地交警部门报告企业安全检查及车辆保养情况,根据企业报告的情况,公安、安全监管、交通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发现企业报告不实或存在问题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严禁“病车”和报废车上路行驶。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要根据辖区客运企业情况,将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签订责任状。交警部门要落实专人利用交警信息平台,将有关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及时告知责任人,从而落实客运车辆定期检验、驾驶人审验(送体检证明)以及记满分应取消营运资格等管理要求。年月底,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交通、安全监管、建设、旅游等部门开展4项清理:即对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制度的清理整顿;客运车辆、驾驶人违法记录以及事故情况的清理整顿;客运车辆权属关系普查清理整顿;夜间通行山区及三级以下公路客运班次的清理整顿。

(三)加强道路通行秩序整治。1客运车辆超员、驾驶员疲劳驾驶、长途客运车辆未按规定配备2名以上具有营业性公路客运车辆驾驶资格的驾驶员、随意停车上下乘客等违法行为;2机动车超速行驶;3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4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5违法运输剧毒化学品;6无牌无证无检验合格标志车辆和报废车辆上路行驶。以上整治工作以公安交警部门为主,交通、农机、教育等部门要大力配合。

(四)加强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交通、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对辖区通车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危险路段,提出整改建议,书面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并分别报上级交通、公安(交警)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对列入年整治计划的57处事故多发点(段)和重点危险路段(其中省级2处、市级26处、县级29处)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要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落实整改方案、具体措施、整治经费、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加大整改力度,确保整治到位。对年底前难以完成整治任务的危险路段,要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提醒过往车辆驾驶人注意行车安全。要加强三级以下公路的客运安全管理。对不具备客运车辆安全通行条件的坚决禁止通行;对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要规定时间禁止客运车辆通行。

(五)加强对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的归口管理。各级政府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公安部、农业部的有关要求。督促农机部门迅速将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档案移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此项工作必须在年底完成。各级监察、司法机关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对超越职权违法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办牌办证的行为,要组织联合调查,一查到底,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纪责任。

重特大范文篇10

一、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务必把安全生产当作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同志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作一次全面系统的安排,对国庆和党的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隐患点,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打击非法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责任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认真组织力量深入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彻底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对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一查到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大力消除事故隐患

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重大隐患及时根治。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级管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通过对典型事故的深入剖析,举一反三。要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安全专项整治收到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深入开展“回头看”活动,对隐患多、安全状况不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坚决停产整顿。对隐患突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该退出的坚决退出,该关闭的坚决关闭;坚决打击非法建设和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未经许可擅自建设的,要补办相关手续后才能继续建设程序。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要健全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体系,加强预测预警与信息,指导企事业单位及社区、乡村做好应对与避险防灾工作。

三、加强监控力度,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国庆节期间,正值我区第六届绳金塔庙会节,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对车站、商场、游乐等公用设施,影剧院、歌舞厅、宾馆饭店、网吧、学校等文化餐饮公共场所,以及旅游景区、大型超市、仓库等场所要认真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安全责任是否到位。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施要有醒目的标志、警示牌,对人流量较多的商场、地下通道,要有专人疏导。

公安、交警等部门要严格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加强对客运企业特别是旅游客运公司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客运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要坚决杜绝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车辆超速,违章行驶等违反安全规定的现象,严格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乘座交通工具,确保运输安全。

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营场所的排查和整治,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车站、商场、影剧院、歌舞厅、宾馆饭店、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排查、检查和整治,严肃查处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

建筑、建材等行业和领域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安排好节日期间和党的大会议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和各项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