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4:46:56

中德范文篇1

一、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但是却无法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形成正面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均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不应该仅仅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也应该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涵养,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初中德育的实施也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提高学生是非的判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生德育的实践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指的是初中班主任以及普通科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这一德育实践将素质教育与德育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品德修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觉悟。例如,教师在讲解“感恩父母”这一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与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感恩父母的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德育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逐渐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状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德育质量的目的。(二)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实践的同时初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堂才是德育的基地。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的形式实施,通过对优秀品质和品德的宣传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在班会上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提升,让初中德育工作更好地实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教师在班会上应该对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学生的生活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析出自己是否喜欢攀比、爱穿名牌、乱花零花钱。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一个良好和完整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学出来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初中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加生动和具体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德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提高初中德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去捡人们扔在地上的果皮、空瓶等物品,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德育的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臧瑞瑞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

参考文献:

中德范文篇2

一、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对高中德育的工作。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向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式学习并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高中学生在这样纷杂的思想观念社会中,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不难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加强高中德育的工作。为了加强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党和政府也已经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校要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的工作,并明确了新时期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基本任务,还设立了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规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的重大政策策略,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太过突出理论教育

当前的高中德育工作主要围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爱国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形势政策等和政治类相关的内容作为德育的工作内容,很少与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有机结合。换种说法来说,高中德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变成了对理论的宣讲,缺乏对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人格素养等方面引领,易把学生变成一个有着过硬“注重理论素养”的人,没有重视到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容德育教育。

(二)德育内容缺乏与生活联系

高中德育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得到更新,基本上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没有什么联系,而高中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见识到和德育内容相关的机会百分比几乎为零,所以高中德育给学生一种夸大、不真实、空洞的感受,很难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而且高中德育的内容只是让学生看到相关行为规范,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并没有真正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让学生提起学习德育的兴趣变得更难,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更难体现。

(三)德育教育的活动缺乏创新

现阶段高中德育的工作仍然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德育总是仅仅为了达成什么教育目的而开展一些活动,或者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限的影音、视频资料,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就算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下边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回答、敢回答上来。这样,不利于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以及多种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过多注重教学,容易忽视教育内容,高中德育工作也很难体现实效性。

(四)德育评价滞后性

德育工作的实效,不可能短期实现评价,是一个长期再现的过程。现行人才选拔机制,多注重应试考试的直观性影响,致使高中德育的形式几乎没有得到创新与改革,难以建立一套全面、完善、长效的评价机制。同时,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智育的提高,将次和教师的奖金发放、职称评比相挂钩,就形成了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象。高中德育的工作彻底成为了说教式的知识传递。

(五)教育工作者素养制约

高中德育工作效果是由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的。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作用,还要在教学和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为学生做好表率,用自己较高的道德品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有实际的感受并朝着高道德素养而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有些教师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当的言行、敷衍的工作态度、言行不一的表现,无不给学生留下严重的负面印象,学生更多的对其产生消极抵抗心理,高中德育的工作也很难实现实效性。

三、加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中德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德育模式;建构研究

一、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建构意义

建构说的明确点可以概括为建设和构思,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建构所指的就是高中学校的工作者应当在平时的德育工作当中按照高中学生们的德育目标,然后与社会道德准则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德育理念的具体指导之下完成适合他们的道德素质内化,从而建设和构思形成德育模型。其中建设和构思是属于非常适合综合高中学生特点的一种德育模式,建设与构建对于高中学生的德育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处于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们正是完成道德素质内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这一过程。

二、综合高中的德育现状

(一)高中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不够明确。现在的大多数高中学生都把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他们虽然尊重与服从国家利益,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与价值,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存在的问题是不想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和自己的利益相联系,从而不想为社会、他人提供帮助,他们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些高中学生比较注重实惠,从而缺乏远大的理想。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高中学生虽然把理想目标进行了世俗化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高中学生就再也不注重实现自身的价值了。

(二)社会负面影响吞噬了学校德育成果。通过上述的调查发现学生群体整体的德育素质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对综合高中学生的德育观念进行了分析,从中能够发现综合高中学生们大多数都缺乏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德育情感方面更加缺乏,还有不少高中学生的心理是处于不健康状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面貌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的同时社会上的人们对于道德价值观也在逐渐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比较消极、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随时随刻都在毒化学生们的心灵健康。在教学当中能够发现,学校经过长时间努力而建立起学生的德育观念,可能会被一个周末生活摧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给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剧烈的影响,几乎要完全吞噬学校的德育成果。

三、建构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高中学校应该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名教师,他们身为知识的传授者,他们在学校需要做到的不仅只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这么简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来感化学生,给学生做榜样,对于学校来说,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是比其他学校更加的严格,如果身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自身都不重视公民道德修养的话,那么又如何给学生们做榜样,加强当前综合高中学生的公民道德。但是,我国当前综合高中里边的许多教师认为他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自己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认为学生都快是成年人了,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公民道德方面教育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在发现有些学生在下边相互聊天或者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吃零食等这些情况时也不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使得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其实学生们所做的这些行为都是对授课教师的劳动成果非常不尊重的行为,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教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说或者懒得说的话,不仅是对教育的不负责,而且更是对学生以后走向工作的不负责。

(二)综合高中学校应当对学生们采用灵活的教育模式。综合高中的学生层次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所以对于这个群体的教育工作,应当要采用灵活的教务模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水平,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出当代教育因材施教和随时随刻关注学生们个性发展以及进行区别对待的教育原则。与此同时,综合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还要构建学生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们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模式,综合高中应该给大学生们营造一个公正的德育环境,注重对综合高中道德氛围的营造,并且还得增加道德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不同角色的体验,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给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教育学生们要学会从自身角度来考虑与解决问题,综合高中阶段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阶段,也是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公民道德的高低与学校教育者有些密切的联系,公民道德教育对学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综合高中应当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公民道德。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合高中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当中的一项成果,当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必要产物,所以,要求我们应当注重对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当然,与此同时也不能够放松对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研究,要始终把建设和构思综合德育模式当成是在未来综合高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林森 单位: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史海生.全球化背景下高中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04).

中德范文篇4

新中国建立后,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建交前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外环境,除了同北欧和瑞士等少数几个西方国家建交外,我与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方大国并无外交关系。1957年两国有关机构签订过为期1年的民间贸易协定。中德之间以间接、民间和半官方形式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中断过。

2.建交后阶段

在中国加入联合国和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1972年10月11日中德正式建交。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和一系列政府间有关协定的签署,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机会。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较快时期。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加快,为发展对德经贸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两国关系良好,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有利于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三中国在两德统一问题上,采取尊重德国人民的立场,受到德国各界的好评;

第四包括投资在内的其它经济合作有了巨大的发展;

第五中德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教育、旅游等处于全方位的发展时期。

二、中德贸易关系的现状

1.2001年的中德贸易关系的主要情况是:

(1)2001年中德贸易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在德国和欧盟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和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走入低谷的情况下,2001年中德贸易的发展情况良好,达235.2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5%,高于我国外贸增幅12个百分点,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1%,增至4.6%.其中对德出口97.54亿美元,从德进口137.7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1%和32.3%.在我国对欧盟5大伙伴国(德、英、荷、法、意)贸易中,中德贸易增幅最大。

(2)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去年我从德国的进口比上年增加32.3%,大于出口增幅27.2个百分点。我国对德贸易逆差由上年的11.31亿美元增至40.18亿美元,增幅达255.3%.德国是我与欧盟各国贸易中逆差最多的国家,也使德国成为我国除台湾省、韩国和俄罗斯以外第四大逆差国和地区。

(3)2001年我部分轻纺产品的出口下降,例如陶瓷产品出口下降17.7%,塑料及制品出口下降5.1%,纺织品出口下降4.5%等;

而食品、机械产品等出口的增幅较大。例如对德食品出口增加23.8%,运输设备出口增加21.7%,其中船舶出口增幅更高达47.1%.

(4)从进口商品看,2001年增幅较大的重要产品有塑料及橡胶制品(35.1%)、钢铁及制品(78.6%)、机电产品(29.3%)、运输设备(71.7%)、光学及精密仪器(53.0%)、家具(43.8%)等。

下降的商品有:包括动、植物食品、饮料和烟草在内的食品经济品进口下降近40%,木及其制品下降34.9%等。

三、中德贸易关系的特点

1.中德贸易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我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与欧盟贸易为766.27亿美元(出口409.04亿美元,进口357.23亿美元),其中中德贸易为235.26亿美元(出口97.54亿美元,进口137.72亿美元),占30.7%.如果单从进口看,比重更大,为38.6%,超过占第二位英国的1.28倍,大体上是法、意、荷3国之和。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据德方统计,2001年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排列第十一位。如果单从德方进口看,中国居第十位,排在爱尔兰和西班牙之前。

2.中德贸易我方是逆差国

引起我方出现逆差的原因,除了存在着限制的实际情况外,与双方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要使我方逆差出现较大的改变,首先要依托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其次要了解德国市场,在经营、管理、推销上下功夫。

3.发展中德贸易与欧盟的整体状况联系起来

在欧盟单一市场形成,统一外贸政策、法令、法规的情况下,发展中德贸易要与加强与欧盟合作联系起来。例如欧盟制定的反倾销规定,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带有某些歧视性色彩等,对此采取应对措施是必要的。

4.机械设备进口是中德贸易的重中之重

德国是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进口国。从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工业的技术装备和更新,开始转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德国是首选国家之一。有一个时期,我国每年从德国进口的90%以上是机械设备。目前这个比例有所下降,但也在80%左右。

5.对德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德出口的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很大增加。以2001年与1991年相比,10年间我国对德出口的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光学和精密仪器产品成倍增加。2001年我国的这类产品占我国对德出口近一半,金额达48.35亿美元。

6.中德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占有一定地位

在引进机器设备的同时引进相关技术这是中德贸易的一个特点,也是德国技术出口的一个特点。技术贸易是扩大中德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每年大约100亿美元的技术进口中,欧盟占了近一半,而其中德国又是最大的技术引进国。

四、德国的对华政策

首先,推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欧盟各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各国仍有不同。这里面有一个考虑的角度问题。有的国家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考虑的多些,有的国家可能对美国的关系和态度考虑的多些,这样得出的看法也就不完全一样。德国从本身利益和两国的友好关系出发,始终支持和推行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德国不论那一个党派当政,这个对华政策的前提是没有分歧的;

其次,德国对华政策的着眼点在于加强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和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影响。1993年德国科尔总理在考察亚洲4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新亚洲政策。其重点之一在于全面估价中德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和合作;

第三,由于两国关系较好,德国对华关系的开展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经济和贸易合作,而且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四,德国是欧盟制定对华政策的带头羊。上世纪90年代欧盟多次对华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大都受到德国的影响和推动。

五、对2002年中德贸易的估计和前景

1.对2002年中德贸易的估计

2002年中德贸易形势有严峻的一面,如世界及德国经济仍然疲软等;也有有利的一面,这就是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国内市场仍将比较活跃等。主要的估计是:

(1)从整体情况看,今年中德贸易的增幅将小于去年

2001年中德贸易的增幅为近20%,今年估计将在15%左右,绝对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其原因在于去年引起中德贸易较大幅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从德国进口增幅较大,今年估计进口增幅小于去年;出口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德国经济呈恢复性增长状态、内需有所增加,而增幅将大于去年。

(2)中德贸易逆差将有所缩小

去年中德贸易我方逆差40亿美元,今年在我对德出口增幅扩大、进口增幅缩小的情况下,我方逆差可能有所减少。估计全年逆差在30亿美元左右。

(3)今年对德出口的增长点主要在机电产品

去年我国对德出口包括家用电器在内的机电产品已达48.35亿美元。今年超过55亿美元大关是有可能的。

(4)今年我从德国进口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去年的涨幅为30%以上,估计今年可保持在10-20%.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仍有较高的增长率,进口一定数量的我国所需要的资本货物是完全有必要的。

中德范文篇5

新中国建立后,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建交前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外环境,除了同北欧和瑞士等少数几个西方国家建交外,我与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方大国并无外交关系。1957年两国有关机构签订过为期1年的民间贸易协定。中德之间以间接、民间和半官方形式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中断过。

2.建交后阶段

在中国加入联合国和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1972年10月11日中德正式建交。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和一系列政府间有关协定的签署,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机会。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较快时期。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加快,为发展对德经贸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两国关系良好,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有利于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三中国在两德统一问题上,采取尊重德国人民的立场,受到德国各界的好评;

第四包括投资在内的其它经济合作有了巨大的发展;

第五中德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教育、旅游等处于全方位的发展时期。

二、中德贸易关系的现状

1.2001年的中德贸易关系的主要情况是:

(1)2001年中德贸易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在德国和欧盟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和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走入低谷的情况下,2001年中德贸易的发展情况良好,达235.2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5%,高于我国外贸增幅12个百分点,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1%,增至4.6%.其中对德出口97.54亿美元,从德进口137.7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1%和32.3%.在我国对欧盟5大伙伴国(德、英、荷、法、意)贸易中,中德贸易增幅最大。

(2)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去年我从德国的进口比上年增加32.3%,大于出口增幅27.2个百分点。我国对德贸易逆差由上年的11.31亿美元增至40.18亿美元,增幅达255.3%.德国是我与欧盟各国贸易中逆差最多的国家,也使德国成为我国除台湾省、韩国和俄罗斯以外第四大逆差国和地区。

(3)2001年我部分轻纺产品的出口下降,例如陶瓷产品出口下降17.7%,塑料及制品出口下降5.1%,纺织品出口下降4.5%等;

而食品、机械产品等出口的增幅较大。例如对德食品出口增加23.8%,运输设备出口增加21.7%,其中船舶出口增幅更高达47.1%.

(4)从进口商品看,2001年增幅较大的重要产品有塑料及橡胶制品(35.1%)、钢铁及制品(78.6%)、机电产品(29.3%)、运输设备(71.7%)、光学及精密仪器(53.0%)、家具(43.8%)等。

下降的商品有:包括动、植物食品、饮料和烟草在内的食品经济品进口下降近40%,木及其制品下降34.9%等。

三、中德贸易关系的特点

1.中德贸易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我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与欧盟贸易为766.27亿美元(出口409.04亿美元,进口357.23亿美元),其中中德贸易为235.26亿美元(出口97.54亿美元,进口137.72亿美元),占30.7%.如果单从进口看,比重更大,为38.6%,超过占第二位英国的1.28倍,大体上是法、意、荷3国之和。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据德方统计,2001年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排列第十一位。如果单从德方进口看,中国居第十位,排在爱尔兰和西班牙之前。

2.中德贸易我方是逆差国

引起我方出现逆差的原因,除了存在着限制的实际情况外,与双方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要使我方逆差出现较大的改变,首先要依托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其次要了解德国市场,在经营、管理、推销上下功夫。

3.发展中德贸易与欧盟的整体状况联系起来

在欧盟单一市场形成,统一外贸政策、法令、法规的情况下,发展中德贸易要与加强与欧盟合作联系起来。例如欧盟制定的反倾销规定,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带有某些歧视性色彩等,对此采取应对措施是必要的。

4.机械设备进口是中德贸易的重中之重

德国是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进口国。从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工业的技术装备和更新,开始转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德国是首选国家之一。有一个时期,我国每年从德国进口的90%以上是机械设备。目前这个比例有所下降,但也在80%左右。

5.对德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德出口的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很大增加。以2001年与1991年相比,10年间我国对德出口的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光学和精密仪器产品成倍增加。2001年我国的这类产品占我国对德出口近一半,金额达48.35亿美元。

6.中德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占有一定地位

在引进机器设备的同时引进相关技术这是中德贸易的一个特点,也是德国技术出口的一个特点。技术贸易是扩大中德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每年大约100亿美元的技术进口中,欧盟占了近一半,而其中德国又是最大的技术引进国。

四、德国的对华政策

首先,推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欧盟各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各国仍有不同。这里面有一个考虑的角度问题。有的国家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考虑的多些,有的国家可能对美国的关系和态度考虑的多些,这样得出的看法也就不完全一样。德国从本身利益和两国的友好关系出发,始终支持和推行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德国不论那一个党派当政,这个对华政策的前提是没有分歧的;

其次,德国对华政策的着眼点在于加强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和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影响。1993年德国科尔总理在考察亚洲4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新亚洲政策。其重点之一在于全面估价中德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和合作;

第三,由于两国关系较好,德国对华关系的开展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经济和贸易合作,而且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四,德国是欧盟制定对华政策的带头羊。上世纪90年代欧盟多次对华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大都受到德国的影响和推动。

五、对2002年中德贸易的估计和前景

1.对2002年中德贸易的估计

2002年中德贸易形势有严峻的一面,如世界及德国经济仍然疲软等;也有有利的一面,这就是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国内市场仍将比较活跃等。主要的估计是:

(1)从整体情况看,今年中德贸易的增幅将小于去年

2001年中德贸易的增幅为近20%,今年估计将在15%左右,绝对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其原因在于去年引起中德贸易较大幅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从德国进口增幅较大,今年估计进口增幅小于去年;出口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德国经济呈恢复性增长状态、内需有所增加,而增幅将大于去年。

(2)中德贸易逆差将有所缩小

去年中德贸易我方逆差40亿美元,今年在我对德出口增幅扩大、进口增幅缩小的情况下,我方逆差可能有所减少。估计全年逆差在30亿美元左右。

(3)今年对德出口的增长点主要在机电产品

去年我国对德出口包括家用电器在内的机电产品已达48.35亿美元。今年超过55亿美元大关是有可能的。

(4)今年我从德国进口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去年的涨幅为30%以上,估计今年可保持在10-20%.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仍有较高的增长率,进口一定数量的我国所需要的资本货物是完全有必要的。

中德范文篇6

1.谈判准备。德国人在商务活动中以务实高效,一丝不苟而闻名于世。他们在商务谈判前必定要进行精心、周密的准备。不仅全面了解所要购买或销售的产品,如有可能必要让产品在他们的工厂或你的工厂中做实际演示,并且还要向有关技术人员、客户等调查情况。他们对进行商务往来的公司,无论该公司在自己的国家里多么有名气,都要调查其资信究竟如何,能否作为可靠的商业伙伴。对于缺少准备、“临阵磨枪”的谈判对手,他们往往会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在与德国人进行谈判之前,你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好回答关于你的公司和你的建议的详细问题。

2.产品观念。德国人有一种名符其实的讲效率的声誉,他们有巨大的科技天赋,对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他们企业的技术标准极其精确,对于出售或购买的产品他们都要求最高的质量。德国人对本国产品充满自信。因此,他们在生意往来中经常以本国产品作为衡量的标准,对于出售或购买的产品都要求高质量。如果你要与德国人做生意,你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你公司的产品可以满足交易规定的各方面的一贯高标准。

3.资金方面。在资金问题上,他们特别保守,不愿冒风险。德国能够发挥作用,在于它具有经济势力——坚实的货币和强大的生产力,就是这种实力的两个象征,而这种实力并不是建筑在高度投机性的投资之上的。德国人只对牢靠的项目投资,使用妥善的融资手段,从而稳固地获取收益。他们选择合作的外国公司,必须是可以提供一些当地没有的东西,并且必须是不会使德国的经济力量受到损害。

4.价格谈判。德国人很擅长讨价还价。即使你所卖的产品是他们急需的,他们可能是渴望购买你的产品,但是他们表面上却永远是不动声色。因此,与德国人谈判时要沉得住气,在交易的初期不能太着急,要尽量向他们从多方面展示你的产品。德国谈判者经常在签订合同之前的最后时刻试图让你降低价格,因此,你最好有所提防,或者拒绝,或者做出最后让步。德国人很自信,同时也很固执。自信必使德国商人在商务谈判中坚持己见,不易妥协。一旦他们提出了条件或者开了价,便大不容易与之讨价还价了。所以在与德国人谈判时要有耐心,用事实去说服他们。

5.合同履行。德国人有着重信誉的好习惯,认为违反合同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他们严肃,认真地对待合同,也要求谈判对手做到这一点。中国人在与德国人进行谈判时,必须严格,准确地照合同办事,这样才能树立起形象和信誉,与德国商人做生意就会越来越顺。他们会对交货日期施加压力,理由是他们自己有极其严密的生产计划,因此你必须保证按时交货,以满足此种生产计划。因此,为了做成生意,你不仅要同意遵守严格的交货日期,可能还要同意严格的索赔条款。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他们甚至可能会要求你对产品的使用期做出慷慨的担保,同时提供某种信贷,以便在你违反担保时他们可以得到补偿。我们在谈判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并慎重考虑。二、对德商务谈判的启示

1.谈判者的个人魅力在中德商务谈判过程中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个人魅力越大,谈判双方之间的谈判气氛越好,谈判双方保持忍耐力的程度也增强。德国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很佩服的,在中德商务谈判中,谈判者的个人魅力对谈判者策略的影响很大,这一点不同于中国国内的商务谈判行为。

2.在中德商务谈判中,如果买方和卖方的相似性比较多,这也有利于促进双方谈判气氛的融洽。我认为谈判人员在谈判前应多了解谈判对手的各种情况,如对方的喜好、性格等,如能在谈判中合理运用这些信息,会促使双方保持良好的谈判气氛,从而达成双赢的谈判结果,并间接促使谈判对手愿意在下次的商务活动中继续合作。

3.在中德商务谈判过程中,采取解决问题倾向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它会促使双方利润的提高、促进谈判对手对谈判结果满意度的提高,并有利于双方继续保持长期商务合作关系。因此在中德商务谈判中,采取合作的态度更容易达成双赢的结果。我们建议从事中德经贸事务的谈判人员在与德方的谈判过程中,采用合作的态度,积极使用解决双方问题倾向的战略,这对于双方的谈判结果都非常有利。

4.在中德商务谈判中,双方在良好的谈判气氛中进行谈判,有利于对手愿意继续保持商务合作关系。我们建议现实中的谈判人员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应该尽量去营造一种融洽、积极的谈判气氛。

5.关于忍耐力的数据表明,忍耐力在谈判过程中的作用重大:可促使双方的合作、采取解决问题倾向的策略,有利于谈判对手增强对谈判结果的满意度。在中德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文化和商务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双方很容易产生摩擦,这时保持忍耐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每一种文化都确立了一种世界观,即一种观察现实的独一无二的视角,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而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复杂的跨国性、跨文化的经济活动。这种属于不同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及行为方式的谈判比单一的文化环境下的谈判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为了培养敏锐的沟通技巧,谈判者必须学会通过某种与自己文化所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始终注意彼此间的文化共性和差异,就会更好地理解别人,对这些独特的世界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商务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杰:德国的商务文化.商业文化,1998年第4期

[2]赵霞张生祥:中德跨文化商务谈判行为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六期

[3]李丽: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案例谈起.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中德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对策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高中学校要实现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德育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而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引导农村高中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然而,就当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学校领导及教师并未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无从谈及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针对高中德育教育中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一、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

现阶段,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实效性是尤为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亟需得到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而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发挥这一引导作用。其次,提高农村高中德育的实效性,可全面提升学生及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这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看,许多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能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是重要的[1]。

二、提高当前农村高中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就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现状看,许多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并未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不能确立有效的德育目标,难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开展依据。基于此,相关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并明确德育教育目标。首先,组织德育教育课程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而开展思政教育课,并依据教学需要而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将德育工作有效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其次,农村高中学校校长应对德育教师给予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大力支持。最后,设置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标。该目标的设定,应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目标要求不可过高,也不能好高骛远,遵循具体化、实际化的原则,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2]。(二)创造有利的德育教育环境。农村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提高德育实效性,校长必须创造有利的德育教育环境,为推动德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学校方面应加强与社会诸多方面的合作,如家庭,共建德育体系。一方面,增强学生家长的德育意识,以发挥家庭德育教育的功能优势。经实践表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而在提高家长德育意识的基础上,能够使家长对学生发挥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可邀请家长的参与,这对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有促进作用。其次,学校优化校园内外的环境。从校园内环境的优化视角看,学校可张贴关于德育内容的海报和开展德育宣传工作;从校园外环境的优化视角看,整治校园周边的不良场所,如游戏厅、台球室等,并在学校附近区域加强巡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德育资源的优势。就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的长远发展视角看,应对德育教育资源加以优化和整合,从而发挥资源优势,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深入。首先,加强高中学校德育教师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德育教育专业人才和提高现有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学校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使之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对德育教师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以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三是聘请专业的德育教师,全权负责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积极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维度,例如,促进高中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德育教学的资源,将德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各学科的教育之中。此外,高中学校校长还应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发挥其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3]。

对于农村高中教育而言,重视德育教育是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而且有助于为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就当前农村高中德育教学现状看,教师应注重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结合教育实践,作者认为可从几方面而展开德育教育工作:首先,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其次,创造有利的德育教育环境;最后,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德育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向明树.漫谈农村高中德育管理现状[J].新课程(中学),2017(05):262.

[2]王必闩.当前农村高中德育管理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中德范文篇8

一、高中德育面临的困境探析

高中学生的德育现状表明,高中的德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高中的德育工作,事实上,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是尽心尽力的,高中的德育成效也是显著的。高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之所以呈现出令人忧心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以冷静地观察,可能存在下列问题。

1.德育方式上的整体错位

现在的德育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对高中学生而言,理论上的说教过多,缺乏相应的解释;而且规则要求过少,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能获得各种荣誉。此外,在整体上,对于和成绩相关度不大的其他荣誉,其认可度广泛受到轻视。

2.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整体环境的巨大变化,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现代科技无所不在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仅抵消中学德育的正面作用,更在一定的程度上侵蚀中学德育的话语权;社会不良风气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性发展潮流的现实情况下,西方各种敌对势力,越来越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我国年轻人的争夺,通过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进行渗透,以达到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

3.无奈的现实

现实中的高中德育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大多数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上大学是读高中的核心目的。其二,在现有的教育行政体制下,高考的升学率依旧是各个中学之间竞争与排名的重要指标。于是,在升学率与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下,包括德育在内的各种所谓的副科就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被“忽视”了。

4.高中教育者自身德育素养缺失

高中德育工作弱化,与教育者自身也不无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重要对象,举手投足之间都对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产生影响。“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就指出,一个好老师,“传道”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教育者包括中学教育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职责。但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学的教育者们,使得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在无形之中将自身变成了教书的机器,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演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对学生身心的健康采取漠视的态度,育人观念淡化。

5.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脱节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学校与家长以及学生的期望来说,就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以便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创造条件。大学是怎么样的,大学的育人模式与中学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等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中学教育者而言,完全是被忽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就业,而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成为具有较好社会适应性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二、高中德育的路径选择

1.德育方式上注意理论阐释与规则要求并重

高中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角色转变的特定阶段,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又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而,在对他们开展德育工作时,就既要注意进行相应的理论阐释,又要提出必要的规则要求,努力改变理论说教过多的现状。

2.坚持传输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学校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体现。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年龄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产生种种困惑,这也需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理性分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3.坚持全面育人原则

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在增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有的教育包括高中教育都必须贯彻这一教育方针,才能承担起育人职责。德性缺失的人,无论其具有怎样好的智力状况,都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其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4.强化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的良好德性,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自身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精神面貌,通过日常的交往,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一些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只知教书,不知育人,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伦理道德素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教育者也应牢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责任,立己达人,真心地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也才会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者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5.构建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衔接机制

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脱节在某种程度上给高中德育带来困扰。两个阶段的教育本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两个阶段的教育似乎是在平行的轨道上独自运行,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作用。改善高中教育包括德育在内,要求高中教育努力与中学后教育相适应,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学生送进大学的校门。高中教育应充分了解下列问题:深刻认识自身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角色、责任,不能将自身应尽的责任推到大学身上;大学育人方式及其变化;学生上大学的应有目的等等。

中德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高中德育管理;现状

一、农村高中德育管理的现状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经过调查显示,当前的农村高中德育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高中老师缺乏足够的细心。通常情况下,高中生的表情、声音、特殊的身体语言、个性等都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具体情况。从当前农村高中德育管理来看,有的高中教师不够细心,他们没有认真观察学生,这就使得高中德育管理缺乏针对性。以某学校高一三班的李芳同学为例子,这名同学平时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她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在学校的一次期中考试中,李芳同学的成绩一落千丈,李芳的班主任看到成绩之后非常生气,她将李芳同学叫到了办公室,并且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了李芳。不一会儿,李芳同学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哽咽地说到:“我爸爸给我找了一个新妈妈,我完全没有心思去学习了。”此时,班主任似乎懂了,原来李芳的妈妈因为癌症病逝,她爸爸就重新找了一个。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李芳的班主任在得知学生成绩下降的时候并没有细心地回忆李芳之前的表现,也没有静下来和李芳同学谈谈,而是选择了在所有人面前批评李芳。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农村高中德育管理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第二,高中教师在德育管理中缺乏耐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耐心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一个班级通常会有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必须耐心地去引导他们、关心他们。以某学校高一二班为例子,该班的班主任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他十分缺乏教学的经验和耐心。他总是希望通过一次师生谈话、家访就立马达到德育管理目标,这种缺乏耐心的管理方式既不利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三,高中教师忽视了谦和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他们的身心也逐渐成熟,他们越来越追求自我和独立。面对这个阶段的学生,高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谦和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又可以实现高中德育管理的目标,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二、提高农村高中德育管理效率的措施

1.通过实践来进行高中德育管理。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应当组织有趣的实践活动,然后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当高中生在学习《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场地转换到田间。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每一个小组学习种田。其次,当所有的学生都种完田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应当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这种德育管理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第二,高中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幸苦,他们会明白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再如,当高中生在学习《与人为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小品,这种方式既培养了高中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善良的重要性。2.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加强德育教育。校园文化与高中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使高中生受到熏陶,从而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因此,高中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期刊上设计一个关于德育的栏目,然后将经典的德育教育案例放进去。再如,学校可以让学生围绕“德育”来制作黑板报,对于表现较好的班级,学校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总之,创建校园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高中教师应当紧扣“德育”主题,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高中生的思想品德。3.将耐心融入农村高中德育管理。我们知道,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学校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提高高中德育管理效率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耐心融入农村高中德育管理当中,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希望突破现状,提高农村德育管理的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某学校高三二班黄刚老师为例子,这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性格温和、乐观、大方、心胸宽广,在农村高中德育管理中,黄刚老师表现得十分出色。对于班级里性格内向或者十分调皮的学生,黄刚老师都有办法实施有效的德育管理,在他看来,不管哪种性格的孩子,他们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如果老师急于求成,他将难以完成德育管理的目标,只有耐心地观察学生,走进学生,农村高中德育管理目标才能够实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德育管理一直是很多专家以及教师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们总结出了很多加强农村德育管理的措施,例如创新校园文化、耐心引导等。笔者坚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农村高中德育管理中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增强德育的时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2001.5.

[2]张忠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3.

[3]张立信.个人道德素质形成的因素分析[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2011.3.

中德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德育;现状;困境;创新

德育主要是对学生思想素质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这也是未来人生的基石,更是人格魅力的展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走向综合化,不仅仅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底蕴还需要在道德情操方面有更好地体现,初中德育教育是基础。因此,以下对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困境还有创新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德育教育现状

(一)德育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当前的初中学生成长在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受着家里多个长辈的溺爱,因此在道德方面成长速度比较慢,但是教学改革之后,对学生的考察和评价不再单一的指向成绩单上的数字,国家也需要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那么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校亦或是家长都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实到各个学科当中。每一个学科都存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语文中有很多文章是歌颂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还有提倡团结有爱,诚实守信的,这些都是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关键内容。另外,初中德育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德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以此完善初中德育教育。(二)德育教育内容滞后。初中德育教育重视程度尽管已经有所提升,但是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存在滞后性,无时代感,学生的兴趣也不在于此,还是沿用说教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阐述,这种方法长期如此势必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倦怠感,缺乏对新鲜事物的了解,无法体现新型素质教育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接受知识,学生不仅仅体验感不强,也缺少实践,因此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认识的不够透彻,就无法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很多初中生生活的范围还是在校门之内,学校还存在多种约束,因此这种“禁止”性的条条框框极大的缩小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在德育实践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德育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忽视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树立起积极的生活观和世界观。当前的德育教育方式存在理论过重的情况,忽视了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此环境下学习缺少灵动性,并且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也会产生厌烦的倾向,若是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态度不转变,那么德育课程在初中学校的开展将会失去意义。(二)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德育缺少互动。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并且模式上也比较单一,这样所造成的后果使德育工作只是在班主任以及思想品德教师的肩上。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要想让人才受到全面的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挖掘和了解,选择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使学生认可教师,教师也关爱学生。当前的德育教育面比较狭窄。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还存在误区,缺少培训学习以及外校参观考察的机会,对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够了解,弱化了德育教师队伍素养。另外,初中德育教育还存在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和家长之间,乃至和社会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之后,未得到有效实践,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德育教育不足。

三、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分析

(一)优化德育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向前发展。德育教育是一个过程也是长时间的任务,在德育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做好优化,与时俱进,不断向前,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德育内容进行挖掘。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任务,涉及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德育情况做分析和了解,清楚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德育教育内容是在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过程中,让学生开拓视野,不断汲取智慧的果实,提升自我在社会道德事件上的感知力,用真实行动诠释所掌握的德育内容。(二)提升师资队伍力量。学校要将德育教育高度重视起来,这并不是语言上和形式上的,而是需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首先,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要扩大,除了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之外,各科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有责任也是一项义务,教师首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建立起一支思想品德好,教学综合素养高、职业水平提升快的师资队伍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给不同教师开展不同的培训工作。以此,让综合素养非常高的教师进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同时代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吸收新鲜元素,学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表彰机制,强化宣传力度,以此让教师教学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在德育教育方面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带领学生一同美化校园,可以通过板报或者标语以及小提示的方式让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也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德育的环境,受到文化景观的熏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校园当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视野。(三)德育教育生活化,发动联动机制。德育教育生活化主要是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径上都倾向生活化。德育教育本身是一项学生需要在社会或者生活中才能够的锻炼的科目,因此在生活化教育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硬性的知识传输方式,使教育教学也更加灵活化,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加以熏陶和渗透,让学生能够对德育有更多的认识,有更为全面性的思考。德育教育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一场电影,《艾琳娜》这部电影是瑞典的电影,是关于诚实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学生在道德养成的过程中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伤痛,还需要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行为道歉。教师带领学生看电影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教师联合家长和社会,同时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微信群、QQ群,强化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动态得到更好的提升,只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强化交流才能够让学生对道德有更多的感知和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德育的现状、困境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德育现状当中不仅仅有成绩也有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德育教育理论化过强,同时师资力量薄弱。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理念,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变换和更新教学教育方式方法,使德育教育走向生活化,联合家长和社会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提升社会关注度。

参考文献:

[1]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6):169.

[2]姚生林.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

[3]梁奕辉.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南方论刊,2015,(8):103-104..

[4]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16):117-118.